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除了限鹽、限制蛋白質外,為何還要低磷飲食?如何做到?

2020-12-18 騰訊網

低磷飲食

全球終末期腎病(ESRD)的患病率持續增長。這與人口老齡化、能夠引起腎損害的疾病(特別是糖尿病)的發病率升高以及透析治療的普及有關。

治療ESRD患者的費用也在增長,這對於全球特別是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經濟問題。

隨之而來腎臟病患者飲食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吃什麼、怎麼吃、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成為每位慢性腎病患者關心的問題。也就是慢性腎臟病的營養治療受到越來越多的醫生及患者的注意。

60年代以前,慢性腎臟病營養治療僅限於應用傳統的低蛋白飲食,這種治療可使尿毒症患者的臨床症狀獲得短期緩解。

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在低蛋白飲食的基礎上,必需胺基酸、酮酸、低磷飲食的治療應用於臨床,使營養療法的療效顯著提高。

80年代初以後,低蛋白低磷飲食、酮酸、必需胺基酸的現代營養療法普遍應用並得到改進;對飲食療法延緩慢性腎臟病病程的機理研究也相當活躍,認識不斷加深,多不飽和脂肪酸、L-肉鹼和某些微量元素在慢性腎臟病治療中的作用,亦受到重視。

目前,大家對於優質低蛋白飲食及低鹽飲食都已經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我們知道慢性腎臟病應該限鹽、適當限制蛋白質的攝入,但為何要低磷飲食,以及如何做到低磷飲食,很多人依然比較迷惑。

慢性腎臟病進展中常出現礦物質代謝紊亂和骨疾病。其常見的異常表現包括:

1、鈣、磷、甲狀旁腺激素或維生素 D 代謝異常。

2、骨的轉化、礦化、容量、線性生長或強度異常。

3、心臟瓣膜、血管和軟組織等轉移性鈣化。

高磷血症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高磷可誘發甲狀旁腺激素(PTH)升高、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secondaryhyperparathyroidism,SHPT),並進一步引發血管鈣化。

慢性腎臟病發生高磷血症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磷從腎臟的排出能力下降;

2、腎小管對PTH的反應下降;

3、磷攝入過多;

4、維生素D的應用增加了腸道對磷的吸收。

美國腎臟病基金會(NKF)綜述了大量證據後,指出高鈣血症、高磷血症以及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SHPT)與慢性腎臟病尤其是透析患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增加密切相關。

患者心血管事件和軟組織鈣化的風險明顯增高。

相關研究發現,鈣、磷和 PTH 均達標的患者死亡率最低,如果 1 項未達標,死亡風險將增加 15%~20%,3 項均不達標的患者死亡風險將增加 50%。

而血磷每升高 1 mg/dl,死亡風險增加 20%。

因此 2018 版 CKD-MBD 診治指南推薦對 MBD 生化指標的管理力求綜合達標。

其中血磷管理是改善 CKD 患者預後的一個重要環節,近年形成了 3D 綜合治療方案,即 Dietary(嚴格控制飲食中磷)、Dialysis(充分地透析清除)、Drugs(合理使用磷結合劑)。

如同降壓和降糖治療,我們首先需要知道我們需要達到磷的目標值是多少?

在腎功能3-5期(不包括透析):

血磷維持在正常值(0.87-1.45 mmol/L)範圍。

腎功能5期(進入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

血磷維持(1.13-1.78mmo/L)範圍。

那麼我們到底如何能減少飲食中磷的攝入呢?

1、磷是食物製品中防腐劑和添加劑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需要嚴格限制含磷添加劑的攝入。食品添加劑含磷高且易吸收,加工食品、零食、飲料、快餐需謹慎食用。

2、動物內臟含磷高,一定要少吃甚至不吃。

3、堅果類如花生、瓜子、腰果含磷很高,也儘可能不吃或者儘量少吃。

4、菌菇類食物含磷高,應少吃。

5、菜湯中含有食物溶解的磷,多吃菜,少喝湯,所以,如同低鉀飲食的要求,我們可以對食物沸水焯後再烹調,可減少磷的攝入。

6、多選擇磷含量低而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比如:雞蛋白、牛、羊肉、豬肉、雞肉、鴨胸脯肉、雞胸脯肉、海參等。

7、豆腐中的優質蛋白豐富,且豆腐中的磷人體吸收率低,可以適量吃。

治療很重要,當然監測也很重要,要不如何得知自己的指標是否恰當呢,這就需要患者按時進行檢查,KDIGO指南推薦自慢性腎臟病3期(GFR<60ml/min)開始監測血鈣、磷、iPTH和鹼性磷酸酶活性水平。

建議監測,監測期如下:

1、CKD3期:血鈣、磷,每6~12個月一次;PTH:根據基線水平及CKD進展情況決定;

2、CKD4期:血鈣、磷,每3~6個月一次;PTH:每6~12個月一次;

3、CKD5期以及透析患者:血鈣、磷,每1~3個月一次;PTH:每3~6個月一次;

