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獨處的人,並不內向

2020-12-15 小凡姑娘

01

人是群居動物,無獨有偶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的人,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陪伴,你的生活才有了很多的樂趣。

不知不覺間,你步入中年了,曾走進過你生命中的朋友,也跟你漸行漸遠。後來,你開始明白,人是孤獨的。很多事總要一個人去扛,很多苦總要一個人去品嘗。

但總有人,為了排遣心中的寂寞,讓自己加入形形色色不同的圈子中,舉杯換盞,結實了一個又一個朋友,你看上去有著極強的社交天賦,與周圍的人打成一片。你企圖用社交的方式,讓別人給你貼上人脈多的標籤。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方式真的會把孤獨趕走嗎?

認識一位同事,她是00後,性格非常的活躍,黏人。不習慣一個人獨處,她認識的朋友看上去很多,但交心的卻很少。

她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性格,很大的原因來自原生家庭,由於她缺乏安全感,很需要被人所認可,接納。但這樣的心理,很容易喪失愛自己,以及獨立的能力。

生而為人,有些路,總得你一個人獨自去走;總有一些人,會走進你的生命裡,然後又從你生命中離開。來來往往,你最終不過是你。

作家周國平曾說:「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

換個角度來說,不善交際別人會給你貼上人緣差的標籤,但拒絕獨處一定是你心理上的缺陷。

就好比這位朋友,她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一個人的時候,我很沒有安全感,也很害怕,我習慣跟朋友玩到凌晨再去睡覺,回到家的時候,我就睡了。」

她現在還年輕,倘若一直抱有這樣的心態,對自己來說,百害而無一利,一來傷害身體,二來就是傷害自己的身心。

02

人生是一場修行,你的年齡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成長,但是你的心理只會隨著你的經歷而成長的。

熱愛獨處的人,看上去內向,不善言談,但我認為,這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具備這種能力的人,他們更懂得在閒暇的時間,修煉自己,給自己的人生增值。就像周國平所說,人的寂寞有三種狀態。

一種是惶惶不安,總想逃出寂寞。二種是習慣寂寞,沉下心來,用寫作或者是讀書的形式,排遣寂寞。三種就是把寂寞變成有詩意的土壤,誘發出關於生命,存在,自我深邃的思考和體驗。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在獨處的時候,更能夠看清真實的自己,他會給自己進行內在的整合,以此來茁壯自己的內心。

這個時候的他,會給自己帶來許多的力量,他會更具有創造力,想像力,學習力,同時還能激發自己的潛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越是那種說話很溫和的人,他們給人的一種感覺就是很不同。那是因為他們懂得跟自己相處,自然他們的言談舉止之間,會讓你覺得很親切,容易吸引到你。

從他們的身上,你會學到很多,雖然獨處是沒有形態的,但我認為,它能給你的精神帶來力量,這樣的力量,會讓你的內心強大而豐盈,自信而勇敢。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很多人為了排遣獨孤,習慣融入到不屬於自己的圈子,也習慣花天酒地,最後的最後,不知道自己該要什麼了,也不知道為什麼而活。人還在,但內心猶如一片白紙,不知下筆描繪什麼樣的事物。

試問?這樣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嗎?

03

獨處並不可怕,很小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人是赤裸裸的來,到了一定的年紀後,我們知道了人也是赤裸裸的去。

難怪有人說,學會獨處是我們終身的必修課。

當你有獨處的能力,又能在人潮洶湧之時全身而退,一個人靜靜思考自己窮極一生追逐的是什麼時,你內心將會更有力量。

那些不習慣獨處的人,往往會生活在很迷惘的區域當中。

我們之所以要有獨處的能力,是因為能完成自我的蛻變,還能富養自己的心靈,讓自己的心找到真正的棲居之所,而不是四處流浪。

給自己建立好的人脈固然重要,但也別忘了要學會給自己的人生增值。

當你能懂得跟自己相處時,更懂得愛自己時,別人也願意跟你去相處,也願意去愛你。世間上,很多事都是相互的,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亦是如此。

