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雖好,切勿貪杯
做人要講「武德」,喝酒更要有「酒德」
常言家庭是永遠的避風港
家人是永遠的港灣
不要讓避風港成為喝酒後發洩情緒的「糟糞池」
讓親人成為喝酒後發洩情緒的對象
近期,稷山縣人民法院成功調解一起因喝酒引起的離婚案件。
原告楊某與被告高某2013年結婚,育有一兒,生活中因瑣事偶有爭吵。2020年8月份,高某出車回來,與朋友聚餐飲酒,回到家因嫌妻子楊某抱怨喋喋不休,酒勁上頭,便與楊某爭吵起來,情緒激動甚至上手毆打楊某,楊某難過回了娘家,期間高某也沒有向楊某道歉跟挽回。楊某既傷心又失望,向稷山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離婚。
在法庭上
法官耐心對二人進行調解
指出高某的問題
喝酒
既傷害身體
又破壞家庭和諧
並且給孩子也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不能通過喝酒發洩情緒
更不能借著酒勁鬧事
法官站在雙方當事人的角度通過入情入理的分析化解雙方當事人的矛盾,釋法明理,使高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對自己有事沒事就要喝一頓,酒後又鬧事的行為悔不當初,意識到再這樣下去,就會家庭破裂,妻離子散。
在法官的教育下
高某決定痛改前非
並寫下保證書
「如有再犯,願意離婚,承擔後果」
當面懇求妻子能夠原諒
這個冬天尤其的冷
但天氣是冷的,人心是熱的
楊某表示
只要丈夫能夠認識到錯誤
不在胡喝濫飲
願意再給他一次機會
只要他真心改過
好好過日子她也不想家庭破裂
楊某當庭申請撤訴,二人和好如初,攜手離去,臨走前向法官連連道謝。
離婚案件的產生往往都看似為生活中的小事所引發,其實多為不良習慣,如飲酒、賭博等,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爆發,另一方對伴侶失去希望,只想逃離。稷山縣人民法院在處理離婚糾紛時強化調解功能,注重教育感化,對有問題的一方批評教育,促使其認識錯誤,積極改正,取得原諒,對另一方耐心說服,以情感化,達到「治病救人」的效果,從而徹底化解家庭矛盾,維護家庭和諧和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