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00+都在關注南方美食特搜
客家碌鵝
作為秋冬進補的一道美味,客家碌鵝肯定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首先,「碌」這個字就是土生的東莞話,外人不明其意,聽到「碌鵝」還以為是 「滷鵝」,實際「碌」是煮的意思。
客家碌鵝惹味且香醇,色澤金黃的表皮搭上入味的鵝肉,鮮嫩、多汁的口感,味道濃鬱的湯汁還適合拿來送飯,也是最適合搭配客家黃酒的下酒好菜,絕對令你停不了口,是營養價值與美味完美結合的一道農家菜餚。
製作客家碌鵝選材首選客家土鵝。調味的風格各有千秋,但最重要的選材卻是得到公認的,那就是必須選用客家土鵝,較之其他品種更適用於碌的烹飪方式。土鵝又以體重為三四公斤的為最佳,因為過重的鵝肉質過於粗糙,沒有鮮嫩的口感,過輕的鵝在烹飪過程中容易失去油分、水分,缺乏香潤的口感。
客家鵝是客家最傳統的美食,家家戶戶都會做,在當地的大小食肆也都能吃到,除了當地婦女都會做之外,甚至有不少烹得一手好鵝的男性。
雖然客家鵝的烹製手法是相同的,但因每個人的口味喜好有別,這使同一道客家鵝美食,因出自不同人之手,有著各自不同的味道特點。
在客家鵝美食的傳統中,沒有公、母之分,公鵝的口感會更潤和香一些,如果想要鮮嫩、多汁的口感就可以選擇母鵝。夏天的母鵝正是生長得最肥美的時候,「正當吃」,而且其肉質性平,吃後不會引起「熱氣」的擔憂。而入冬以後,則到了吃公鵝的時候,那時的公鵝養得最健壯,最適合碌,將鵝放到調製好的醬汁裡面煮,煮熟後,味道就全部進到了鵝肉裡。
隨著時間的推移,物質生活的豐富,以往東莞鄉間只有在逢年過節時才能吃到的碌鵝,有著「大富大貴」好意頭的重頭菜,如今卻端上了尋常百姓的日常餐桌,想吃的時候隨時都能吃得到。
在東莞客家人居多的片區,如清溪、鳳崗、樟木頭等鎮街,這兩樣美味豐盛了當地兒童的飯桌,並伴隨他們成長,即便是長大後遊歷他鄉,自己動手碌出來的客家鵝菜,始終都是餐桌上無法缺席的一道美味,它不僅滿足了口福所需,更安撫著悠悠思鄉情懷。
而塘廈碌鵝更是不折不扣的東莞山鄉菜,是最具有客家風味的東莞菜。塘廈碌鵝的做法比較特別,不同於傳統粵菜的做法,所以味道跟普通碌鵝完全不同,口味偏重,有點像北方的做法,但骨髓帶血又是粵菜的特點,吃起來非常爽。
今期應同學黃醫生要求,給出家常做法,各位同學仔如果有興趣,也可以自己在家做來嘗嘗。
製作原料:
柱侯醬、蒜蓉、豆豉、白糖、蠔油、生抽、鹽、白酒、處理乾淨的客家土鵝
做法:
1.將柱侯醬、蒜蓉、豆豉、白糖、蠔油一起在鍋裡炒香。
2.在鵝肚子裡擦上一層鹽,再將以上食材塞入鵝肚裡,用鋼針縫合。
3.在鍋裡放食用油,將鵝放入鍋中,用鍋鏟來回碌動鵝身,使其表面呈現金黃色,快起鍋前放適量水和白酒及生抽繼續碌,直到鵝身將所有調味吸收即可起鍋。
4.將鵝身斬件,把鵝肚裡的所有食材及汁水鋪灑在其表面即可。
覺得不錯,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