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央視為主的各大媒體進行了質疑肌肉筋膜按摩槍(以下簡稱「筋膜槍」)的「神奇」功效的報導。央視調查發現,筋膜槍確實可用來適當按摩放鬆人體的大肌群,但擊打頸椎腰椎有很大危險性,所謂減肥則純粹是個噱頭。一時間,眾網友紛紛驚呼自己又交了一次「智商稅」。
9月16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發現,在一些知名網購平臺上,依然有部分銷量領先的商家在銷售筋膜槍,並在廣告中打著塑性、按摩、減脂、放鬆、理療、舒緩頸椎的效果,也沒有標註「不能擊打頸椎」等注意事項。
部分網店仍在宣傳筋膜槍的減肥效果
據央視報導,很多電商平臺的交易記錄顯示,部分知名品牌的產品動輒銷量十幾萬件。再看那些熱門視頻平臺,各類針對筋膜槍的測評節目為數不少,在商家的賣力推薦下,筋膜槍似乎無所不能。而視頻數十萬的點讚量也顯示,確實有很大一部分人對筋膜槍相當感興趣,也有不少觀看直播的用戶果斷下單購買。
「爸爸,千萬不要往關節和頸椎、腰椎上面用!也沒有減肥效果,喊媽媽不要用了。」家住南岸區的鄭斌前段時間給經常出去跑步的父親網購了一把筋膜槍,看了媒體的報導以後,他連忙往家裡打電話叮囑了一番。
「我是給老人賣的,他們萬一使用時受傷了怎麼辦?」鄭斌有些抱怨地說道,自己後來又進入到之前購買筋膜槍的網店內,發現在產品介紹的最下方,有一個注意事項,內容顯示:請勿衝擊關節、不是所有部位都適用等提示。鄭斌表示,自己購買的時候完全都沒有注意到這些,「我是通過直播連結購買的,主播也沒提醒這些啊。」
9月16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調查發現,雖然媒體都在實物測評、專家講解,論證了筋膜槍沒有減肥、塑形效果,並且多有禁忌。可不少網店在介紹產品時仍然標稱筋膜槍有塑性、按摩、減脂、放鬆、理療、舒緩頸椎的效果,並且有些商家更是沒有標註「不能擊打頸椎」等注意事項。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聯繫了某店鋪客服諮詢:「使用可以減肥嗎?」該客服回答可以,並且說效果非常好,不僅僅可以按摩放鬆,在減肥方面,根據客戶的反映,5天左右就見效,一般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出效果了。
隨後,該客服把筋膜槍大讚了一番:具有一定的局部減肥功效,肌肉脂肪在皮下運動而消耗大量脂肪而產生熱能排出體外;具有舒筋、活血、通絡、學位按摩的功效,對個人沒有專業技術人員的要求;其高頻振蕩作用可直透深層骨骼肌,令骨骼肌瞬間放鬆,經絡神經血脈瞬息暢通。
筋膜槍真有那麼「神奇」嗎?
「筋膜就是包裹人體肌肉的一層白色膜狀組織,主要作用是維持肌肉的形態,減輕相互摩擦,筋膜在全身都是連在一起的。」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康復科醫師向文昭說,人體在激烈運動會感覺到酸痛感,筋膜槍就是緩解這種酸痛感的,「筋膜槍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振動對肌肉起到摩擦和放鬆的作用,主要是運用在健身人群上。但它是理療設備,而非醫療器械,所以只能起一定的輔助作用,並沒有治療效果。」
對於筋膜槍減肥的說法,向文昭認為效果幾乎沒有,「筋膜槍康復用肯定有效果,減肥的話就不會了,畢竟能量消耗很少的。」
商家涉嫌違反《廣告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該產品實際並不具有減肥效果,而商家仍以此為賣點進行宣傳,屬於虛假廣告,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重慶坤源衡泰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爽介紹,根據《廣告法》第二十八條:「廣告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構成虛假廣告。」所以,發布虛假廣告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發布廣告,責令廣告主在相應範圍內消除影響,並處以罰款。
商家發布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
另外,部分商家並未標註「不能擊打頸椎」等注意事項,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根據該法第十八條:「經營者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對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和服務,應當向消費者作出真實的說明和明確的警示,並說明和標明正確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發生的方法。」王爽說,經營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王爽表示,商家應當以《廣告法》為標準規範廣告活動,以真實、合法、健康的表現形式表達廣告內容。消費者也要擦亮雙眼,避免陷入廣告「陷阱」,主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宋劍 曲鴻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