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倫與位育:潘光旦先生的社會學思想及其儒學基礎

2020-12-21 中國社會科學網

  參考文獻:

  [1]布魯姆,1994,《走向封閉的美國精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費孝通,1983,《家庭結構變動中的老年贍養問題——再論中國家庭結構的變動》,《費孝通全集》(第十卷),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9,《推己及人》,《費孝通全集》(第十六卷),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3]海路,2012,《務本的教育——兼論潘光旦先生的鄉土教育觀》,《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第6期。

  [4]杭蘇紅,2018a,《性愛、家庭與民族:潘光旦新家制的內在理路》,《社會學研究》第1期。

  ——,2018b,《人的科學:潘光旦的科學觀》,《學海》第5期。

  [5]賀麟,2011,《五倫觀念的新檢討》,《文化與人生》,北京:商務印書館。

  [6]胡壽文,2000,《潘光旦與新人文史觀》,陳理、郭衛平、王慶仁主編《潘光旦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7]黃柏權,2000,《潘光旦先生與土家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期。

  [8]金其斌,2006,《欲挽橫流應有術——先從性理覓高深——論意識形態對潘光旦翻譯〈性心理學〉的影響》,《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外語版)第2期。

  [9]金銀,2012,《潘光旦教育社會學思想研究》,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0]蔣功成,2007,《潘光旦先生優生學研究述評》,《自然辯證法研究》第2期。

  [11]李崇高,1999,《潘光旦優生思想研究——紀念我國優生學家潘光旦誕辰100周年》,《中國優生與遺傳雜誌》第6期。

  [12]李玥,2004,《潘光旦的中國社會論——「位育範式」解析下的中國社會研究》,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3]劉建洲,2003,《「位育論」:一條寂寞的社會學本土化路數》,《人文雜誌》第2期。

  [14]劉易平、盧立昕,2015,《「童子操刀」:潘光旦關於青少年反社會行為的人文生物學分析》,《北京青年研究》第1期。

  [15]柳詒徵,1995,《明倫》,孫尚揚、郭蘭芳編《國故新知論——學衡派文化論著輯要》,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6]呂文浩,1998,《玩味「位育」》,《讀書》第4期。

  ——,1999,《潘光旦家庭問題研究述評》,《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1999年卷》。

  ——,2000,《再論潘光旦的自由思想》,《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0年卷》。

  ——,2004,《潘光旦對靄理士性心理學的接受、傳播與修正》,《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會議論文集》。

  ——,2005,《潘光旦的「貞節」新解》,《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

  ——,2009,《中國現代思想史上的潘光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5,《追索作為思想家的潘光旦》,《中華讀書報》2015-05-20。

  ——,2017a,《他克服了社會學「見社會不見人」的流弊》,《北京日報》2017-06-05。

  ——,2017b,《以社會學方式回應「社會思潮」——以潘光旦中國之家庭問題為中心》,《家庭與性別評論》第7輯。

  [17]潘光旦,1924a/1993,《西化東漸及中國優生之間題》,《潘光旦文集》(第1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24b/1993,《優生概論》,《潘光旦文集》(第1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27/1993,《中國之家庭問題》,《潘光旦文集》(第1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28/1994,《平等駁議》,《潘光旦文集》(第2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29/1994,《優生與文化:與孫本文先生商榷的一篇文字》,《潘光旦文集》(第2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30/1994,《文化的生物學觀》,《潘光旦文集》(第2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31/1994,《人文史觀的「人治」「法治」的調和論》,《潘光旦文集》(第2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34/2000,《中國人文思想的骨幹》,《潘光旦文集》(第6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36/2000,《再論教育的懺悔》,《潘光旦文集》(第6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37/1995,《明清兩代嘉興的望族》,《潘光旦文集》(第3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39a/1997,《演化論與當代的幾個問題》,《潘光旦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39b/1997,《說「本」》,《潘光旦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39c/1997,《論「對民族行其大孝」》,《潘光旦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0a/1997,《明倫新說》,《潘光旦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0b/1997,《論品格教育》,《潘光旦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1/1994,《中國伶人血緣之研究》,《潘光旦文集》(第2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3/1997,《散漫、放縱與自由》,《潘光旦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4a/1997,《個人、社會與民治》,《潘光旦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4b/1997《民主政治與先秦思想》,《潘光旦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4c/1997,《自由、民主與教育》,《潘光旦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6a/2000,《派與匯——作為費孝通〈生育制度〉一書的序》,《潘光旦文集》(第6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6h/2000,《說童子操刀》,《潘光旦文集》(第6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7/2000,《家制與政體》,《潘光旦文集》(第10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8a/2000,《優生原理》,《潘光旦文集》(第6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8b/2000,《「倫」有二義——說「倫」之二》,《潘光旦文集》(第10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48c/2000,《夢魘的覺醒?》,《潘光旦文集》(第10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8]潘乃谷,2000,《潘光旦釋「位育」》,陳理、郭衛平、王慶仁編著《潘光旦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19]潘乃谷,2012,《父親潘光旦的土家族研究》,《湖北文史》第2期。

