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患者,如何控制尿蛋白?飲食牢記這5個原則,穩定腎功能

2020-12-14 騰訊網

最近這幾年,我國的腎病發病率逐年升高,據統計,我國大約有1.32億人患有慢性腎病。雖然腎病治療起來很困難,不過可通過用藥的方式來穩定病情,以免向尿毒症方向發展。除了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外,也要調整好飲食。

腎病患者飲食需注意什麼?

1、必須注意營養均衡且全面

2、必須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

對腎病患者而言,健康的飲食習慣很關鍵,及時糾正壞習慣,如高鹽飲食或偏愛於重口味、大魚大肉的吃、以碳酸飲料和果汁替代水分、經常吃外賣等,以上食物屬於高脂、高糖和高鹽的,不僅引起身體肥胖,而且也會傷害腎臟。因此腎病病人需保持飲食清淡、衛生且柔軟,粗糧和細糧搭配著吃,多吃菜少吃肉,以植物油替代動物油,通過蒸煮燉的方式來烹調食物,烹調食物時少放調味品。

3、必須保證能量和蛋白質攝入

腎病患者需保證有足夠能量和蛋白質攝入,不能害怕病情惡化而過度控制飲食,雖然能降低血肌酐,不過長時間下去會引起營養不良,反而影響病情康復和預後。優先選擇優質蛋白質如蛋類魚肉瘦肉和奶類等,從米麵中獲取碳水化合物。

4、必須堅持優質低蛋白質飲食

中晚期慢性腎病患者需堅持優質低蛋白質飲食。依據腎小球濾過率把慢性腎臟病分為5期,當腎小球濾過率每分鐘小於10時需做到優質低蛋白質飲食,如奶類蛋類、肉類以及淡水魚等,保證佔到總熱量的60%,通常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量在0.6~1.1克,能延緩病情發展,以免向尿毒症方向惡化。

5、必須調整好喝水量

腎病患者需調整好喝水量,若長期缺水易引起低血壓和頭暈,甚至升高血肌酐,對腎功能帶來傷害,喝水時要做到少口慢喝,不能狂飲。當伴有高度水腫和尿量減少時,需根據前一天的尿量來決定當天的喝水量,若前一天的尿量是600毫升,那麼當天的液體攝入量應該在600+500=1100毫升。當出現嚴重的腹瀉以及合併發熱出汗時,需適當增加喝水量。

