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高不忌口多可怕?2項飲食「秘訣」,看完才知道多重要

2021-01-10 腎病之友

腎病往往會伴隨一些症狀的發生,早期典型就是水腫、尿蛋白,後期常見的有血壓高、肌酐高、尿酸高,針對這些症狀及時緩解,也是延緩腎功能的重要一環。

尤其是尿蛋白更是病情「標誌性」指標,既能反應出腎功能當下的情況,同時也會影響腎功能的進程。因此必時刻重視這項指標的穩定。

引起尿蛋白升高的原因,主要體現出腎臟濾過功能出現了損傷。因此及時改善腎小球濾過的功能,糾正影響因素,是病情好轉及預防腎衰竭的關鍵。

降蛋白的關鍵是抑制炎症反應,扼制腎小球纖維化的速度。單純用藥及時治療,往往指標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但腎功能的恢復卻需要一段時間。

因此治療時,除了藥物緩解症狀,為減輕腎臟負擔,鞏固治療效果,飲食上也要改善。

尿蛋白高往往都需要注意哪些飲食原則?對腎功能的恢復更有好處?接下來就詳細說說!

尿蛋高飲食記住「1少1多」

適當減少高蛋白食物

大量蛋白尿患者,往往處於腎小球損傷嚴重期,濾過膜通透性增加,吃太多高蛋白飲食,漏出的也多,無疑會加重尿蛋白的情況。所以並不是尿蛋白越多,吃高蛋白的食物就越多。

而是應該的適當減少高蛋白食物的攝入量,選擇含優質蛋白的食物。

比如肉、蛋、奶、豆類及這四類食物作為主要原料的製品,都可以選擇。但攝入量要控制好。原則上尿蛋白越多,攝入量越少,如果有低蛋白血症,可以考慮適當加量。具體攝入量如下。

24h尿蛋白定量在1g以下,蛋白質攝入量在1-1.2g/kg,基本與正常人一樣;

24h尿蛋白定量在1-3.5g以下,蛋白質攝入量降到0.8-1g/kg;

24h尿蛋白定量大於3.5g,蛋白質攝入量降到0.6-08g/kg。

一般尿蛋白穩定後,飲食上也可以恢復正常,保證營養也很關鍵,以穩定免疫力的情況。

充足熱量飲食

尿蛋白高的患者調整蛋白質攝入量後,有些患者會感到吃不飽。避免營養缺乏,熱量上馬一定攝入足夠了。熱量及碳水的來源主要是主食比如米飯、饅頭、麵條等。有些病友擔心熱量、蛋白超標問題,引起體重、血脂高等問題,可以用低蛋白大米或麥澱粉、藕粉含蛋白質相對的少的主食原料代替。

如果沒有這些原料,也可以用常用的主食,粗細搭配最好,除了小麥,還可以增加玉米、小米、燕麥、黑米、紅豆、黑豆等穀類搭配吃,對病情更有益處,同時粗纖維飽腹感更強,也有助於促進消化吸收。