  [20]彭秀樞,1984,《土家族族源新議——兼評潘光旦的〈湘西北「土家」與古代巴人〉》,《貴州民族研究》第4期。

  [21]錢穆,2012,《雙溪獨語》,北京:九州出版社。

  [22]沈偉,2009,《潘光旦的新人文思想》,《文化學刊》第1期。

  [23]孫希磊,2002,《論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學報》第1期。

  [24]王中江,2002,《進化主義原理、價值及世界秩序觀——梁啓超精神世界的基本觀念》,《浙江學刊》第4期。

  ——,2005,《進化主義與中國近代的保守、漸進與激進》,鄭大華、鄒小站編《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5]聞翔,2016,《陳達、潘光旦與社會學的「清華學派」》,《學術交流》第7期。

  [26]謝立中,2017,《論社會科學本土化的類型——以費孝通先生為例》,《江蘇行政學院學報》第1期。

  [27]謝志浩,2018,《清華校史鉤沉(之八):潘光旦:中和位育》,《社會科學論壇》第6期。

  [28]徐磊,2018,《〈中庸〉的位育思想及其詮釋——兼論潘光旦的位育論》,《社會學評論》第1期。

  [29]餘英時,1995,《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30]翟學偉,2016,《倫:中國人思想與社會的共同基礎》,《社會》第5期。

  [31]張津梁,2019,《從「中和位育」到「明倫」——潘光旦儒家自我主義的現代建構》,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2]張靜,2017,《燕京學派因何獨特?——以費孝通《江村經濟》為例》,《社會學研究》第1期。