溫馨提示

腎病患者的飲食並不是千篇一律的,需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制定合適的飲食方案,一般需根據患者的年齡、身體胖瘦,身高體重、血壓、有沒有出現少尿無尿和水腫、血肌酐以及電解質紊亂等問題來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另外需補充足夠熱量,不能嚴格限制糖分和脂肪攝入,以免分解體內蛋白質,從而導致氮質失衡。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腎病照著這6條飲食法則吃,腎功能不會差,不愁尿蛋白難降
    腎病治療過程中,除了既定藥物方案的及時幹預,還要重視日常對腎臟的養護,才能保持腎功能的長期穩定。缺少哪一環節都可能致使病情反覆甚至反覆。 其中遵守健康規範的飲食原則,是保護剩餘腎功能穩定的關鍵內容之一。
  • 腎病患者尿蛋白難降,通常有5大原因,找到後或可解決難題!
    周遜 腎內科主任腎病患者尿蛋白高,總希望儘快把它降下來。尿蛋白升高,不僅是營養物質的丟失,也是造成腎功能進行性損害的危險因素。如若尿蛋白高到腎病症候群水平(即24小時尿蛋白定量≥3.5g)時,還會同時伴有血漿白蛋白下降與血脂升高,並引發血液高凝狀態致血栓與栓塞併發症,甚至可危及生命。如若慢性腎臟病患者尿蛋白流失太多,再加上長期低蛋白飲食,則更容易引起血漿蛋白低下與營養不良,從而導致病情進展加快及預後不良。如上這些因尿蛋白升高引起的不利後果,都要求腎病患者儘可能快的控制尿蛋白。
  • 腎友養成5個好習慣,能使尿蛋白更平穩,減緩腎臟「衰老」
    腎病的發生除了與遺傳、基因、環境因素相關外,與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有一定的關係。尤其腎病發生後出現尿蛋白、高血壓等症狀,更要重視日常一些不良的生活對病情的影響。 尿蛋白是腎病比較典型的症狀,與腎功能的好壞息息相關,維持的越低腎衰竭的風險越小。
  • 尿蛋白漏得多,腎友飲食該如何把握,必須多吃肉嗎?需注意5點!
    今天筆者就來和各位腎友專門談一談這一問題,尿蛋白漏得多的腎病患者到底該如何把握好飲食,既可以補充丟失的蛋白,又不至於傷及腎臟?主要注意如下五點:1.肉類等優質蛋白應該補充,但絕不能多補有的腎病患者,尿蛋白高了之後不敢吃肉;而有的腎病患者尿蛋白高了之後,就要多吃肉;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不敢吃肉的腎病患者認為吃肉會讓尿蛋白漏得更多,可以多吃肉的腎病患者認為不吃肉會讓身體越來越「虧」。
  • 堅持低蛋白飲食有5個明顯好處!腎病照著吃,腎衰竭繞道走
    在腎內科醫生們更是會叮囑患者們:記住低蛋白飲食,千萬別每天大魚大肉的了!平時每天吃多點肉大家可能覺得沒什麼,但對腎病患者來說卻沒那麼簡單。高蛋白飲食會直接損傷腎小球結構,且導致大量蛋白質代謝廢物的蓄積,進而加重慢性腎病。
  • 腎友及時掌握3個降尿蛋白的小技巧,關鍵時刻不怕踩雷
    降低尿蛋白的過程中,關鍵是對腎臟內出現的免疫複合物引起的炎症反應加以抑制,減輕腎小球的損傷,來從根本上解決尿蛋白漏出的問題。大部分類型的腎病在積極用藥進行免疫治療後,尿蛋白基本上都會下降到1g以下,腎功能進展速度不會太快。但也有個別的患者,用藥後出現依賴或藥效不達標的情況,導致指標反覆,病情久治不愈。
  • 尿蛋白高不忌口多可怕?2項飲食「秘訣」,看完才知道多重要
    腎病往往會伴隨一些症狀的發生,早期典型就是水腫、尿蛋白,後期常見的有血壓高、肌酐高、尿酸高,針對這些症狀及時緩解,也是延緩腎功能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尿蛋白更是病情「標誌性」指標,既能反應出腎功能當下的情況,同時也會影響腎功能的進程。因此必時刻重視這項指標的穩定。
  • 飲食也是治療!慢性腎病患者低蛋白飲食尤為重要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營養科主任譚榮韶指出,得了慢性腎臟病,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外,飲食也是治療的重要環節。譚榮韶介紹,慢性腎病飲食原則是低鹽低脂低蛋白、補鈣限磷、補充維生素、必要時低鉀限水。特別是低蛋白飲食對慢性腎病患者尤為重要,他解釋,蛋白攝入減少,蛋白分解的廢物就會減少從而減輕腎臟負擔,延緩腎功能衰竭。
  • 尿蛋白2+怎麼辦?腎內科醫生給你3個建議,遠離尿毒症
    尿蛋白2+,也就是測出的尿蛋白濃度是1g-2g/L。以一般人平均尿量每天1.5L左右來計算,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大約是1.5-3g。這個範圍屬於中度蛋白尿。儘管進展到尿毒症不會很快,但也可以在數年內威脅到腎功能,所以必須積極治療。
  • 腎病只知道尿蛋白、血肌酐?3個更有用的指標你卻錯過了
    血生化檢查中血肌酐反應腎功能的指標之一,一般肌酐升高表明腎臟的排毒功能出現問題,需要進一步明確受損情況,則還需要檢查腎小球濾過率、內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標。尿蛋白、血肌酐這兩項指標是在腎早不同階段較為重要的兩項指標。
