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0年前的「不婚族」即將消失:無婚無子,艱苦一生,她們的現狀......

2021-02-21 LULU畫報

你聽說過「自梳女」嗎?

早在100多年前,珠三角地區特別是順德,就出現了中國最早的不婚族女子。

當時順德等地是中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湧現了大批繅絲廠,當地大部分15-25歲的年輕女子都被繅絲廠僱傭,因此收入頗豐,不需要依附男人生活,甚至成為家庭的頂梁柱,思想也開始覺醒。

她們看到當時女子地位卑微,婚姻不幸的悲慘命運,便自願把頭髮像已婚婦女一樣盤起——俗稱「自梳」,以示終身不嫁,獨身終老,成為最早公然宣布終身不婚的群體。

「一梳是福,二梳是壽,三梳自在,四梳清白,五梳堅心,六梳無穿無爛,七梳一帆風順,八梳金蘭姐妹相愛,九梳九九歸一,十梳終身不嫁。」

用「自梳」代替結婚「一梳梳到底,二梳白髮齊眉,三梳子孫滿堂」的梳發儀式。

後來,隨著繅絲業的衰落,大批女工失業,這些女子聽說南洋打工收入豐厚,便和姐妹結伴漂洋過海,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打工。

因為當時女子地位卑微,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她們沒有文化不會識字,到了南洋之後只能做家政保姆的工作。

這些女子很多打工多年都沒有談婚論嫁,便選擇自梳,直到晚年才回國,成為中國最後一代自梳女。

如今,國內的自梳女已經非常少,她們平均年齡都在80歲,最高的已經接近100歲了。

很多人第一次聽說「自梳女」,可能會覺得她們的行為非常酷和前衛。

不可否認,自梳女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今天,都非常進步。

但更多的,這是當時女子為了抗爭命運所做的無可奈何的選擇。

有的女子成為自梳女,是不願意接受當時盲婚啞嫁的婚俗,不願意嫁給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覺得不結婚更自由,更何況自己又有錢,不如和姐妹們在一起更開心;

有的女子是看到身邊有姐妹結婚後地位卑微,婚姻不幸,又要生孩子,照顧一家老小,伺候公婆,還要擔心挨打挨罵,情願不結婚;

有的女子是家中的弟妹要結婚,而自己卻沒有中意的人,為了不耽誤弟妹,只能選擇自梳;

還有更多女子是為了養活家人被迫外出打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心裡始終牽掛著家人,錯過了最好的嫁人時機,後來也不想結婚了。

順德自梳女90歲的黃瑞雲提起自己的經歷:

「我不喜歡的,父母也不能強迫我結婚。在當時,村裡很少有人結婚,結婚都是不正常沒主見的人,聰明人都出來打工。」

黃瑞雲家有一個爸爸,兩個媽媽,三個姑媽,家裡十幾張口等著吃飯,因為太窮,只能吃硬邦邦的番薯頭。

黃瑞雲的爸爸是典型的重男輕女,偏愛她的哥哥,讓兒子去讀書兒子卻怎麼也不肯讀,反過來卻讓女兒們去打工。

更過分的是,甚至還張口說,分家產沒女兒分,只留給兒子。

黃瑞雲對此很生氣:

正好當時她姑媽在新加坡,認她做乾女兒,她便跑去南洋打工。可是因為從沒讀過書,黃瑞雲不識字,只能在那裡做保姆。

說完這句話黃瑞雲笑了。

在紀錄片《最後的自梳女》中,93歲的自梳女黃齊寬,14歲就去南洋打工,當時也有男子苦苦追求她兩年,但她記掛著要回家看爸媽,一直都沒有答應。

對方跟她說:

但黃齊寬想著,在國外結婚生了孩子,怎麼可能走得開呢,便還是拒絕了。

等到她終於28歲千辛萬苦回家,才知道爸媽早就去世了。心中的念想成了空,但家裡還有好多人需要養活,於是,黃齊寬又回到新加坡,努力工作掙錢。

她在新加坡打工,生活非常節儉,幾乎不為自己花什麼錢。

她總想著,我在這打工還有飯吃,家裡的人連飯都吃不上,就把所有掙的錢都寄回家,還幫哥哥建房子買魚塘。

等到年紀大了,黃齊寬也不想結婚了,索性自梳。

據統計,上個世紀80年,順德沙頭村新建的460多間樓房,超過一半都是姑太們寄錢回來資助建的。

看似自由的自梳女,其實大多數也是一輩子在為家人、兄弟付出,用自梳的代價支撐起了整個家庭,幫助家人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光。

