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牙:大家好,我是本期主持人小兔牙,這次我們採訪的是楊逍楊左使。
小兔牙:楊左使,你好,聽說你上次去泰國潛水,非常有意思,來給我們傢伙分享分享。
楊左使:各位小夥伴好,主持人好,我上次去泰國主要是去潛水。所以我報了一個泰國濤島的潛水行程,主要是潛水課程。
(地圖來自Google Map)
楊左使:潛水有個等級認證,PADI潛水證認證,分為ow和aow,ow是OEPN WATER,學的是基礎知識,學完可以到淺水區潛水(最深18米),我們學了兩天;aow是ADVANCED OPEN WATER DIVER,就比較專業了,學完可以去開放水域潛水(最深30米),aow我們學了5天,當然還有其他更高級的潛水,我們今天就不展開了。然後加上旅遊行程是一般是10天左右的行程,上那次我去了11天。第1天到了之後直接休息,第2天開始就要上課學了,一共學了7天。然後自由活動差不多玩了兩天。
(圖片來自百度)
小兔牙:時間還挺長,費用也不少吧。
楊左使:費用還行,酒店加學費用花了差不多7000樣子,其中學費大概是4000。整個費用比國內是要便宜不少。費用上也就是和一次正常的旅遊花銷差不多。
(圖片來自unsplash)
小兔牙:你覺得學潛水容易嗎?不會遊泳的人也可以學嗎?
楊左使:怎麼說呢,嚴格意義上來講,不會遊泳的人也是可以學的。潛水這個東西在技術上並不難,通過幾天的學習,基本上就都能學會了。難的是要克服自己對大海的恐懼。基本上課程都是在教你如何克服對大海的恐懼,比如教你在水深18米的地方把眼鏡摘掉、把呼吸機摘掉、然後再戴起來、排水,然後下去上升的時候應該怎麼處理,怎麼跳水等。
(圖片來自unsplash)
楊左使:水下還會遇到各種魚,比如說那種很大的魚,還有那種可以把石頭咬碎的魚,如果運氣好的話還會遇到那種鯨鯊。
(圖片來自unsplash)
小兔牙: 大海裡的魚有危險嗎?還有有沒有其他危險的東西?
楊左使: 大海裡面危險的魚類肯定是有的,也有很多攻擊性的魚類,會吃人的魚類也肯定是有的;但是你要說危險性,其實不高。為什麼呢?因為那些魚第一他們對人類不感興趣,比如說鯊魚,是完全不喜歡吃人肉的,對鯊魚來說人肉很難吃(笑聲)。我們的教練就說,就算你有一個傷口流血了,在水底下鯊魚對你也不感興趣。第二呢海底那些生物其實是很怕人的,因為人長得很大。比如海蛇,海蛇是有劇毒的,如果被它咬一口的話,你就不要想著上岸了,那是必死無疑的。但是呢,海蛇這東西,有的人甚至敢去挑逗他,因為海蛇很怕人,他見到人就會趕緊跑,哎呀,別追我呀,嚇死了,差不多就是這種節奏。除非是它都躲到洞裡了,你還要去逗他,他逼急了就會咬你一口。否則一般不會咬,他會很害怕,他反而會覺得你是龐然大物,很要命。所以在水底下,都是提倡人不要去傷害動物,你不要去傷害他,他根本不會來,離你遠遠的。另外有些水母也非常危險。
(圖片由楊左使提供)
小兔牙: 也就是你不要故意去惹他們都是安全的。
楊左使: 對的。
(圖片由楊左使提供)
小兔牙: 這麼說來潛水就像駕車、騎自行車一樣,只要你經過練習,基本上都是可以掌握的技能?
楊左使:是的,絕大部分人都是可以掌握的。就像考駕照一樣,學了幾天就可以了。
(圖片由楊左使提供)
小兔牙:在學潛水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什麼要點?
楊左使:有很多,比如說剛下潛的時候,要做耳壓平衡。下潛的前10米是危險性最大的,相反到了18米的海底危險性就比較小了,前10米的時候耳壓壓力是最大的。所以你要不斷的做耳壓平衡。如果做不好的話,你的耳朵會很疼很疼,非常難受;甚至會流血,非常危險。我第一次就是老也做不通,就感覺耳朵很疼很疼。
(圖片來自網絡)
其他的還有把面鏡摘掉,把呼吸機摘掉,這些都比較簡單。
小兔牙:耳壓平衡是到水裡面在做是吧?
楊左使:對,剛下到水裡做,我第一次下水之後就做不好,因為我不敢把鼻子完全捏緊,老是留一條縫,所以氣一吹,氣就從那條縫裡面吹出來了,這樣是不行的。你必須把鼻子捏得非常緊,這樣一吹氣,氣就從耳朵噴出來,耳壓平衡就能做通了。其實有點像坐飛機快下降的時候的那種感覺。
(圖片來自網絡)
小兔牙:耳壓平衡的要領是什麼?