4、CKD4-5期以及透析:鹼性磷酸酶活性,要求每12個月一次,在PTH水平升高時要增加檢測頻度。

需要告訴大家的是,在臨床實踐中,嚴格的飲食限磷容易造成營養不良,所以,如果經過努力的飲食控制,血磷水平仍未達標,需要儘早開啟藥物治療。

文章: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腎病一科 衛燕東

配圖: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慢性腎臟病,究竟該如何低蛋白飲食?
    如何低蛋白飲食?  上一期給大家講過《慢性腎臟病,到底該怎么喝水?》,如何衡量自己的出入量,如何控制飲水。  那麼這期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低蛋白飲食。  為何這裡要說分享一下,而不是講一下,因為,說實話,以前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應該如何做到低蛋白飲食,只是紙上談兵。
  • 飲食也是治療!慢性腎病患者低蛋白飲食尤為重要
    如果腎臟這種排洩、過濾功能受到損害,就會患上慢性腎臟病。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營養科主任譚榮韶指出,得了慢性腎臟病,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外,飲食也是治療的重要環節。譚榮韶介紹,慢性腎病飲食原則是低鹽低脂低蛋白、補鈣限磷、補充維生素、必要時低鉀限水。特別是低蛋白飲食對慢性腎病患者尤為重要,他解釋,蛋白攝入減少,蛋白分解的廢物就會減少從而減輕腎臟負擔,延緩腎功能衰竭。
  • 慢性腎病應遵循優質低蛋白飲食法
    談到腎病,大多數人都知道要控制飲食,其中最基本應該低鹽低脂飲食,因為鹽攝入、脂質代謝的紊亂均可以加重腎臟負擔,通常建議每日鹽攝入6克以下,但如有水腫或高血壓,可最低至每日3克。
  • 壁虎醫生:慢性腎臟病飲食注意事項指南和食譜……
    對腎病患者來說,保持健康的體重和均衡飲食,低鹽和低脂肪的飲食很重要。腎病飲食的食譜應該限制某些食物,以防止可能造成進一步損害的礦物質在體內堆積。腎病飲食原則注意事項指南 當腎病醫生建議低蛋白飲食時,你需要用水果,麵包,穀物和蔬菜代替蛋白質中卡裡路。甚至在某些情況下,你要限制使用乳製品,巧克力,堅果等製成的食物。讓我們看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項,包括腎病飲食限制: 脂肪–吃單不飽和和多不飽和脂肪,如橄欖油,菜籽油和紅花油。
  • 其實,低蛋白飲食並非不讓腎友吃不飽!
    周遜 腎內科主任都知道腎病患者需要控制飲食,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尤其不能高蛋白飲食,當慢性腎臟病(CKD)發展到了CKD 2-5期或慢性腎功能不全(CRF)階段,則還需優質低蛋白飲食,即不僅不能超量攝入食物中的蛋白質,而且還必須嚴格限制蛋白質總攝入量
  • 慢性腎臟病如何自查
    慢性腎臟病如何自查 2020-04-03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糖尿病合併腎病,該如何飲食?3種吃法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除了吃藥控制外,該怎麼吃?常令病患與家屬感到無所適從,因為不同慢性疾病有不同的飲食原則,有的又會互相衝突。疾病飲食原則互相矛盾,怎麼辦?我們先稍微比較一下三種疾病的飲食原則:糖尿病飲食強調「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如每餐須攝取固定糖量、少量多餐以控制血糖;高纖如全谷雜糧、蔬菜等可增加飽足感、減緩糖類吸收;低油、低脂能控制體重與脂肪囤積,以維持健康。
  • 腎臟不好,管住嘴是關鍵:腎內科醫生的5個飲食方法,你了解嗎
    當患有慢性腎病,腎臟不能正常工作時,身體中的代謝廢物就不能像正常人那樣排洩出去,所以飲食營養要隨之調整,以減少廢物的產生,適應機體的變化。那慢性病患者到底應該怎麼吃?一、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攝入是慢性腎臟病患者最關鍵,最重要的一環。
  • 慢性腎病症狀有五字訣,腎功能標準是多少?醫生跟您聊聊腎病防治
    腎病的原因較多,首先有老化的原因,因為根據研究人體過了40歲後,腎功能開始下降,每年下降1%左右,所以人年齡越大越容易出現腎臟疾病;其次有慢性腎病家族史的人,有較大可能性出現腎臟病;再次腎臟病跟循環系統相關,三高甚至四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都能夠導致腎臟病,糖尿病也一樣;另外腎臟病也跟人們的日常習慣有關,如高蛋白質飲食、肥胖、吸菸等也有可能導致其他疾病
  • 血肌酐超標的慢性腎病也可保十數年或數十年不「毒」,如何做到?
