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研究】原發性空泡蝶鞍激素及影像學研究

2021-02-07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


文章來源: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 2017,33(10) : 849-853

作者:陳睿 蔣怡然 周薇薇 姜蕾 蘇頲為 王衛慶 


摘要 

回顧性分析2012年至2016年上海市瑞金醫院內分泌代謝病科收治的116例原發性空泡蝶鞍患者的臨床資料,通過胰島素低血糖激發試驗及垂體核磁共振顯像(MRI)探究原發性空泡蝶鞍(PES)垂體儲備功能減退風險篩查指標。結果顯示43例(37.07%)PES患者存在垂體儲備功能減退風險。垂體高度小於2.35 mm及垂體矢狀面面積小於23.5 mm2 PES患者垂體儲備功能減退風險高。


原發性空泡蝶鞍(PES)是蛛網膜下腔突入蝶鞍,造成垂體受壓出現蝶鞍空虛被腦脊液充滿的影像學診斷,常可伴頭痛、視力損害、肥胖、血壓增高、女性月經不規律及男性性功能減退等臨床症狀,文獻報導8%~60% PES存在不同程度腺垂體功能減退[1,2],PES最常見垂體功能減退表現為生長激素缺乏[1,3,4,5]。目前,缺乏可靠PES患者垂體儲備功能減退的臨床篩查指標,當患者確診時已失去早期幹預時機。本研究採用胰島素激發低血糖試驗及垂體核磁共振顯像數據,分析2012至2016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收治的PES患者臨床資料,探究影響患者垂體儲備功能減退的臨床因素。


一、對象和方法

1.對象:

選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於上海市瑞金醫院頭顱核磁共振顯像(包括鞍區核磁共振顯像)診斷空泡蝶鞍525例,並根據臨床資料最終納入116例PES,具體入選流程見圖1。入選標準:(1)頭顱或鞍區核磁共振顯像鞍內呈現腦脊液信號伴垂體高度下降;(2)有完整的臨床生化及激素水平測定資料。排除標準:(1)垂體手術、垂體放療及垂體卒中史;(2)佔位性垂體腫瘤史;(3)嚴重頭顱外傷史;(4)產後大出血史;(5)甲狀腺功能亢進、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庫欣症候群、生長激素瘤、催乳素瘤等激素改變疾病;(6)惡性腫瘤史。選取性別、年齡匹配垂體形態正常且激素正常者作為健康對照組,選取性別、年齡匹配特發性垂體功能低下患者作為特發性垂體功能減退組。

圖1 原發性空泡蝶鞍患者入選流程圖


2.方法:

數據採集於病史資料。項目包括胰島素耐量誘發低血糖試驗(ITT)數據及生長激素(GH)、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IGF-Ⅰ)、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IGFBP-3)、性激素、甲狀腺激素、早晨8∶00血皮質醇、下午4∶00血皮質醇、午夜0∶00血皮質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24 h游離尿皮質醇(24hUFC)等生化指標測定。垂體核磁共振顯像檢查:垂體MR掃描均採用GE SIGNA 1.5T掃描儀,頭顱掃描使用頭顱線圈,掃描參數為層厚5 mm,間距1 mm,行橫軸位T1wI、T2wI、T2FLAIR及矢狀位TlwI平掃。增強掃描對比劑為Gd-DTPA,劑量為0.1 mmol/kg,注射藥物後立即掃描冠狀位及矢狀位,具體測量指標見圖2。按以下標準篩查出激素異常組:(1)中樞性性腺功能減退:定義經GnRH興奮試驗後LH、FSH不能被激發為性腺功能減退[6],具體為注射GnRH後,LH及FSH峰值不能較基值升高3倍及2倍且<8 mIU/ml。(2)生長激素缺乏:按照2008年國際生長激素研究協會發布的成人生長激素缺乏症指南用ITT來評估生長激素缺乏水平,定義成人生長激素缺乏為ITT中GH峰值<5.0 ng/ml。(3)中樞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定義經ITT後血清皮質醇水平<18 μg/dl為中樞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6,7,8]。


