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時千萬別自調點滴速度
輕則心慌胸悶,重則威脅生命
冬天天氣寒冷,晝夜溫差大,是流感的高發季,相應需要輸液的病人也多了起來。在輸液過程中,有不少病人會私自調整點滴速度。記者發現,大家對於這個事情似乎都不太重視,調不調快速度全在於時間緊不緊。
不過,在網上卻有說法說,自行調快點滴速度會危害健康。那麼,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自行調快輸液速度真的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嗎?
專家:自調速度可能帶來臨床危害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急救部副主任醫師劉紅升說:這樣做是有極大危害性的。因為針對每個病人個體不同,醫生會專門囑咐護士來給這個病人把輸液的速度調成多少。你自己調了,因為你並不具備這種醫學常識,就會帶來一些臨床危害。比如說你輸液速度調快了,可能你就會突然覺得胸悶、憋氣,甚至出現更嚴重的一些症象,比如呼吸困難,然後氧飽和度下降了,然後雙肺的哮鳴音等等,就需要急救。
專家說,在他們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因自行調快輸液速度而出現不適的案例。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張向陽說:我的一個病例,病人輸入一瓶消炎藥,本來應該是兩個小時輸進去的,結果因為他著急,自個兒調整了輸液速度,不到40分鐘就輸了進去。過了兩個小時以後,出現了全身不由自主地扭動,渾身在抽,一點兒都控制不了。
劉紅升說:有一例是老年人,65歲的女性。她因為嫌護士給她調的速度很慢,自行調快了之後就突然出現了胸悶不適,如果不是搶救措施得力,可能就會導致不治這種悲劇的發生。
輸液速度視情況而定
那麼,在正常情況下,輸液的速度大概應該是多少呢?
張向陽說:都是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包括年齡、體形,還有具體的病情,調整一個大概的速度。一般可能是1分鐘1到2毫升,20滴到40滴左右,但是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節。尤其老年人,比如說心功能不好的時候,把輸液速度調得很快,至少從這個入液量來講,可能對心臟的負荷會造成很大的負擔,容易導致心衰。小孩也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既然調快輸液速度會對身體造成危害,這是不是就意味著輸液速度越慢越好呢?
劉紅升說:也不是越慢越好。因為針對不同的疾病,應該因個體而異,因疾病的不同而異。
張向陽說:比如像失血性休克的病人,血大量往外出,對於這種病人,可能就要快速輸液,因為需要快補血容量。這時候有一些家屬可能覺得輸得太快了,就往下慢擰,這也是不太合理的。
輸液雖然是一個常見的治療方法,但其中卻蘊含了很多醫療知識。普通人在必須要輸液的時候,還是遵醫囑的好。
■來源於重慶晨報 微信號 cqcb95
延伸閱讀
過度輸液=自殺?
多省市陸續叫停門診輸液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這個醫學基本原則,在現實中卻呈逆向順序。在中國,醫院輸液室儼然是最忙碌之地,「吊瓶森林」蔚為壯觀。不過,這種情況正在改觀。
傷害!輸液前應該知道的事
過度輸液帶來的危害是緩慢、長期的。前不久,首部中國輸液安全專家共識《守護針尖上的安全——中國輸液安全與防護研究藍皮書》正式發布。
不過,輸液也並不是「洪水猛獸」,如果生病了,哪些情況是適合輸液的呢?醫生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1.消化功能差,無法口服時。患有某些胃腸道疾病,或意識不清,不能口服藥物時。
2.外用藥物無效時。如皮膚局部的炎症,外用藥不能達到相應效果時。
3.嚴重急症,口服藥不能緩解時。急性肺炎、急性腦膜腦炎、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休克、突發腦卒中等疾病,吃藥效果不明顯,甚至症狀加重時,或是腹瀉、嘔吐、出血較多,需要緊急補液時。
4.藥物可能傷害組織、血管時。某些治療腫瘤的化療藥,如果直接口服,可能傷害血管,甚至引起組織壞死。
改革!全面停止門診輸液
7月1日起,除兒童醫院外,江蘇省46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將統一實施新政: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據了解,我國並未在國家層面對醫院的門診輸液作出統一規定,但安徽、浙江、江西已明確出臺對門診輸液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伴隨著限制輸液、限抗令、醫保控費等系列改革,相關產業已經歷過一輪大洗牌,很多中小型企業或生存難以為繼被迫停產、或被收購,而不少上市公司主營業務也大受打擊亦面臨轉型。
為了生存與發展,大型輸液產品企業也在這幾年中進行轉型,有的試圖實現向藥物創新方面戰略轉型,有的積極調整產品銷售結構,有的則瞄準慢性病,構建心腦血管全品類的產品群。
■來源於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