    雖說大多數慢性腎臟病都是無法完全治癒的,但它們之中的大部分並不會發展成尿毒症,其中僅有極少數治療不及時或未規範治療或根本不治療的腎病患者才逐步發展成尿毒症或死於並發病。就算血肌酐已經超標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也有希望保持十數年甚至數十年不「毒」,即血肌酐已經超標的慢性腎臟病也可以不發展成尿毒症,而且患者的生活、學習與工作基本不受影響!可以做到嗎?
  • 腎病患者的疑惑:到底怎麼才算「低蛋白飲食」?
    常有腎病患者發出這樣的疑問:「慢性腎病患者要求低蛋白飲食,那每天要吃多少蛋白質才算是『低』呀? 蛋白質分成兩種,一是動物蛋白,二是植物蛋白。而慢性腎病患者要求的是低蛋白飲食,為了可以補充體內蛋白質所需,又不能加重腎臟的負荷,因此在攝入蛋白質時以優質蛋白為主,即動物蛋白為主,比如瘦肉、牛奶、雞蛋、瘦肉、牛奶、魚類等。值得關注的是,在慢性腎病患者的「低蛋白」飲食中,優質蛋白必須佔一半以上。為什麼要低蛋白飲食?在慢性腎臟病的治療中,控制飲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為何慢性肝病患者要多補充蛋白質?該如何有效補充?醫生詳細解答
    對於慢性肝病患者來說,飲食方面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不當飲食可能會加重病情。患上慢性肝病的人總是被要求多補充蛋白質,雖然照著做了,卻不知道為何要補充。對此醫生給出了解釋。慢性肝病患者為何要多補充蛋白質?
  • 腎病患者,如何控制尿蛋白?飲食牢記這5個原則,穩定腎功能
    最近這幾年,我國的腎病發病率逐年升高,據統計,我國大約有1.32億人患有慢性腎病。雖然腎病治療起來很困難,不過可通過用藥的方式來穩定病情,以免向尿毒症方向發展。除了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外,也要調整好飲食。
  • 腎不好,要堅持低磷飲食,還有這麼多好處!轉給朋友看
    最近,一些患者留言如何管理飲食的方面問題,其中關於「低磷飲食」的控制很多人了解不多。今天就來給大家詳細講講「低磷飲食」對於病情恢復的好處及對腎臟護理有哪些益處。
  • 腎臟病怎麼吃蛋白質?蛋類、豆類、牛奶這樣吃 減輕腎臟負擔
    之前腎臟不好說不可以吃太多蛋白質,開始透析之後,怎麼反而要補充蛋白質了呢?』根據營養門診觀察發現,不少腎臟病患都有蛋白質攝取的疑問,究竟腎友該如何補充蛋白質呢?攝取過量蛋白質是會造成腎臟的負擔,因此在病患還未透析前,為了延緩惡化狀況,必須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但是在進行透析過程中,體內胺基酸會隨之流失,而腹膜透析患者又比血液透析的人流失較多,建議透析病友應該在飲食上補足蛋白質。怎麼知道蛋白質是否足夠?
  • 想要血磷控制好,這些食物萬萬碰不得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血磷水平與CKD(慢性腎臟病)患者病死率密切相關。有研究表明,血磷每升高10mg/L,死亡風險增加18%。非透析CKD:血磷>43mg/L的腎友死亡風險增加149%。而血磷>43mg/L非透析CKD患者進入透析的可能性會增加188%。血磷單位換算:10mg/L=1mg/dl=0.3229mmol/L血磷43mg/L約為1.4mmol/L一、降血磷的「三匹馬」目前,控磷的方式主要是飲食、藥物和透析。而對於非透析腎友,只能靠飲食和藥物控制。
  • 什麼是慢性腎臟病?如何對其進行「分階段」或「一體化」治療?
    腎友遇到的腎病可能是IgA腎病、膜性腎病、狼瘡性腎炎及糖尿病腎病,其實它們都屬於慢性腎臟病(CKD),其它還有很多腎臟疾病,如微小病變腎病、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腎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高血壓性腎損害、慢性腎盂腎炎、慢性藥物性間質性腎炎、B肝病毒相關腎炎,以及慢性腎衰竭與尿毒症等等都屬於慢性腎臟病(CKD)範疇。
  • 堅持低蛋白飲食有5個明顯好處!腎病照著吃,腎衰竭繞道走
    在腎內科醫生們更是會叮囑患者們:記住低蛋白飲食,千萬別每天大魚大肉的了!平時每天吃多點肉大家可能覺得沒什麼,但對腎病患者來說卻沒那麼簡單。高蛋白飲食會直接損傷腎小球結構,且導致大量蛋白質代謝廢物的蓄積,進而加重慢性腎病。
  • 高血壓腎病飲食要注意什麼?蛋白該吃多少?醫生:這4點容易忽視
    蛋白質中所含的必需胺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這就是優質蛋白,如動物來源的蛋白質(如乳類、蛋類、肉類等)和大豆蛋白。對於高血壓腎病來說,一般我們建議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飲食,但記住,蛋白質不是禁忌。因為蛋白質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營養物質,人的新陳代謝、造血功能、肌肉的維持、以及各種生命活動都少不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