註:A:冠狀位垂體為充滿蝶鞍液相信號壓迫於鞍底;B:冠狀位取垂體柄顯示最清晰平面,沿中線(垂體柄所在線)測量垂體高徑;C:冠狀位取垂體柄顯示最清晰平面,沿雙側頸內動脈平面測量垂體寬徑;D:冠狀位取垂體柄顯示最清晰平面,測量垂體冠狀面面積;E:矢狀位垂體為充滿蝶鞍液相信號壓迫於鞍底;F:矢狀位上取垂體柄顯示最清晰平面,測量垂體前後徑;G:矢狀位取垂體柄顯示最清晰平面,測量垂體柄與視神經夾角;H:矢狀位取垂體柄顯示最清晰平面,測量垂體矢狀面面積;PES:原發性空泡蝶鞍


圖2 PES患者垂體磁共振圖像(T1圖像)


3.統計學處理:

正態分布資料以±s表示。計量資料通過t檢驗或秩和檢驗,計數資料採用Pearson卡方檢驗或連續校正卡方檢驗。垂體儲備功能減退篩查指標以受試者工作特性(ROC)曲線模型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患者情況:

在116例原發性空蝶鞍患者中促性腺激素(LH/FSH)缺乏20例(17.24%),GH缺乏17例(14.66%),皮質醇缺乏18例(15.52%),全垂體功能減退7例(6.03%),催乳素升高18例(15.52%),垂體激素異常43例(37.07%),根據病史共35例懷疑垂體功能減退PES患者行ITT,與健康對照組及特發性垂體功能減退組比較發現PES患者垂體激素儲備水平低於健康對照組而高於特發性垂體功能減退組(表1,圖3)。


圖3 健康對照組、原發性空泡蝶鞍組與特發性垂體功能減退組ITT中GH和皮質醇的水平變化比較


註:BMI:體重指數;LH:黃體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PRL:催乳素;GH:生長激素;ACT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E2:雌二醇;P:孕酮;T:睪酮;FT:游離睪酮;IGF-Ⅰ: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IGFBP-3: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F 8∶00:清晨8∶00血皮質醇;UFC:24 h尿游離皮質醇;GH峰值:胰島素耐量試驗中GH最大值;F峰值:胰島素耐量試驗中皮質醇最大值


表1 健康對照組、原發性空泡蝶鞍組與特發性垂體功能減退組激素水平比較(±s)


2.激素正常組與激素異常組PES臨床資料比較:

根據病史資料,116例PES患者中包含73例激素正常及43例激素異常患者。與激素正常組相比,激素異常組LH、FSH水平明顯降低(P<0.01),催乳素、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升高(P<0.01),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水平降低(P=0.036);睪酮、游離睪酮(FT)、早晨8∶00皮質醇水平明顯降低(P<0.01),IGF-Ⅰ水平降低(P=0.017),IGFBP-3水平降低(P=0.012),其餘激素未見明顯差異(表2)。


3.與垂體儲備功能減退相關的影像學因素分析:

以垂體矢狀位核磁共振顯像中垂體柄及3個腦室顯像最清晰層面測量垂體矢狀位面積、垂體長徑及垂體柄與視交叉夾角。以垂體冠狀位核磁共振顯像中雙側頸內動脈及垂體柄顯像最清晰層面測量垂體冠狀位面積、垂體寬徑及垂體高度。PES患者激素正常組與激素異常組垂體矢狀位面積(P<0.01),垂體高度(P<0.01)及長徑(P=0.007)有明顯差異(表3);ROC曲線顯示垂體矢狀位面積及垂體高度2個指標曲線下面積有意義(分別為0.872和0.761,均P<0.01),根據最優點垂體矢狀位面積<23.5 mm2(靈敏度94.5%,特異度72.1%)及垂體高度<2.35 mm(靈敏度59.4%,特異度80%)患者垂體儲備功能減退風險高(表4,圖4)。


圖4 原發性空泡蝶鞍患者垂體影像學指標預測垂體儲備功能減退ROC檢驗




討論

PES是指蛛網膜下腔突入蝶鞍,造成垂體受壓而出現蝶鞍空虛被腦脊液充滿的影像學診斷,常可伴頭痛、視力損害、肥胖、血壓增高、女性月經不規律及男性性功能減退等臨床症狀,8%~60% PE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垂體功能減退[1,2],因此篩查出PES患者中垂體儲備功能減退者有重要臨床意義。


