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做「不吃廣西粉,枉做廣西人!」
在外地人眼裡,我們廣西人可以說是吃粉長大的,生活中總也離不開粉這個元素!小編今天早上在吃捲筒粉的時候突然閃過一個念頭,如果我們德保人生活中沒有粉的話會怎麼樣?早餐吃什麼?宵夜吃什麼?根本找不到答案!
作為一個德保人,我們已經習慣用一碗粉,開啟嶄新的一天。要是不能吃粉,人生該有多寂寞。
既然我們德保人對粉愛得深沉,我們當然也不能太過沉迷於身邊的捲筒粉螺螄粉,偶爾也想要嘗嘗「遠方」的老友和米粉~
小編精心盤點了廣西24種粉!你都吃過哪些呢?
南寧老友粉的來源是老友面。關於老友面的來歷有一個典故:上世紀三十年代,一位老翁每天都光顧周記茶館喝茶,有幾天因感冒沒有去,周記老闆十分掛念,便將精製麵條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筍、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熱麵條一碗,送與這位老友吃。熱辣酸香的面頓時使老翁食慾大增,他發了一身大汗,感冒也好了。事後老翁感激不盡,書贈「老友常臨」的牌匾送給周老闆,「老友面」由此得名並漸漸名揚八桂。
老友粉食之開胃驅寒,深受食客歡迎而經久不衰。如今它已經成為南寧的標誌性特色小吃,無論是本地市民還是外地遊客都紛紛品嘗.。老友粉是到南寧必吃的美食之一。知名的老友粉店有舒記、復記、天福香等。
柳州螺螄粉,就是米粉配上螺湯的一種風味食品。柳州螺螄粉主要以圓條線粉為主,用的是乾粉,在煮之前需要浸泡。
在1983年以前,螺螄粉這個米粉的品種已經出現在柳州人的家裡。之後,在解放南路、青雲菜市、谷埠街三處柳州當時的重要小吃市場慢慢興起螺螄粉,其中以解放南路的螺螄攤檔最多。愛民螺螄粉、五角星螺螄粉都是知名的螺螄粉店。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幹,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滷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鬱。滷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滷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擔子米粉等。
桂林米粉店幾乎遍布全中國,形成了類似沙縣小吃的存在。當然,要吃到正宗的桂林米粉,還得到桂林市的尋常街巷去。像烏魚青蒜米粉、馬肉米粉、醋水米粉、滷菜粉其實都是用桂林米粉的傳統方式來製作,加入的配料不一樣而已。
生榨米粉又稱生榨粉,最傳統的生榨米粉來自南寧蒲廟鎮,生榨米粉以軟、滑、香,還有與眾不同的微酸而聞名。據說,這種微酸的形成並非加入食用酸醋,而是加工米粉過程中由於產生了一種能助食物消化的酵母菌的作用後自然形成的,是米粉本身的味道。「吃生榨米粉就要吃這種『餿味』,那才正宗。」
