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打起來?莫迪突然飛赴一線,邊境局勢驟然緊張

2020-12-18 軍院34號

中印邊境打群架事件發生後,印度的一舉一動特別引人關注。

為啥?因為中國表現得一如既往的冷靜,一幅「和平最好,想打奉陪」的態度,惜字如金,讓媒體找不到炒作的興奮點。唯獨印度一幅「天下神荒,唯我最冤」的架式,凹出各種招數和造型,很是搶鏡

據環球時報7月3日報導,印度總理莫迪當天突訪中印邊境一線拉達克地區的列城,與駐守的印軍會面。

突訪過程中,莫迪在國防參謀長、陸軍參謀長等軍官陪同下,視察了當地一個軍事基地,在軍隊醫院看望了衝突中受傷的官兵,聽取軍方高層的局勢匯報,和空軍、陸軍以及邊境警察部隊互動,行程的安排十分豐富。

莫迪此舉,讓慢慢平息的中印邊境局勢驟然升溫,西方媒體更是如蛆附至,像打了雞血一般,炒作這是印度在進行戰前動員,唯恐天下不亂。國內也有人挺興奮的,臆測會不會打起來?

(一)

認為印度在進行戰前動員的,恐怕想多了。除非邊境再次出現不可測事件,打起來的機率基本為零。

試想,如果真是戰前動員,或者印度真想打一仗,一切都應該靜悄悄的進行,而不是如此明目張胆,生怕中國不知道一樣。

莫迪此行動靜很大,所有活動近乎「準直播」狀態,其實就是做給外界看的,而且生怕大家不知道。這其中的原因,不過是在向中國展示強硬姿勢,緩解國內的巨大壓力。

我們用兩個字總結莫迪此行:哄鬼!國內的「鬼」太多,不哄著就過不下去了。

中印兩軍發生肢體衝突後,莫迪第一時間回應稱「中方沒有越線,印軍沒有哨所被侵佔」。可這番言論招來印度輿論的猛烈抨擊,認為他向著中國。

莫迪所說,其實就是對事實的真實陳述,這也充分證明印軍是犯錯的一方。

印度這個民族很奇葩,佔便宜的國民心理舉世無雙。事情發生後不是探究是非曲折,第一反應卻是問我吃虧沒?如果吃虧了,那一定是你錯了。

國民心理與國內輿論風借火勢,把莫迪放到了燒烤架上。如果找不到好辦法平息國內的指責,那即將進行的大選,莫迪和他所在的人民黨恐怕「藥丸」。

為了個人與黨派的利益,莫迪不得不在展示悲情之餘,向中國方面展現強硬,以迎合國內民眾的情緒。

為了安撫國內沸騰的輿情,印度隨後下架了Tiktok、微信、微博、Uc等59款中國應用軟體,不再允許任何中國公司或與中國公司合資的企業參與該國道路建設項目,阻止中國企業參與電力項目建設。

(二)

對於莫迪的處境我們可以理解,但對於印度的行動我們必須高度警惕,並隨時準備還擊,絕不能慣著他們。

畢竟,中國又不是人民幣,可以做到讓方方面面都滿意。印度上下過不去這個坎,覺得憋屈,那是他們自己的事,一邊自我消化去,關中國什麼事。

根據兩國第三次軍長級會談,中印雙方的邊防部隊正在脫離接觸,邊境局勢已開始降溫。而莫迪此次突防,不但不利於局勢的緩解,還可能因此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因為,莫迪雖然暫時平息了老百姓的怒火,但同時又再一次激起印度國內的民粹情緒,此舉無異於火上澆油、飲鴆止渴。

民粹是把雙刃劍,莫迪一旦被其綁架,是問能否駕馭得了?如此一來,他將更難做出正確的選擇,最終很有可能將印度帶向毀滅的深淵。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 可亡也。

印度這些年雖然發展得不錯,但絕對還沒有在中美俄這樣的大國面前展露鋒芒的資本。莫迪政府最應該做的應該是帶領印度人民藏拙,韜光養晦、有所作為。如果讓中國這樣的大國惦記上了,以後有的是苦頭吃。

打,印軍肯定是打不贏的,包括莫迪在內的印度高層對此心知肚明。如果能打贏,以印度對待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體現出來的霸道作風,恐怕早就大打出手了。

奉勸印度一句:大兄弟,如果不想打仗,就不要凹出想打仗的造型,這很容易讓中國誤判。

(三)