本研究首先比較PES患者垂體激素異常發生情況,促性腺激素(LH/FSH)缺乏20例(17.24%),GH缺乏17例(14.66%),皮質醇缺乏18例(15.52%),全垂體功能減退7例(6.03%),催乳素升高18例(15.52%),垂體激素異常43例(37.07%),與文獻報導基本相同[1,3,9,10,11,12]。有研究提示PES患者垂體功能是介於垂體形態正常健康人與垂體功能減退患者之間的中間狀態[4]。本中心通過對核磁共振顯像垂體形態正常組、特發性垂體功能減退組及PES組的ITT結果比較,發現空泡蝶鞍患者垂體激素儲備水平介於正常患者及垂體功能減退患者之間。


根據文獻報導,垂體高度小於2 mm且大於50%垂體窩被腦脊液充滿定義為完全空泡蝶鞍[13],垂體MRI診斷完全空泡蝶鞍患者比部分空泡蝶鞍患者發生垂體功能減退風險高[13,14],本中心數據發現激素正常組與激素異常組PES相比,垂體激素LH、FSH、ACTH水平明顯降低,催乳素、TSH水平升高;靶腺激素睪酮、FT、早晨8∶00皮質醇、IGF-Ⅰ水平降低、IGFBP-3水平均明顯降低,其餘激素未見明顯差異(表3),與文獻報導基本一致[14]。


文獻報導垂體面積及體積也可作為篩查垂體功能減退影像學指標[15,16],但常用於診斷PES的MRI計算體積誤差及難度較大,臨床上不適用,因此選擇垂體核磁共振顯像測量垂體矢狀面面積,垂體高度及垂體柄與視交叉夾角,垂體冠狀面面積、垂體寬徑及長徑6個指標作為備選篩查指標[17,18,19,20],發現PES患者激素正常組與激素異常組垂體矢狀位面積、垂體高度及長徑均有明顯差異(表1),通過ROC曲線分析,本中心數據支持垂體矢狀位面積及垂體高度2個指標曲線下面積有意義(均P<0.01)。根據最優點垂體矢狀位面積<23.5 mm2(靈敏度94.5%;特異度72.1%)及垂體高度<2.35 mm(靈敏度59.4%;特異度80%)患者垂體儲備功能減退風險高(表4,圖4)。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一是主要數據來源於回顧性資料;二是無完整的長期隨訪資料。因此需要進一步行前瞻性試驗及長期臨床隨訪研究。


本中心數據為臨床醫生篩查PES患者垂體儲備功能減退提供借鑑,對於垂體高度小於2.35 mm及垂體矢狀面面積小於23.5 mm2 PES患者,需加強隨訪,如有必要及時行激素替代治療。


參考文獻 (略)