生榨米粉是壯族地區的一種傳統食物,其中又以廣西的最為出名,總體來說有很多地方會做並且有很長的歷史了:上林、武鳴、蒲廟、馬山、都安、南寧、扶綏、崇左、百色、平果等等。生榨米粉在壯話裡稱為「粉拉餿」。蒲廟的生榨米粉配料也有一大特色。多年未變的傳統老三樣「豆腐乾、頭菜碎、豬肉沫」均為生料。當然,現在也有很多店鋪為了方便快捷,這三樣都煮熟後放一旁備用。
廣西賓陽酸粉作為爽口消暑的夏日食品,以其特有的嫩滑、酸甜可口、香脆誘人而聞名遐邇。說到賓陽的小吃,那要數家喻戶曉,馳名廣西的傳統特色小吃,最正宗的是廣西南寧市賓陽縣賓陽南街天后宮十八顏的酸粉。
賓陽酸粉,屬於涼拌粉,把濃香的醬汁和酸甜的酸醋拌到蒸粉託裡,配以叉燒肉、燒腸、炸波肉、炸肉排、臘牛肉巴、酸黃瓜(有時是酸蘿蔔等)、花生米(或者油炸黃豆)、蒜末(香菜等)、生辣椒(生蒜米)等佐料,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酸粉。
羅秀米粉因產於桂平市羅秀鎮一帶而得名。是桂平最著名的特產之一,被譽為「中國一絕」。羅秀米粉的主產地為桂平市羅秀鎮,現有21個村共120多個粉坊,年產量超過100多萬公斤,產品供不應求,並遠銷廣州、深圳等區內外以及港澳地區、東南亞一帶。
羅秀米粉以條細勻稱,外觀潔白、油亮,質地柔韌,耐煮,細膩,潤滑,食之爽脆而聞名遐邇。1985年,中央電視臺、深圳都樂影視公司以《奇特的米粉》為題,將羅秀米粉攝入大型電視系列片《中國一絕》後,知名度更高。
濾粉至今早已發展成為融安地區人民的大眾食物,融安乃至以下的鄉鎮、農村,大家的早點、午餐經常都離不開濾粉。鄉民們每在趕街圩的時候,吃一碗濾粉當作午餐或者下午茶,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的必然。
濾粉的攤位一般都在集市等人多熱鬧的地方,所以價格也不會太高,深受人民喜愛,可稱做物美價廉。如果你到外地吃濾粉,不會有太多的感受。一是因為不地道,融安集市與小店中的濾粉才夠正宗。二是吃濾粉不用講究文雅,以猛虎下山,風捲殘雲的吃法則更有味道,大夥都一樣,不需要理會吃相的問題,因為大家都有這樣的心理,彼此心照不宣吧。
大頭粉是龍岸鎮的人們在日常勞作中不斷研製以手工操作出來的一種地道的原味綠色美食,適宜男女老少的一種保健食品。
大頭粉不是一般的米可製成,它的主要原料是優質大米。它的做法是先用磨好的粘米糰(像麵粉團一樣)放到有許多漏洞的木板上,然後反覆向下揉搓擠壓,讓粉條逐根落到燒開了的大鍋水中,蓋一會蓋子大火煮一下,然後撈出放上油,配上精心調製的配料,就能嘗上可口美味的大頭粉了。
生料粉,是玉林獨具地方風味的傳統風味食品。起於民間,解放前就已出名。至今已遍及南寧、桂林等城市。此粉需要小鍋獨灶烹煮。多數的粉攤是用鐵製的水瓢鍋,一半都是單人份的大小。
生料中包括:豬肝、粉腸、豬瘦肉,豬肝和瘦肉是切薄片,粉腸洗淨後切小短,這都需要事先用調味料分別醃製,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玉林的米酒,透著純純的米香,味道也偏甜,用它來去除肉類的腥味省去了用糖來提鮮。此湯粉的特色:湯鮮,肉嫩,粉滑。在南寧,晏家生料粉、生料王、海霸王等店都比較出名。
玉林牛腩粉是廣西玉林市和廣東陽江市著名的漢族傳統風味小吃之一。因以調製好的熟牛腩做佐料而得名。起於民間,解放前就已出名。至今已遍及南寧、梧州等城市。與牛腩相配的米粉煮法也與一般煮法不同。要選用玉林特有的上好白粘米製作的細米粉;待鍋中水沸才投入,邊煮邊攪動,待煮到粉條輕拉即斷時,撈起,經清水浸洗,撈起晾乾待用。
