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朋友時,蘇軾寫了一首離別詞,寫盡人生聚散無常,令人感傷

2020-12-21 運動30分

離別意味著殤痛,送行意味著分割,無論哪一種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向外輻射般做快感切除,遺留下足可使人窒息的心灰意哀,哀莫大於心死。世間離別是蕭索的常態,相聚是恩賜的偶然。

柳永有句教科書般形容別離的名句「多情自古傷別離,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別說多情,連人類本真的不值一提的小情緒,均無法抵抗那雨霾風障般的離殤洗禮。其實早在我們的童年的歡愉中。

宮崎駿先生就在其電影裡訴說過「我不知道離別的滋味是這樣悽涼,我不知道說聲再見要這麼堅強。」,只不過那時我們眼前有成群的夥伴及看似無盡的快樂。

「離別送友」在我們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時候才漸知傷感。兒時的不諳世 事使我們不會被分離的刀劃傷,似乎沒有也沒太多的苦難是孩子可以淺嘗到的。

反之當你對分別有所觸動,證明你已經掌握了交心密碼,而傷痛也變成家常便飯了。不知道有沒有人體會過,與摯友在寒風雨夜中分離、送別,希望你們一生不曾有。

而在我國浩瀚的名家雅士詞人文學家中「離別愁」是最常用的題目之一,也是比較能深及作者心靈,反應作者風格的主題。

北宋蘇軾寫過的離別思緒不下少數,真正惹人傷懷的並不多,了解蘇軾一生風骨的人,才是真正能讀懂其送別的真意。

其中有一首名為《臨江仙·送錢穆父》的詞,風格果然異於其他庸詞,無謂離別的苦澀

這首詞主要的內容是蘇軾與友人在長久的分別後再聚俗緣,友人近年來受盡坎坷,仕途生活全無路,數不盡的悲愁彌布在前途

不管怎樣,辛棄疾還是盡興稱讚友人的高古不凡和古井心境。友人和作者似乎在月夜圍坐樹下,談心換盞,久亦不久到了離別的時候,傷寒都咂在喉下,笑語均寄予明月。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上闋寫盡重逢美樂,不見之前的再見有如和風細雨後的虹絳,美的不可方物。

元祐初年,蘇軾朝為起居舍人,錢穆父為中書舍人,二人的官位相當,志趣向和,怎一次「知音」寥寥概括,其感情的深蘊在經波折和蜿蜒後鮮濃斐然

左一個三年,又一個三年,人生何嘗不在日消時散中望向終結。蘇軾與錢穆父三年前最後一次見面,而後分離。

那一次已有絕別之息,而三年後再次相逢,在山水有相依的杭州,這甚篤的友誼,謂之一波三折也不誇張。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下闕道明主題真意,一片真意訴地夤夜煙消霧散,抬頭仰望月朗星稀。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一句深切地寫出作者與錢穆父深處雲霧悽清,微微數詞緩緩鋪陳開友人即將分離的鬱悶難解,仿佛世界素淨皚皚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詞末二句是作者在時光與歷練後的悟到智慧,亦是表明作者心跡的主觀觀點。

無所謂比喻是否恰當,後有許多學者對此句不吝讚美之詞,從主觀、側面兩個方向均表現人生如寄如逆旅,我亦悲懷亦行人

蘇軾大量地創作豪放詞,開創了豪放詞風,促進了詞風的轉變,蘇軾的豪放詞能夠藉助瑰麗壯偉的意象,恢宏的意境來抒發其慷慨豪情;

蘇軾當年參加科舉時,瀟灑豪邁的文風,深得歐陽修的賞識。而他的很多詞作,也成為了詞中經典。推薦大家看看這本《蘇軾詞傳》。

這本《蘇軾詞傳》由淺入深地幫助你了解蘇軾的一生。裡面還包括《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辛棄疾詞傳》、《李清照詞傳》,為你展現幾位詞人真實而又充滿詩意的人生。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運動30分總結:

蘇軾寫「別離」總是別有風味,他人總是唯唯諾諾悽悽苦,作者卻表瀟瀟灑灑濃濃情。情至真至切,超然的興趣即使是故作姿態,也難能可貴,貴在持之以恆,亦作真也。「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願與大家共勉。

