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禪宗,經常講明心見性,很多經書中也經常提到,明心見性,那到底什麼才是明心見性呢?
很多修行者,歷經一生歲月,不惜生命,跋山涉水參訪名師,只為可以明心見性,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明心見性是所有修行者,追求的目標,也是印證我們,是否悟了佛道的標準。
所以說,學佛者一定要知道,什麼是明心見性才行,更要知道,該如何才能明心見性?
明,就是明白的意思,而心在佛教中,有多所指,這裡不多說,在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也說過,自己有很多心,不知你要看那顆心?所謂明心,就是要明白自己的各種心。
明心還要見性。見性才最關鍵,所謂性,就是不變的意思。可以理解為,本來具足的性質,本質,不會受到外界的影響而發生改變,也就是說,這個性,就是散布在宇宙中,那個真實的本體,也就是一切萬有的根。
我們所看到的想像,所想到的,皆是外在的相,什麼是相?與性相對,變化不實的,會生會滅的,就是相,我們之所以不能見性,就是因為太執著於相,所以佛經說,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由此可以知道,佛其實就是離一切相,覺悟的人,而我們要想成佛悟道,也要向佛學習,如果我們可以離一切相,見到本來清淨的自性,我們也就與佛,沒有了差別。
佛教所說的性,還有佛性,法身,如來,自性清淨性,覺性這些詞語可以表達,所以金剛經才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裡的如來,也可以理解自性的意思。
簡單點說,自性,就是自己本來清淨的樣子,那個最本質的事物,不會因為外在而發生改變的事物。也只有見到他,才算悟了道。
佛教認為,一切會變化的,都是空的,因為只要變化,就無法把握,只要有生,就會有滅,根據我們中國文化,陰陽相對的道理,也可以得出,有變化,自然有對應的不變,這個不變,或許就是無極,可以生出太極,生出兩儀四象的東西。
在六祖壇經中,也提到過,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所以無極與自性,雖名字不同,但所表達的意思,卻是相近的。
了解了自性,明心見性,也就很好理解了。其實就是要我們清清楚楚的知道和明白,自己當下的起心動念,以及種種思想的變化過程,只有明悟自心,才能徹底見到我們的本性,也就是佛性,才能因此悟道。
而要見性的過程,也就是學佛的過程,自古以來,所有高僧大德通過,苦行、誦經念佛、參禪打坐,以及六度的方法,都是為了讓我們,可以最終見到自己本來的樣子。
我們要想見性,只有不斷地修正自己,才有機會離一切相,不再妄想執著,最終見到本性。
學佛還要清楚,本性是不可見的,不可求的,佛說的種種見性法門,都只是給我們使用的工具而已,我們不可以執著工具,因為只要你用一顆,想要見性的心去學佛,最終一定無法見性悟道,因為三心了不可得。很多人都是以有所求之心,求無所得之事,才無法悟道。
所以學佛一定要抱著一顆,平常心,隨緣心,無所求之心,因緣會足時,你才有機會,頓悟見性。
以上分析,個人理解,僅供參考,若要深入了解,還需要我們自己去多讀佛經,多去學習才行。大家覺得什麼是明心見性?歡迎留言討論,閱讀更多內容,歡迎關注作者聖度文化。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