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自行調快點滴速度導致身體不適,輸液速度別亂調

2021-03-05 晚報匯生活

冬季天氣寒冷,晝夜溫差大,不少市民不慎感冒發燒。輸液是不少市民選擇的治療方式。可因為各種原因,有些市民總想調快滴速,快點輸完,殊不知,隨意調節隱藏著極大的隱患。

1月10日16時許,市民餘先生因耳朵不適到醫院檢查,醫生確診為中耳炎,建議輸液治療。1瓶液體按照常規速度至少需要1個小時才能完成,可是在門診大廳內坐著無聊,又想早點趕回家吃飯,餘先生便自行調節液體流速。

然而,半個小時過後,餘先生就感覺全身乏力、心跳加快、頭暈。感覺不對勁的餘先生立即呼叫護士,護士趕來將輸液器拔了下來,然後將他搬到床上讓她休息。20分鐘後,餘先生身體恢復。

據餘先生表示,他平時身體健碩,所以認為把液體「灌」進身體即可,「當時為了趕回家吃飯,加大液體流速時,也出現了手部疼痛的症狀。」

那麼市民知道輸液過快會對人造成危害嗎?1月11日,記者來到市區某醫院,記者採訪了部分正在輸液的患者,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輸液過快會對人造成危害,普遍認為輸液速度調快或調慢完全取決於時間緊不緊。也有少數人認為輸液應該越慢越好,一般不會自行調節。

正在打點滴的市民張先生聽到記者告訴其輸液過快會對人造成危害後,他說:「現在才知道原來輸液的速度也有講究啊,平時來打點滴都感覺很無聊,就自己調快了輸液速度,看樣子下次還是要聽護士的安排。」

該醫院護士王女士告訴記者,在輸液過程中,有不少病人會私自調整點滴速度,而調不調快速度全在於時間緊不緊。「這樣做是有極大危害性的,因為每個病人體質不同,醫生會專門囑咐護士來給這個病人把輸液的速度調成多少。

而且藥物不同、身體狀況不同,輸液的速度也會不同。很多患者不具備這種醫學常識,自己加速,會帶來一些臨床危害。」

那麼,輸液速度到底有沒有標準?過快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記者從該醫院胡醫生處了解到,自行調節輸液速度的人較多,部分年輕人為了趕時間會自行調快,而老年人、兒童輸液,家人則會為其調慢。

據胡醫生介紹,曾經有病患因自行調節輸液速度,將兩小時輸完的液體在40分鐘內完成,兩小時後全身抽搐、口吐白沫,險些身亡。

「這看似是小小的舉動,卻與生命安全息息相關。」胡醫生介紹,輸液速度是專科醫生針對不同病人的不同病情而設定的專屬速度,並非隨意而為之。根據常規標準,一般是1分鐘液體流量為1~2毫升(20~40滴),但也要根據具體情況而進行調節。

如果自行調節快慢,操作稍有不當就可能釀出大禍,比如,對於心肺功能不太好的老年人來說,輸液速度調得過快,會對心臟負荷帶來負擔,導致心衰。同樣,小孩子的身體不及青壯年,輸液速度不宜過快,也不宜過慢。

「輸液雖是常見的治療方法,其中卻蘊含了很多醫療知識,關係到我們的健康。」胡醫生提醒,不論是老人、小孩,還是年輕人,輸液時都應該遵循醫生的意見,若真要調節速度,也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切勿自己隨意調節。 

因此,建議大家輸液時如果想調整速度,應先詢問醫護人員,告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由他們來做相應的調整。還需提醒的是,臨床上不少患者一生病就要求去醫院輸液,殊不知輸液不亞於一個手術。所以,醫院也應遵循「能打針就不輸液」的原則。

