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骨骨折手術有必要保留鎖骨上神經嗎?

2021-03-05 玖玖骨科

鎖骨骨折佔全身骨折的 2.6%-4%。其中,約80%發生在中段[Postacchini F,2002]。傳統的切開復位、內固定(ORIF)往往造成鎖骨上神經損傷,導致術後切口周圍皮膚麻木、不適,患者滿意度下降。

1.解剖概要

鎖骨上神經有三支分支,其外側支在肩峰外側緣近端約 2.26 cm、中間支接近鎖骨中點、內側支在胸骨柄外側緣外側約 2.03cm[楊莉平,2017]。鎖骨上神經的三支分支的體表投影大致位於胸鎖乳突肌後緣中點至胸骨柄、鎖骨中點及肩峰的三條連線之上[Robert W,2001]。

2.傳統ORIF

傳統的ORIF,橫形切口往往切斷了鎖骨上神經,導致術後切口周圍皮膚感覺障礙,患者滿意度下降。d'Heurle A(2013)報導術後切口周圍麻木率為54%(20/37 );加拿大創傷骨科協會(Canadian Orthopaedic Trauma Society)報導為29%[JBJS,2007]。Wang K(2010,Injury)報導橫切口術後乳房或乳頭區域麻木率為24%(5/21 )。

據上文報導,135例傳統ORIF患者中,26例 (19.3%) 術後皮膚感覺異常, 22例(16.3%) 感覺麻木,4例 (2.8%) 感覺疼痛(如下圖)。

3.MIPO

 有限切開、微創內固定可減少術後切口周圍麻木的併發症。

MIPO切口

上文報導,有限切口的皮膚麻木區3cm2(下圖左);而傳統橫形切口的術後皮膚麻木區73cm2(下圖右)。

4.斜形切口

順神經走形方向的斜形切口可避免切斷鎖骨上神經。

上文對138 例鎖骨中段或中、外1/3骨折,67例行斜形切口,71 例行傳統橫行切口,進行對照研究(如下圖)。

結果顯示,斜形切口的切口小、出血少;鎖骨上神經醫源性損傷率低;患者滿意度高。

5.微創髓內固定

6.橫形切口+鎖骨上神經保護 

本文作者對粉碎骨折,特別是中、外1/3段,在傳統橫切口進入皮下層時,游離、保留1-2支外側支(如下圖示)。

Case 1

Case 2

由於病例數還較少,暫無統計結果。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對比研究一下,並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經驗。

文獻支持

保留鎖骨上神經可能提高治療效果及患者滿意度,對年輕女性患者尤為重要(如下圖示)。

聲明:本文為轉載內容,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立即處理,以保障雙方利益。

為什麼要投稿?是為了記錄自己的醫學之路!是為了與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而受益!讓傳播知識成為一種習慣,是「玖玖骨科」讓你投稿的理由!