               

選擇自梳,從來不是輕鬆的行為,更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女子一旦梳起,就不能反悔,如果有越軌的行為,就會被鄉裡人所不容,遭到酷刑毒打,被裝入豬籠投河溺死。

不僅如此,自梳女還不可以死在家裡或親戚家,回家後也不能住在娘家或親戚家,這都是不吉利的。

為了不成為孤魂野鬼,同時解決老年無人養老的問題,自梳女便一起籌錢在家鄉建造俗稱「姑婆屋」的住所,方便姐妹們老年退休後可以住在一起互相照顧。

1950年,一座500平米的冰玉堂就因此在順德落成。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思想改變,自梳女不能回家住的習俗也隨之消失。

剩下的最後一代自梳女,可以搬回家和親人同住,但還有很多習慣了獨居的老人,仍然選擇自己生活,安靜地,默默地,度過她們最後的時光。

如今,中國最後一代自梳女只剩最後幾十位,這些風燭殘年的老人們,還堅守著自己當年的誓言。

她們目不識丁,卻擁有獨立、前衛的思想;

她們飽受不公的對待,卻仍然心繫家人,奉獻一生;

她們選擇了自梳女這條困難重重的路,只為爭取女人最基本的自立和自尊。

為了女子的那一點自由,她們已經做出自己能做的最大抗爭。

不論如何,這段自梳女的歷史,都不該被我們遺忘。

點個【在看】,讓獨立成為女人最好的鎧甲。

相關焦點

  • 「不婚族」老了以後怎麼辦
    其群體特徵是:可單身,可戀愛,可同居,但就是不結婚。甚至有很多年輕人調侃:不婚可能是一生的遺憾,結婚可能是一生的磨難。有人做過調查統計,發現中國結婚登記率已連續四年下降。彼此都為不婚族的情侶認為,到人生末尾只要有重要的人陪在身邊,結不結婚其實沒什麼不一樣。「我舅爺80多了,感覺每天過得也還好啊,還會和他的學生討論實驗,和老朋友吃飯。」因為「不婚」,現在會覺得更孤獨嗎?選擇「不婚」到現在,認為最重要的生活支撐是什麼?「人都會孤獨,如果說因為「不婚」更孤獨,也有一點兒,我有個老同事,她受影響更大一些吧,現在整天讓我給她物色個老伴。」
  • 許晴:我什麼都不缺,所以不著急結婚|不婚族不結婚的6大理由
    這個理由聽起來不太浪漫,但卻很好理解,買菜還得挑好的,更何況是選擇陪伴自己一生的愛人。不婚理由NO2,對婚姻失敗的恐懼在部分不婚族心裡,感情一旦走進婚姻,就可能出現欺騙、背叛、拒絕、離棄。這一類不婚族有這種想法,很可能跟童年創傷有關,也許是來自於父母、家人或者其他的親人,她們擔心自己的婚姻會重複那些套路不婚理由NO3,結婚會失去自由進入婚姻,不可避免地需要在某些時候做出妥協,因為兩個人的想法不可能永遠是一致的,未來所有人生的重大決定,也都需要考慮對方的感受和利益
  • 「36歲不婚族,凌晨在手術室哭出聲」
    作者 | 末那大叔來源 | 末那大叔(ID:monadashu77)「36歲不婚族,凌晨在手術室哭出聲」我相信看到這個題目
  • 不婚族以後生活是怎樣的?離婚冷靜期之後,你會選擇不婚嗎?
    作者:木子可可ID:muzikks不婚,到底是好還是不好?眾說紛紜。那婚姻是每個人一生都必須要經歷的事情嗎?我想不是的。對於不婚族未來是什麼樣子,知乎有一個高贊回答。裡面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不婚的壞處很容易預見,但如果婚姻不和諧、養育不成功,可預見的下場難道就好嗎?所以結不結婚是一個雙面鏡,會照見不同的人生。
  • 珍愛網調研揭秘「不婚族」群體,不婚是否是最佳的人生選擇?
    不少於24%的女性表示,尋求經濟獨立是自己的唯一目標,在她們看來,只有當女性實現經濟獨立之後,才能對於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掌控權和發言權,而不是一味地依靠婚姻來給自己界定價值。經常會有人認為,不結婚的女性是非常可憐的,沒有丈夫的疼愛,沒有家庭的支持。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不結婚?你如何看待不婚族?