  [33]張明國,1996,《進化論在近代中國社會的傳播過程、特點及其原因》,《科學技術與辯證法》第3期。

  [34]張曙光,2018,《「天」之重釋與「仁」之重光——紀念〈天演論〉與〈仁學〉發表120周年》,《學術界》第2期。

相關焦點

  • 重溫潘光旦的「中和位育」
    《中和位育》,潘光旦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張冠生「中和位育」,是潘光旦先生從儒家社會思想中提煉出的一個概念,時值1920年代,是中國社會尤其是文化思想發生劇烈變動的一個時期。潘先生用「位育」概念表達自己的人文理想,提出的雖屬學術話題,關注的則是社會大眾的生活狀態,希望他們能安所遂生。我輩與潘先生一輩相比,在文化思想所能達到的高度上,遠遜於他們,很難說能完全理解他們的主張及意義。即使在常識層面上想想,也會覺得安所遂生比安居樂業還要高一籌。「遂生」的內涵比「樂業」要廣,至少能把人的內心、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包括進去。
  • 「人物」民國大家之潘光旦
    他在土家族民族識別中辛勤而傑出的工作竟然成了右派罪行之一, 潘光旦和費孝通愛散步,傍晚時分,常看見這二個人到校門外散步。那些不知青紅皂白的小學生爭相圍觀,呼叫那個大胖子(費先生)是右派人物,還在後面向他們扔石頭。更大的不幸還在後面,「文化大革命」時被抄家、批鬥,在醫院,潘光旦已經成為危重的病人,卻得不到任何治療,為了尊嚴,他堅持回到自己的家裡。
  • 一門學科,兩個時代:社會學今天終於火了嗎?
    以早期中國社會學家為例,有些學者成為「不在場的公共知識分子」,是因為他們個人的人生際遇,可以作為研究20世紀社會變遷中知識分子命運的樣本來加以觀照,比如潘光旦先生。楊奎松教授利用北京市檔案館的原始檔案,不僅還原了潘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到50年代中後期十年間的坎坷命運和心路歷程,也由此呼應新中國成立前後的社會劇變與知識分子道路選擇的重要議題。
  • 校訓|位育中學:團結、嚴謹、求實、進取
    八字校風是由位育中學首任校長、著名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李楚材先生首次提出,李校長接受位育中學校長職務以後,把校名「位育」詮釋為「生長創造」,並不斷把陶行知先生的辦學思想滲透到位育中學的辦學實踐中來。李楚材校長重視制度建設,重視和諧人際關係的創造,重視勤奮工作,重視開拓創新。
  • 中國社會學的人文轉向
    本文以費孝通的「擴展學科界限」思想為基礎,試圖梳理和探討中國社會學的人文性問題及其可能,反思與之相關的中國社會學的學科建設工作。  目前學界對於費孝通晚年思想轉向的問題已有很多討論。④例如周飛舟總結了費孝通的思想轉向軌跡及其思想意義。
  • 講好儒學故事 傳承文化經典
    為此,近年來,國圖在保持既有服務質量的同時,不斷地創新服務方式,《孔子·儒學·儒藏:儒家思想與經典》一書即是這一創新的成果。探尋儒家思想的傳承演變《孔子·儒學·儒藏:儒家思想與經典》是講好儒學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範例。
  • 新儒學之後與「後新儒學」
    儒道佛三教思想隱含了一極可貴的意義治療學思維,這有助於開啟諸多現代化之後的思想對話,並尋求進一步融通的可能。最後,我們將指出「語言是存有的安宅」而「存有是語言形而上的家鄉」。有些朋友誤以為我在牟宗三先生過世之後,就提出與老師不同的向度,甚至批評我是背叛師門者。其實不然,此論點早在九零年代初即已發表,而更清楚以此為名的是一九九四年初夏四月間,我在哈佛大學杜維明先生主持的儒學討論會上,首次發表了《後新儒學論綱》①,這篇論綱可以視為我對「後新儒學」總的理解。
  • 重磅|《邁向人民的社會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四十年學術...
    日本社會指標的由來與發展 張萍孔子與韓非思想的社會功能審視 王頡 唐軍《理性化及其限制》評介 夏光獨身現象及其文化含義 李銀河 馮小雙今日城市的夫妻關係——與日本的比較 劉 英我國轉型時期社會發展狀況的綜合分析(摘要) 「社會發展綜合研究
  • 傳統儒學文化與醫患信任重構
    國內外以往有關醫患信任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會學、心理學、法學、醫學、倫理學等眾多領域,聚焦於醫患信任測量表研發的研究、醫患信任的概念界定、醫患信任危機歸因及對策性研究、基於信任度量表的測量研究以及基於網絡大數據的實證研究等。
  • 辦位育,位育中學,西南位育還在傻傻分不清?
    張老師經常被家長追問:民辦位育和位育中學是什麼關係?西南位育是位育中學的分校嗎?哪個位育中學好?等等等等。別急!或許徐匯人民也搞不清楚:上海市位育實驗學校、上海民辦位育中學、上海市位育中學、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學、上海市位育初級中學這幾個學校的區別,不妨把張老師這篇文章收藏起來,後續直接對照理解就行!上海市位育中學(體制內高中)1943年位育中學成立時,包含初中和高中。
  • 專訪|蘇國勳:韋伯思想是如何「東漸」到中國的?
