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照著這6條飲食法則吃,腎功能不會差,不愁尿蛋白難降

2020-12-18 騰訊網

腎病治療過程中,除了既定藥物方案的及時幹預,還要重視日常對腎臟的養護,才能保持腎功能的長期穩定。缺少哪一環節都可能致使病情反覆甚至反覆。

其中遵守健康規範的飲食原則,是保護剩餘腎功能穩定的關鍵內容之一。

不少腎友本來吃藥尿蛋白等指標都穩定了,但飲食上卻沒有及時糾正,導致病情反反覆覆,走了不少彎路。

腎病飲食首先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其次腎友們要根據自身病症來調整飲食搭配及用量,要讓病情儘早恢復得到良好控制,需要長期堅持。

1、飲食營養結構合理

腎病發生後本身有些病友會出現乏力、食欲不振的情況,還有如果有水腫、尿蛋白、貧血等症狀,飲食會有限制和調整。但每天身體所需的熱量不能少,保證身體免疫力是基礎。

營養配比要合理,主要包括脂肪、蛋白質、能量的攝入量。一般腎友每天蛋白質攝入量主要看尿蛋白的情況,還有體重基數,體重越大需求量越大。但如果尿蛋白比較嚴重,相應的蛋白質攝入量就要減少,多方面衡量就不用擔心吃太多。

脂肪、能量在每天攝入量佔比達到70%,蛋白質為身體提供營養佔到30%。

2、飲食時間把控好

腎友們最好是規律的一日三餐,不要想起來吃就吃,一頓飢一頓飽,一方面是補充營養問題,另一方面多數腎友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劑、降壓藥等需要規範飲食,才能保證藥效發揮。而且多數腎友要注意控制體重,減輕腎臟負擔,儘量避免吃太多或吃宵夜。對於有高血糖、高血脂的腎友,可以中間加餐,控制攝入量。

3、主食以粗細搭配最好

主食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平時注意是以饅頭、包子、米飯或麵條等精細的主食為主,這些食物多碳水化合物,長期吃易引起肥胖、高血壓、高血糖的情況。建議腎友們可以調整為粗細搭配,除了日常吃的這些主食,還可以搭配薯類、燕麥、紫米、小米、蕎麥等含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來吃,這些有助於控制血壓、血糖,也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併發症,同時減輕腎臟的代謝負擔。

4、葷素搭配不挑食

除了主食,餐桌上必須要有的就是蔬菜類。建議腎友們多吃綠葉菜,含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及水分,對腎臟來說是零負擔,對病情恢復更有益。葷素搭配營養更全面,肉類建議大家選擇白肉為主如雞鴨魚肉,紅肉次之如豬牛羊等。千萬別喜歡吃豬肉就按著一類肉吃,要什麼都吃點,什麼都少吃點,是腎病飲食的主旨。

5、低鉀低磷要記牢

腎病中後期腎臟自身的代償功能完全喪失後,開始出現電解質紊亂的情況。主要表現為血鉀、鈣磷代謝紊亂、酸中毒等情況。

因此要注意控制含鉀、磷高的食物的攝入。含鉀高的食物主要是一些水果、蔬菜,水果如香蕉、青棗、橘子、橙子、杏、獼猴桃、黑加侖等,蔬菜以豆類、菌菇類食物為主。含磷高的食物主要有加工過的食品尤其是加工後的堅果、糕點、糖果等,還有動物內臟、海帶、紫菜等海鮮類。

6、健康烹飪更護腎

很多腎友在食物搭配上沒太大問題,但烹飪方式卻不很健康。如偏好油炸、紅燒、糖醋、燒烤味道的食物,比較重口味,攝入太多油鹽,不利於尿蛋白、高血壓等指標的穩定,因此必須要改善烹飪習慣,最好是清淡飲食為主,多蒸煮涼拌。

其實很簡單,大致總結為幾句順口溜:

飲食好結構,營養更全面;葷素好搭配,不挑食偏食;粗細為主食,身體更健康;按時按點吃,腎臟減負擔;低磷又低鉀,預防併發症;健康來烹飪,飲食好習慣。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腎病患者尿蛋白難降,通常有5大原因,找到後或可解決難題!
    雖經積極治療,可有的腎病患者的尿蛋白卻非常難降。這就需要醫生尋找原因,並採取相應措施,而後才有希望解決難題。腎病患者尿蛋白難降,通常有如下這五大原因。1.首次用藥就不規範剛發現患有腎病,比如腎病症候群患者出現大量蛋白尿,首次用藥必須規範,否則很容易造成之後尿蛋白難降。尤其是糖皮質激素的使用,應遵循「起始足量、時間足夠、緩慢減量及長期維持」這一原則。
  • 尿蛋白降不下來怎麼辦?6個方法降低尿蛋白、防範尿毒症
    蛋白尿是多種腎病的主要表現,也是導致尿毒症的高危因素,需要通過多種方法使其緩解。但臨床上經常見到腎病患者經過治療後,尿蛋白仍不理想。怎麼辦?做好以下5點可為治療效果帶來較大幫助。1.少吃鹽腎病患者每天的食鹽攝入量應在6g以內(6g約一啤酒瓶蓋,伴有水腫的患者應控制在3-4g),但我國居民吃鹽普遍達到了標準量的2-3倍。低鹽飲食可減小腎小球內壓,從而降低尿蛋白20%以上。
  • 堅持低蛋白飲食有5個明顯好處!腎病照著吃,腎衰竭繞道走
    在腎內科醫生們更是會叮囑患者們:記住低蛋白飲食,千萬別每天大魚大肉的了!平時每天吃多點肉大家可能覺得沒什麼,但對腎病患者來說卻沒那麼簡單。高蛋白飲食會直接損傷腎小球結構,且導致大量蛋白質代謝廢物的蓄積,進而加重慢性腎病。
  • 腎友:為什麼我的尿蛋白降不下來?這5個問題或許能幫您找到答案
    想要了解腎病治療的情況如何,尿蛋白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幾乎每一個腎病患者都出現過尿蛋白,它也是引起尿毒症的高危因素,降低尿蛋白更是治療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有些腎友經過長期的治療,尿蛋白依然比較高,很難降下去,想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大家可以先通過以下5個問題來尋找答案!
  • 尿蛋白為何總降不下來?六個原因逐一排查,現在糾正還來得及
    尿蛋白總不能完全降下來?這是腎友及家屬們非常關心的問題,也常常被會發生腎衰竭的擔心困擾著。這個問題比較複雜,與腎功能的變化發展有直接關係,此外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涉及到病理因素、免疫力、日常用藥、飲食、運動等多個方面,具體到每位腎友面臨的問題也不盡相同。
  • 低蛋白飲食——降蛋白的「利器」,腎友們對照看吃對了嗎
    如果糖友們發現尿液中存在細小的泡沫,一定不要大意,儘快檢查尿液,看是否存在尿蛋白。如果檢查出尿蛋白異常的情況,可能已出現了腎功能損傷。尿蛋白既是早期反應病情的「金指標」之一,又影響著腎功能的發展,整體的預後結果。所以,糖友在控糖、控壓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蛋白尿的治療。
  • 尿蛋白降下之後,腎友還要堅持做這5件事,否則會必將影響療效!
    絕大多數腎病患者(如膜性腎病與微小病變)的24小時尿蛋白降至0.3克就算達到目的;有的腎病患者(如IgA腎病與過敏性紫癜性腎炎)24小時尿蛋白定量降至0.5克也已非常好;特殊的腎病患者(如狼瘡性腎炎)24小時尿蛋白定量降至1.0克以下也是可以接受的;有些腎病患者(如糖尿病腎病)24小時尿蛋白定量只要能有所下降就很好。
  • 尿蛋白高不忌口多可怕?2項飲食「秘訣」,看完才知道多重要
    腎病往往會伴隨一些症狀的發生,早期典型就是水腫、尿蛋白,後期常見的有血壓高、肌酐高、尿酸高,針對這些症狀及時緩解,也是延緩腎功能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尿蛋白更是病情「標誌性」指標,既能反應出腎功能當下的情況,同時也會影響腎功能的進程。因此必時刻重視這項指標的穩定。
  • 腎病患者,如何控制尿蛋白?飲食牢記這5個原則,穩定腎功能
    最近這幾年,我國的腎病發病率逐年升高,據統計,我國大約有1.32億人患有慢性腎病。雖然腎病治療起來很困難,不過可通過用藥的方式來穩定病情,以免向尿毒症方向發展。除了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外,也要調整好飲食。
  • 腎友及時掌握3個降尿蛋白的小技巧,關鍵時刻不怕踩雷
    降低尿蛋白的過程中,關鍵是對腎臟內出現的免疫複合物引起的炎症反應加以抑制,減輕腎小球的損傷,來從根本上解決尿蛋白漏出的問題。大部分類型的腎病在積極用藥進行免疫治療後,尿蛋白基本上都會下降到1g以下,腎功能進展速度不會太快。但也有個別的患者,用藥後出現依賴或藥效不達標的情況,導致指標反覆,病情久治不愈。