楊左使:一定要把你的鼻子給捏緊,不能讓你的鼻子出氣,大家可以體驗一下,就把你的鼻子給捏緊,使勁的吹氣,然後氣就會從耳朵噴出來。這樣就可以把耳壓平衡做通了。為什麼呢,因為當你剛下水的時候,外面的壓力很大,會把你的耳朵往內去擠壓,你要有一股氣從裡面往外噴,才能把耳壓給做通。如果把耳壓做通的話,潛水到水底下你會覺得非常的舒心,因為你沒有感覺如何不舒服。但是如果耳壓平衡做不通的話就不行,非常難受。
(圖片來自網絡)
楊左使:另外上浮的時候,跟大家的常規認知是不一樣的。你上浮的時候要排氣。
(圖片來自unsplash)
小兔牙:上浮的時候要排氣,排完氣了怎麼呼吸呢?
楊左使:排氣的時候不是把你的身體裡的氣排掉。有一個浮力裝置,浮力裝置是像救生衣一樣穿在你的身上,把救生衣的氣給排掉,排掉之後用力蹬,就出水面了,然後再把救生衣的氣給充上。
(圖片來自網絡)
小兔牙:這個浮力設備是一個什麼東西?
楊左使: 浮力設備就是控制你上浮下潛的設備,俗稱BCD。如果你往裡充氣,就會快速上升。如果上升太快的話,你的身體就沒有一個適應壓力差的過程,特別是肺,這是非常危險的。為什麼呢,因為當你潛到水下的時候,水壓比較大,你吸的空氣在肺裡被壓縮了。如果你給浮力設備充氣導致上升過快,由於水壓快速變小,這樣你的肺裡的氣由於壓力變小就會膨脹,然後會導致你的肺爆炸,簡稱爆肺。所以這是非常危險。
(圖片來自unsplash)
楊左使:哈哈,你知道嗎,上次我在潛水的時候,教練跟我們說可以上去了,然後我就往我浮力設備裡面充氣,你猜怎麼著,結果發現兩個教練就飛撲過來,一個人拼命把我往下壓,另一個人拼命幫我排氣。然後我在想他為什麼要幫我排氣,那好,我也不充氣了。回到水面後教練跟我說,你課是怎麼上的,你上浮的時候為什麼要充氣?你不能充氣!你要排氣的!當時我也腦袋糊塗了,下意識覺得上浮要充氣,差點釀出大禍,所以大家在水底一定要冷靜。
小兔牙:除了這些還有其他的麼?
楊左使:有的,在水下潛水的時候,一定要做好中性浮力,什麼叫中性浮力呢,水中的物體,它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所排開的水量的重量。如果水中物體排開水量的重量大於物體本身的重量,物體將浮在水面上,我們稱它具有正浮力。反之則下沉,稱為負浮力。如果物體排開水量的重量和物體本身重量相等,物體會懸浮於水中,達到中性浮力。
(圖片來自unsplash)
楊左使: 如果你中性浮力如果做得好的話,你在水裡面是完全可以靜止不動的。這時候你要前進,只要腿輕輕的一蹬,就可以遊得很遠,這樣就能非常的節約你的氧、你的空氣,這是很重要的。有很多人在水下空氣消耗的非常快,就是因為中性浮力做得不夠成熟。要麼腳會往下沉,要麼腳會往上飛。如果腳要往腳往下沉的時候,腳就必須腳往下蹬,讓自己浮起來;腳往上飛,你就必須腳往上蹬,讓自己沉下去。你這樣一蹬一蹬會非常耗力,結果就是你要呼吸更多的空氣,這樣的話你在水下呆的時間就短了。
楊左使:所以一組人一起下去,但是每個人消耗空氣的情況並不一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性浮力,有的人做的很好,有的人做的不好。
(圖片由楊左使提供)
小兔牙:中性浮力直接影響到你的一個技術水平的問題,是吧?
楊左使: 中性浮力就是潛水技術的最核心的要素,其他的比如在水下往前走,這些都是很簡單很簡單的動作,你可能練習個十幾分鐘就學會了,很簡單。主要就是浮力,中性浮力很難調節,可能你要潛個幾十次水,才能控制的比較好。
(圖片來自unsplash)
小兔牙:除了中性浮力還有其他的嗎?還有其他要注意的要領嗎?
楊左使:還有就是如果你是深潛,在上浮的時候一定要做跟著教練在(離水面)5米的地方做三分鐘的停留,給自己的身體一個適應時間。你如果上升的太快,就會容易醉氮。因為水越深壓強越大,然後氮氣在你的血管擴張的太慢,氮氣就會堵在你的血管裡面出不來,導致你產生各種不良的反應。所以你潛水深度如果稍微深一點的話,要在離水面5米的地方做三分鐘的停留,這個跟著教練做好就行了。
(圖片來自unsplash)
小兔牙:你們潛水訓練的行程是怎麼安排的?
楊左使: 潛水一般很早就出發了,大概凌晨五六點鐘,中午十一二點就返回來,下午睡覺,三四點起床之後就可以左右活動了。
(圖片由楊左使提供)
不會遊泳的人潛水也是毫無壓力的,潛水是一門技術,通過練習可以習會。
告警:潛水會中毒,嘗試前請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