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氣候變化導致北極狼蛛出現「嬰兒潮」

2020-12-16 cnBeta

據外媒CNET報導,科學家已經研究了極端天氣如何使蜘蛛更具攻擊性,現在他們也注意到它可以增加蜘蛛的數量。 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北極狼蛛(pardosa glacialis)由於北極地區氣候變化的影響,正在經歷「嬰兒潮」。

來自丹麥,美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與來自北極研究中心和奧胡斯大學生物科學系的高級研究員Toke T. Hoye合作,共同參與了這項新研究。在格陵蘭島的扎肯伯格研究站,科學家們在1996年至2014年期間觀察了該地區的狼蛛種群,並注意到隨著北極地區經歷了更溫暖的天氣,這些蜘蛛產卵的數量增加了許多。

雌性狼蛛將卵編織成卵囊,每個卵囊被視為一個單窩。研究人員發現,北極地區的狼蛛過去只產一窩卵,但隨著該地區開始有較長的暖和天氣,它們每年會產兩窩卵。這項跨越19年的研究不僅顯示狼蛛每年孵化兩次卵,而且它們在第二批卵中孵化的數量也更大。

"在積雪融化較早的年份,第一窩卵發生的時間更早,產生的第二窩卵比例也更大。"研究報告說。雌性蜘蛛也在變大。"我們注意到,更早的融雪也導致同一蜘蛛物種的雌性體型更大,"研究稱。

根據該研究,北極狼蛛位於無脊椎動物食物鏈的頂端,在北極沒有天然的昆蟲捕食者。狼蛛不會結網,而是在地面上捕食獵物。生活在北極的狼蛛主要吃地面的昆蟲和其他蜘蛛。"由於北極高緯度地區捕食者之間的飲食差異有限,其他蜘蛛等小型節肢動物捕食者也可能會受到狼蛛豐度增加的影響,"研究報告說。

如果生活在北極的狼蛛想要保持它們數量較多的小蜘蛛健康,它們就需要將食物供應量也增加一倍,或者完全改變它們的飲食。

之前的研究表明,天氣變暖也改變了北極狼蛛喜歡吃的昆蟲類型。2018年,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北極狼蛛在氣溫較高時,吃的一種名為跳蟲的昆蟲數量較少,而是選擇了其他蜘蛛的飲食。

不過如果北極狼蛛的數量太大,它們可能會互相殘食。「我們只能推測生態系統是如何變化的,」Hoye說,「但我們現在可以確定,當我們試圖了解北極生態系統如何對地球上不斷上升的溫度做出反應時,物種繁殖的變化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相關焦點