潯陽晚報記者 餘超/文 徐田剛/攝

相關焦點

  • 輸液時千萬別自調點滴速度 可能威脅生命
    輸液時千萬別自調點滴速度 輕則心慌胸悶,重則威脅生命 不過,在網上卻有說法說,自行調快點滴速度會危害健康。那麼,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自行調快輸液速度真的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嗎? 專家:自調速度可能帶來臨床危害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急救部副主任醫師劉紅升說:這樣做是有極大危害性的。
  • 輸液時千萬別自己調!"點滴速度「,或危及生命!
    天冷也容易感冒,醫院裡輸液的人也多起來,每個人頭頂上掛著藥瓶,一次輸液下來就得耗費大半天時間,所以有些人就會自己把輸液的速度調快節約時間
  • 輸液時別私自調整點滴速度,否則後果很嚴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不過,在網上卻有說法說,自行調快點滴速度會危害健康。那麼,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專家告訴記者,在他們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因自行調快輸液速度而出現不適的案例。尤其老年人,比如說心功能不好的時候,把輸液速度調得很快,至少從這個入液量來講,可能對心臟的負荷會造成很大的負擔,容易導致心衰。小孩也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既然調快輸液速度會對身體造成危害,這是不是就意味著輸液速度越慢越好呢?
  • 靜脈輸液點滴速度多少最合適?
  • 輸液時可自行調節滴速嗎?
    幾乎每個人都有過輸液(打點滴)的經歷,不少人在打點滴的過程中,總是嫌速度太慢,自行去調快藥液的滴速,殊不知這一小小的舉動也許就會導致昏厥甚至死亡。 首先,不贊成遇到發燒、感冒、腹瀉等就去醫院輸液。公眾用藥還是要遵循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輸液的原則。
  • 輸液速度控制,護士一定要知道!
    有時我們會因為忽略的一些細節問題而遭病人投訴,如輸液速度未控制等。今天就與大家分享有關輸液滴速控制的幾個問題,以引起大家的重視。  點滴係數  是什麼?  在輸液過程中,每毫升溶液的滴數稱為該輸液器的點滴係數(gtt/ml)。目前常用的點滴係數為 10、15、20 三種型號。
  • 輸液好得快、通血管?關於輸液的10個真相
    2、輸液有『回血』是怎麼回事?輸液針扎進血管時出現回血是正常現象,恰恰說明扎的位置是正確的。輸液過程中出現回血,很可能是輸液部位高過了『滴鬥』導致壓力不足。只要重新讓輸液部位低於『滴鬥』,一般就會恢復。當液體輸完但沒有及時拔針或換液,也可能出現回血,及時請護士處理即可。
  • 輸液速度如何計算和控制,護士一定要知道!
    在輸液過程中,每毫升溶液的滴數稱為該輸液器的點滴係數(gtt/ml)。目前常用的點滴係數為 10、15、20 三種型號。一次性輸液器包裝上均標明其滴係數為20 滴 = 1 ml ± 0.1 ml。每小時輸入的毫升數(ml/h)=(滴/min)×60 min/h)/滴係數(滴/ml)。
  • 輸液雖然好處很多 但也不能長期使用
    來源標題:輸液雖然好處很多 但也不能長期使用輸液(Infusion),通常指靜脈輸液,是利用大氣壓和液體靜壓原理將大量無菌液體、電解質、藥物由靜脈輸入體內的方法。將大量的液體、電解質或血液由靜脈注入稱之為靜脈輸液法。因注射的部位與輸液的不同,可分為外周靜脈輸液、中心靜脈輸液、高營養輸液(TPN)與輸血等。
  • 1歲男童打點滴後死亡!寶寶一生病就輸液?小心釀大禍!
    粉哥導讀:近日,山西一位1歲寶寶打點滴後死亡的新聞引起了大眾對輸液的熱議和反思,這一齣悲劇用血和淚給所有家長敲響了警鐘!輸液真的是「好得快、安全沒風險」的最佳治療方法嗎?寶寶一生病就去醫院主動要求醫生輸液,這樣做真的正確嗎?悲劇已然發生,實在令人痛心,請各位家長務必了解輸液風險,引起高度重視,避免慘劇再次上演!
  • 4歲女童輸液致死:一句「輸液好得快」,正在摧毀無數中國孩子!
    因此,「輸液好得快」,不過是表面現象,因藥液直接輸入到血管內,隨著血液循環,直接被人體吸收,造成「好得快」的假象。  相反,真正因輸液導致的不良反應,給患者帶來的風險卻是極大的。(下面阿金會有詳細介紹輸液的危害。)
  • 打點滴進空氣會導致死亡?