相關焦點

  • 蘇軾送別朋友的路上,寫下一首傷感的詞,通篇表現手法高超
    蘇軾真性情讓他有著極高的人氣,很多人都願意與他交朋友,為此他也寫過了很多的送別之作,特別是他被貶到黃州期間,只要有朋友來探望,他都會很感動,臨走之時都會寫詩,或者是寫詞贈送給對方,所以留下了很多這一類的作品,其中的這首《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那就是一首很傷感的作品,寫得也是極為傷感
  • 蘇軾「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何意?詩詞大會上難倒53位高手
    觀看詩詞大會的時候,我們能夠發現我們在品讀古詩詞時犯的不少毛病。當然這種錯不光我們犯,就連嘉賓和主持人也是一樣。百人團裡就有91位選手理解錯了蘇軾的"但願人長久",他們中很多人認為這詞寫的是愛情。然而答案卻是令人意外的C,當時百人團也有53人答錯。從客觀的角度來講"旅館"這個選項是最不可能的,人生如旅館,這比喻怎麼讀怎麼覺得怪。這也恰恰是蘇軾的高明之處,從意境上來看,寫景清麗淡雅,通篇沒有出現一個"愁"字,卻寫出了離別的傷感和對對方的不舍。
  • 蘇軾信手拈來的一首詩,通篇短短的28個字,卻是美得令人心醉!
    而且他與朋友之間的友情,那也是令人感動,可能大家最為熟悉的還是與張先,兩個人更是經常一唱一和,還寫下了經典的詩句:「一樹梨花壓海棠」這種令人驚豔的句子,即使是到了今天,我們也依舊還會引用他的詩句。那麼蘇軾為朋友寫過很多的詩作,特別是一些送別詩,寫得情深意重,讀來令人感動不已。他在杭州做官時就寫過一首很經典的送別詩《贈劉景文》,這首詩也是千古名篇。
  • 許渾很悽美的一首詩,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那更是寫盡了內心的無奈,以及憂愁,畢竟對於古人來說,無論是與親人的離別,還是與戀人,或者是朋友的分別,那都代表著一種生離死別,那個時代不像現代,我們僅僅只需要一部手機,便是可以和遠在天邊的朋友聯繫,但是古人做不到,他們往往在現實生活中分別了之後,那很可能一輩子再難相見,這也就是為什麼,唐詩裡會有那麼多的送別詩,並且每一首都足以令人震撼,寫得極為憂愁。
  • 蘇軾一首經典詞,寫盡世間最深最濃的孤寂滋味,情何以堪不忍卒讀
    蘇軾一首經典詞,寫盡世間最深最濃的孤寂滋味,情何以堪不忍卒讀蘇軾是宋朝的文學領袖,若沒有他,整個文壇則黯淡無光。因有了他,整個宋朝變得絢麗多姿,妖嬈綻放。時隔千年,依然看見當年文人墨客每日飲酒划拳,品茶撫琴,填詞寫令,聽戲賞舞,將光陰付諸於這些風雅趣味與縱情於風月中。
  • 歐陽修很經典的一首離別詞,暗含人生哲理,中間14字如今家喻戶曉
    自歐陽修傳到蘇軾,基本可以稱為北宋文壇的鼎盛時期。歐陽修在詩、文、詞上都有著不小的文學成就,並且對後輩起到了引導和榜樣的作用,其中以古文的成就最為突出,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又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可見後人對他文章的稱頌。
  • 我們每個人都是過客,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這詞寫得真好
    蘇軾的很多詞都充滿哲理,尤其是這首《臨江仙·送錢穆父》,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有著蘇軾對於人生的理解;這也是一首很典型的送別詩,當時蘇軾在杭州為官與錢勰(錢穆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公元1091年(元祐六年),錢勰離開杭州要去到越州(今天的浙江紹興),蘇軾在酒席上感慨萬千,於是寫下這麼一首送別詞贈送給朋友。
  • 蘇軾送別朋友,寫了一首哲理詩,第一句有點俗,第二句是經典名句
    從寫文作賦,到詩詞創作,書法繪畫,蘇軾都有大成,且留名千古。這樣的成績,足夠讓我對他稱讚不覺。這就是蘇軾,一個如百科全書一般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蘇軾究竟都是有著怎樣的成就?首先是文章,蘇軾的文章文道並重,可以說是受到了韓愈和歐陽修的深刻影響,蘇軾的文章一出手便有著一種銳意進取之氣。
  • 蘇軾10首詩詞,寫盡人一生的百種滋味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這首詞寫自蘇軾被貶黃州的第三年。蘇軾和大家一起出行遊玩,中途遇到大雨,同伴狼狽躲雨,卻只有蘇軾不以為意。在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時,選擇我行我素,有一種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因為人生的風雨和自然界的風雨沒有不同,都是一會晴天一會雨天,習慣就好。
  • 蘇軾送別朋友,寫了一首詞,惆悵中盡顯豁達,最後一句經典又勵志
    只不過那時鄰座的同伴,鄰家的朋友,放學後的奔跑,下雨天的水窪均成為了美好的代名詞。而在我國有如繁星點點閃爍的文藝天河上,「離別愁」是我們可能接觸到亦熱鬧不凡的,也是比較能把詩詞內嵌在時代洪流中,反應世界及作者真心實意的。北宋蘇軾的離愁別緒無法自拔之傷十分嚴重。
  • 攝影感悟:人生無常、攝影也無常