玉林牛巴粉,玉林「牛巴」製作的不易,體現在:一選料講究,做「牛巴」最好選有用黃牛臀肉(當地人稱「打棒肉」),因為只有這個部位的牛肉最富有彈性和韌性,做出的「牛巴」才兼備爽口味厚且耐嚼。而時下很少有人養黃牛,故很難買到黃牛肉。
在今天,玉林人仍喜歡用「牛巴」來招待客人,以示主人對客人的極其尊重。結婚等喜慶日子,當地人更以聚餐共品「玉林牛巴」這最高享受。
防城卷粉是選用優質大米(一般的大米沒有韌性),經過一夜浸泡,用石磨磨成槳備用;然後用勺把約八十克的米槳均勻地倒在蒸格(已經燒開的鍋)上蓋好;等看到冒出蒸汽時就可以把蒸格拿下,再把配料(配料一般是由雲耳,肉碎,蝦肉等組成)均勻地灑在薄薄的.透明的.細膩潤滑的米粉上,再用一條細細的竹子一卷;一條晶瑩透亮,熱氣騰騰的卷粉就到了你的面前,你的面前早已有了一碟肉未上湯,你可以把卷粉放到湯碟上慢慢享用。
陸川卷粉是流行於桂東南陸川縣一帶的漢族傳統風味食品。新稻收割後,農家將新米加 水浸泡幾小時,摻以蒸熟米飯,磨成漿,放一層米漿入鋁盤,蒸熟成片,捲成筒形,即可食 用,有「嘗新」之意。加上韭菜、豬肉、花生以及多種調料後食用,或將配料作為餡心捲入 粉中食用。鄰裡之間互贈品嘗。走訪親戚時也習慣將它作為禮品。
德保的卷粉類似於廣東的腸粉,但是口感獨特,有當地的味道。一些身在外地的貝儂尤為想念,每次回家過年都要吃上兩三條才足以撫胃~
欽州豬腳粉是廣西欽州名氣最大的傳統名小吃之一,豬腳粉是欽州名氣最大的名小吃,俗話說;「欽州豬腳粉,神仙也打滾。」,是欽州的招牌美食。欽州豬腳粉選當地特有的上好米粉或河粉,配以調製好的熟豬腳,加入多種佐料而成。
比較正宗的豬腳店:二馬路一攤(晚上才營業),欽州學院東校區一攤,建設路尾紅嫂一攤。其特色是:這幾攤的豬腳肉軟而不爛、肥而不膩、湯水鮮美,還略帶甜味。形成欽州豬腳粉「三足鼎立」,讓眾食客紛紛前來大快朵頤,生意通宵達旦。
全州紅油米粉系全州縣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食品。它既可作主食,也是理想的風味小吃。 在廣西的米粉種類中,能與柳州螺螄粉比紅的,全州紅油米粉算一個;能與各地湯粉比鮮的,全州紅油米粉也算一個。
天等雞肉粉,雞肉是用的白切雞,南寧的代表食店是中山路的盈記天等雞肉粉(不懂現在還開不開)。第一次吃的時候覺得這粉真是奇葩,白切雞切成塊後用另外的小蝶盛放澆一些醬汁,粉就是一碗光溜溜的光頭粉,什麼也沒有,賣相真是不好。但一下口,才知這食店老闆的用心良苦,粉的湯是雞湯,粉浸入湯裡吸收湯汁,非常鮮美,放任何東西都會破壞雞湯的美味,哪怕是一片菜葉。
顧名思義,就是用海鮮來做配菜或者湯底煮出來的米粉,一般到過北海的遊客都會吃上一碗海鮮粉,既過了一把海鮮癮,又能填飽肚子。北海人有一個雅號,貓象。北海人貓象,是說北海人餐餐離不了魚。
其實,外地人到了北海,也得變成貓象。開春趕飛鯔,煲的魚粥香。留魚打火鍋,吃的鍋底光。蔥姜焗馬鮫,黃魚煎酥黃,要想飽口福,石斑燉靚湯。什麼魚,北海人都能吃的有模有樣,外地人到北海,照樣吃的滿口香。海鮮粉算是舶來品,外地人也能吃得還嗨。
