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往往會伴隨一些症狀的發生,早期典型就是水腫、尿蛋白,後期常見的有血壓高、肌酐高、尿酸高,針對這些症狀及時緩解,也是延緩腎功能的重要一環。
尤其是尿蛋白更是病情「標誌性」指標,既能反應出腎功能當下的情況,同時也會影響腎功能的進程。因此必時刻重視這項指標的穩定。
引起尿蛋白升高的原因,主要體現出腎臟濾過功能出現了損傷。因此及時改善腎小球濾過的功能,糾正影響因素,是病情好轉及預防腎衰竭的關鍵。
降蛋白的關鍵是抑制炎症反應,扼制腎小球纖維化的速度。單純用藥及時治療,往往指標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但腎功能的恢復卻需要一段時間。
因此治療時,除了藥物緩解症狀,為減輕腎臟負擔,鞏固治療效果,飲食上也要改善。
尿蛋白高往往都需要注意哪些飲食原則?對腎功能的恢復更有好處?接下來就詳細說說!
尿蛋高飲食記住「1少1多」
適當減少高蛋白食物
大量蛋白尿患者,往往處於腎小球損傷嚴重期,濾過膜通透性增加,吃太多高蛋白飲食,漏出的也多,無疑會加重尿蛋白的情況。所以並不是尿蛋白越多,吃高蛋白的食物就越多。
而是應該的適當減少高蛋白食物的攝入量,選擇含優質蛋白的食物。
比如肉、蛋、奶、豆類及這四類食物作為主要原料的製品,都可以選擇。但攝入量要控制好。原則上尿蛋白越多,攝入量越少,如果有低蛋白血症,可以考慮適當加量。具體攝入量如下。
24h尿蛋白定量在1g以下,蛋白質攝入量在1-1.2g/kg,基本與正常人一樣;
24h尿蛋白定量在1-3.5g以下,蛋白質攝入量降到0.8-1g/kg;
24h尿蛋白定量大於3.5g,蛋白質攝入量降到0.6-08g/kg。
一般尿蛋白穩定後,飲食上也可以恢復正常,保證營養也很關鍵,以穩定免疫力的情況。
充足熱量飲食
尿蛋白高的患者調整蛋白質攝入量後,有些患者會感到吃不飽。避免營養缺乏,熱量上馬一定攝入足夠了。熱量及碳水的來源主要是主食比如米飯、饅頭、麵條等。有些病友擔心熱量、蛋白超標問題,引起體重、血脂高等問題,可以用低蛋白大米或麥澱粉、藕粉含蛋白質相對的少的主食原料代替。
如果沒有這些原料,也可以用常用的主食,粗細搭配最好,除了小麥,還可以增加玉米、小米、燕麥、黑米、紅豆、黑豆等穀類搭配吃,對病情更有益處,同時粗纖維飽腹感更強,也有助於促進消化吸收。
堅持這些好的飲食習慣,既有注意改善尿蛋白,同時也是身體健康的要求,你都做到了嗎?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