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病防範腎衰竭的發生,降低尿蛋白水平是非常關鍵的一環。阻止更多的大分子蛋白漏出,對保護腎小球的基底膜及剩餘完好的腎單位有重要意義。
降低尿蛋白的過程中,關鍵是對腎臟內出現的免疫複合物引起的炎症反應加以抑制,減輕腎小球的損傷,來從根本上解決尿蛋白漏出的問題。
大部分類型的腎病在積極用藥進行免疫治療後,尿蛋白基本上都會下降到1g以下,腎功能進展速度不會太快。但也有個別的患者,用藥後出現依賴或藥效不達標的情況,導致指標反覆,病情久治不愈。
相比於降低尿蛋白水平,如何保持指標穩定是更加重要的一個課題,腎友們還需要多掌握這些穩定尿蛋白的技巧!
1、規範吃激素,科學停藥更保護腎臟
出現尿蛋白後,90%的患者需要用激素治療的方案,對於激素依賴及不敏感的患者,還需要加用免疫抑制劑。所以我們主要以激素治療的類型的腎病為例進行分析,包括膜性腎病、微小病變性腎病等腎病。
激素藥物發揮作用的關鍵是調節體內免疫力,來對抗腎臟內的炎症反應。即使根據炎症反應的劇烈性,及尿蛋白水平的,早期開始大量衝擊治療,結果也會有差異。每個人自身的免疫力情況,對激素的敏感性,還有日常習慣等都會影響用藥結果。所以為保證藥物發揮最大藥效,腎友們必須要規範使用激素。遵循「大量衝擊、緩慢減藥、長期維持」的原則,不要私自減藥。
停減藥都需與醫生溝通,且同時配合一些護腎藥物服用,降蛋白的效果會更顯著。比如沙坦類或普利類的藥物,也是降蛋白的常用藥,且可明顯降低腎小球的硬化進展。除了西藥,中藥中也有對腎臟內血液流通,促進毒素代謝的藥物,起到一定的護腎作用,比如黃芪、當歸等等。
2、重視對影響腎功能指標的管理
降低尿蛋白水平不僅僅是單純讓尿蛋白這項指標轉陰,保護腎功能才是目的。因此凡事可能影響到腎功能穩定的事情,都需要重視起來,這樣才能維持尿蛋白長期處於較低水平。
加速腎衰竭進程中,比較關鍵的幾項指標是:高血壓、血紅蛋白(貧血)、血肌酐及電解質相關的指標。那麼在降低尿蛋白的同時,腎友們也要重視監測這些指標的穩定,如果有一項不穩定也可能引起連鎖效應,導致病情整體的不穩定。
3、堅持低鹽、低蛋白飲食
眾所周知,尿蛋白治療需要遵守優質低蛋白的飲食原則,以維持體內蛋白質的平衡,對保持尿蛋白指標穩定也更有利。這點就不多說了。但低鹽飲食卻常常被忽視掉。
不少人覺得只有輕微尿蛋白,沒有水腫、高血壓的情況,就必要限鹽了。其實是一個誤區,低鹽飲食除了對緩解水腫、降低血壓有益處,更重要的一點,是可以減輕血液中鈉離子的蓄積,改善血管血液流通的情況,減輕腎臟的代謝負擔,對減緩腎小球的纖維化,整體腎功能的恢復更有意義。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