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E殊途同行(Global Practice towards Equality)是國際女性領導力發展項目下的性別平等實踐平臺。我們面向所有對性別議題感興趣的朋友,分享全球平權實踐,帶著性別視角觀察世界。
「對婦女女童的性暴力根植於幾個世紀的男性統治。我們不應忘記,助長強姦文化的性別不平等本質上是權力不平等問題。」
——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
時間回到70年前,1960年11月25日,熱衷於公共事務的多米尼加共和國活動家,人稱「彩蝶姐妹」的米瓦拉三姐妹被特魯西略政權暗殺。二十多年後的1981年,拉丁美洲女權主義大會就將米拉瓦爾三姐妹遇害的11月25日定為反對暴力日。數十年又過去,在1999年的聯合國大會上,這一天被定為國際消除對女性暴力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
11月25日是聯合國倡議的「國際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日」。在每年的這個時候,全球各國都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來呼籲社會反對對女性的暴力。與此同時,該主題也以醒目的橙色來代表,為數眾多的地標建築將被橙色點亮,強調無暴力未來的必要性。
暴力侵害婦女和女童是當今世界上最普遍、最持久和最具破壞性的侵犯人權行為之一。然而,在有罪不罰、沉默、汙名化和羞恥等因素的籠罩下,大多數此類暴力行為仍未得到報告。此類行為通常以身體、性和心理暴力的方式表現出來,包括:
親密伴侶暴力(毆打、心理虐待、婚內強姦、殺害女性);暴力和性騷擾(強姦、強迫性行為、不受歡迎的性挑逗、兒童性虐待、強迫婚姻、街頭騷擾、跟蹤、網絡騷擾);人口販運(奴役、性剝削);切割女性生殖器;以及童婚。(以醒目的橙色為標誌,反對對女性的暴力行為。圖源:UN Twitter)想必大家都還沒有忘記此前泛濫於網絡的「兩噸水、化糞池、絞肉機警告」,對女性的家暴行為在網絡娛樂化的當下竟然變成了一個可以開玩笑的梗和賣點。這種抖機靈似的玩梗不僅不會顯得幽默,反而等同於在家暴倖存者與受害者家屬的傷口上撒鹽。身處網絡空間中的各位應該如何制止這種以消費女性遭遇而惡意玩梗的行為呢?
(以家庭暴力為主題的經典名畫再創作海報。圖源:National Domestic Violence Hotline)家庭暴力在消除對女性暴力的主題中是一個重要的部分。家庭暴力不是家庭內務,不是民事結合的兩個個體之間的糾紛,反之,家庭暴力是不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社會話題。根據聯合國報告統計,每三名婦女和女童中,就有一名曾遭受過身體或性暴力,而大部分施暴者是受害者的親密伴侶。雖然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但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文章指出,親密關係中的女性往往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與此同時,家庭暴力不僅僅局限於肢體上的衝突,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也屬於在精神或心理層面的侵害行為。(長期使用語言蔑視與語言暴力也是對女性的侵害。圖源:UN)通過網絡,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種家暴的形式。比如此前的知名博主宇芽遭遇家暴,演員蔣勁夫對女友使用暴力等等,這種屬於身體上的傷害。另一方面,2019年因自殺後腦死亡昏迷至2020年4月,最終不幸去世的北大女生因生前不斷遭受來自男友的精神控制與語言暴力,最終選擇自殺。此事件曝光後,也掀起了中文網絡對」PUA」一詞的激烈討論。PUA原意指物化女性的搭訕藝術,而目前在中文語境中,PUA表示對伴侶的精神控制。對女性身體以及精神的侵害都可以說是國際消除對女性暴力日所反對的內容。目標為終止性別暴力的公益組織橙雨傘分享了署名為「學姐佳伊」的作者寫的關於如何在高校中目睹親密關係中的暴力行為的文章。學姐佳伊寫道:「親密關係暴力事件並不只會發生在校園內,更不是某幾個『沒有處理好私人感情』大學生的特例。校園中的親密關係暴力絕不是兩個個體之間的事情,而是在施暴者、受害者、身邊同學、校園環境構成的系統中,四方所面臨的整體性困境」。學姐佳伊也建議了一些可以緩解甚至解決性別暴力的措施:開設教育工作坊;公益組織協助獲得口頭或書面道歉;協助獲得經濟補償;必要的心理援助、醫療和法律支持。與此同時,學姐佳伊強調:除了呼籲機制的設立,也不要忘記,每個人都是這環境中的一員,每個人都應該積累相關知識,及時為身邊的受害者提供幫助。除了這些看起來直接侵害到女性生命安全的行為,對女性的暴力還包括語言侵害所產生的精神暴力,這也是侵害人權的表現。其中還有一系列看似「微不足道」的侵害行為,比如在街頭對女性進行口頭騷擾。(圖源:Redgirl Lee for United Nations/Unsplash)致力於消除性別騷擾與歧視的組織Hollaback曾錄製過一段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的視頻,一位年輕女性在紐約街頭行走時不斷遭遇來自街邊男性對她的語言騷擾。路人們用語言挑逗,眼神注視,在她身邊跟隨行走,並不斷地試圖與她搭訕與調戲:「Hey! Sexy American eagle"(嘿!性感的美國鷹,American Eagle同時也是美國一商業品牌);「Sweetie"(小甜心);「Damn girl" (噢,小妞);「You don’t wanna talk? Because I’m ugly?"(你怎麼不跟我說話,我很醜嗎);「Smile」(笑一下);「You don’t smile good」 (你笑得不好看);「God bless you, mami」 (上帝保佑你,寶貝);「Somebody’s acknowledging you for being beautiful, you should say thank you more"(有人誇你漂亮的時候,你應該說謝謝)。還有人提出要跟她做朋友,並直接跟她索要電話號碼,諸如此類的種種。這段視頻在最後文字說明了這位年輕女性在街頭行走的10小時過程中,有超過100段語言騷擾,其中還不包括對她擠眉弄眼和吹口哨的男性。(圖源:10 hour of walking in NYC as a Woman視頻截圖)「消除對女性暴力,橙色點亮世界」
暴力侵害女性人權的行為是聯合國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主要障礙之一。從中文世界到紐約街頭,世界各地都有這種行為發生,不分國籍與種族、社區和社會領域。也因此,11月25日被聯合國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意在在日常中消除對女性的暴力行為,這也是為阻止悲劇盛行而採取的全球行動。以橙色為標誌,聯合國也呼籲大家用#平等一代,#橙色點亮世界,英文有#GenerationEquality,#OrangetheWorld,#16Days等標籤來參與國際消除對女性暴力日的倡議中,提高公眾對有關問題的認識。從11月15日至12月10日,聯合國將組織協調為期16天的反對性別暴力的活動。在對這篇文章做資料的時候,查到美國ABC電視臺曾經推出的一檔隱藏攝像機的節目《你會做什麼?》。其中有好幾期節目都是在餐廳裡設置情景,男演員在語言和肢體上騷擾女演員,並考驗路人對該場景的反應。其中有在職場中男經理騷擾女職員,親密關係中男朋友語言羞辱女朋友,歧視女性身體的等等。錄製過程中大多數的旁觀者都勇敢地出面制止,並幫助了女性脫離困境。封面圖源: The Bottle, George Cruickshank, 1847, Online Archive of California
整理|Lesley
排版|Lesley
圖片|見圖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