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胎十月誕下新生命,本該是充滿喜悅的,28歲的杭州新晉媽媽劉娜(化名)卻被一種「比生孩子還要痛」的產後腰痛折磨得動都不能動,只能天天直挺挺躺在床上,幾近崩潰。
產後第16天腰痛到走不了路28歲新晉媽媽幾乎崩潰
劉娜懷的是頭胎,整個孕期都蠻順利,今年4月底,她順產生了個9斤重的女寶,全家人都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中。為了給女兒最好的營養,劉娜堅持母乳餵養,女兒也吸得很努力。
產後17天,正在家坐月子的劉娜,跟往常一樣想起身動動,一站起來,右側腰臀部出現劇烈疼痛,連轉身都轉不了。之後,這種痛一發不可收,痛到走不了路,只能一動不動在床上躺著,哪怕側個身都困難,更別提給寶寶餵奶了。
本以為躺躺休息休息就會緩解,可一個多月下來,痛感絲毫沒有減輕,經常一個晚上痛醒好幾次,看著喝不到母乳的女兒,劉娜十分自責,更加痛苦不堪。
扛過了生孩子的痛,劉娜卻「栽」在了這種不明原因的痛上,心焦的家人經過多方打聽,帶她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疼痛科主任馮智英主任醫師門診。
「當時是病人的父親先找到我諮詢,說病人產後第16天時還能自己上廁所,第17天突然就不能動了,一動就痛,家人都非常擔心。」馮智英說道。
經過詳細了解,考慮到劉娜幾乎不能動彈,馮智英讓劉娜家人趕緊把她送到醫院來住院治療,6月初,劉娜躺在醫療床上,被推進之江院區疼痛科病房。
「病人來的時候,已經痛了一個多月,神情憔悴,心態也不大好,她的病情已經嚴重到穿不了褲子,因為躺在床上穿褲子會有一個抬胯的動作,她動不了。」馮智英解釋。
經過詳細的檢查,馮智英發現,劉娜的骶髂關節核磁共振檢查提示骶髂關節有炎症(為產後骶髂關節炎),軟組織水腫,並且右側比左側更加嚴重,當務之急是需要進行消炎消腫處理。
隨後,馮智英主任為劉娜制訂了骶髂關節注射和脈衝射頻的微創治療等方案,把水腫和炎症消下去,然後又通過中醫等來做後續調理。
在浙大一院之江院區疼痛科治療了9天,劉娜可以下地自己緩慢走路了,她順利出院後,在家進行一定的康復功能鍛鍊,定期複診。
產後腰痛要考慮產後骶髂關節炎可能有的人在床上一躺就是好幾個月
馮智英主任介紹,浙大一院疼痛科每年都要接診不少產後腰痛的患者,其中不少與產後骶髂關節炎有關。
去年,她曾接診過一個產婦,產後三四天就開始腰臀痛,不能走路不能動,去當地醫院檢查,醫生建議多躺躺會好起來,結果躺了5個多月還是痛,最後找到馮智英主任,確診是產後骶髂關節炎,經過對症治療後,疼痛得以緩解。
「產後腰痛是女性在生產後發生的以腰臀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種常見症狀,有時還伴有下肢的放射性疼痛。據不完全統計,在產婦中的發生率約為45%-76%。」馮智英表示,圍妊娠期間內分泌系統變化、圍妊娠期間腰椎生物力學的改變、產後運動和休息不當、器質性疾病包括炎症腫瘤、產後骶髂關節炎和緻密性髂骨炎、產後抑鬱症等精神心理問題、生理性缺鈣等,都會引起產後腰痛。
「產後骶髂關節炎,是在妊娠過程中或者是生產過程中可能對骨盆有一些擠壓、牽拉、扭轉等損傷,從而造成骶髂關節部位的炎症。因為疼痛部位相對難定位,導致它的診斷也相對困難,同時,該區域有很多感覺神經支配,更不易於診斷。」馮智英表示,核磁共振在診斷產後骶髂關節炎中起著重要作用。
孕期開始注意做好預防產後腰痛發生的概率會大大降低
馮智英主任表示,雖然產後腰痛發生的比例較高,但如果在孕期做好相應預防,產後腰痛發生的概率便會大大降低。馮主任建議——
0 1
注重產前預防,合理飲食,避免過於肥胖從而增加腰部負擔,造成腰肌和韌帶的損傷。
0 2
產前產後注意合理的活動和休息。產後儘早下床活動,避免長期以固定姿勢臥床。產後避免過度、長時間的彎腰照顧寶寶;經常更換哺乳姿勢,避免總是固定一個姿勢哺乳,使腰部肌肉儘量處於放鬆狀態。產後應穿舒適的平跟鞋,不要過早跑步、走遠路,以免導致子宮後位或子宮脫垂引起腰痛。
0 3
圍產期適當補鈣。
0 4
如果出現腰痛,經過適當的按摩和理療無法緩解,或者持續腰背部臀部疼痛超過一周,應儘早到產科門診和疼痛科門診就診,避免因為拖延而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期。
【來源:浙醫在線】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