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筋療法是怎麼回事
撥筋療法,也叫松筋法。是根據傳統醫學的臟腑、經絡學說加上現代解剖學肌肉與骨性結構原理,通過「圓撥、點撥、劃撥、深挑、劃撥以及刮」等手法,以松解筋結、通其經絡、調其氣血、補虛瀉實,使陰陽歸於平衡,進而使臟腑功能趨於調和,自律神經調節系統恢復正常、自我防禦與自我治癒的功能保持正常狀態,進而達到防病治病、強身的目的。
歷史淵源
撥筋療法屬於經筋療法,其基礎立論源於中醫經絡學說,包括經脈學和經筋學兩大理論體系:由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及絡脈組成的經脈體系,由十二經筋、十二經別和十二皮部組成的經筋體系。
中醫認為,十二經筋是屬於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於筋肉關節的體系,是十二經脈的外周連屬部分,主要作用是約束骨胳、調控關節的屈伸活動,以保持人體正常的運動功能。它包括人體的肌肉、肌腱、筋膜、關節囊、腱鞘、韌帶等軟組織。筋,《說文》解釋作「肉之力也」,意指能產生力量的肌肉,而「腱」是「筋之本」,是筋附著於骨胳的部分。
《靈樞·經脈》篇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谷入於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靈樞·大惑論》曰:「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由此可見,經筋與經脈是構成經絡系統完整性的內容,經筋與經脈同源共史,筋與脈並為系,二者密切聯繫,不可絕然分割,經筋為經脈提供「著床」基地,保護經脈,相隨並行,同道交織,無處不達,是機體生存與活動能力來源之根本。
經筋療法,源遠流長。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公元前十二世紀的甲骨文卜辭中,便有「手病、臂病、關節病」等筋病概念醫術啟蒙。公元前十一世紀《周禮·天宮》,便載有「以酸養骨,以辛養筋,以鹹養脈,以甘養肉」等描述筋脈疾患的治療法則。
公元前五至七世紀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記載的《十一脈》,首次在我國醫史上提出「經絡」名詞,同時,描述了「十一脈」的循行路踐;它便是我國傳統醫學《經絡學說》的鼻祖。約於公元前350年成書的《黃帝內經》分別在「經脈篇」和「經筋篇」等,系統而較完整地記載了我國傳統醫學著名的「經絡學說」,成為中醫、針灸、按摩推拿、氣功等醫術的核心。
相傳,名醫華佗曾經遇到一名少女求醫,此少女年方十八,卻滿麵疙瘩,膚色晦暗,毫無光澤,華佗根據中醫理論「外病內治」之道治療,而久治不愈,華佗很煩惱。
忽一日,華佗路經一農田,見一農夫在清理布滿雜草的水溝,鋤到之處,雜物即除,久滯的流水便順利而過,這一情境,給了華佗極大的啟示:人體經絡如水溝,筋結和雜物的產生,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導致瘀滯,表現為瘢痕及痘斑等,此情況應該清理的是「雜物」。於是,華佗運用指頭般粗細的動物骨節圓頭,通過在少女臉上,依肌肉的紋理做「力道」運動,再配以油潤滑,不到一個月,女子恢復嬌顏,由此,這一用介質疏通氣血的方式,也就是後來的撥筋開始流傳開來。
