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周最近連續請了好多天假,什麼原因也沒詳細說明白,只知道是生活中的問題,而她的工作不得不分派給同部門的其他人來分擔。
於是就有人私底下抱怨小周,認為她這個人諱莫如深,若真的家裡出了什麼狀況,也該和同事或者領導分享下,或許大家還可以幫助她。
但小周這請假無聲無息的,有人發信息給她,也沒有明說理由,這樣的做法引起了同事的不滿。
那麼身處職場,我們究竟該不該把生活中的煩惱說給同事或領導聽呢?
以下三點分析僅供參考。
一、有些涉及到隱私的煩惱的確不便說
我以前工作的時候,有個女同事遭遇到了老公出軌的事情,這件事給她帶來了非常大的打擊。
因為自己內心無法承受,所以女同事把事情都分析給了同事們聽,期待大家可以幫她出出主意,因為她內心並不願意就此離婚。
結果主意倒沒有收到特別好的,反而這件事成了公司裡的大新聞,上到領導下到基層員工,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她家裡的醜事。
某天總經理還特別約談了她,希望她不要因此而耽誤了工作。
這讓女同事更加崩潰,一定是誰把她的消息給散播出去,似乎把她生活上的情感問題當成了「電視劇」在看,實在令她無語。
再後來,女同事雖然沒有離婚,暫時處理好了家庭的問題,但她卻因為受不了同事們背後的風言風語而選擇了離職。
我們可以想像,假如她當初不把這件事告訴同事,也許事情就不會「滿城風雨」,自己的心理壓力就不會那麼大。
有生活上的煩惱並非絕對不可以告訴同事,只不過涉及到隱私的最好謹慎出口。
否則一旦潑出去的水,就很難收回來了。
二、生活中的煩惱也可以說,但需要看對象和場合
生活中的一些煩惱,要告訴同事或者領導,不是絕對不行,但必須把握兩個原則:
第一是看對象。
比如公司裡頭特別容易八卦的那些人,或者品行信不過的,你若把自己的生活煩惱告訴對方,那麼絕對會把你的內容加工成一個非常離奇的故事去散播,這顯然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
還有對於公司裡的領導,你若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希望藉此讓領導幫你解決什麼問題,一般情況下也是沒必要告訴對方的。
人家領導工作忙碌,沒有這個閒工夫聽你嘮嗑家長裡短,若產生了厭煩情緒也是不好。
第二是看場合。在同事或領導不方便的時候,你去對人家傾訴煩惱,這個時候基本上就不願意聽你說下去。
要麼是在開會、討論問題的時候你突然要拉著別人談自己的私事,也難以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場合這個問題,其實考驗的是一個人的情商。有些話該說,有些話不該說,必須要區分場合。
三、職場更多是工作關係,不要本末倒置
有的人自己生活中遇到不開心了,難以排解負面的情緒,就指望著帶到工作中來傾訴,希望得到同事們的幫助。
雖然這種願望挺美好,也是打開自己的心扉給別人,但我們不能忘記一點,職場終究還是利益關係為主。
你和同事也好、領導也好,這樣的關係還沒有親密到那種程度,你願意去告訴別人煩惱,也得考慮別人如何看待你。
尤其是領導發現你是一個總愛說生活煩惱的人,很可能會覺得你的工作量不飽和或者態度不端正,進而影響到將來職場上的發展。
工作的時間正常也就一天八小時,若我們劃不清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就容易本末倒置,不僅生活的問題難以解決,工作都無法集中注意力去做好。
我曾經有個同事,就是經常在辦公室裡頭閒聊工作,幾次被領導看到引起了不滿,最終年底考核拿了個部門倒數,差點就被勸退。
這種例子並不少見,把公司當成了自家庭院,這絕對不是聰明的做法。
寫在最後
關於做人、做事、說話,如果你有很多疑惑,現實的困境,又苦於無高人指導,不妨看看這套書《為人三會》、《修心三不》、《口才三絕》。
董卿是這麼評價這三套書的:29歲之前,逼自己讀完這3本書,沒有你進不了的圈子。
這三套書,原價加起來要近百元,現在29元的價格就能拿到了,花一頓飯的錢,去解決當下的困境,那麼只能改變一點點,都還是非常值得的。
#職場達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