掃碼下載雜誌官方App





相關焦點

  • 肝癌患者的希望 鄭州市一院招募NK細胞治療原發性肝細胞癌患者
    大河網訊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針對原發性肝細胞癌患者開展了一項「異體NK細胞治療肝癌的臨床研究」,現正招募受試者。NK細胞具有調節機體免疫、殺傷腫瘤細胞的能力,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轉移、復發。本研究通過體外活化、擴增健康供者來源的NK細胞,誘導出具有殺傷腫瘤細胞活性的同種異體NK細胞,回輸給受試者以達到治療原發性肝細胞癌的目的。
  • 簡述中藥破壁飲片的臨床應用研究
    藥材利用率提高的同時藥效增強,因此,中藥破壁飲片在臨床研究應用上備受青睞。1、中藥破壁飲片在心腦血管疾病上的臨床應用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臟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冠心病:臨床研究採用基礎藥物治療+參斛複方中藥破壁飲片、基礎藥物治療+參斛複方中藥合劑、基礎藥物等3個方案治療冠心病。
  •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正常解剖及損傷的影像學研究進展
    本文將對TFCC的正常解剖、損傷分型以及各種相關影像學的研究進展等方面進行綜述。TFCC是位於尺骨與尺側腕骨之間,起自橈骨遠端乙狀凹止於尺骨莖突基底部和尺側腕骨的一種軟骨性、韌帶結構的組織。它由三角纖維軟骨(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TFC),三角韌帶,類半月盤韌帶,掌、背側橈尺韌帶,尺側腕伸肌腱鞘,尺側副韌帶,尺三角韌帶和尺月韌帶組成[4,5]。
  • 原發性抗磷脂綜合症患者aPS/PT抗體與臨床表型的關係(下)
    討論近20年來,已有多項研究試圖確定aPS/PT抗體在原發性或繼發性aPS患者中的診斷作用及其臨床關聯。因此,已經開發出了不同的aPS/ PT ELISA測定法,其臨界值和體外測定條件也有相應的變化。總體而言,已知原發性APS的aPS/ PT患病率為27%至51%,繼發性APS的aPS/ PT患病率為47%至53%,陰性APSSLE患者的患病率為10%至33%。在這裡,我們發現這兩種同型在原發性APS患者中均有60%的患病率。我們還發現,正如之前對白種人和亞洲人的研究表明的那樣,當使用更高的截止值(>30U)時,其患病率降至50%。
  • 5個熱點研究,了解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最新動態
    既往研究發現相比「經典」的幹擾素刺激基因,其他幹擾素刺激基因與多種臨床指標更為相關,包括預測SLE的發病、對利妥昔單抗的治療反應等。該研究為橫斷面研究,共入組292例確診的狼瘡患者,結果發現SLE-DAS定義的低疾病活動度狀態與LLDAS的一致性較好(Cohen’s kappa=0.831,p<0.001)。SLE-DAS可應用簡單的計算軟體進行計算,可用於臨床工作中狼瘡患者低疾病活動狀態的評估。圖1.
  • 鍾南山院士團隊中藥治療新冠肺炎臨床研究在Phytomedicine發表
    原標題:鍾南山院士團隊中藥治療新冠肺炎臨床研究在Phytomedicine發表為找尋和驗證哪些中藥對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有效,鍾南山院士團隊對四十餘種中成藥和中藥方劑進行篩選,這些研究(包括病毒抑制試驗)為臨床試驗研究的開展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
  • 先聲藥業「艾拉莫德片」治療原發性乾燥症候群臨床申請獲批
    先聲藥業研發的抗風溼新藥艾拉莫德片(商品名:艾得辛®)用於治療原發性乾燥症候群(pSS)的新藥臨床試驗申請(受理號CXHL2000340/1/2)獲得批准。艾拉莫德片於2011年在全球率先上市,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首個1.1類抗風溼新藥,豐富了類風溼關節炎小分子治療藥物的選擇。
  • 早期肺癌肺段切除:從技術到臨床研究
    早期肺癌肺段切除:從技術到臨床研究.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2020, 27(10): 1127-1123. doi: 10.7507/1007-4848.201912016點擊查看本文圖表摘要肺段切除術是切除有病變的某些肺段,保留該肺葉其餘正常肺組織的手術。由於肺段之間缺少明顯的解剖學間隙,肺段切除操作難度較大。
  • 權威發布|幹細胞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臨床研究與應用...
    常規性的幹細胞臨床研究與臨床試驗必須遵守2015年國家衛健委和藥監局聯合頒布的《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和《幹細胞製劑質量控制及臨床前研究指導原則(試行)》。 一、概述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臨床症候群,臨床表現多樣,主要有發熱、乏力、乾咳等,肺部影像學呈特徵性磨玻璃樣病變。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症等,危重型患者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 心理所發表「精神障礙患者大腦不對稱性研究的臨床意義」評論文章