近年來,撥筋作為一種中醫外治法,以一種迅速消除緊繃感和粘連處疼痛的手法進行治療,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鬆弛肌肉,調理筋骨而十分流行。手法包括了推拿法中的撥絡法、提捏法、彈筋法、提抖法等,因為部位不同手法有所不同。
面部撥筋的原理及功效
面部撥筋是以中醫全息經絡學為理論基礎,通過技術、產品、獨特按摩工具"的三效合一,突破傳統以手做按摩的方式,直接將按摩效果作用至真皮層,清除皮膚、機體內部代謝積存物,通過疏通面部經絡,刺激臟腑面部反射點,活化氣血,散瘀化結,代謝血管內毒素及廢物,從而還原皮膚本色。
人體毒素容易在鼻側、額頭、眼周經絡循環部位囤積,而造成氣血不通,經絡閉塞,產生筋結。面部循行六陽經,陰經為髒,陽經為腑,五臟對六腑。面部撥筋術通過獨特的撥筋棒來打散筋結、氣結,排除毒素及壞死細胞,調理氣血,疏通經絡,活血散瘀,能徹底解決皮膚灰暗、松馳、粉刺、毛孔粗大等皮膚問題,有祛風清熱、涼血解毒、增強皮膚免疫力、改善膚色、使肌膚保持持久健康之功效。
十年美容 不如一次撥筋
做了各種各樣的美容,還是覺得臉上長斑長痘無光澤,原因在於我們的經絡堵了,所有的營養成分無法更好的吸收,就像我們在家養花一樣,經常按摩補水就相當於每天給花澆水施肥,但是如果不鬆土的話,那麼營養只停留在表面,無法到達根部,那麼這盆花開的還是不夠旺盛漂亮,我們的皮膚也是一樣,做面部撥筋就相當於給皮膚鬆土,只有把經絡疏通了,這些營養物質才能被真正完全吸收,達到理想效果。
撥筋,撥掉疲憊,撥出精神撥筋,撥掉晦暗,撥出光澤 撥筋,撥掉痘痘,撥出潤滑
撥筋,撥掉色斑,撥出白皙撥筋,撥出女人的美麗容顏 撥筋,撥出女人的自信健康
面部撥筋的效果1. 增強抵抗力,預防敏感。調節肝臟解毒功能,調理肝經(抗敏感)。
2. 調節心臟供血功能,調理心經,改善皮膚因缺乏水分而乾燥現象。(補充水份)
3. 調節脾經,調理因脾功能下降引起的面部暗黃,缺乏營養的症狀。(回春抗衰)
4. 調理因肺功能引起的毛孔粗大現象。(平衡油脂、抗痘)
5. 調節腎經,調理因腎功能下降引起的眼袋,面色暗沉的現象。(美白保溼)
面部撥筋的好處
加速我們的新陳代謝,疏通經絡,暢通氣血,深層排除面部毒素,促進血液循環,美白淡斑,提升面部輪廓,使皮膚從內到外緊實紅潤通透 有光澤。
A:敏弱性皮膚:通過撥筋刺激血液流速加快,可排出血管內毒素,減輕皮膚的負擔,增強抵抗力。
B:紅血絲皮膚:通過疏通面部經絡刺激毛細血管壁收縮,改善紅血絲症狀。
C:晦暗無光澤性皮膚:通過疏通面部經絡,活化氣血,代謝毒素,改善膚色。
D:皺紋鬆弛性皮膚:刺激彈力纖維的活性,促進肌膚膠原蛋白的合成能力,達到緊膚,祛皺效果。
人體經脈不通在面部的不同反射
1. 任脈:(會陰開始,止於人中)主婦科和月經。如果任脈不通,會引起月經量過多或過少,容易感染婦科疾病,反映在面部就是暗黃無光澤長色斑。
2. 督脈:(尾椎骨穿過百會穴,止於人中)主氣。如果督脈不通會引起肩周炎頸椎病腰膝酸軟,反應到面部就會毛孔粗大,蠟黃、無彈性。
3. 膀胱經:(從腳底到環跳穴止於眼底睛明穴)如果不通會出現尿頻尿急渾身無力,反應到面部就會有黑眼圈眼袋。
4. 膽經:(人體最熱的一條經)表現為太陽穴青筋外露,容易脾氣爆燥,肝氣鬱結,引起乳腺增生。膽經主人的思維能力,不通的話,還會影響我們的記憶力,引起偏頭痛,反應到面部就是眼尾長色斑,額角青筋暴露。