所以請你別忘了,習慣獨處並不是內向,也不是人緣差。

當你能在獨處的時光中,去與自己對話,你將會獲得更大的力量,足以驅散你生命當中的所有陰霾。

End

作者:小餘姑娘,只寫有溫度的文字,用平淡的語言為你說一個故事。點擊「關注」,讓我走進你的心裡。

相關焦點

  • 喜歡獨處的人很糟糕?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不需要無謂的社交
    因為在他們得眼裡,甚至是大多數人眼裡,性格內向是一種缺陷,喜歡獨處的人也很糟糕。但其實真的不是這樣,不喜歡社交並不是一種缺陷。就像有些心理學說的那樣,性格內向的人只是不需要無謂的社交。對性格內向的人有哪些方面的誤解?心理學家榮格將人的性格分為兩種,一種是外向性格,一種是內向性格。他說人的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只是代表人的一種心理狀態而已。
  • 《內向心理學》:其實你並不孤獨,這個世界需要每一個內向的人
    每一個內向的你會意識到其實自己並不孤獨一、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內向和外向有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這世上根本沒有絕對的內向和外向型人格。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測試,他們把內向和外向的程度用一個性格分數測試表來表示。從1開始是內向到100分的外向。當把這個測試表給一個隨機的人群進行選擇時,結果大多人對於自己的分數給到了中間值。
  • 內向有哪些性格特徵 內向的人是怎麼樣的
    核心提示:  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鮮明的性格特徵,有的人天性活潑開朗,有的人則內斂沉穩,還有的人則會表現出內向自閉的傾向,不同的性格特徵會有不同的日常表現,其中內向的群體佔據了很大一個比例。
  • 不合群,並不丟人,性格內向並不是什麼壞事
    人言,商場如戰場,職場堪比斷頭臺,一不留心,身家性命都要賠光,隨時都會丟掉飯碗。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人的本性使然,想嚮往上爬,就要去巴結你的領導,外向的人往往投其所好,特別會說話,拍領導馬屁,而內向的人,只會默默付出,常年在一個崗位上。很多人可能會問,難道只有外向的人才能混得好嗎?
  • 層次越高的人,越喜歡獨處
    只要你能做到更好的獨處,那麼就能彌補性格內向所帶來的影響。 很多人對內向、不合群的性格存在偏見,認為這種不擅於交際的人難以有大出息。 真不是這樣的,不少事業有成的人其實都是內向型的性格,我相信每個人身邊也都有這樣的人。
  • 工作努力、但內向,喜歡獨處、不愛說話,這樣有升職加薪的可能嗎
    如果當你看到了一個人工作努力,但內向、喜歡獨處,不愛說話,所以沒有升值加薪,就判斷工作努力,但內向、喜歡獨處、不愛說話的人根本達不到升職加薪,這是萬萬不可取的。其實我們是受到了刻板效應的影響,在其作用下,我們喜歡以偏概全,通過少量的例子簡單的得出整個現象的結論,但很多時候,這些結論都是不準的,甚至可以稱為偏見。
  • 其實我並不內向,只是不擅長對不親密的人開朗
    毛不易曾說過:「我並不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我覺得它是性格的一種。」確實,內向本來就不是缺陷,而是性格的一種,只是認為它是缺陷的人多了,它就成了缺陷。內向,並不代表孤獨國慶回去參加表哥的婚禮,姑媽就和一些親戚一唱一和地說希望剛剛參加工作的表妹能開朗點、活潑些之類的話語。
  • 內向的人有多厲害,搞清楚這2點,內向比外向更具優勢,更易成功
    肖戰也曾說,一博在大家眼裡是一個高冷、不愛說話的人,但是熟了之後,其實還好。他不愛說話,面對誹謗,誤解,他「不屑」解釋,那是因為他將自己的熱忱和精力傾注在了他熱愛的事上。舞蹈、摩託車、滑板、唱歌......內向的人不是不愛說話,他們是「吝嗇」,吝嗇於只願將自己的溫柔和美好分享給他真正所愛。
  • 寧可在失敗的社交哭,也不在成功的獨處笑?00後內向男孩手語@你
    01近日,一則00後內向男孩成國內首位手語翻譯的消息引起大家的關注。這位內向大男孩叫陳鑫,2001年出生,是南京一名大一學生。從小不喜歡與人接觸,有點外向孤獨症。視頻中,他一邊自我介紹,一邊打著手語。一點也找不到內向孤獨的影子。