    ,再過來我就跳了但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能控制的比如生病氣溫驟降又到了感冒的高發季節門診輸液的患者也多了起來有人說掛水時輸液管裡有空氣對身體不好甚至會造成死亡答案真的是這樣的嗎我們來聽聽專家怎麼說,但是這要看進入血管氣體量的多少而定,只有大量的(大於50ml)空氣快速地進入到人的血管,形成氣栓塞,才會導致人的死亡。
  • 老太感冒輸液人沒了?點滴有風險,吊水需謹慎!
    家人稱老人只是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輸液到第三瓶時突發不適送入急救室搶救,不幸身亡。醫院的說法是「心源性猝死、過敏性休克」,對此家屬並不認可,現在事件正在調查中。對於輸液大家並不陌生,為了更快的治療疾病,患了感冒就急著輸液治療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是在醫生眼裡,輸液還是一件比較嚴肅的事,並不是什麼病都需要輸液來治療。
  • 「輸液好得快」?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輸液好得快,只是表面現象,因為藥液直接輸入到血管內,隨著血液循環,直接被人體吸收,造成「好得快」的假象。與此相反,真正輸液導致的不良反應,給患者帶來的風險更大。2014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在發生藥品不良反應的給藥方式中,58.7%來自靜脈輸液。常見的反應有發熱、紅疹、瘙癢、腫脹等過敏性反應,嚴重者還可能休克甚至死亡。
  • 「輸液好得快」,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輸液好得快,只是表面現象,因為藥液直接輸入到血管內,隨著血液循環,直接被人體吸收,造成「好得快」的假象。與此相反,真正輸液導致的不良反應,給患者帶來的風險更大。2014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在發生藥品不良反應的給藥方式中,58.7%來自靜脈輸液。常見的反應有發熱、紅疹、瘙癢、腫脹等過敏性反應,嚴重者還可能休克甚至死亡。有人認為,輸液相當於一次小型手術,是公認最危險的給藥方式。
  • 自調輸液滴速不當可致命?!轉發提醒所有人|克林黴素|靜脈炎|滴速|...
    提問者最近扁桃體發炎,輸液的時候發現有的人輸液速度快,有的人速度非常慢。然後他把自己的輸液速度調快了,卻因此被護士嗆了幾句。所以他想了解一下輸液滴速是否有快慢限制?確實,像這種自行調快輸液滴速的病人在臨床上每天都會遇到幾個,老實的病人還會自己承認是自己調快的。
  • 4歲女孩低燒,輸液死亡:一生病就輸液,禍害了多少中國孩子
    輸液好得快,只是表面現象,因為藥液直接輸入到血管內,隨著血液循環,直接被人體吸收,造成「好得快」的假象。與此相反,真正輸液導致的不良反應,給患者帶來的風險更大。2014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在發生藥品不良反應的給藥方式中,58.7%來自靜脈輸液。
  • 輸液好,輸液快?輸液表示我並不想這麼人見人愛
    我國是「輸液大國」,許多人生病了就會對輸液「情有獨鍾」。那麼,輸液是治療的首選方式嗎?究竟什麼情況下才需要輸液呢?我俗稱「打點滴」或者「吊鹽水」,可以是鹽水(氯化鈉),可以是電解質,可以是營養物質,也可以是膠體,他們各自對人體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我「出生」時,必須做的檢查:微生物、熱原,澄明度,pH值,滲透壓,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劑。其實我還要澄清一點,有人害怕「吊鹽水」,真的罪不在我,多半還是扎針技術有待提高啦!
  • 山西1歲男童打點滴後死亡 輸液竟然存在這些風險
    近日在山西朔州應縣,一名1歲多的兒童在在醫院打完點滴後死亡,爆料人稱,目前涉事醫院還沒有給出回應。一個一歲男孩的死亡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放在任何一個家庭放在任何一個父母身上,都接受不了這樣事情的發生,希望事情能夠儘快解決,給家屬一個安慰。目前媒體對事件的報導並沒有涉及很多細節,對於孩子的死因我們並不清楚。
  • 靜脈滴注速度快慢有講究
    滴注速度必須根據患者年齡、病情、藥物性質、輸液總量和輸液目的等多方面因素確定。一般情況下,成人輸液速度為40-60滴/分鐘,兒童為20-40滴/分鐘,老人不應超40滴/分鐘。萬古黴素、含鉀藥、升壓藥以及碳青黴烯類等抗生素宜慢速滴注, 如硝普鈉滴注過快可使血壓急劇下降。 硝酸甘油、單硝酸異山梨酯滴注速度應為8-15滴/分鐘,過快可引起血壓下降、心率加快,甚至昏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