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骨骨折佔全身骨折的 2.6%-4%。其中,約80%發生在中段[Postacchini F,2002]。傳統的切開復位、內固定(ORIF)往往造成鎖骨上神經損傷,導致術後切口周圍皮膚麻木、不適,患者滿意度下降。
1.解剖概要
鎖骨上神經有三支分支,其外側支在肩峰外側緣近端約 2.26 cm、中間支接近鎖骨中點、內側支在胸骨柄外側緣外側約 2.03cm[楊莉平,2017]。鎖骨上神經的三支分支的體表投影大致位於胸鎖乳突肌後緣中點至胸骨柄、鎖骨中點及肩峰的三條連線之上[Robert W,2001]。
2.傳統ORIF
傳統的ORIF,橫形切口往往切斷了鎖骨上神經,導致術後切口周圍皮膚感覺障礙,患者滿意度下降。d'Heurle A(2013)報導術後切口周圍麻木率為54%(20/37 );加拿大創傷骨科協會(Canadian Orthopaedic Trauma Society)報導為29%[JBJS,2007]。Wang K(2010,Injury)報導橫切口術後乳房或乳頭區域麻木率為24%(5/21 )。
據上文報導,135例傳統ORIF患者中,26例 (19.3%) 術後皮膚感覺異常, 22例(16.3%) 感覺麻木,4例 (2.8%) 感覺疼痛(如下圖)。
3.MIPO
有限切開、微創內固定可減少術後切口周圍麻木的併發症。
MIPO切口
上文報導,有限切口的皮膚麻木區3cm2(下圖左);而傳統橫形切口的術後皮膚麻木區73cm2(下圖右)。
4.斜形切口
順神經走形方向的斜形切口可避免切斷鎖骨上神經。
上文對138 例鎖骨中段或中、外1/3骨折,67例行斜形切口,71 例行傳統橫行切口,進行對照研究(如下圖)。
結果顯示,斜形切口的切口小、出血少;鎖骨上神經醫源性損傷率低;患者滿意度高。
5.微創髓內固定
6.橫形切口+鎖骨上神經保護
本文作者對粉碎骨折,特別是中、外1/3段,在傳統橫切口進入皮下層時,游離、保留1-2支外側支(如下圖示)。
Case 1
Case 2
由於病例數還較少,暫無統計結果。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對比研究一下,並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經驗。
文獻支持
保留鎖骨上神經可能提高治療效果及患者滿意度,對年輕女性患者尤為重要(如下圖示)。
聲明:本文為轉載內容,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立即處理,以保障雙方利益。
為什麼要投稿?是為了記錄自己的醫學之路!是為了與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而受益!讓傳播知識成為一種習慣,是「玖玖骨科」讓你投稿的理由!
投稿郵箱:reporter@jiujiume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