    近幾年我發現身邊大齡未婚人士越來越多,很多年輕人加入到不婚族的行列,他們不再把結婚生子,當作人生必備的經歷或責任,這也許一種社會進步的產物。社會對於「不婚」現象也越來越寬容,甚至我有時也在想,將來如果我女兒選擇不結婚,我會尊重她。
  • 「不婚族的未來?」「都後悔了...」
    不瘋狂不成活,我們聊得酣暢,約定一定要肆意瀟灑浪一生,老了無依無靠,就和姐妹們搬到一起,互相扶持。結果?至今單身的就剩我一個。年輕時候的約定總是帶著美好的泡沫,當比我小好多的同事都發來喜帖的時候,我默默的報了相親俱樂部。
  • 「不婚族」和「丁克族」,晚年咋樣了?過來人訴說親身經歷,揪心
    執筆:毛婷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結婚並不等於幸福,單身也不意味著不幸福」,這是近日民政局的一段走紅標語,對於現在的社會而言,結婚生子並不是唯一的人生選擇,也有很多人成為了「不婚主義」和「丁克族」。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不婚主義和「丁克族」,晚年過得如何?
  • 「東方神顏」尊龍:我這一生,無父無母無妻無子,一生孤獨
    尊龍,又名吳國良。從小在香港長大。他一生坎坷,而他的童年更是可以用悽慘來形容。甚至於,他一生都從未得到過。 在他剛出生不久,尚在襁褓的他,就被父母狠心丟棄到了大街上。
  • 40歲無車無房無婚無子?so what?!
    倆人的同房狀態實在是千千萬老夫老妻的真實寫照:某次倆人心血來潮,本想來個「激情之夜」,先是陳嘉玲表示還是先洗澡比較衛生,就已經讓倆人性致減半,結果等待陳嘉玲洗澡時,打開電視的男友驚喜發現,今天居然有球賽,於是性致瞬間全無。洗澡的時候,陳嘉玲發生自己居然來MC(menstrual cycle)了,遺憾地告訴男友今夜啪不成,其實此時男友心中在暗自竊喜,相比於床上運動,現在他只想看電視臺裡的運動。
  • 「不婚族」和「丁克族」哪個更幸福?聽聽這2類人的心聲,就懂了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想觀念的不斷開放,不婚族和丁克族的隊伍也逐漸壯大了。什麼是不婚族和丁克族呢?可能還有一些朋友不是很清楚。· 不婚族指的是那些經濟條件好,學識高,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終身不婚的人群,對他們而言,自由和無拘無束的生活更有吸引力。
  • 一生無子是怎樣的感覺?國內第一批「丁克族」已到晚年,現狀如何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丁克」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選擇不生育的人群,這一詞彙興起很久,源於歐美,之後傳到中國。雖然「丁克」興起很久,但在中國仍不能被接受,認同度不高。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即使有些年輕人不想要孩子,選擇「丁克」,他們的父母也不會同意,不會接受自家孩子斷了香火,但這並不代表沒有人接受。為什麼會有人冒著大不孝的罵名堅持「丁克」呢?心理學家這樣分析。
  • 珍愛網調研報告來了:90後「不婚族」的內心真實想法
    很多父母並不理解自己的子女為什麼不選擇談婚論嫁,事實上,他們的同齡人也不是很理解這種想法究竟是怎麼得出來的,在本次珍愛網直營店的調研當中,就將聚焦於90後」不婚族」,試圖揭開他們的內心想法。在珍愛網直營店關於相親時會讓男方減分行為的調研中,大多數女生表達了這樣的不滿,超過24.48%的女生表示,她們不希望自己的相親對象打扮得過於邋遢,這種衣衫不整的形象往往不會讓人產生好感的可能,甚至完全沒有心情將這場相親繼續進行下去。
  • 歷史上的宋仁宗為何一生都膝下無子?他父親的子嗣數量和下場讓人一...