  • 研究稱氣候變化導致海豚易患淡水皮膚病
    近日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導致的暴雨頻率和嚴重性的不斷增加,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於海水鹽度的變化,在沿海地區生活的海豚種群,變得更易受到這種「淡水皮膚病」的影響。研究配圖 - 1:案例地點氣候變化正在重塑地球的天氣系統,新世界的人們正在經歷越來越強的風暴。
  • 研究:氣候變化或導致北極熊在80年內瀕臨消失
    中新網7月21日電 綜合外媒報導,當地時間20日,《自然-氣候變化》雜誌刊登的最新研究顯示,氣候變化使得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除非人類採取更多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否則這一物種或將在80年內幾乎消失。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影響鳥類免疫系統
    瑞典一項新研究發現,鳥類的免疫系統與它們生活的氣候環境有關。隨著氣候變化加快,一些鳥類可能會因為免疫系統「跟不上」這種變化而難以應對新出現的疾病。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上發表論文稱,研究發現,一個物種免疫系統相關基因的多樣性與它所處的氣候環境存在關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許多鳥類的免疫系統完成了精準「調整」,使它們能夠「從容」應對特定環境和氣候中的疾病。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加劇野生動物傳染病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稱,一段時間以來,氣候變化的影響被視為遙遠且不確切的威脅。然而,氣溫升高、極端天氣現象以及海平面升高正使其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上周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將加劇野生動物中傳染病的暴發。
  • 最新研究顯示到2100年,氣候變化將導致北極熊滅絕
    2020年7月20日發布的一項研究預測,如果不採取更多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北極熊將在本世紀末滅絕。科學家警告說,北極海冰融化可能導致許多北極熊最早在2040年出現飢餓和繁殖失敗。該研究預測,在人類的有生之年,北極熊這種處在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可能會全部滅絕。
  • 氣候變化太快可能導致動物難以應對新疾病
    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 瑞典一項新研究發現,鳥類的免疫系統與它們生活的氣候環境有關。隨著氣候變化加快,一些鳥類可能會因為免疫系統「跟不上」這種變化而難以應對新出現的疾病,這一問題也可能出現在其他動物身上。
  • 研究:氣候變化將使北極熊在本世紀末滅絕
    近幾年我們經常從新聞上看到餓得皮包骨頭的北極熊,因為氣候變暖、海冰消融,靠浮冰捕食海豹為生的北極熊長期找不到食物,甚至淪落到去垃圾堆裡翻找東西吃。然而更可悲的是,如今科學家的新研究發現,北極熊很可能撐不過這個世紀了。
  • 英國綜合57份研究報告認為,氣候變化增大野火發生風險
    英國綜合57份研究報告認為,氣候變化增大野火發生風險 據英國湯森路透基金會網站日前報導,英國研究人員1月14日撰文稱,氣候變化「無疑」正在增加世界各地發生野火的風險,而澳大利亞政府因為否認叢林大火與全球變暖明確相關遭到批評
  • 城市與環境學院王旭輝研究團隊在氣候變化影響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然而全球和國家尺度上作物產量對氣候變暖的響應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以往研究發現不同研究手段估計的氣候變暖對全球作物產量的影響的差別可以達到3倍以上,因此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評估報告對氣候變暖導致的產量變化只能給出定性的結論。如何提高未來氣候變暖對全球作物產量的評估精度是全球變化領域普遍關注的研究熱點問題。
  • 西伯利亞遇罕見熱浪,氣候組織:氣候變化令極端高溫頻率大增
    世界氣候歸因組織(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的科學家團隊近日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稱,如果沒有由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西伯利亞地區的氣溫會比現實中的情況低2攝氏度以上,而今年上半年持續出現的高溫熱浪幾乎不可能發生。
  • 氣候變化將導致部分美國加州魚種消失
    美國即將滅絕的銀鮭魚(圖片來源:全景網)海外媒體報導稱,科學家們相信,如果氣候變化按目前的情況發展下去,那麼在下世紀內加利福尼亞地區的鮭魚物種和其他淡水魚物種將會消失,而取代他們的將是那些習慣生活在溫暖水域的非本地魚群
  • 雙語|研究:氣候變暖導致秋天樹葉提前變色掉落
    (原標題:研究發現:氣候變暖導致秋天樹葉提前變色掉落)
  • 日本出現多個藍色巨眼,凸顯氣候變化危機!網友:和地震有關係嗎
    據媒體消息稱,當地時間2020年6月8日,在日本巖手縣的八幡平市八幡平山頂出現了藍色巨眼,吸引大批遊客到訪。從網絡圖片上看,這個奇特的「藍色巨眼」是碧藍色的湖水和周圍的白色積雪形成的,這其實是位於山頂名為「鏡沼」的一處景觀,也有的網友稱其為「龍眼」。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可通過腸道菌群影響鼠類生長及其種群變化
    當前,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加劇等因素影響,我國草原鼠害及鼠傳疾病形勢日趨嚴峻,對我國的畜牧業生產、生態環境建設以及國家公共衛生安全造成巨大威脅。加強和開展草原鼠害暴發成災規律研究十分必要。 鼠類種群暴發問題是種群生態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也是鼠害防控的基礎。
  • 研究發現:氣候變暖導致秋天樹葉提前變色掉落
    新研究指出,今後你看到這一秋日美景的時間要提前了,因為氣候變暖將讓秋天的樹葉提早變色和掉落。   我們知道二氧化碳是造成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所以植物從大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越好。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生長季延長,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樹木和其他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將比以前多。但是一項新研究顛覆了這一理論,並可能對人類如何適應氣候變化產生深遠影響。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讓植被在喜馬拉雅的生長高度變得更高
    據外媒報導,英國科學家根據對衛星數據的分析發現,喜馬拉雅山高海拔地區出現新植被生長趨勢。植物生命範圍的擴大符合氣候變化模型,對此研究人員意識到它可能會對冰雪融化和水流的影響,而這可能會對整個亞洲產生深遠影響。
  • 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珠穆朗瑪峰:氧氣增多和冰川消融
    但現在可能變得更簡單了,因為氣候變化正在導致珠峰大氣中氧氣增多,意味著更高的海拔位置有更多的氧氣可以呼吸。當氣溫升高時,分子運動將更快,當這些分子開始相互碰撞時,大氣壓強將增加。研究報告第一作者、英國拉夫堡大學氣候科學家湯姆·馬修斯(Tom Matthews)稱,大氣壓越大,意味著分子越多,從而產生更多的氧氣可供呼吸。
  • 柳葉刀:癌症與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空氣汙染|柳葉刀|紫外線|肺癌|...
    氣候變化是全世界即將面臨的最大危機之一,有關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也是包括醫學界在內的科學家關注的重點。最大的擔憂是氣候變化對傳染病的影響,以及與營養相關的疾病,而對於慢性病尤其是癌症的影響,人們還知之不多。《柳葉刀》旗下的《腫瘤病學》雜誌最近發文,探討氣候變化與癌症的關係。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二。
  • 為什麼年初網友預判的「嬰兒潮」,沒有出現?原因很現實
    文|秘籍君今年因為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人被迫宅在家裡,所以很多網友都推測,今年年底的時候,應該會爆發出「嬰兒潮」,有很多新生兒出生。但是,沒想到現實很打臉。前些天,我在網上看到一組上海、江蘇、安徽等省份市區公布的數據,今年下半年,新生兒數量和孕婦建檔數量均呈下降趨勢,也就是說有人預測疫情的原因,導致全民宅在家「造人」,年底會迎來一波「嬰兒潮」並沒有到來。為什麼會這樣呢?
  • 氣候變化|過程很複雜,結論很明確
    儘管綜合這些數據存在許多複雜性,但多個獨立的研究小組已經分別得出一致的結論,即自1900年以來,全球平均地面氣溫已上升了約1攝氏度。儘管記錄顯示的上升趨勢出現了幾處停頓和加速,但是最近四十年中氣溫記錄比1850年以來其他任何十年的都要高。回溯到更早之前,在廣泛使用精確溫度計記錄氣溫之前的時代,科學家可以使用對氣候敏感的 「替代指標」(例如年輪、冰芯和海洋沉積物)重建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