    蘇國勳:中國人最早接觸韋伯思想可追溯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馬克斯·韋伯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中文世界,是1936年鄭太樸先生從德文翻譯的《社會經濟史》。這本書是韋伯晚年在慕尼黑大學的講課筆記,由學生們整理而成。令人遺憾的是,這本譯著當時並未對國人認識韋伯思想帶來更多影響。
  • 致中和,天地位育
    這說的就是人心和道心,人心即存欲望,道心則是多數人認可的好的規則、方法,儒家儒學講執中精一,道家抱元守一,佛家制心一處,其實很多地方都是近似相同,單說儒家,為達中正,從宋朝的存天理滅人慾到明朝的知行合一的演變,都是在說人要存善,向善,行善。而其中也有發乎中,行則和,以達到位育。
  • 《涂爾幹文集》:社會學三大奠基人之一涂爾幹的代表作集合
    涂爾幹的書一直是社會學最基礎訓練的文本,他也是和今天社會學研究關係最為密切的西方社會學家。他的文集共10卷,這10卷非常全……全到什麼程度?全到比法國版還全,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另外,《涂爾幹文集》翻譯質量非常好,這是我們社會學圈裡公認的,這個書是我非常推薦的。
  • 大學者重提「儒學治國論」!到底是封建還魂,還是利國利民?
    在1990年前後,復旦大學歷史系曾經舉辦過一次「儒學與現代化」的研討會,在會議上,學界泰鬥譚其驤先生,便直截了當地將「儒學治國倫」狠狠地批判了一番。譚先生是怎麼說的呢?他認為,儒學與現代化沒有關係,之所以有人倡導儒學,是因為儒學可以控制百姓的思想,使其變得聽話、懦弱。
  • 陽光黨建 | 仲村小學:「位育」先鋒 紅心向黨
    陽光黨建 | 仲村小學:「位育」先鋒 紅心向黨 2020-12-19 1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演講稿範文:孔子及其仁愛思想(每日觀察0354)
    演講稿範文:孔子及其仁愛思想(每日觀文/樊榮強中國人大都知道我們的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源頭則是孔子。但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麼,大概沒有幾個人能夠說明白。簡要而言,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兩個字:仁愛。孔子主張「述而不作」,因此他的思想主要體現在由他的學生把他的言論彙編而成的《論語》中。孔子的「仁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政治上強調「德治」,主張「為政以德」。二是倫理上強調「孝悌」,即孝敬父母、友愛兄弟。三是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不問出身貴賤敏鈍,應該平等教育。
  • 大江健三郎與日本的孟子民本思想
    我們也可以將孟子向梁惠王所作諫言,理解為孟子學說在《易經》義利觀的基礎上所作的寓言式詮釋。貳.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傳播與尊孔抑孟大江健三郎認為,在日本以天皇為中心的意識形態之下,孔子與孟子學說在日本社會受容與傳承的際遇迥然相異——「普遍認為孔子的《論語》有利於天皇制,因而比較歡迎《論語》,同時認為孟子學說中含有反天皇制的因素,便對孟子及其學說持反對態度。」
  • 藝術社會學專題(一):第一位藝術社會學家,皮埃爾·弗朗卡斯戴爾
    在此書的序言裡,弗朗卡斯戴爾向讀者詳盡介紹了其研究藝術社會學的方法,並闡述了他的主要學術思想。對於藝術社會學的初學者來說,他的序言甚至可以視作是入門級的教材;對於藝術社會學有一定了解的讀者來說,此序言則是深入了解其學術思想的必要準備。在他看來,自古至今,繪畫一直是一個符號意義的系統,反映了每個時代的歷史社會現實以及人類與科學、經濟、政治、宗教等領域的關係。
  • 「全民閱讀」陳來:宋明儒學的「天地之心」論及其意義
    宋明儒學的「天地之心」論及其意義全民閱讀但從北宋到南宋,這一時期的儒學並沒有把天地之心和「仁」明確聯繫起來。朱子的《仁說》是南宋仁論的代表,他所說的人心與天地之心的聯繫,比胡五峰更多了哲學宇宙論的一層轉折,最重要的是朱子以「仁」定義天地之心,把天地之心作為仁說的基礎。其開首一段最為明確:天地以生物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心以為心者也。故語心之德,雖其總攝貫通,無所不備,然一言以蔽之,則曰仁而已矣。
  • 位育中學攜中科院開啟科創「芯」路
    12月4日,位育中學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藤薈教科,共同啟動了位育中學晶片教育項目。以期通過將芯苗的栽培與高中生的職業規劃相結合,能夠「彎道超車」,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此舉在上海尚屬首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