  • 性格內向的人,適合做朋友嗎?
    也有一些人,不喜歡說話,不習慣與陌生人接觸,不喜歡人多的場合,特別喜歡安靜和獨處,這些人大多心思細膩,我們稱為內向型性格。外向型性格的人交際圈子廣,平時忙於各種社交場合,更喜歡與其他人在一起,感覺與他人在一起才更安全,因此他們善於交朋友,能夠與很多人都有交情,遇到問題也都會通過朋友來找到解決辦法。
  • 你究竟是外向型還是內向型的人?
    你究竟是外向型還是內向型的人許多人人搞不懂自己究竟是外向型的人還是內向型的人,曾經看到過一段話,大致意思是:外向型的人通過社交積累能量,內向型的人通過獨處積累能量。換個意思就是外向型的人獨處時能量會一點一點散失,內向型的人在社交時能量會一點一點散失。這是個很奇怪的事情。
  • 內向的人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人的性格往往是通過與人交往溝通傳遞給他人的感覺是什麼樣的。外向的人給人的感覺一般都是熱情善於交際,善於溝通的,內向的人一般都是沉默寡言,獨來獨往的。但是並不能說明內向的人沒有一顆熱血沸騰的心和追求卓越的熱情。
  • 心理學:越是性格內向的女人,越是讓人著迷
    這兩種特質的區別在於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對於內向的人來說,他們的能量指向內部,因此他們對內心世界更感興趣,更安靜,喜歡獨處、自省和思考。埃森克在其個性問卷中,將典型的內向性格描述為:安靜、離群,保守、內省,喜歡獨處而不喜歡接觸人,習慣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
  • 性格內向的人有什麼特點呢?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內向型人格和外向型人格是一個連續的譜系,只有一小部分人處於該譜系的兩端,並且大多數人都具有內向和外向性格。 如果您偏向內向,那麼在生活中,它可能具有以下四個特徵。 如何判斷你是否內向?
  • 不喜歡人多的環境?你是真內向還是假內向,看看這幾點就知道了
    那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這關鍵的幾點:1、對於獨處的態度很多人以為的內向,就是不喜歡去公共場所,不喜歡人多的地方,氛圍太熱烈,並且自己並不會跟著瘋鬧等等,這一系列的表現列入到內向的範圍內,但是對於獨處的態度卻很少有人關心。
  • 做一個內向的人
    上大學時,我經常陷入「內向」的焦慮,比如一群人走在路上,大家熱絡地聊天說地,我卻不知道如何加入他們,更害怕旁人察覺我的尷尬與不適,只求時間快一點,能早早離開人群。很長時間,我都將這些問題視作自己最大的缺點之一,討厭自己的內向,更討厭自己的無話可說,但對此,無能為力。畢業後進入職場,我見到了越來越多的人,聽到了越來越多的故事,這時我才發覺,其實內向並沒什麼不好。
  • 心理學:內傾型性格將會成為主流,性格內向的人並不需要社交
    所以外界往往會主動去定義他們,比如說:內向的人不容易交往、內向的人不好就業、內向的人往往有心理疾病等等。 其實這些看法都是典型的刻板印象,是一種外人對內向的人的誤解。 心理學領域認為,性格內向的個體是一類喜歡僻靜、樂意獨處並且不喜歡與人交往的人。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他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裡面這樣介紹自己: 我這個人是那種喜愛獨處的性情,或說是那種不太以獨處為苦的性情。 比爾·蓋茨小時候不善言談,也不喜歡與人接觸,他經常獨處,更愛一個人鑽研新技術。
  • 你是一個內向的人嗎
    生活中,我們總是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性格內向呢?很多人將害羞、敏感、口才不好、被動消極、自卑,這一類不善溝通的選項當成判斷內向性格的依據。事實上,或許內向的人不是這樣。
  • 為什麼越內向的人越厲害
    這兩種特質的區別在於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對於內向的人來說,他們的能量指向內部,因此他們對內心世界更感興趣,更安靜,喜歡獨處、自省和思考。 所以,其實內向或外向所代表的只是人的一種心理狀態,並沒有優劣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