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多次投靠他人,都是因為對方的需要而被認可

2020-12-18 小蕾要加油哦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

文章分類|歷史奇文

文章字數|2249字,閱讀約5分鐘

劉備一再轉兵,說劉備六易其主,他先後投奔了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劉章。這些勢力都表現出對劉備的認可,甚至是對賓客的認可。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是公孫瓚——"若非玄德遠來救我,差點沒臉見人。"

劉備與公孫瓚是同窗好友,兩人都是當時大儒盧植的學生。劉備討伐黃巾失敗,公孫瓚收留他,升他為平原相。據《三國志》記載:"為賊所破,以奔帥公孫瓚,坤表為別部司馬,與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袁紹。幾有戰功,力守平原,後為平原相。"。

可見,在亂世之中,公孫瓚為了擴大地盤,極需準備擴張,與劉備的學生入夥來增強自己的實力。看來,"命五鐵,一桿槍,一同上窗,一同下鄉,一同嫖妓,一同分贓",公孫瓚覺得一點也不假。

劉備

其二,陶謙——"非劉備不能安此邦也"。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的父親曹嵩被陶謙所殺。為了報仇,曹操幾次討伐徐州。"初平四年,太祖擒陶謙,攻十餘城,戰彭城,謙軍大敗,死者數萬,泗水不流。"

也就是說,陶謙之所以向劉備增兵增糧,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是曹操的對手,為了規避風險,不得不邀請劉備入夥。在劉備的幫助下,陶謙抵擋住了曹操的進攻,保住了他的大本營徐州。劉備是徐州的救命稻草,如此,怎能不待客?以至於在陶謙三讓徐州的演義中,劉備盡顯美名。所以徐州的百姓聽說劉備不肯來徐州,都向劉備頂禮膜拜,叫道:"劉侍君不取此郡,大家都不得安生!"。

01、曹操——"才當英雄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呂布趁劉備南下之機,攻佔了他後方的下坡。劉備只好對呂布妥協,進駐小沛,為呂布把守北門。為了集中精力對付袁紹,曹操封劉備為鎮東將軍,並送給劉備一個大禮包。看來曹操對劉備很重要。

曹操

建安三年(198年)十月,在呂布準備消滅劉備之際,曹操在梁國與劉備相遇。關於如何對付劉備,曹操心中矛盾不已,在曹操眼中劉備是絕對的英雄。當時勸說曹操趁機殺劉備的人很多。如兗州刺史程昱說:"劉備既有雄才大略,又得民心,不如早從之。"

同時,《三國志》中記載了這樣一個事實:"呂布為惡,發兵攻獻諸,獻諸敗逃至左公,左公慨然見之,遂任豫州,欲收直沛散兵時,將軍糧賜之,率兵東徵。"看來曹操是想聯合劉備對付呂布,為自己利用劉備。這就是曹操最終下不了決心殺劉備的原因。

曹操接著說,"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是不應該的",同時,曹操也考慮到當時需要網羅天下有識之士,不能因為一個劉備而失天下之心。

02、袁紹——"劉玄德洪雅有信"

曹操因為"一代之治"事件,發現了劉備對自己的居心。建安五年(200年)初,曹操親率大軍東徵攻打劉備,很快成功,劉備無路可走。

袁紹

劉備投靠袁紹,袁紹命其子袁譚護送劉備歸附。《三國志·列祖紀》記載:"先君至青州,青州刺史袁譚,即先君故毛採,步行迎先君,先君隨袁譚至平原,譚池送白芍,途中送迎,至二百裡外的鄴迎接。"可見袁紹對敗軍之將劉備的器重

早在劉備統領徐州時,袁紹就支持劉備的割據勢力:"劉玄德弘雅信義,今徐州代樂之志,副望也。"

在袁紹眼裡,劉備就是袁紹插在曹操背後的一把匕首。在他的強大攻勢下,劉備總能助他一臂之力。《三國志》記載:"曹公與袁紹在官渡不渡,汝南黃巾劉濞等叛曹公,遣將於官渡,與曹公略議",於是官渡之戰,袁紹派劉備到曹操後方造反,將其打散。

03、劉表:"玄德老弟,久欲拜見,未能得見,今肯惠顧,實為大幸。"