投稿郵箱:reporter@jiujiumed.org

相關焦點

  • 【手術技巧】鎖骨骨折的髓內固定(上)
    ●鎖骨外側橫斷面呈扁平狀,中段逐漸過渡呈管狀,內側擴大為稜柱形。●鎖骨全長位於皮下,僅被菲薄的頸闊肌覆蓋。●鎖骨上神經支配鎖骨處皮膚的感覺,其位於頸闊肌深面。●堅韌的關節囊和囊外韌帶內側附著於胸骨端和第1肋,外側附著於肩峰端和喙突。●近端肌肉附著包括胸鎖乳突肌、胸大肌和鎖骨下肌,遠端肌肉附著包括三角肌和斜方肌(圖1B)。
  • 鎖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鎖骨骨折(fracture of clavicle)好發於青少年,多為間接暴力引起,常見的受傷機制是骨折側方摔倒,肩部著地,受力傳導至鎖骨,以第1肋骨為支點,發生斜形骨折。也可因手或肘部著地,暴力經肩部傳導至鎖骨,發生斜形或橫形骨折。直接暴力常由胸上方撞擊鎖骨,導致粉碎性骨折,但較少見,若移位明顯,可引起臂叢神經及鎖骨下血管損傷。
  • 【文獻】鎖骨遠端骨折的治療進展
    鎖骨遠端通過肩鎖關節囊、肩鎖韌帶及喙鎖韌帶與肩胛骨相連,肩鎖韌帶主要限制其前後移位、喙鎖韌帶主要限制其向上移位。鎖骨前下表面有三角肌前部肌束及胸大肌附著,鎖骨上表面外側有斜方肌附著、內側有胸鎖乳突肌附著,因此骨折時,近端骨塊由於胸鎖乳突肌的牽拉常向上移位,而遠端骨塊由於上肢重力作用常向下移位。
  • Wilkins大師作品解析之兒童鎖骨遠端骨折
    這裡面或許有誇大其詞的成分,但大師每一節作品都會告訴我們至少三個方面的知識,第一 骨折發生機制;第二 治療原理;第三 如何選擇最佳治療方案。這一節介紹鎖骨遠端骨折。12歲男孩,肩部疼痛,正位X線片上鎖骨遠端有輕微移位,觸診鎖骨遠端沒有明顯壓痛,加拍腋位發現喙突骨折。
  • 早讀 | 鎖骨骨折解剖、切口及操作技巧,本文為你理清思路!
    你治療鎖骨骨折的時候是否注意了鎖骨上神經?今天小編跟你一起學習一下鎖骨上神經的分布與相關手術。鎖骨骨折合併鎖骨上神經損傷發生率:鎖骨上神經的安全範圍:距胸鎖關節距離2.7釐米或距肩鎖關節1.9釐米處未見分支,而在鎖骨中段則比較常見;骨秘籍口訣:內3外2,胸鎖關節3cm,肩鎖關節2cm 都是安全的,而中段是有危險的;
  • 薦讀:一種不用鋼板,不用螺釘治療鎖骨遠端骨折的新方案!
    根據Neer改良分型,Ⅱ型和Ⅴ型鎖骨遠端骨折伴隨著喙鎖韌帶斷裂或者韌帶止點的撕脫骨折,這些都是造成骨折不穩定的因素。由於鎖骨遠端骨折的非手術治療會帶來較高的骨折不癒合率,所以臨床上推薦使用手術方法治療骨折,包括經肩峰克氏針固定、經肩峰螺釘固定、鋼板懸吊固定、喙鎖螺釘固定、喙鎖套環固定和鉤狀鋼板固定等。
  • 濱州市中心醫院推治療胸鎖脫位及鎖骨近端骨折新方法
    近期以來,濱州市中心醫院骨脊柱外科收治了胸鎖關節脫位及鎖骨近端骨折的病人各一例,入院後經X線及CT檢查,明確診斷,因胸鎖關節特殊的解剖結構及功能,在關節脫位及鎖骨近端骨折方面,存在一定困難,且普通鋼板固定易出現再次脫位等情況,全科醫護人員進行病例討論後決定應用胸鎖鉤接骨板進行治療。
  • 鎖骨下面疼痛的原因是什麼 如何治療呢
    生活中可能有朋友們會出現鎖骨下面疼的現象,剛開始疼的時候,很多人都是不以為意的,以為是自己沒睡好才導致疼痛的,那你知道鎖骨下面疼痛的原因是什麼嗎,什麼是鎖骨呢,鎖骨骨折的症狀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文章中看一看吧。鎖骨下面疼痛的原因是什麼關節錯位就是關節位置的不正,有的只是一線之差,所以也稱為錯線或錯縫。
  • 鎖骨
    它是一種可觸摸的骨骼,在這個區域脂肪較少的人中,骨骼的位置清晰可見,因為它會在皮膚上形成隆起。它的名字來自拉丁語:clavicula(「小鑰匙」),因為當肩膀被綁架時,骨頭像鑰匙一樣沿著它的軸旋轉。鎖骨是最常見的骨折骨。由於落在伸展的手臂上或直接撞擊的力量,它很容易因肩部受到撞擊而斷裂。
  • 一文讀懂:喙突骨折的手術技巧及經驗
    喙突上附有三塊肌肉,肱二頭肌短頭、喙肱肌和胸小肌,每一塊肌肉都參與上臂的屈曲、內收及旋後運動及對肩胛骨的穩定。四條附著於喙突的韌帶,喙鎖韌帶(CCL)、肩胛上橫韌帶、喙肱韌帶和喙肩韌帶,提供肩胛骨的穩定及限制遠端鎖骨的上移。大多數沒有移位或少許移位的喙突骨折可以通過保守治療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是不穩定的、嚴重移位的喙突骨折,或聯合有其它的肩帶損傷,會引起肩部不適及功能障礙。
  • 鎖骨前方及肩鎖關節、胸鎖關節顯露手術路徑
