一直習慣埋頭幹事的蘇寧易購,以一種自己未曾預料的方式「火」了。
因為一紙股權質押,外界給蘇寧易購戴上各種負面的帽子後,進而認定了它就是下一隻「黑天鵝」。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凡事就怕刨根問底,面對一些複雜的數據,以及漫天飛舞的信息,只有「往祖墳上挖」之後,人們才能看清它們背後的邏輯。而在那個時候,聰明的人就會發現,人云亦云非但不可取,還可能因此錯失「抄底」價值股的最佳時機——實際上,那些聰明的機構,已經這麼做了。
股權質押不過是常規操作
此次鬧得滿城風雲的質押事件,其主體是蘇寧控股集團,但需要指出的是,蘇寧控股集團持有上市主體蘇寧易購的股權只有3.98%,可以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更不是上市主體全部。
更詳細的股權信息,三季報的數據在這裡:
可以看出,張近東以及蘇寧電器集團的持股比例之和超過了40%,而此次質押比例只有3.98%。質押比例之低,確實像蘇寧說的,對蘇寧自身經營沒有實質影響。
那麼為什麼就如此沸沸揚揚呢?首先當然是疊加了前段時間蘇寧易購「債務壓頂」等不利因素,其次,涉及到張近東本人,更讓市場有些反應過度,才喊出「張老闆沒錢啦!」
然而,一個上市公司的實控人,質押手上的股份,很罕見嗎?A股幾千家上市公司的老闆都要跳出來反對了:「這不是我們的常規操作麼?有什麼好說的!」
確實,股權質押已經成為目前資本市場最為普遍的融資手段之一,質押比例接近100%的公司都不在少數。反觀蘇寧易購,實控人此次質押比例很小,實際上還有很大的運作空間,完全沒有觸及「紅線」,並不存在多大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質押的當事人之一是淘寶,作為與蘇寧長期戰略合作的好「基友」,自然比一般人更加了解蘇寧易購的現狀,而它在這個時候主動出手,實際上也反應了它對蘇寧的持續看好。
無需擔憂的「債務問題」
除了此次質押事件,提及蘇寧易購的財務狀況,部分輿論用上了「巨額債務壓頂」的表述,理由是蘇寧易購的帳面「只有」190億元的可用貨幣資金,但是作為對比,卻有高達305億元的短期借款、100億元的長期借款、和100億元的公司債需要兌付。
咋一看,相差幾百億,確實嚇人。然而,驚嚇之餘,我們還是要抽絲剝繭,看看蘇寧易購到底「欠」了哪些錢,才能最後確定,蘇寧易購是真的還不上了嗎?公司的半年報裡能夠找到答案。
半年報顯示,蘇寧的付息債務主要集中在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幾個科目。
其綜合能夠,截至2020年6月末,短期借款大概為305億元。不過,其中有110億元的質押借款是蘇寧易購以1:1的銀行存款和現金保證金質押取得的,說得明白一點,就是公司先在銀行存一筆錢,然後再貸一筆錢。之所以這麼操作,是因為蘇寧易購可以因此進行更加高效的現金管理,利率高的時候可以閒置資金買定期存單,利率低的時候可以做流貸出來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半年報,蘇寧易購的短期借款利率區間為2%至6.6%,這種低息貸款,不僅顯示了公司的融資能力,也證明了市場對公司的看好。
長期借款部分,截至2020年6月末,蘇寧易購的額這數據為大概103億元,其中37億元是在一年內到期。而這裡面需要指出的是,合計有約61億是質押或抵押類借款,包括中國聯通股票質押借款28億元、華泰證券股票質押10億元、萬達百貨股權質押16.2億元、房產抵押借款7.1億元。中國聯通、華泰證券的股票,熟悉資本市場的人都應該清楚,是蘇寧易購參與了兩家公司的混改,而能夠參與這兩家公司如此大的動作,自然還是蘇寧易購硬實力的體現。