5. 胃經:(止於眼底的四白穴),四白穴又稱美容穴。胃經不通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反應到面部會出現面部肌肉鬆弛無彈性發黃無光澤,反映到眼部就是眼袋突出。
6. 大腸經:(主排洩)便秘.口臭或者便溏。肺和大腸相表裡,肺主皮毛,反映到頭面部就是毛髮乾枯,皮膚粗糙,蒼白無血色。
7. 小腸經:(主吸收)不通會引起心慌胸悶,會使人過胖過瘦,面部會使人眉心長痘。
8. 肝經:(主解毒)肝經不通會引起眼睛乾澀,解毒功能差,月經量少,脾氣急躁,反映到面部引起長斑,面色暗黃。
面部撥筋具體方法
利用《花續》砭石撥筋系列工具配合《花續》純植物產品(花精),刺激面部體表脈絡,通過皮膚與神經的傳導作用,激發臟腑的協調功能,運化於堵和氣結,改善人體氣血流通狀態,激活皮膚膠原蛋白的再生能力,和彈性纖維的組成,從而改善面部脂肪下陷,法令紋,皮膚鬆弛。
作用:嫩白、緊緻、健腦、提升、美目、改善色斑。
面部撥筋主要是疏通面部的七大經絡。撥筋主要從左邊開始撥起,因為左行氣右行血氣為血之率血為氣之母 只有氣通暢了才能推動血的運行 。
面部撥筋手法步驟
面部撥筋手法可以在家裡自行完成,為此在這裡整理一套面部撥筋手法的詳細步驟,供參考。
1. 清潔、爽膚
2. 上油、手指安撫
3. 用手開穴(只做一遍)印堂——攢竹——魚腰——絲竹空——童子髎——球後——承泣——四白——睛明——迎香——顴髎——上關——下關——聽宮——聽會——翳風——拇指同時點人中、承漿——地倉——頰車——安撫全臉
4. 印堂—神庭(督脈),撥筋
5. 眉頭-髮際線(膀胱經),撥筋
6. 魚腰-髮際線(膽經),撥筋
7. 外眼角-髮際線(膽經),撥筋
8. 用板平面安撫額頭
9. 用板側刮額豎三線,先中間,後兩邊
10. 板側橫拉,手掌安撫
11. 鼻間-鼻柱-印堂-髮際線(督脈),撥筋
12. 迎香-攢足(胃經),撥筋
13. 下眼眶-太陽穴-髮際線,撥筋
14. 上眼眶-太陽穴-髮際線,撥筋
15. 用板平面安撫上下眼眶
16. 瞳子髎-聽宮-聽會-耳門(膽經)撥經並經耳後至淋巴
17. 棒點承漿-地倉-人中(胃經),劃人中一條線
18. 鼻通-頰車-聽宮-聽會-耳門-翳風(胃經),撥筋,並經耳後排到腋淋巴
19. 承漿-頰車-翳風(胃經),撥筋,並經耳後排至腋淋巴
20.雙手搓熱,分三線總排,經耳後排至腋淋巴(先一邊一邊排,再兩邊同時排)
21. 安撫,時間稍長一些
面部撥筋注意事項
1、撥筋後皮膚會出現缺水,幹的現象,屬正常。那是由於經絡疏通的過程,就是皮膚運動的過程。皮膚運動量加大,那麼代謝就會加強,皮膚內的水份,毒素代謝加快,皮膚對水份的需求增強,而供給不足就會出現缺水乾燥的現象。因此撥筋後的補水是以往的2倍。
2、撥筋後出現的潮紅不退的現象,是撥筋過程中用力不當造成。要注意操作力度,觀察皮膚的狀態及承受能力,給予合理的施力。正確正常的力度是似畫家握畫筆畫素描的力。
3、撥筋後出現長疹的現象是由於皮脂刺激過度,引發皮脂腺分泌徐亂導致。疹出在不同部位反射區表示該反射區相對應的臟腑已出現亞健康。
4、面部撥筋手法一定要輕柔。
希望大家注意面部撥筋的一些事項,面部撥筋之後會造成人體缺水的現象,需要大量喝溫水以利排洩。造成面部乾燥這屬於正常現象由於脈絡撥通之後,會造成皮膚運動加速,大家需要注意代謝調理,避免皮膚內的水分缺失,撥筋後必須敷面膜,大量補充皮膚水分。而且,撥筋還有利於毒素的代謝,平時大家需要儘早調整。
了解更多信息,請長按下方二維碼,
關注「花續」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