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是群居動物,無獨有偶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的人,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陪伴,你的生活才有了很多的樂趣。
不知不覺間,你步入中年了,曾走進過你生命中的朋友,也跟你漸行漸遠。後來,你開始明白,人是孤獨的。很多事總要一個人去扛,很多苦總要一個人去品嘗。
但總有人,為了排遣心中的寂寞,讓自己加入形形色色不同的圈子中,舉杯換盞,結實了一個又一個朋友,你看上去有著極強的社交天賦,與周圍的人打成一片。你企圖用社交的方式,讓別人給你貼上人脈多的標籤。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方式真的會把孤獨趕走嗎?
認識一位同事,她是00後,性格非常的活躍,黏人。不習慣一個人獨處,她認識的朋友看上去很多,但交心的卻很少。
她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性格,很大的原因來自原生家庭,由於她缺乏安全感,很需要被人所認可,接納。但這樣的心理,很容易喪失愛自己,以及獨立的能力。
生而為人,有些路,總得你一個人獨自去走;總有一些人,會走進你的生命裡,然後又從你生命中離開。來來往往,你最終不過是你。
作家周國平曾說:「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
換個角度來說,不善交際別人會給你貼上人緣差的標籤,但拒絕獨處一定是你心理上的缺陷。
就好比這位朋友,她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一個人的時候,我很沒有安全感,也很害怕,我習慣跟朋友玩到凌晨再去睡覺,回到家的時候,我就睡了。」
她現在還年輕,倘若一直抱有這樣的心態,對自己來說,百害而無一利,一來傷害身體,二來就是傷害自己的身心。
02
人生是一場修行,你的年齡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成長,但是你的心理只會隨著你的經歷而成長的。
熱愛獨處的人,看上去內向,不善言談,但我認為,這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具備這種能力的人,他們更懂得在閒暇的時間,修煉自己,給自己的人生增值。就像周國平所說,人的寂寞有三種狀態。
一種是惶惶不安,總想逃出寂寞。二種是習慣寂寞,沉下心來,用寫作或者是讀書的形式,排遣寂寞。三種就是把寂寞變成有詩意的土壤,誘發出關於生命,存在,自我深邃的思考和體驗。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在獨處的時候,更能夠看清真實的自己,他會給自己進行內在的整合,以此來茁壯自己的內心。
這個時候的他,會給自己帶來許多的力量,他會更具有創造力,想像力,學習力,同時還能激發自己的潛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越是那種說話很溫和的人,他們給人的一種感覺就是很不同。那是因為他們懂得跟自己相處,自然他們的言談舉止之間,會讓你覺得很親切,容易吸引到你。
從他們的身上,你會學到很多,雖然獨處是沒有形態的,但我認為,它能給你的精神帶來力量,這樣的力量,會讓你的內心強大而豐盈,自信而勇敢。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很多人為了排遣獨孤,習慣融入到不屬於自己的圈子,也習慣花天酒地,最後的最後,不知道自己該要什麼了,也不知道為什麼而活。人還在,但內心猶如一片白紙,不知下筆描繪什麼樣的事物。
試問?這樣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嗎?
03
獨處並不可怕,很小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人是赤裸裸的來,到了一定的年紀後,我們知道了人也是赤裸裸的去。
難怪有人說,學會獨處是我們終身的必修課。
當你有獨處的能力,又能在人潮洶湧之時全身而退,一個人靜靜思考自己窮極一生追逐的是什麼時,你內心將會更有力量。
那些不習慣獨處的人,往往會生活在很迷惘的區域當中。
我們之所以要有獨處的能力,是因為能完成自我的蛻變,還能富養自己的心靈,讓自己的心找到真正的棲居之所,而不是四處流浪。
給自己建立好的人脈固然重要,但也別忘了要學會給自己的人生增值。
當你能懂得跟自己相處時,更懂得愛自己時,別人也願意跟你去相處,也願意去愛你。世間上,很多事都是相互的,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亦是如此。
所以請你別忘了,習慣獨處並不是內向,也不是人緣差。
當你能在獨處的時光中,去與自己對話,你將會獲得更大的力量,足以驅散你生命當中的所有陰霾。
End
作者:小餘姑娘,只寫有溫度的文字,用平淡的語言為你說一個故事。點擊「關注」,讓我走進你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