    鎖骨內側端或胸骨端粗大,其關節面朝向內下方,與胸骨柄的鎖骨切跡形成胸鎖關節;外側端或肩峰端粗糙而扁寬,其肩峰關節面呈卵圓形,向外下,與肩峰構成肩鎖關節。鎖骨上面平坦,前緣中部鈍圓。下面內側有粗糙的肋鎖韌帶壓跡,為肋鎖韌帶附著處。下面的外側有錐狀結節和斜方線,分別有喙鎖韌帶的錐狀韌帶及斜方韌帶附著。
  • 兩鎖骨在什麼部位?專家揭秘必學的鎖骨知識
    鎖骨(英文:Clavicle;拉丁文:Clavicula)是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類動物肩胛帶三骨之一。硬骨魚身上已經有其痕跡,有尾兩棲動物仍沒有鎖骨,無尾兩棲動物有鎖骨。除了鎖骨,還有喙狀骨和肩胛骨,共同組成肩胛帶。
  • 骨折保守治療好還是手術好?提醒:老人若有這種骨折,建議手術
    骨折之後的治療問題一直是很多人關注的重點,有些人認為保守治療好,而有些人認為手術治療好,那麼究竟是保守治療好還是手術治療好呢?其實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單純的骨折、穩定性骨折可以保守治療。這樣的骨折因為比較穩定,對骨頭功能造成的影響並不大,這種情況下通過保守治療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臨床上,很多肱骨幹骨折、鎖骨骨折都採用了保守治療。骨折情況嚴重,開放性骨折脫位者,負重部位明顯移位骨折、成角骨折,螺旋骨折,甚至是粉碎性骨折,又或者骨折合併有其他的情況,比如合併後血管神經內臟損傷等等。
  • 「迷路」的右鎖骨下動脈—迷走右鎖骨下動脈
    ,而是異常起源於左鎖骨下動脈起始部後方的主動脈弓或降主動脈上,又稱異位右鎖骨下動脈,是先天性主動脈弓變異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其發病率為 0.50~2.00%;大多無明顯臨床症狀,有並發動脈瘤、主動脈夾層的風險,出現吞咽困難症狀後難與食管腫瘤鑑別,容易出現漏診或誤診。
  • 骨科開展盆骨骨折微創手術,再上微創手術新臺階
    近日,井岡山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又成功完成微創治療盆骨骨折和胸腰椎骨折手術兩例。這是繼微創治療鎖骨骨折,微創髖關節置換手術後,骨科向更高端更複雜的微創治療方向邁出的一大步。
  • 鎖骨上淋巴結與頸部淋巴結分區
    鎖骨上淋巴結這一術語在放射學報告中常用,但是其真正定義的不是一組淋巴結,而是VB和IV區淋巴結[1],影像的定義鎖骨上其實是以鎖骨為成像的中心,這一定義其實有些抽象。但對於放射腫瘤學來說鎖骨上淋巴結又與影像學定義不同。V區淋巴結主要收集枕骨、咽後、耳周和腮腺的淋巴回流,然後引流回IV區淋巴結和縱隔。
  • 鎖骨下肌解剖知識整理
    書屋理念——精通解剖 精確診斷 精簡治療鎖骨下肌
  • 骨折了必須手術嗎?常見骨折的中醫手法復位經驗介紹
    鎖骨骨折復位容易固定難。實踐證明,其重疊移位也不影響功能。臨床上不要盲目追求解剖對位,只要不成角就行,因為成角向上會刺傷皮膚,向下會刺傷胸膜。若一味的追求解剖復位,不注重固定,多次進行切開復位,則會加重損傷。兒童骨折常見的是青枝型;成人骨折有橫型、斜型、粉碎型。1.讓傷員坐位,用0.1%利多卡因5毫升,局部血腫內麻醉。
  • 骨科各種手術記錄大全——鎖骨、上肢篇
    2.驅血至300mmHg,上止血帶,自尺骨鷹嘴至肱骨下段後方切開約長10cm,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顯露肱三頭肌及腱膜,顯露出尺神經,牽開尺神經以免損傷,自肱三頭肌中線切開直至肱骨骨膜,將肱三頭肌向兩側拉開,顯露肱骨骨折端,見遠端向前成角移位,將骨折端血腫清除,牽引復位骨折並維持,取5孔肱骨重建鋼板預彎後置於肱骨後側,鑽孔,攻螺紋,擰入螺釘固定,並使骨折端加壓,檢查骨折固定穩定,肘關節活動不受影響
  • 鎖骨「咔」的一聲響 骨頭沒斷鋼板斷了
    現在骨折患者逐年增加,絕大部分患者經過治療後順利康復。但有一小部分患者,過了段時間鋼板斷了。有人會問:這麼結實的鋼板也能斷?第一反應一般是:鋼板有問題?手術沒做好?聽聽醫生怎麼說。13年前置入胸鎖關節的鋼板斷了39歲的蔡先生,最近幾年經常感覺自己左肩鎖骨處隱隱作痛,特別是遇到下雨天更加酸疼得厲害。兩天前下雨打傘出門,抬起手臂用力把傘撐開時聽到自己左胸鎖骨附近「咔」的一聲響,心裡一陣緊張,想起自己十多年前這個部位的關節脫位做過手術,擔心又出問題。29日,他來到武漢市第四醫院手外科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