    強迫症是一種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精神疾病。現有研究表明,強迫症患者大腦皮層-紋狀體-丘腦-皮層環路存在功能異常,但相關腦結構異常的研究結果不一致,並且對強迫症患者是否存在腦結構不對稱性改變也尚未明確。
  • 醫學影像學專業值得讀嗎?臨床醫生都離不開它,還可考執業醫師
    醫學影像學是研究藉助於X射線、電磁場、超聲波等介質與人體的作用,把人體內部組織器官結構、密度以影像方式表現出來,供診斷醫生根據影像提供的信息進行病情判斷,從而對人體健康狀況進行評價,包括醫學成像系統和醫學圖像處理兩個相對獨立的方向。
  • 優化臨床研究,加速新藥上市,生物藥臨床研究專題論壇順利召開
    11月29日,由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主辦的「生物藥臨床研究專題論壇」在上海成功召開。 本次會議以「優化臨床研究,加速新藥上市」為主題,廣邀國內頂尖醫學專家、製藥研發領域的多位首席醫學官和藥政事務負責人,從臨床研發、法規策略的不同角度就藥企在新時代下新藥臨床研發新策略
  • 結直腸癌卵巢轉移的研究現狀及進展
    卵巢轉移是結直腸癌患者嚴重的晚期併發症,一旦發生卵巢轉移,患者的生存期明顯縮短,國內外對於結直腸癌卵巢轉移方面的研究數據較少,但對於結直腸癌卵巢轉移的相關問題逐漸被重視,文章對結直腸癌卵巢轉移的流行病學、轉移途徑、臨床特徵及表現、診療現狀以及高危因素的最新進展進行概述。
  • 學科交叉:神經型布氏桿菌病七例臨床及影像學特點分析
    目的:探討神經型布氏桿菌病(NB)患者的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影像學表現等臨床特點,以提高對本病的認識。
  • 新冠肺炎藥物臨床試驗超100項,到底怎麼研究?
    藥評中心作者:Gcplive來源:藥評中心截止2020年2月29日,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註冊的研究項目已有293項,其中藥物臨床試驗100餘項,包括抗流感病毒藥、抗HIV藥、抗C肝病毒藥、抗瘧藥、祛痰藥、單抗類藥
  • 益生菌的研究及臨床應用
    對於兒科醫生來說,了解益生菌的性質、臨床研究結果以及產品的安全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現對這幾個方面進行總結。1益生菌的性質益生菌是用足夠數量的活微生物去改變宿主微生物群而產生有益健康作用的一種產品。益生菌被吸收後可以預防或治療一種特定的病態環境。
  • 安徽多家醫院正在開展臨床研究及轉化
    目前,該技術針對各類適應症的臨床研究和轉化工作,正陸續在安徽省多家醫院展開。2019 年 6 月 26 日," 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 " 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舉行技術應用啟動會,率先用於惡性胸腔積液的治療,標誌著這種由中國科學家首創的腫瘤治療技術正式在皖應用。一年過去了,這項中國科學家首創的腫瘤治療技術有了最新突破。
  • 丹蔞片開始IV期臨床研究
    科技部「十二五」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吉林省「雙十」項目暨丹蔞片戰略大品種培育項目啟動會近日在京召開,標誌中藥大品種丹蔞片IV期臨床研究開始。將完成3100例,涉及中西醫療機構40餘家,是迄今為止中藥規模最大的循證醫學臨床試驗。研究項目包括進行技術開發與成果轉化,明確其藥效物質和作用機理,完成臨床循證醫學研究。
  • 2020 ESMO:III期ADAURA臨床研究結果,泰瑞沙在治療中樞神經系統...
    一項基於獲得陽性結果的III期ADAURA臨床研究的預設探索性分析顯示,阿斯利康公司的泰瑞沙(化學名:奧希替尼Osimertinib,商品名:泰瑞沙Tagrisso)在對接受過完全腫瘤切除術的早期(IB、II和IIIA期)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EGFRm)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輔助治療中,可帶來具有臨床意義的中樞神經系統(CNS)無病生存期(DFS)改善
  • 研究| IDH1突變抑制劑 治療膠質瘤臨床前景良好
    膠質瘤是一種來源於神經膠質細胞的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是目前已知發病率最高的原發性顱內腫瘤。根據美國腦腫瘤註冊中心(Central Brain Tumor Registry of the United States,CBTRUS)統計,膠質瘤約佔所有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27%,佔顱腦惡性腫瘤的80%。由於膠質瘤呈現侵襲性生長,單純手術難以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