劉彪

劉表在荊州九郡,兵強馬壯,也是漢室宗親。張繡接受了賈詡的建議,投降了曹操。劉表回南陽郡的機會已經沒有了,荊州北門大開。

此時,劉備的到來給劉錶帶來了一絲曙光。

就在劉表用人之際,劉備正巧去找他。劉表需要劉備鎮守北門,從而抵禦曹操的南下攻勢,是劉表的馬前卒。

據《三國志》記載:「見賓客,畢恭畢敬,精兵強將,至敦信業……使夏侯惇、于禁之盛,久之,先人設伏兵,自焚於敦州敦,追之,敗於伏兵。」

劉表接受劉備後,自建安六年(201年)起,安排劉備駐守新野六年。

04、劉章——"我遇仁人,如親芝蘭"

劉章也是漢室宗親,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攻打張魯。一直以來,劉璋在北方面對的都是張魯,而曹操的入侵確實給劉璋增加了不少壓力。他的兄弟張松說:"劉裕是皇帝的兒子,曹公對他恨之入骨,他善戰,如果他攻打魯國,魯國就會打敗他,魯國就會打敗他,夷州就會強大,曹公來了,他就會無能。"

張松

在劉璋看來,要解決自己的內憂外患,不得不依靠他這個人劉備。劉璋下令沿途補給劉備軍隊,使劉備入境如歸。。《演義》中寫道:"所到之處,百姓扶老攜幼,漫路瞻觀,香火拜拜。"。

劉璋出成都東北三百六十裡,領步、騎兵三萬人,迎候劉備。在阜城與劉備盛宴一百多天後,劉璋終於派劉備前往棗夢關對付張魯。

然而,曹操南徵孫權,讓劉璋實現了劉備入蜀的野心,如狼入室。建安十七年(212年),劉璋在魏蜀之戰中被迫與劉備交戰。僅僅持續了三年,劉璋便投降了。

自古以來的合夥,都考慮優勢互補,比如曹操吸收劉備,就是利用劉備的仁義之名,收買人心。還要考慮降低風險,比如陶謙、劉表、袁紹,他們都不太壞,他收留劉備是為了對付他們的敵人,解決問題。