印度一而再、再而三的在邊境滋事,給中國提了個醒。

這些年,國內不少企業看中印度的大市場,紛紛前往投資設廠、跑馬圈地。但是,我們在向印度進行製造業轉移時,可不能因為資本家們的那點小利,就忘了國家安全。

錢對於企業、老百姓也許有意義,但對於國家來說就是張紙而已,我們絕不能為了一張紙幹出捨本逐末的事。

什麼可以轉移、什麼不能轉移,什麼錢可以賺、什麼錢不能賺,一定要認真掂量。身邊出現一個被製造業武裝起來的人口大國、工業大國,這個前景想想都很可怕。

有些人也許會說,轉移製造業是我們國家缺少廉價勞動力,而印度有豐富的廉價勞動力,不得不為之。這是真的嗎?在這次人大會議上,總理透露一個讓我都沒想到的事實,中國有6億人月平均收入僅1000元。

這麼多低工資收入的人群還沒解決,其中哪怕僅十分之一的勞動人口,那都是6000萬之巨,相當於一個中等大國的人口,這怎麼能說中國缺乏廉價勞動力呢?發展製造業,中西部還有廣闊的空間和市場,只是沒有充分挖掘出潛力來。

中國人一直很不理解,我們表現得這麼低調,為什麼美國和西方還會害怕和遏制我們呢?

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說過:「我只在乎別人的實力,而不是意願。」如果有一天,印度發展成像中國這樣的製造業大國,作為與其有領土紛爭的我們,難道不會像今天的西方一樣嗎?

正處在上升期的中國,可能不懼怕印度的挑戰。可即使印度成為另一個中國的可能性很低,我們也不能因此就不設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印度這些天大肆為難中國企業,大家千萬莫要緊張。雖然這對中國企業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對印度造成的損失更大。

大家想一想,這個世界上,能大規模轉讓製造業技術,而且十分廉價的國家,除了中國,請問還有誰?

其他國家,即使想向印度轉移製造業,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哪怕集合全西方國家的力量幫助印度,那轉移的成本恐怕也是個天文數字,三哥能夠承受得了嗎?。

風頭一過,印度還是會求著我們的企業前去投資,大家就走著瞧吧!印度想裝著X就把製造業發展起來,哪有那麼容易的事!

