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綜合57份研究報告認為,氣候變化增大野火發生風險

2020-12-26 澎湃新聞

英國綜合57份研究報告認為,氣候變化增大野火發生風險

據英國湯森路透基金會網站日前報導,英國研究人員1月14日撰文稱,氣候變化「無疑」正在增加世界各地發生野火的風險,而澳大利亞政府因為否認叢林大火與全球變暖明確相關遭到批評。

近日在澳大利亞肆虐的火災已導致至少28人死亡,2000棟房屋被毀,著火面積達1120萬公頃。澳大利亞政府堅稱,氣候變化與這場火災之間並無直接關聯。但一個英國團隊綜合57份研究報告後得出結論認為,全球變暖正導致世界各地炎熱乾燥天氣增多,為野火的發生創造了條件。

帝國理工學院利弗休姆野火、環境和社會中心主任伊恩·科林·普倫蒂斯說,氣候與火災風險之間「毫無疑問」相關,「澳大利亞的氣溫已升高1℃以上……火災的發生對溫度極為敏感」。

這57份研究涵蓋對全球野火的分析,包括以澳大利亞、美國、希臘和加拿大等國為重點的研究。

作者們表示,全球火災季節時間平均延長了20%,儘管近幾十年來火災燃燒面積有所下降,但主要原因在於一些熱帶草原變為不易燃燒的農田。此外,火災對密林造成的破壞增加了,而這些密林是碳匯之處,有助於減緩全球變暖。

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與能源和減排部長安格斯·泰勒此前曾表示,澳大利亞無須通過更激進的減排措施阻止全球變暖,且已實現2020年減排目標。此言論遭到氣候抗議者的批評。

英國氣象局哈德利中心氣候影響研究負責人理察·貝茨說:「火災的確自然發生,但由於氣候變化,火災事件逐漸惡化且變得越來越普遍。將全球升溫嚴格限制在2℃以下,有助於避免極端火災風險進一步增加。」