而劉璋對劉備的認可給合夥合作提供了一個生動的案例,那就是在選擇合作夥伴時,一定要考慮可替代性的問題。如果你很容易被取代,這樣的夥伴關係對你來說是一種危險的合作。

這裡是《小蕾要加油哦》,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呂布死後,陳宮為什麼不選擇投靠劉備
    說到三國時期的謀士,大家肯定會想到臥龍鳳雛,鬼才郭嘉,冢虎司馬懿等等,但是很多人都忘記了一個人,他曾經和曹操曾經一起出逃,最後分道揚鑣,曹操曾經多次招募他,他卻執意一死了之,這個人就是呂布的謀士陳宮,他一心輔佐呂布,卻因為呂布思想上的稚嫩幼稚最後慘死。那麼陳宮要想成就大業為什麼在徐州的時候不選擇劉備呢?非得要一死了之呢?
  • 陳宮為什麼看不上劉備,明知呂布無能,也不投靠劉備?
    瞧不起劉備在徐州,呂布和劉備有過一段時間的接觸,陳宮不趁此機會投奔劉備,就是因為陳宮瞧不上劉備。呂布雖然在丁原、董卓的事情上表現得反覆無常,但在陳宮眼中優勢明顯。與曹操糾纏就意味著無能陳宮是因曹操誅殺賢才且性格暴虐,才背叛了曹操,陳宮對曹操的人品自然是不認可。而讓陳宮反感的曹操,卻極為欣賞的劉備,陳宮在情感上排斥劉備也成為必然。
  • 劉備一生錯失6位人才,5位投靠曹操,1位投靠孫權
    東漢末年天下的諸侯都在意圖爭奪天下,因此各諸侯間不斷產生衝突。最終只有劉備,曹操和孫權三人建立了自己的勢力。其中曹操勢力最強盛,而劉備卻是三人中起家最晚的。他雖然是漢室之後,但是天下的人似乎都不認這個名號。不過好在劉備有貴人幫助,最終建立了蜀國。劉備是個愛才之人,他手下很多人才都是其發現的。
  • 劉備連失徐州和小沛,投靠曹操後,曹操為何不殺他,反養虎為患?
    劉備忍辱負重,只得暫居小沛。但劉備還是不得安寧,先是遭遇袁術的討伐,又遭呂布將其僅有的小沛陣營剝奪。天下之大,卻無立足之地。無奈之下,劉備帶領著結義兄弟關羽和張飛,只能投靠到了許都的曹操。通讀《三國演義》原著,我們知道,許都正是——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的地盤。
  • 呂布兩次搶了劉備妻女?還讓劉備失去徐州,難怪劉備讓曹操別留他
    可是徐州的控制權,卻也同時被曹操給奪走了,劉備心裡對呂布是恨得牙癢。 劉備對徐州是有特殊感情的,因為這是他的第一塊地盤,而且這塊地盤上很多人都支持他。比如糜竺一家、陳登一家,他們都是地方豪族。
  • 北方曹魏、荊州劉表、江東孫氏,都是一方豪傑,諸葛亮為何選擇劉備?
    諸葛亮的才能最初在荊襄名士裡面是不被認可的,而且大多數荊襄名士都認為諸葛亮是一個恃才凌傲的狂徒,因為從古至今有誰敢稱自己為「龍」呢? 在這期間諸葛亮也結交了很多荊州名士,他們每隔一段時間都要來諸葛亮的茅廬與他品茶論道,暢談天下之事。 那麼,劉備投靠了劉表之後,為什麼要屈尊去請一個年輕小夥子為他出謀劃策呢?關鍵人物「徐庶」。
  • 三國時,陳宮為何投靠名聲不好的呂布,而不投靠劉備呢?
    ▲于和偉飾演的曹操不過,陳宮接下來選擇的是武將呂布,而不是雄才大略的劉備。這是為什麼呢?▲于和偉飾演的劉備一是劉備的實力過於弱小。陳宮的目的性是很強的,他想光復大漢也好,他想出人頭地也罷,都是要混出一番大事業,自然要跟著成氣候的人。
  • 劉備三顧茅廬是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還是去了三次見了三次
    所以劉備就到隆中去找諸葛亮,但是劉備去了前兩次都沒有見過諸葛亮,而第三次才見到諸葛亮,於是劉備與諸葛亮一番長談,劉備恍然大悟認定諸葛亮就是他要找的人,而諸葛亮也認定劉備就是他所要效忠的主公,於是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
  • 釘子戶劉備,在一座名為小沛的城池三進三出,不屈的背後滿是心酸
    ▲劉備第一次得到小沛 劉備領了小部分徐州後不久,被曹操擊敗的呂布前來投靠。張飛被呂布擊敗,下邳失守,劉備和手下的家眷都被呂布扣下了。 前線的劉備部隊聞訊潰散,並且被袁術擊敗,劉備率逃往了海西縣。在劉備極為落魄之時,麋竺全力資助,劉備得以續命。但是下邳、小沛,都落入呂布之手。
  • 馬超歸順劉備後,真的敢直呼其主子的名諱?
    這說明馬超在三國時期的武力值是非常高的,他投靠劉備後,先主對他可謂是恩賞有加。稱帝後,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又愛屋及烏,甚至連馬超的堂弟子嗣也得到了不錯的官位,封將稱侯。《山陽公載記》曾記載說,馬超因見劉備厚待他,和劉備說話交流時常常直呼劉備的字,因此關羽要殺了馬超。但劉備卻認為不能因馬超直呼自己的字而殺之,否則顯得自己氣量狹小。
  • 賣草鞋的劉備三分天下,靠的是什麼
    但是很奇怪的是天下軍閥都擁有自己的資本,劉備是個賣草鞋的窮光蛋,卻能從無到有,組建了蜀漢帝國,真可謂是個奇蹟。那麼劉備創業的本錢是什麼呢?1劉備年輕時,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很多年輕人都依附於他,更是得到關羽、張飛兩位悍將。雖說劉備本身是漢朝後裔的身份,但他善於收買、籠絡人心,得到一些豪門士族的贊助,拉起一支隊伍,開始了創業初期的資本。