    宋仁宗趙禎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他這一生,雖沒有卓越的功績,但由他執掌下的宋朝,也算是太平盛世。放眼望去,皆是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可一向以「仁愛之心」著稱的宋仁宗,為何一生都膝下無子呢?由於宋朝距今已過千年,《宋史》對於這位仁宗皇帝為何一生膝下無子也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
  • 整容逃亡15年——福田和子,一隻無腳鳥的一生
    其中一個漁民因為經常照顧福田母親的生意,日久生情,兩人奇蹟般好上了,並順理成章結了婚。婚後,福田母親帶著福田跟著漁民搬到了來島,滿心以為從此就能過上安靜平穩的生活。可惜好景不長,本就排外的小島很快就得知了福田母親曾經從事的職業,島民們總是用異樣的眼光看待母女兩人,周圍的鄰居們時常對她們指指點點,同學們也總是拿這件事取笑福田。
  • 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返回地球後為何再無消息,現狀如何?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載人航天事業的也在不斷完善,我們都知道中國第一個太空人是楊利偉,那麼中國第一個女太空人是誰呢,她就是劉洋。太空人是我們人民的英雄,而航天成功背後的汗水才是成就偉業的基石。隨著我們載人航天飛行的事業一次次的成功,我們離夢想的距離也越來越近,我們發射的有神州系列還有天宮系列的太空飛行器,目前正在準備建造載人空間站,這是中國民眾們人人期盼能夠實現的夢想。
  • 《甄嬛傳》:玉嬈嫁給慎貝勒,雍正送了一樣賀禮,導致她一生無子
    《甄嬛傳》:玉嬈嫁給慎貝勒,雍正送了一樣賀禮,導致她一生無子自《甄嬛傳》播出以來,宮鬥劇仿佛都成了觀眾追捧的爆款,隨後《如懿傳》、《延禧攻略》等大製作又一次刷爆影視界,作為一部經典的宮鬥劇,玉嬈的戲份不是很多,但人設非常討喜,玉嬈不像其他女孩一樣被皇上看上後就欣喜若狂,反而比較排斥,因為她早已心系慎貝勒,兩人情比金堅的態度令皇上感到無奈,玉嬈與慎貝勒大婚前皇上贈其一塊玉佩,這是也玉嬈一生無子的關鍵!
  • 《塞爾達無雙》:無止盡的災厄與100年前的戰場
    01無止盡的災厄與100年前的戰場原本平和的大地上出現了許多名為守護者的古代兵器,大肆破壞著名為海拉魯的大陸,城鎮被破壞殆盡,海拉魯城被一片災厄壟罩著沒錯,這裡就是在100年前,海拉魯大陸出現過的大災厄,名為災厄加農的怪物復活,控制了用來對抗加農的古代兵器和四神獸。將原本和平的海拉魯變成火海、戰場,這個海拉魯,已經逐漸往終焉毀滅走去。但就在這時,海拉魯城的某處,一個小型的守護者甦醒並從箱子裡跑出來,他看了看四周,突然看到了一個畫面,一名少女似乎使用著什麼力量,並且說著:
  • 從使女到皇貴妃一生無子,「有才無德」的高晞月何以盛寵18年?
    如果一定要給她的一生做個總結,那麼「從使女到皇貴妃」,是她身份地位的改變,「一生無子」,則是她最大的遺憾。正可謂是得中有失,失中有得。所以今天我們就從兩個角度來討論一下高晞月的一生,看看她的「得」與「失」,都是為何?
  • 臺灣偶像劇「過氣」之後,消失的女主們哪去了?她們現狀如何了?
    臺灣偶像劇「過氣」之後,消失的女主們哪去了?她們現狀如何了?有些人另尋出路有些人就逐漸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了,我們看一看那些當年很紅的女演員她們都去哪了呢?陳怡蓉當年她出演的一部《薰衣草》讓她被很多網友熟知,後來都搭配了很多的知名男演員拍了很多劇,其中不乏何潤東、林志穎、林峰這樣的男神,甚至拍過周杰倫的MV的女主,當時也是非常火爆的人,後來雖然去大陸也做過一段時間,但是人卻不紅,很多網友不關注她的個人生活,婚後更是無人問津,現在更是無戲可拍,但是在她的履歷上依然有一部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