世界資源研究所的分析也指出,目前肆虐澳大利亞的野火「前所未有」,與過去20年中任何一年相比,2019年的火災數量都增加了4倍多。

(原標題:氣候變化增大野火發生風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英媒:澳大利亞否認山火與氣候有關 英國研究報告「打臉」
    參考消息網1月18日報導英媒稱,研究人員1月14日說,氣候變化「毫無疑問」正在增加世界各地發生野火的風險,而澳大利亞政府因為否認叢林大火與全球變暖有明確關聯而受到了批評。
  • 柳葉刀倒計時首份中國報告出爐:《巴黎協定》5年後,氣候變化對健康...
    今年,該報告首次推出由中國科學家合作撰寫,更符合國情的《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解釋了國內氣候變化與人群健康的關係。本文闡述了兩份報告中與人們生活更為相關的領域,儘管這些議題在國內並未產生足夠多的關注,但研究表明我們正在面臨多重健康威脅。
  • 柳葉刀:癌症與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空氣汙染|柳葉刀|紫外線|肺癌|...
    這種變暖引起了一系列相關的氣候變化,包括冰川和極地冰原的消失、海平面上升、海洋變暖和海洋酸化、降雨量發生不可預測的變化、風暴和洪水強度增加、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增加,以及熱浪、乾旱和野火的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增加。這些環境變化對人類健康和全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可悲的是,氣候變化的影響不成比例地影響到已經處於弱勢的低收入社區和對氣候變化原因責任最小的國家。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加劇野生動物傳染病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稱,一段時間以來,氣候變化的影響被視為遙遠且不確切的威脅。然而,氣溫升高、極端天氣現象以及海平面升高正使其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上周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將加劇野生動物中傳染病的暴發。
  • 中國正穩步推進「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
    中新網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陳發虎院士說,隨著綜合國力提升,中國「第三極」科學研究領域已處於世界領先的主導地位,「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國際大科學計劃正在穩步推進中
  • 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珠穆朗瑪峰:氧氣增多和冰川消融
    但現在可能變得更簡單了,因為氣候變化正在導致珠峰大氣中氧氣增多,意味著更高的海拔位置有更多的氧氣可以呼吸。當氣溫升高時,分子運動將更快,當這些分子開始相互碰撞時,大氣壓強將增加。研究報告第一作者、英國拉夫堡大學氣候科學家湯姆·馬修斯(Tom Matthews)稱,大氣壓越大,意味著分子越多,從而產生更多的氧氣可供呼吸。
  • 2021年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在京發布
    該系列報告是由北京理工大學講席教授魏一鳴領導的研究團隊,根據上一年度國際和國內能源經濟與氣候政策形勢的變化,選擇特定主題開展針對性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自2011年以來,北京理工大學已連續11年發布報告,贏得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我國「十四五」能源需求預測與展望》報告認為:「十四五」時期將是我國能源發展中又一個重大的歷史轉型期,能源系統的安全高效清潔低碳轉型有望取得重大進展。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讓植被在喜馬拉雅的生長高度變得更高
    據外媒報導,英國科學家根據對衛星數據的分析發現,喜馬拉雅山高海拔地區出現新植被生長趨勢。植物生命範圍的擴大符合氣候變化模型,對此研究人員意識到它可能會對冰雪融化和水流的影響,而這可能會對整個亞洲產生深遠影響。
  • 2021年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重磅發布!都說了這些...
    該系列報告是由北京理工大學講席教授魏一鳴領導的研究團隊,根據上一年度國際和國內能源經濟與氣候政策形勢的變化,選擇特定主題開展針對性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自2011年以來,北京理工大學已連續11年發布報告,贏得了廣泛的社會關注。《我國「十四五」能源需求預測與展望》報告認為:「十四五」時期將是我國能源發展中又一個重大的歷史轉型期,能源系統的安全高效清潔低碳轉型有望取得重大進展。
  • 研究稱氣候變化導致北極狼蛛出現「嬰兒潮」
    據外媒CNET報導,科學家已經研究了極端天氣如何使蜘蛛更具攻擊性,現在他們也注意到它可以增加蜘蛛的數量。 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北極狼蛛(pardosa glacialis)由於北極地區氣候變化的影響,正在經歷「嬰兒潮」。
  • 研究稱氣候變化導致海豚易患淡水皮膚病
    近日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導致的暴雨頻率和嚴重性的不斷增加,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於海水鹽度的變化,在沿海地區生活的海豚種群,變得更易受到這種「淡水皮膚病」的影響。研究配圖 - 1:案例地點氣候變化正在重塑地球的天氣系統,新世界的人們正在經歷越來越強的風暴。
  • 麥肯錫報告:後疫情時代下的氣候變化
    提出如何藉由這波肺炎疫情的經驗與教訓,作為未來面對氣候危機的規劃。作為全球大企業的麥肯錫(McKinsey)從這次的疫情中提出三個核心問題,討論疫情與氣候變化關係,強調氣候行動的作為,仍是未來10年的關鍵,並建議應該如合思考這次的危機與後續的規劃。麥肯錫從這次的疫情中提出三個核心問題,討論疫情與氣候變化關係。
  • 專家:中印孟等國家氣候敏感性更加突出,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失更大
    作者: 莉季婭· 斯坦欽科 氣候學家們早就警告氣候變化將逐漸導致更多洪水,特別是在東南亞。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的研究人員給出了最新估計,到2030年河道防洪年度支出將約17萬億美元。,通過金融系統的這些渠道進一步成倍放大氣候風險造成的經濟損失,最終可以演變為全社會的系統性風險,威脅全人類的生存。」
  • 德報告:全球陸地昆蟲數量驟降,氣候變化並非罪魁禍首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德國《焦點》周刊 6 日報導稱,德國綜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過去 30 年間,陸地昆蟲的數量下降了 24%,平均每年下降 0.92% 但淡水昆蟲數量則有所回升,每年增加 1.08%。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影響鳥類免疫系統
    瑞典一項新研究發現,鳥類的免疫系統與它們生活的氣候環境有關。隨著氣候變化加快,一些鳥類可能會因為免疫系統「跟不上」這種變化而難以應對新出現的疾病。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上發表論文稱,研究發現,一個物種免疫系統相關基因的多樣性與它所處的氣候環境存在關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許多鳥類的免疫系統完成了精準「調整」,使它們能夠「從容」應對特定環境和氣候中的疾病。
  • 中英兩國氣候變化專家的一封公開信
    編者按12月12日,2020氣候雄心峰會以視頻方式舉行。氣候雄心峰會由聯合國及有關國家倡議舉辦,旨在紀念《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進一步動員國際社會強化氣候行動,推進多邊進程。以此次峰會為契機,中英兩國氣候變化專家——英國氣候變化委員會主席德本勳爵和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周大地教授聯名發表了公開信。
  • 全球氣候變化敲響警鐘 推動可持續發展迫在眉睫
    2019年,在世界氣候史上無疑是一個糟糕的年份,在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下,全球氣溫不斷攀升。據英國氣象局監測,截至2019年的10年,是1850年有測量記錄以來全球最溫暖的10年,去年的全球溫度平均比工業化前高1.05攝氏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數據則顯示,去年是有記錄以來溫度第二高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
  • 專家警告:塑料汙染對環境破壞力堪比氣候變化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29日報導,近日專家警告,對塑料包裝的過度依賴與氣候變化一樣會對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數據顯示,全球每分鐘售出100萬個塑料瓶,這一數字2021年預計將增加20%。據《衛報》透露,去年僅有不到一半的廢棄塑料瓶被回收利用。
  • CDP氣候變化問卷填報進行時!中國企業如何參加?
    2019年,CDP評比了全球近8,400家企業所披露的應對氣候變化的資料,共有181家企業進入氣候變化A-List榜單,但未有中國大陸企業入榜。CDP問卷與評級簡介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前身為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簡稱CDP)2000年成立於英國,作為獨立的非營利組織,每年邀請企業填寫問卷,披露其在環境方面的行動,同時提供分析報告幫助決策者更好地做決策
  • 水可協助抗擊氣候變化——我們等不起
    預計到2050年,該數字將達到48至57億人,這將導致用水者以及跨行政邊界水資源的巨大競爭。農業用水約佔所有取水量的70%,改善農業用水管理,是成功的氣候緩解和適應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來實現地區和全球的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