  • 孫中山和劉備的六個相似之處
    代理徐州牧時,呂布偷襲徐州,劉備妻子被俘虜。重整旗鼓後再次與呂布作戰,又戰敗,劉備歸順曹操。在曹操的資助之下,劉備再次攻打呂布,又被高順擊敗,妻子再次被俘虜。劉備也被曹操擊敗過多次。劉備歸順曹操一段時間後,又起兵反叛,但後來被曹操打敗,妻子和關羽都被俘虜。
  • 劉備的頭銜這麼多,到底該稱劉豫州還是劉將軍?
    ④使君:使君是漢代對州郡長官的尊稱,州牧、刺史、太守都可以稱使君,你可以理解為「先生」。最早出自《玉臺新詠·日出東南隅行》:「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接下來再看看其他人是如何稱呼劉備的。諸葛亮第一次見面:將軍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第一句話是「南陽野人,疏懶性成,屢蒙將軍枉臨,不勝愧赧。」後與劉備暢談三分天下,都是稱呼劉備為「將軍」。諸葛亮為何不稱劉豫州或者使君?因為在他的規劃裡,劉備是要成為一方之主的,區區一個豫州牧太小了,小看了劉備。
  • 劉備一生真正錯過的名將只有這三人,沒有太史慈也沒有張遼
    熟悉三國歷史的朋友都了解在魏蜀吳三方勢力中,劉備的人才積累最為薄弱,就拿麾下名將來說劉備時期除了五虎上將和魏延之外,還真沒幾個拿得出手的名將,這方面不要說和曹操比,就是和孫權相比也頗有不如。劉備真正錯過龐德是因為馬超和龐德一起投效漢中張魯之後,龐德因病未能隨同馬超一同前往益州,馬超投靠劉備之前也沒想著把龐德帶出來實在可惜(從時間上來說如果馬超有心的話暗中行事龐德是有可能離開漢中的,因為馬超投靠劉備之後曹操才攻取漢中),在看人和用人這一點上,劉備的眼光不比曹操差多少,劉備也許不會重用馬超,但是以他的眼光有相當大的可能會重用龐德,如此蜀漢多一員虎將矣!
  • 光從氣度上看,曹操就遠勝劉備、孫權!
    各位讀友大家好,相信很多人都讀過《三國志》,就算正史沒有讀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大家肯定耳熟能詳吧。三國時期,劉備多次因為戰敗投奔到各路諸侯帳,又都突然離去。可以說,劉備是一個反覆無常的人,有一次被呂布戰敗後,他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靠了曹操,曹操的謀士主張殺掉劉備,荀彧曾向曹操建議說,劉備英雄也,今不早圖,必為患。曹操不答,荀彧出,郭嘉入,曹操說:「荀彧勸我殺玄德,當如何?」郭嘉說:「不可,主公興義兵,為百姓除暴,惟仗信義以招俊傑,猶懼其不來也,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窮而來投,若殺之,是害賢也。天下謀之士,聞而自疑,將裹足不前,主公誰與定天下乎?
  • 劉備:恨不能和君一起共謀大業!曹操:得此人後,北疆高枕無憂!
    當時劉備擔任高唐縣令,結果黃巾軍打來了,搶佔了劉備的城池。走投無路劉備決定投靠當年的老同學公孫瓚。劉備和公孫瓚都是盧植的學生。而就在此時,田豫卻來投奔劉備,他覺得劉備這個人不錯。劉備當時很落魄,做夢也沒想到,在自己寄人籬下的時候,居然還有人前來投奔。
  • 拿下成都,劉備賞賜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黃金五百斤,為何沒有趙雲
    公元214年夏天,成都經過幾十天的圍城,因為馬超的到位,劉璋再也堅持不住了,隨後向劉備投降,劉備至此佔據了整個益州,從公元212年劉備與劉璋翻臉,劉備可是經歷了兩年多的益州之戰才最終拿下益州,之後便是論功行賞了。
  • 三國那些年,劉備在徐州的日子是怎麼過來的?
    三國劉備乃漢室宗親,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雖然和皇室的關係已經無限遠了,但是有這個名頭的劉備在當時還是有很大的號召力。劉備從一個地普通人成長為蜀漢皇帝的一個關鍵節點是在徐州,可以說入主徐州是劉備崛起的根本。那麼劉備在徐州的日子是怎麼度過的呢?
  • 劉備的能力究竟如何?如何從草鞋商人成長為一代帝王
    到了175年,劉備開始外出學習,當時劉備和劉德然以及公孫瓚一起去拜九江太守盧植學習,那一年劉備才15歲。生活拮据的他,受到劉德然父親的資助,劉德然父親對待劉備和自己兒子是平等的,劉德然對劉備非常欣賞,即使自己的妻子反對他,他也要資助劉備,並且說劉備不是一個平常人。
  • 偽君子或真英雄:草鞋小販躋身一國之主,劉備早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年少立志 都說劉備是漢室的後裔,祖上是中山靖王劉勝,可劉勝孩子就有100多個,劉備家就屬於的兒子劉貞這一輩,裴松之在書中也提到:劉備本臨邑侯的枝屬。但其實到了他這一輩,早就不知離真正的漢室有多遠了,沒有了家族的光環。 劉備的祖父劉雄和父親劉弘都曾做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