  • 包括用藥在內的這6種方法都可「誤傷」到腎功能,腎友需小心!
    周遜 腎內科主任所有腎友治療與管理腎病都必須以保護腎功能與避免尿毒症為終極目標,不管是用藥降血壓及降低尿蛋白,還是要求如何吃喝與運動等,都是為了保護腎臟與不傷腎功能,從而阻止或延緩腎病向慢性腎衰竭與尿毒症進展。
  • 尿蛋白為何能達到4+、20多克?原來是膜性腎病洶洶來臨
    普通的腎炎患者,尿蛋白只有零點幾克,或1-2克;而膜性腎病患者,尿蛋白達到10克、20克都很常見,1/3的膜性腎病會進展至腎衰竭或尿毒症。 營養過剩、環境汙染可以加速膜性腎病發生。這些年咱們條件好了,吃喝不愁了,PM2.5也上來了,膜性腎病的發病率自然水漲船高。 在霧霾較大的華北地區,一半以上新發的慢性腎小球腎炎是膜性腎病,其患者數量已經超越了IgA腎病,成功坐上了區域老大。 膜性腎病如何診斷?要做腎穿刺嗎?
  • 腎病飲食、生活護理方式大公開,你想知道的護腎知識都在這裡
    近段時間,有零星的本地病例出現,由於臨近元旦節日假期,出行的人不在少數。為減少外出,預防感染的發生,腎友們尤其要重視保持病情的穩定。今天就來做一個年末總結,把大家關心的一些日常飲食、生活中的護理問題來詳細講一下!腎病飲食篇1、哪些患者需要低鹽飲食?腎病飲食原則中最基礎的一項就是低鹽飲食。
  • 尿蛋白(+)就說明腎病了?別被「騙了」,真相是這樣
    很多人在拿到報告單後,往往會因為看不明白報告單上的東西而讓自己處於擔心的狀態,生怕自己出現的什麼問題,就像王大爺一樣。 那麼尿中為什麼有蛋白?一般正常情況下,人排出的尿液不含有蛋白質,只有當出現腎功能不良或其他疾病時,才會導致人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質,出現「泡沫尿」。
  • 關於腎病的24條傳言,沒有一條是真的!
    腎病是現代人非常常見的慢性病,可是圍繞它的討論,卻有太多 的誤解。關於腎病的24條謠言,今天一次為大家澄清。 01.尿液有泡沫,是腎不好 導致尿液出現泡沫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就是腎臟有問題。如果尿中的泡沫很快就消失了,一般不是腎臟的問題。
  • 尿蛋白漏得多,腎友飲食該如何把握,必須多吃肉嗎?需注意5點!
    今天筆者就來和各位腎友專門談一談這一問題,尿蛋白漏得多的腎病患者到底該如何把握好飲食,既可以補充丟失的蛋白,又不至於傷及腎臟?主要注意如下五點:1.肉類等優質蛋白應該補充,但絕不能多補有的腎病患者,尿蛋白高了之後不敢吃肉;而有的腎病患者尿蛋白高了之後,就要多吃肉;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不敢吃肉的腎病患者認為吃肉會讓尿蛋白漏得更多,可以多吃肉的腎病患者認為不吃肉會讓身體越來越「虧」。
  • 尿蛋白尿越多腎病越嚴重?帶你30秒看懂尿檢報告
    尿常規檢查是腎病必查項目之一,如果腎臟出現問題,多數能從尿液中發現「蛛絲馬跡」。很多患者感覺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後,不看不懂檢查結果,對自己的病情也一知半解,很容易耽誤治療。單純血尿對腎功能的影響不大,但如果持續存在,一般要做紅細胞畸形變形率,明確漏出的原因,及時控制。尿蛋白+號:尿液中檢測有大分子蛋白,提示腎小球出現了損傷。尿蛋白呈現陽性,考慮為腎臟問題,但要進一步明確腎功能受損情況,還有做24小時尿蛋白定量或尿白蛋白肌酐比的檢測才更靠譜。
  • 腎病飲食指南食譜表,每個腎友都適用,不用擔心吃錯了傷腎
    腎病發生後,不論病情輕重,是腎病早期還是中後期,用藥還是保守管理,都必須嚴格規範飲食。堅持合理的飲食是腎病治療的「加分項」,對穩定尿蛋白、貧血、水腫等一些症狀更有益,從而有利於穩定腎功能。所以,每位腎友最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飲食指南食譜表,更利於維護腎臟功能。《慢性腎臟病患者膳食指導》針對腎病治療飲食提出了6項指導性原則:1、平衡膳食。
  • 尿蛋白總反覆,又不想做腎穿刺怎麼辦?注意2方面
    提到尿蛋白,首先會想到腎功能,尿蛋白持續不斷會加速腎功能的損傷,及時降下來對病情穩定更有益處。腎病治療的過程,兩項指標一直上演著相愛相殺的戲碼。雖然這個道理都懂,但有些腎友治療過程並不那麼順利,尿蛋白遲遲降不下來,或總是反覆,問題百出。
  • 糖尿病腎病進展迅速,如何阻攔尿毒症?穩住這2點,還有機會
    為什麼我們說糖尿病腎病進展速度非常快,堪稱尿毒症的「禍首」? 多數原發性腎病,早期就已經出現了輕微的尿蛋白和尿潛血,當肌酐升高後基本到了3期,也就是腎功能不全階段。而糖尿病腎病剛剛出現微量白蛋白尿的時候,就已經發展到3期了,肌酐升高後基本為腎衰竭階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