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性空在佛教裡,它其實是整個解脫道理論的原則,修行的人就是朝著這個緣起性空的道路,慢慢的去調整我們的思想觀念去修證。
緣起性空說穿了,就是一切都是屬於因緣和合。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有因有緣,然後才會有果。因加上緣才會結成果,所以如果沒有因,也就等於沒有了開始。因為有了「因」,它才漸漸地變成「有」。這是一個從無到有,再到後來回歸到「無」的過程。因為「果」也在生滅法則之中,「果」消失了之後,最終還是再回到沒有。
所以這就是簡單解釋緣起性空的道理,從無到有,然後再到無;從空到有,又回到空。所以它的本性是空的,只是因為有因有緣,它才會成為有。但是當因緣消失的時候,它還會回歸到無。也就是說,它的本質是空的,雖然後面變成有的,但是後來還會再回到空,所以才會叫緣起性空。
那無我的意思是什麼呢?和緣起性空是一個道理。我們沿著緣起性空的這個道路修行,跟著我們自己的思想。我們人的個體,或者是我們人的所有的一切,不管是物質層面的還是精神層面,其實也是緣起性空。
父親跟母親結合之後,我們才被生下來,要是缺了其中一個,我們都沒有辦法被生下來。既然是緣起性空,那你執著的有、執著這個我,本質上就都是虛假的。
意思就是說:本來就沒有「我」,那你還執著於有「我」的狀態,所以會很痛苦,因為你違背真理。所謂的真理就是沒有我,我也是一個虛妄的東西。既然它是一個虛妄的東西,我們把它當作是真的,所以我們就會很辛苦。
我們之所以很辛苦、之所以很痛苦、之所以覺得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苦的(哪怕有快樂也是短暫的快樂,後面還是苦跟過來),就是來自於我們執著有我。真理是無我,所以從無我的根本概念裡面,就可以打破掉所有的痛苦的事情。
緣起性空,它是一個道理,也是一條道路。因為這個道理,我們循著這個道理所鋪的這條道路修行下去,修到無我,就是到達目的地。在我們到達我的目的地之前,必須用一個有我的現狀,沿著緣起性空的道路,最終到達無我的目的地。
所以,我們到底為誰而修行?當還是有我的狀態時,當然是為了自己而修行。等到你到了無我的目的地之後,才會發現原來所謂的緣起性空,它也是一個虛妄,包括無我也是一個虛妄。本來就沒有,本來它就是空的,哪還有我跟無我呢?
只要你執著「有我」或「無我」,就會產生對立。沒有「無」,怎麼會有「有」呢?當我們知道既然一切都是空的,也就沒有所謂的「有我」,或者就沒有所謂的「無我」啦!因為連「我」都是虛妄的,還哪來的「有」或「無」呢?當然這有點哲思在裡頭,這也需要在修行中,自己去慢慢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