堅持這些好的飲食習慣,既有注意改善尿蛋白,同時也是身體健康的要求,你都做到了嗎?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尿蛋白偏高怎麼辦?先從這3個飲食方法來入手,或許管用
    另外,在飲食過程中,要掌握合理的方法,通過飲食調節改善病情也可以防止尿蛋白加重。很多人置之不理,出現了尿蛋白依然沒有重視飲食的合理化,有可能在不良生活習慣影響下加速疾病發展。1、控制蛋白質攝入發現自己的尿蛋白過高,說明腎臟功能下降,此時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不要大量攝入。
  • 尿蛋白漏得多,腎友飲食該如何把握,必須多吃肉嗎?需注意5點!
    主要注意如下五點:1.肉類等優質蛋白應該補充,但絕不能多補有的腎病患者,尿蛋白高了之後不敢吃肉;而有的腎病患者尿蛋白高了之後,就要多吃肉;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不敢吃肉的腎病患者認為吃肉會讓尿蛋白漏得更多,可以多吃肉的腎病患者認為不吃肉會讓身體越來越「虧」。
  • 尿蛋白高是什麼原因?尿蛋白1+、2+、3+,分表代表什麼?
    在給身體做排查的時候,拿到檢查單,通常都是一臉懵,不知道究竟是什麼意思,就比如說尿蛋白的123加號,很多人就不明白是什麼?下面我們就來好好了解一下。尿蛋白的三個加號,具體代表的是什麼?尿蛋白顯示的是2+,則表示尿液中出現的泡沫比較多,還會有其他的雜質出現,會有白色的沉澱物出現。此種情況,已算是嚴重的了,腎臟受損的也是比較厲害,應該要早點去尋求幫助了,不只是要在生活上進行調理,還要配合相關的措施。兩者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控制情況,不會讓情況變嚴重。
  • 尿蛋白尿越多腎病越嚴重?帶你30秒看懂尿檢報告
    很多患者感覺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後,不看不懂檢查結果,對自己的病情也一知半解,很容易耽誤治療。腎病尿常規常看的指標主要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尿潛血、尿蛋白等等,那這些指標的變化又代表什麼?今天就給大家一一揭開答案。
  • 算熱量、看GI值…飲食減重秘訣一籮筐
    飲食減重第二關鍵:控制營養素比例然而,相同熱量的餐點,營養成分的組成卻未必相同,如果只控制熱量,甚至採取激烈的斷食法,幾乎完全不吃,很容易造成復胖和營養失衡的現象,長期也會損害健康。因此,飲食減重的第2個考慮順位就是「營養素的比例」。★高蛋白、低澱粉、生酮飲食,減重好棒棒?
  • 腎病照著這6條飲食法則吃,腎功能不會差,不愁尿蛋白難降
    其中遵守健康規範的飲食原則,是保護剩餘腎功能穩定的關鍵內容之一。 不少腎友本來吃藥尿蛋白等指標都穩定了,但飲食上卻沒有及時糾正,導致病情反反覆覆,走了不少彎路。
  • 尿蛋白2+、潛血2+病情嚴重嗎?腎內科醫生說的很直白
    檢查出腎病後,大多數腎友們最想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病情嚴不嚴重」。通常我們都會進一步根據患者檢驗出的指標,及腎功能的情況,做出初步的判斷。最常見的腎炎早期的典型症狀就是尿蛋白、尿潛血還有水腫,也是早期衡量腎病的典型的「三巨頭」。
  • 控制飲食有多重要?看肌肉男狂吃30天後的身材變化
    嗨,大家好,小七柒又來與大家分享運動健身的秘訣了,今天說的是控制飲食的重要性。 瘦身減肥2關鍵—管住嘴,邁開腿。雖然道理簡單,可做起來卻並不容易,尤其是管住自己的嘴。
  • 尿酸高不可怕,學會控制飲食,遠離三種食物,或能幫助穩定尿酸值
    一、尿酸高不可怕,學會控制飲食,遠離三種食物,或能幫助穩定尿酸值1、動物內臟動物內臟是喝酒人群最喜歡的小調菜,吃在嘴巴裡面特別酥脆爽口,再配合上一口小酒真的是人間享受。平常身體沒有什麼異常的人吃一點能夠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元素,但是對於高尿酸患者來說最好要忌口,越吃身體裡面的尿酸堆積的越多,對身體不利。3、木耳木耳是含嘌呤比較高的一種食物,平常吃多了木耳對身體沒有任何好處。
  • 腎友及時掌握3個降尿蛋白的小技巧,關鍵時刻不怕踩雷
    慢性腎病防範腎衰竭的發生,降低尿蛋白水平是非常關鍵的一環。阻止更多的大分子蛋白漏出,對保護腎小球的基底膜及剩餘完好的腎單位有重要意義。相比於降低尿蛋白水平,如何保持指標穩定是更加重要的一個課題,腎友們還需要多掌握這些穩定尿蛋白的技巧!1、規範吃激素,科學停藥更保護腎臟出現尿蛋白後,90%的患者需要用激素治療的方案,對於激素依賴及不敏感的患者,還需要加用免疫抑制劑。
  • 尿蛋白總反覆,又不想做腎穿刺怎麼辦?注意2方面
    提到尿蛋白,首先會想到腎功能,尿蛋白持續不斷會加速腎功能的損傷,及時降下來對病情穩定更有益處。腎病治療的過程,兩項指標一直上演著相愛相殺的戲碼。雖然這個道理都懂,但有些腎友治療過程並不那麼順利,尿蛋白遲遲降不下來,或總是反覆,問題百出。