  • 尿蛋白尿越多腎病越嚴重?帶你30秒看懂尿檢報告
    腎病尿常規常看的指標主要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尿潛血、尿蛋白等等,那這些指標的變化又代表什麼?今天就給大家一一揭開答案。尿白細胞:尿液中檢測白細胞項增多或陽性(+),往往提示存在尿路感染,如果白細胞超過5個,基本可以確定。
  • 尿蛋白(+)就說明腎病了?別被「騙了」,真相是這樣
    如果發現自己蛋白尿持續出現+號時,可要注意了,這很有可能是病理性引起的蛋白尿,比如腎小球出現的問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得及時進行治療。 哪怕是尿蛋白有一個+號,患者也不要大意,畢竟腎病的類型有很多種,例如腎炎,尿蛋白有一個+號就說明病情不是很嚴重,而膜性腎病和狼瘡性腎病,尿蛋白有一個+號就比較嚴重,且治療會有一定的難度。
  • 腎友:為什麼我的尿蛋白降不下來?這5個問題或許能幫您找到答案
    想要了解腎病治療的情況如何,尿蛋白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幾乎每一個腎病患者都出現過尿蛋白,它也是引起尿毒症的高危因素,降低尿蛋白更是治療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有些腎友經過長期的治療,尿蛋白依然比較高,很難降下去,想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大家可以先通過以下5個問題來尋找答案!
  • 腎病飲食、生活護理方式大公開,你想知道的護腎知識都在這裡
    我們有些腎病病友們在疫情期間不能及時就診,只能在家堅持用藥,加強護理工作,也承受了不小的考驗。近段時間,有零星的本地病例出現,由於臨近元旦節日假期,出行的人不在少數。為減少外出,預防感染的發生,腎友們尤其要重視保持病情的穩定。今天就來做一個年末總結,把大家關心的一些日常飲食、生活中的護理問題來詳細講一下!腎病飲食篇1、哪些患者需要低鹽飲食?
  • 尿蛋白總反覆,又不想做腎穿刺怎麼辦?注意2方面
    提到尿蛋白,首先會想到腎功能,尿蛋白持續不斷會加速腎功能的損傷,及時降下來對病情穩定更有益處。腎病治療的過程,兩項指標一直上演著相愛相殺的戲碼。雖然這個道理都懂,但有些腎友治療過程並不那麼順利,尿蛋白遲遲降不下來,或總是反覆,問題百出。
  • 糖尿病腎病患者請注意,這4條飲食禁忌,千萬不要碰!
    糖尿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慢性疾病,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會很容易導致各種併發症的出現,其中糖尿病腎病就是一種很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而對於糖尿病腎病患者來說,想要防止腎臟繼續惡化,需要注意好日常的飲食,尤其以下4個飲食禁忌千萬要牢記。
  • 尿蛋白為何總降不下來?六個原因逐一排查,現在糾正還來得及
    尿蛋白總不能完全降下來?這是腎友及家屬們非常關心的問題,也常常被會發生腎衰竭的擔心困擾著。這個問題比較複雜,與腎功能的變化發展有直接關係,此外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涉及到病理因素、免疫力、日常用藥、飲食、運動等多個方面,具體到每位腎友面臨的問題也不盡相同。
  • 糖尿病腎病進展迅速,如何阻攔尿毒症?穩住這2點,還有機會
    為什麼我們說糖尿病腎病進展速度非常快,堪稱尿毒症的「禍首」? 多數原發性腎病,早期就已經出現了輕微的尿蛋白和尿潛血,當肌酐升高後基本到了3期,也就是腎功能不全階段。而糖尿病腎病剛剛出現微量白蛋白尿的時候,就已經發展到3期了,肌酐升高後基本為腎衰竭階段了。
  • 腎病飲食指南食譜表,每個腎友都適用,不用擔心吃錯了傷腎
    腎病發生後,不論病情輕重,是腎病早期還是中後期,用藥還是保守管理,都必須嚴格規範飲食。堅持合理的飲食是腎病治療的「加分項」,對穩定尿蛋白、貧血、水腫等一些症狀更有益,從而有利於穩定腎功能。所以,每位腎友最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飲食指南食譜表,更利於維護腎臟功能。《慢性腎臟病患者膳食指導》針對腎病治療飲食提出了6項指導性原則:1、平衡膳食。
  • 腎病患者能不能喝咖啡?醫生:可以,但在飲食上要牢記這5點!
    許多腎病患者為了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為了讓自己的病情得以控制,在飲食上總是躊躇不前,不知道什麼東西該吃,什麼東西不該吃。咖啡就是經常被懷疑的一種,很多腎病患者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喝咖啡。 腎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喝咖啡呢? 腎病患者是可以喝咖啡的,但是一定要在量上多加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