    我是後來才知道他因病住院,正準備去醫院看望他,卻傳來他去世的消息,當時公司安排我外出開會,我竟未能最後為他送別…… 去年,我病癒剛出院,就聽到有位熟悉的攝影朋友突發疾病去世…… 好好的一個人啊,平時看著也挺健康的,沒看見他們好像哪裡有病,平時見面一起談笑聊天,怎麼說沒就能一下子沒了呢?
  • 辛棄疾最悲涼的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盡人生無常,讀完潸然淚下
    辛棄疾最悲涼的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盡人生無常,讀完潸然淚下即使孤身一人的秋風雨夜,也有萬水千山的張力,這就是辛棄疾。既有「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勇冠三軍,錚錚鐵骨的男兒豪氣;也有「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俠骨柔情。他是慷慨悲壯的英雄,也是情感熾熱的詞人,他空有殺賊本領,報國豪情,卻一生寂寞。
  • 蘇軾雨中寫了一首詞,僅4句話,道盡人生無常,林語堂讚不絕口
    全文簡樸而寓意深遠,尋常之處有奇景,抒發了作者的情懷,盡顯不俗的人生理想。「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在正常情況下,行走於雨中騎馬當然是輕鬆的,但蘇軾卻在著芒鞋、倚竹杖的狀態下體會到截然不同的感受。這句並非寫實,而是心態的展示。
  • 蘇軾這首詞,寫盡他的瀟灑
    大家都知道,蘇軾曾經寫過一首題目為《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的詩。從這個題目,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這是蘇軾寫給兩位朋友的,一位名叫吳德仁,一位名叫陳季常。吳德仁並沒有因為這首詩出名,但是陳季常,卻因為這首詩出了名。
  • 蘇軾很經典的一首詩,開篇的第一句就令人驚豔,整首詩都是名句!
    等等,那都是膾炙人口,這些作品都是寫得很唯美,也很是深刻,看似很普通,其實是充滿了哲理,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那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唐詩和宋詩其實是有區別,前者更多的還是偏向於哲理,而後者更多的還是側重於抒情,蘇軾的詩不僅很抒情,同時哲理也很深刻,今天筆者要與大家分享蘇軾另一首經典之作,也就是這首《和董傳留別》,這也是蘇軾眾多作品中比較有趣的一首詩,通篇寫得很抒情,也很是深刻,而且僅僅是開篇的第一句,那就是令人驚豔。
  • 蘇軾用這7句詩,說盡了人生事
    蘇軾有很多詩是因為他弟弟蘇轍而寫。五年前,蘇軾、蘇轍兄弟二人曾到過澠池縣,同宿僧舍,在牆壁上題詩。五年後,蘇軾外出做官,又要經過澠池縣,弟弟蘇轍為他送別,想起澠池舊事,頗為感傷,並發出了偶然還是必然的疑問,蘇軾以詩作答。 人的一生,輾轉各處,像什麼呢?正像到處飛的鳥類,偶爾在雪地上留下腳印。到處飛是鳥的命運,因此是必然,而在雪地上留下腳印則是偶然的行為。
  • 蘇軾少有的一首散文送別詞,朗朗上口,最後11個字才是他的本意!
    那句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就充分展現了古典文學在對於文字與韻律相結合的美感。這首詞是作於公元1075年,好友趙昶被罷官,在送別趙昶時蘇軾想到了與好友的往昔,不禁愁緒滿懷,在一片不舍中蘇軾作此詞贈予好友以作送別之禮。詞中在表達自己不舍的同時也將自己對於歸隱的想法暗含其中。
  • 白居易最美送別詩,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給「草」的送別詩
    說到"離離原上草",甚至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能大家都很熟悉,但卻不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特別是這首詩的詩名,可能跟多人還以為就是"離離原上草"呢?白居易的成名作《賦得古草原送別》其實這首詩的詩名為《賦得古草原送別》,是白居易最美的一首送別詩。
  • 詩詞:蘇軾筆下的秋天,寫盡人生百味!
    在王勃的筆下,是「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在徐再思的筆下,是「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在張繼的筆下是「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在李煜的筆下是「 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而蘇東坡筆下的秋,寫盡了人生百味
  • 蘇軾非常經典的一首律詩,開頭一句引人深思:人生到處何所似?
    「一蓑煙雨任平生」是北宋文學家蘇軾一生最真實的寫照,嘉佑六年,蘇軾在與蘇轍的和詩中,對於人生的經歷,作了一個深刻的比喻,開頭便是引人發問的深思:人生到處何所似?和子由澠池懷舊宋代:蘇軾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