  • 腎友:為什麼我的尿蛋白降不下來?這5個問題或許能幫您找到答案
    想要了解腎病治療的情況如何,尿蛋白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幾乎每一個腎病患者都出現過尿蛋白,它也是引起尿毒症的高危因素,降低尿蛋白更是治療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有些腎友經過長期的治療,尿蛋白依然比較高,很難降下去,想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大家可以先通過以下5個問題來尋找答案!
  • 要減肥,高蛋白飲食究竟有多重要?
    大家基本上都知道,在保證營養供應全面充足的前提下,少吃多運動才能健康地減肥。但是對於很多人而言,如果吃都沒辦法吃好,人生基本上也沒有什麼樂趣了😂 。如何讓胖子們能夠快樂且健康地瘦下來?當然有辦法。其中,一套美味且有效的飲食搭配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
  • 尿蛋白2+怎麼辦?腎內科醫生給你3個建議,遠離尿毒症
    ⑤多不伴有血壓升高。⑥可有血清CD4/CD8比值升高。3.膜性腎病(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多數為陽性)、膜增生性腎病(多數有低補體血症)也可以表現為尿蛋白2+。另外,尿蛋白2+的患者,應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看真實的尿蛋白具體是多少。
  • 腎友養成5個好習慣,能使尿蛋白更平穩,減緩腎臟「衰老」
    1、保持低蛋白高維生素飲食 大量蛋白尿的腎友往往被要求低蛋白飲食,更有助於調節體內蛋白質的平衡。但有些腎友疑惑,本身丟失的蛋白不少了,還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那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達標嗎? 一般根據尿蛋白的情況,適當減少蛋白質的攝入,不會造成營養缺乏,反而有利於控制蛋白流失。
  • 尿蛋白降不下來怎麼辦?6個方法降低尿蛋白、防範尿毒症
    但臨床上經常見到腎病患者經過治療後,尿蛋白仍不理想。怎麼辦?做好以下5點可為治療效果帶來較大幫助。1.少吃鹽腎病患者每天的食鹽攝入量應在6g以內(6g約一啤酒瓶蓋,伴有水腫的患者應控制在3-4g),但我國居民吃鹽普遍達到了標準量的2-3倍。
  • 看完才知道原來熱量早就超標了
    很多人都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因為現代人的活動量大幅度下降,導致吃下去的熱量消耗不掉。但現實真的只是因為這樣嗎?可能是你吃得不對喲,吃得少不一定能減脂,我們還要衡量食物的熱量,這才是最重要。INS上一位超火的博主Amanda Meixner(INS帳號@meowmei),她既是營養師,又同時是一名健身教練,經常在Instagram上通過有趣的圖表來分享她的減肥秘訣,目前已經收穫了來自世界各地70多萬粉絲。
  • 哺乳期飲食吃什麼才有奶?看完這篇不再迷茫
    2、在飲食方面儘量多樣化,保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和多喝湯水,至於喝什麼湯其實並不是那麼的重要。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母乳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而通過湯的攝入能補充大量的水分的需求,這個湯不單指肉湯,蔬菜湯、水都行。當然這裡不是說只喝湯就能夠產奶,讓孩子頻繁的吸吮是產奶的前提,為保持奶水的質和量,湯水及蛋白質的攝入是必不可少的!優質的蛋白質如肉、雞蛋、魚等等。
  • 打破砂鍋問到底:既無尿蛋白,為何如此多管型?
    一般而言,尿蛋白陰性尿標本不應該出現管型,但在臨床上的確有乾式化學法檢測尿蛋白陰性,而尿液自動化分析儀提示透明管型或病理管型陽性的標本。雖然蛋白是形成管型的重要物質基礎,但尿蛋白定性測定的蛋白以白蛋白為主,對球蛋白和Tamm-Horsfall蛋白並不十分敏感,而Tamm-Horsfall蛋白最易形成管型的核心。
  • 你以為生完孩子就能大吃大喝?想太多!哺乳期才真正需要忌口
    懷孕之後,孕媽們一般都會選擇忌口,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想著也就忍十個月,等寶寶生了就可以想吃什麼吃什麼了。事實真的如此嗎? 只有自己真正生了寶寶之後,才會知道自己想太多!哺乳期忌口比孕期更加嚴格,因為寶寶要喝母乳,媽媽的飲食直接影響到寶寶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