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布魯姆,1994,《走向封閉的美國精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費孝通,1983,《家庭結構變動中的老年贍養問題——再論中國家庭結構的變動》,《費孝通全集》(第十卷),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9,《推己及人》,《費孝通全集》(第十六卷),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3]海路,2012,《務本的教育——兼論潘光旦先生的鄉土教育觀》,《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第6期。
[4]杭蘇紅,2018a,《性愛、家庭與民族:潘光旦新家制的內在理路》,《社會學研究》第1期。
——,2018b,《人的科學:潘光旦的科學觀》,《學海》第5期。
[5]賀麟,2011,《五倫觀念的新檢討》,《文化與人生》,北京:商務印書館。
[6]胡壽文,2000,《潘光旦與新人文史觀》,陳理、郭衛平、王慶仁主編《潘光旦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7]黃柏權,2000,《潘光旦先生與土家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期。
[8]金其斌,2006,《欲挽橫流應有術——先從性理覓高深——論意識形態對潘光旦翻譯〈性心理學〉的影響》,《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外語版)第2期。
[9]金銀,2012,《潘光旦教育社會學思想研究》,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0]蔣功成,2007,《潘光旦先生優生學研究述評》,《自然辯證法研究》第2期。
[11]李崇高,1999,《潘光旦優生思想研究——紀念我國優生學家潘光旦誕辰100周年》,《中國優生與遺傳雜誌》第6期。
[12]李玥,2004,《潘光旦的中國社會論——「位育範式」解析下的中國社會研究》,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3]劉建洲,2003,《「位育論」:一條寂寞的社會學本土化路數》,《人文雜誌》第2期。
[14]劉易平、盧立昕,2015,《「童子操刀」:潘光旦關於青少年反社會行為的人文生物學分析》,《北京青年研究》第1期。
[15]柳詒徵,1995,《明倫》,孫尚揚、郭蘭芳編《國故新知論——學衡派文化論著輯要》,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6]呂文浩,1998,《玩味「位育」》,《讀書》第4期。
——,1999,《潘光旦家庭問題研究述評》,《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1999年卷》。
——,2000,《再論潘光旦的自由思想》,《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0年卷》。
——,2004,《潘光旦對靄理士性心理學的接受、傳播與修正》,《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會議論文集》。
——,2005,《潘光旦的「貞節」新解》,《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
——,2009,《中國現代思想史上的潘光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5,《追索作為思想家的潘光旦》,《中華讀書報》2015-05-20。
——,2017a,《他克服了社會學「見社會不見人」的流弊》,《北京日報》2017-06-05。
——,2017b,《以社會學方式回應「社會思潮」——以潘光旦中國之家庭問題為中心》,《家庭與性別評論》第7輯。
[17]潘光旦,1924a/1993,《西化東漸及中國優生之間題》,《潘光旦文集》(第1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24b/1993,《優生概論》,《潘光旦文集》(第1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27/1993,《中國之家庭問題》,《潘光旦文集》(第1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28/1994,《平等駁議》,《潘光旦文集》(第2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29/1994,《優生與文化:與孫本文先生商榷的一篇文字》,《潘光旦文集》(第2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30/1994,《文化的生物學觀》,《潘光旦文集》(第2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31/1994,《人文史觀的「人治」「法治」的調和論》,《潘光旦文集》(第2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34/2000,《中國人文思想的骨幹》,《潘光旦文集》(第6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36/2000,《再論教育的懺悔》,《潘光旦文集》(第6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37/1995,《明清兩代嘉興的望族》,《潘光旦文集》(第3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39a/1997,《演化論與當代的幾個問題》,《潘光旦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39b/1997,《說「本」》,《潘光旦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39c/1997,《論「對民族行其大孝」》,《潘光旦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0a/1997,《明倫新說》,《潘光旦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0b/1997,《論品格教育》,《潘光旦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1/1994,《中國伶人血緣之研究》,《潘光旦文集》(第2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3/1997,《散漫、放縱與自由》,《潘光旦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4a/1997,《個人、社會與民治》,《潘光旦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4b/1997《民主政治與先秦思想》,《潘光旦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4c/1997,《自由、民主與教育》,《潘光旦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6a/2000,《派與匯——作為費孝通〈生育制度〉一書的序》,《潘光旦文集》(第6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6h/2000,《說童子操刀》,《潘光旦文集》(第6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7/2000,《家制與政體》,《潘光旦文集》(第10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8a/2000,《優生原理》,《潘光旦文集》(第6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8b/2000,《「倫」有二義——說「倫」之二》,《潘光旦文集》(第10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8c/2000,《夢魘的覺醒?》,《潘光旦文集》(第10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8]潘乃谷,2000,《潘光旦釋「位育」》,陳理、郭衛平、王慶仁編著《潘光旦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19]潘乃谷,2012,《父親潘光旦的土家族研究》,《湖北文史》第2期。
[20]彭秀樞,1984,《土家族族源新議——兼評潘光旦的〈湘西北「土家」與古代巴人〉》,《貴州民族研究》第4期。
[21]錢穆,2012,《雙溪獨語》,北京:九州出版社。
[22]沈偉,2009,《潘光旦的新人文思想》,《文化學刊》第1期。
[23]孫希磊,2002,《論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學報》第1期。
[24]王中江,2002,《進化主義原理、價值及世界秩序觀——梁啓超精神世界的基本觀念》,《浙江學刊》第4期。
——,2005,《進化主義與中國近代的保守、漸進與激進》,鄭大華、鄒小站編《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5]聞翔,2016,《陳達、潘光旦與社會學的「清華學派」》,《學術交流》第7期。
[26]謝立中,2017,《論社會科學本土化的類型——以費孝通先生為例》,《江蘇行政學院學報》第1期。
[27]謝志浩,2018,《清華校史鉤沉(之八):潘光旦:中和位育》,《社會科學論壇》第6期。
[28]徐磊,2018,《〈中庸〉的位育思想及其詮釋——兼論潘光旦的位育論》,《社會學評論》第1期。
[29]餘英時,1995,《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30]翟學偉,2016,《倫:中國人思想與社會的共同基礎》,《社會》第5期。
[31]張津梁,2019,《從「中和位育」到「明倫」——潘光旦儒家自我主義的現代建構》,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2]張靜,2017,《燕京學派因何獨特?——以費孝通《江村經濟》為例》,《社會學研究》第1期。
[33]張明國,1996,《進化論在近代中國社會的傳播過程、特點及其原因》,《科學技術與辯證法》第3期。
[34]張曙光,2018,《「天」之重釋與「仁」之重光——紀念〈天演論〉與〈仁學〉發表120周年》,《學術界》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