相關焦點

  • 邊境衝突都是「幌子」?莫迪突然調轉槍口,亞太局勢或將再次加劇
    印度在莫迪的領導下問題重重,既有國內矛盾,也有國際矛盾,而國際矛盾在進一步極化當中。來自印度媒體的消息稱,在印度邊境地區,印度軍方已經得到授權,在積極儲備用於高強度15天作戰的武器彈藥,這對邊境地區來說,局勢將進一步緊張,戰爭有可能隨時引爆。
  • 中印邊境局勢緊張 南亞研究專家:中國需要「合小穩大」的戰略來應對
    綜合西部戰區、中國駐印度大使館消息,8月31日,印度軍方破壞前期中印雙方多層級會談會晤達成的共識,在中印邊界西段班公湖以南地區、熱欽山口附近非法越線,公然挑釁,造成邊境局勢再度緊張。▲胡錫進分析認為,中印雙方邊境摩擦將對兩國的力量都形成消耗。
  • 印政客炮轟莫迪砸重金買「空軍一號」,還叫囂「在邊境擊退中國100...
    當地時間6日,印度國大黨領導人拉胡爾·甘地炮轟莫迪稱,總理最近砸重金買下豪華飛機,可不僅僅只有一個坐墊,「還有著許多豪華床來為他的舒適服務」。同日他還借中印邊境緊張抨擊莫迪,並叫囂,如果國大黨執政,印度安全部隊會在15分鐘內將中國從邊境擊退100公裡。
  • 中印邊境勞軍,莫迪大談佛經到底在內涵什麼?
    在新冠疫情、蝗蟲災情、經濟困境和國內民意裹挾中的莫迪,想傳達什麼信號?莫迪抵達拉達克。017月3日一早,印度總理莫迪飛赴印控克什米爾的拉達克地區。此前近兩個月,中印雙方持續在距此不遠的邊境地區對峙。印媒報導稱,莫迪聽取了當地官員對邊境態勢的介紹與建議,並造訪軍營,探望了之前在邊境衝突中受傷的印軍士兵,對部署於當地的印軍第14集團軍部分官兵發表了講話。在講話中,莫迪以不無誇張的比喻高度稱讚了這些官兵的勇氣和意志,稱勇氣是「建立和平的基本原則」。他還表示,印度在各個方面的進步「都為了世界的利益」。
  • 中印邊境局勢緊張之際,日本與印度籤重磅軍事協定
    中印在邊境地區仍然處於緊張的對峙之中,雖說雙方各種級別的談判不斷,但最後效果並不明顯。最近,中方開始演練用無人機向前線運送單兵口糧和高原地區傷員搶救,令外界猜測是不是也在為最壞情況做準備。最後還是傳來好消息,中印外長莫斯科會談中達成五點共識,雙方都希望緩解邊境緊張局勢。
  • 印度百萬大軍將部署邊境,叫囂可同時打贏中巴
    在媒體鏡頭面前這位官員還叫囂印度暫時沒有組建新部隊的打算,但充分利用現有部隊足可以同時打贏中巴兩國。顯然莫迪政府是鐵了心要和中巴對抗到底,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月中印兩國剛剛結束第八輪軍長級談判,印度這種態度轉變不免讓人感到困惑,實際上莫迪政府從最開始就沒有和談的打算,在歷次談判桌上印方代表都頻繁向中方無理要求,不同意我國提出的共同撤軍的建議。
  • 印度突然發動猛烈炮擊,兩國關係驟然惡化
    最近印度再度在克什米爾地區挑起激烈衝突,向巴基斯坦突然發動猛烈炮擊,兩國關係驟然緊張。據《印度斯坦時報》4月12日的報導,印度安全部門對媒體透露,印軍在不久前炮擊巴控克什米爾的杜德尼爾地區時,至少炸死了15名巴基斯坦正規軍士兵以及8名反印武裝分子。
  • 莫迪批准建立軍事基地,危險信號再次釋放!
    據環球時報日前報導,《印度經濟時報》網站指出:莫迪政府已經批准建立首批三個聯合軍事後勤基地、來負責150萬印度武裝部隊的後勤保障工作,這三個基地分別位於孟買、古瓦哈蒂和布萊爾港,將直接為一線印軍提供彈藥、食物、日用品以及工程支持。顯而易見,印方此舉是建立最終戰區司令部的關鍵一步,對中國來說更是一個危險信號。
  • 印媒曝光班公湖對峙,解釋了為何一邊談一邊打,最大危險不在邊境
    隨著高原地區氣溫驟降,中印邊境對峙似乎也開始緩和。期間,最激烈的一場對峙就是在8月29-30日間在班公湖南岸的對峙。在三個月後,印度媒體突然曝光這次對峙細節,對印度軍界和防務人士來說,問題才剛開始。印軍首次跳動了「山地打擊軍」,這支部隊是國防參謀長拉瓦特一手組建的17集團,和駐紮在邊境的14集團軍沒有關係。當時第17集團軍接到「密令」,在1天時間內調動,由於擔憂被中國衛星、直升機偵察,只有少數精銳跟隨軍長前往一線。在一個月內,接連向一線挑動裝甲兵、炮兵等4萬人,並最終計劃在8月29一舉發起攻勢。
  • 尼泊爾陸軍司令訪問有爭議的卡拉帕尼地區與印度的邊境緊張局勢
    新德裡(Sputnik):印度和尼泊爾自5月8日以來一直面臨邊境緊張局勢,當時印度國防部長在通往中國邊境的利帕爾赫通道上開闢了一條長達80公裡的戰略道路。
  • 胡錫進:解放軍有擊敗印軍的絕對把握,不會丟一寸土地