因此,相應的股票質押借款,也沒有什麼風險,因為這些股票隨時可以變現。實際上,蘇寧易購的長期借款大多都有對應的資產,且這些資產不僅容易變現,甚至會帶來盈利,完全不需要市場過度擔憂。數據顯示,蘇寧易購長期借款的利率區間在3.32%至5.9%,這無疑又是一個令同行羨慕的數字。
最後是公司債,這也是此輪蘇寧易購被質疑最為廣泛的「重災區」。事實是,蘇寧易購在2018年發行了100億元的公司債,在11月份的時候,公司已經兌付了「18蘇寧06」約15億元,並且此前已經拿出10億元進行回購。不僅如此,12月9日晚間,蘇寧易購又公告稱,將使用自有資金對公司發行的18蘇寧01等七支債券進行回購,購回資金總額為20億元。能夠對市場的質疑做出迅速且「真金白銀」的回應,想必也讓很多投資者打消了顧慮。
戰略轉型的背後邏輯
看上去,蘇寧易購的資金鍊似乎並沒有那麼容易斷掉。當然,上述推算還有一個前提——公司的經營保持正常。那麼,問題來了,蘇寧易購的經營現狀到底如何?
近期,蘇寧易購的一個大動作,正好可以拿來回答這個問題。蘇寧易購日前完成旗下子公司雲網萬店的60億元A輪融資。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融資完成時,雲網萬店僅成立19天,目前其估值已達250億元。
雲網萬店是什麼,它為什麼這麼吃香?還要從蘇寧易購的再一次轉型說起。2020年,蘇寧易購重新定位了自己,由「零售商」升級為「零售服務商」,提出以科技為驅動,進一步夯實並輸出供應鏈、物流、場景、金融和技術等服務能力,幫助更多的中小零售商成功,讓用戶更近、更便捷地獲得服務。
「零售商」到「零售服務商」,只加了兩個字,卻完整闡述了蘇寧易購正在做的事情。圍繞零售拆分開來,大致可以這樣理解:供應鏈方面,蘇寧易購將基於獨創的B2S2B2C模式,為上下遊廠商與合作夥伴提供匹配及履約的全鏈路管理,努力幫助各品牌方實現整體的「一盤貨」;物流服務方面,蘇寧易購將通過「百川2025」計劃,為行業夥伴實現倉儲成本的大幅降低;場景服務方面,蘇寧易購打通線上線下數位化,幫助零售商升級場景能力、協同品牌方更有效觸達用戶;金融服務方面,蘇寧易購未來三年向合作夥伴新增借貸投放3000億,向中小微商戶提供500億補貼融資成本、免息100億;科技服務方面,蘇寧易購通過零售雲戰略和星河雲戰略,推出ISV(獨立軟體開發商)三年免傭政策,未來三年為行業培育培育100個「航母級」ISV,構建「10萬商戶+10萬門店」的智慧零售賦能生態。
這些動作並不是突發奇想,而是已經一步步在落實,其中,雲網萬店的落地也正是蘇寧向「零售服務商」戰略轉型,實現賦能落地的具體舉措。
當然,蘇寧易購在做,不少投資機構在看,於是雲網萬店僅成立19天就拿到60億元A輪融資。
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是,此次A輪融資的領投方為深創投,其他的戰略投資者包括寧波阡誓等,和淘寶一樣,它們無一例外都是和蘇寧易購有過很深淵源的機構。而對於還未入手蘇寧易購的普通投資者而言,一個「喜訊」是公司近來遭受風波,股價打壓嚴重,或許正是「抄底」的時候。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根據前文數據,截至三季度,蘇寧易購前十大股東裡還有兩個外部機構,分別是香港中央結算和中央匯金資管,它們在A股市場的聲望無需多言。其中,香港中央結算在三季度更是大舉增持——這是一個信息換來金錢的市場,誰才是真正的「大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