粉蟲是廣西傳統小吃之一。始於清代。因其形似蟲草故名。食之韌軟。可配以豬肉、牛肉或雜燴做成炒粉蟲、粉蟲湯。
油光光、白嫩嫩的紅色、白色和黃色的粉蟲,澆上麻油、蘇梅醬,酸醋豉油辣椒醬,再放上一小撮氽過滾水的綠豆芽和韭菜,還有一丁點酸豆角或者酸菜什麼的,可謂色、香、味俱全。又軟又爽滑,好嚼好咽,那醬、那菜、那搓成各種條紋栩栩如生的粉蟲攪合在一起,就有一種奇特的味道,很吊胃口,吃脹了肚也不覺得膩。
粉利是廣西隆安縣的一種鄉間小吃,發明人是廣西壯族地區的壯族民眾,粉利是壯族原生態的稻米製品,經過石磨磨成漿,然後經過蒸煮而成。廣西地區一般會在過年期間食用粉利,以討大吉大利之意。
粉利吃法多種可直接蒸熟蘸醬油或切成條狀或片狀,配上臘肉、芹菜或菜花、青蒜等燴炒裝盤即可食用,亦或切塊狀加水和白糖煮糖水。特點是色鮮味美、Q彈爽口。 也可像煮麵條一樣,做成湯粉利,清爽可口,當地人逢年過節習慣自家動手做粉利。
陳村粉其實是來自廣東的舶來品,1927年的時候,順德陳村人黃但創製出一種以薄、爽、滑、軟為特色的米粉,聲名鵲起,當地人稱之為「粉旦(但)」,此後米粉開始暢銷外地,外地人便以「陳村粉」稱之。
在很多桂北菜館都專門有一道叫豉汁排骨蒸陳村粉的菜,而像南寧的米馬河、漓雨村、宏牛牛雜店等美食店都有陳村粉供應。當然,平時也可以在菜市買回陳村粉自己動手做幹撈粉吃。
河粉也是廣東的舶來品,但是在廣西各地發揚光大,已經成了本土的美食佳品。百色、南寧、梧州都是河粉流行的地方,吃河粉也分乾濕兩種。比如炒河粉,在廣西的很多餐館都會有這道菜,同時也是考驗一位廚師功力的一門功課之一。河粉炒得好不好,看看每根粉之間是否可以輕鬆分離,油分都被吸收到粉裡面才算大功告成。
橋圩鎮位於貴港市東南部,貴港俗語中有一句「東津好細米、橋圩好契弟、龍山好妹子」,「好契弟」指是的橋圩男子聰明能幹。橋圩人善於化簡單為神奇,不僅生意做得好,而且把普通的鴨子和普通的粉也做成了品牌。
橋圩鴨肉粉近年來在城區越做越大,越來越受歡迎,秘訣當然只有一個:好吃!鴨肉不容易做得好吃因為比較騷。橋圩人做鴨肉喜歡使用梅子、姜、白糖、酒,把鴨肉的騷味去掉,酸酸甜甜,非常開胃,比飯店裡的冰梅鴨有過之而無不及。
貴港市東龍鎮特色小吃,主料主要用米粉、牛肉巴、油炸花生、酸黃瓜、酸豆角、油炸脆、叉燒、香菜等,佐料主要有米醋、秘制調料等。東龍酸粉屬「醃粉」類,所採用的米粉扁而寬,外觀如「河粉」。
傳說清朝時,酸粉從貴港市傳入東龍,東龍人結合豐富的中醫藥原理,將其進行改良,在用來拌粉的調料醬湯也添加了食醋,正宗的東龍酸粉一定要配上東龍地區獨有的秘制調料,吃起來才酸甜、可口、香噴噴,與其他地區粉風味相去甚遠,唯東龍獨有,慢慢地「東龍酸粉」之名就被傳開了。
許多德保人的一天,
從一碗早餐粉開始,
靠一碗午飯粉續命,
以一碗夜宵粉結束。
小編盤點的廣西這24種粉
你吃過幾種?
哪種粉最對你的胃口?
評論區一起聊聊吧!
不說了,小編下班先去嗦一碗螺螄粉先!
記得點個ZAN哦!
- End -
來源丨微德保綜合網絡
一個有態度、有溫度、有深度連接德保人的平臺
▼
▲
有趣、有料、有溫度
更多爆料添加小編微信:18078653117
戳這裡,38.8元搶購安然納米汗蒸館2次護理+5次汗蒸+乳診、檢測(血壓,血脂,血糖)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