    了解中印邊境一線情況的人告訴老胡,解放軍對整體局勢有著牢固的把控,一旦開戰,無論怎麼打,解放軍都有擊敗印軍的絕對把握。中國不會在中印邊境丟掉一寸土地,請大家放心。新近的情況顯示,我們的綜合威懾還沒有達到阻止印軍冒險的效果,印方仍然心存僥倖,誤判低估中方決不在領土問題上妥協的意志,總以為中方不敢、不願、不能與印方開戰。根本原因恐怕是中國30多年沒打仗了,而且致力於和平發展,外部一些力量質疑我們會在必要時不惜一戰,認為我們會為了保發展而做超越底線的妥協。
  • 中印邊境傳出重磅消息!印大批專業部隊正在逼近,還有美國的影子
    日前《印度教徒報》等多家印度媒體報導稱,印軍方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會談進行之際,莫迪政府正在制定一項「野心勃勃」的計劃,試圖將印方邊境一線士兵從保障國內安全的職責中「解放」出來,投入到加強印度邊境軍事保障力量的部署中。
  • 印度釋放積極信號,與中國邊境的局勢穩定,希望儘快實現軍隊脫離
    文\唏兮 自今年5月初發生衝突之後,中印邊境地區就進入了長達數月的對峙狀態,日前,印度外交部表示,期盼兩國能夠儘快進行新一輪的會談,恢復中印邊境的平靜。
  • 印軍:中方在邊境地區部署雷達和飛彈很強大!
    圖為 印度空軍參謀長巴達烏裡亞 儘管中印之間已經進行了八輪軍長級會談來緩和中印之間的緊張局勢,然而印媒卻頻頻炒作中國部署在中印邊境的軍隊以及武器裝備上都要強於中國
  • 莫迪對我們無可奈何,開始在地圖上做文章,阿克賽欽並非我們的?
    據印度《今日印度》電視臺官網近日消息稱,印度突然要求在線《維基百科》從其網站上刪除一張"阿克賽欽是中國一部分"的地圖。如果維基百科拒絕執行的話,那麼印度政府將會封鎖維基百科在印度的平臺。目前,印度深受疫情影響,國內抗疫此起彼伏,莫迪本應該把心思放在疫情上面,為什麼在地圖上做起了文章呢?要知道,中印經過多輪磋商,已經形成了保持邊境和平的共識。
  • 中美緊張局勢驟然升級 金價突破2000大關、單...
    本周黃金多頭實現大爆發,因中美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市場避險情緒明顯升溫,現貨黃金本周收盤站上2000美元/盎司大關,儘管受非農報告影響,金價周五出現跳水,但本周金價漲幅依然達到接近60美元。除了中美緊張局勢,美元疲軟、黎巴嫩首都大爆炸、美加貿易爭端等因素也是刺激金價本周飆升的主要因素。
  • 上萬印軍陷入尷尬境地,莫迪承認邊境很安全,高級將領或服軟撤兵
    圖為印度總理莫迪近日,根據媒體報導,印度總理莫迪在一次會議上承認,目前邊境很安全,並沒有領土被侵犯,此番言論讓印軍陷入一個尷尬境地,軍方高級將領或被迫服軟,並率領上萬大軍從邊境線上撤退,對此有網友嘲諷道,前線印軍正在拼命施壓,結果莫迪卻服軟了?
  • 中印邊境突傳危險信號,印軍再增兵力部署,中方關鍵行動持續進行
    近段時間以來,印度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國內經濟陷入困境,但與此同時, 莫迪政府卻還在邊境地區與周邊國家不斷鬧出矛盾,企圖轉移國內視線,釋放國內執政壓力。印度單方面率先在中印邊境挑起事端,使邊境局勢持續升溫,並對兩國關係造成嚴重影響,對此,中國有關方面積極尋求同印方開展政治對話,和平解決爭端,為此,兩國進行多次和平會談,就雙方一線部隊儘快脫離接觸達成一致。
  • 印軍迎來幫手,美軍也要進入中印邊境?莫迪:這比中印矛盾還可怕
    該消息被證實後,很多人紛紛認為在當前局勢不穩定的背景下,這又是一起針對中國的舉動。中國和印度在拉達克地區的對峙仍在繼續,印度大量士兵都被部署在前線,美國此時對外宣布同印軍一起訓練,是想解救印度士兵於「水火之中」?美軍作為全球最強的軍隊,一直自詡能夠在30分鐘內抵達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作戰,但是對於美軍而言,有一些區域是過去他們沒有涉足過的,比如高原高寒地帶。
  • 百萬民眾高喊「打倒莫迪」,邊境大軍直接炸鍋
    因為新農民法案印度政府再次和農民組織發生了衝突,和對待敵人不同,莫迪政府對於農民起義還真是打不得罵不得,甚至還要處理起義帶來的一系列麻煩。農民非常抗拒莫迪政府,甚至焚燒莫迪的石像來表示對印度政府的不滿,政府依舊拿他們束手無策,也有政府官員要求將最大的體育館改成監獄,對抗議者進行抓捕,但是該提議遭到了莫迪的拒絕,他認為農民並不是犯人,而且印度最大的經濟來源就是種植業,所以對待農民並不能採用強硬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