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友及時掌握3個降尿蛋白的小技巧,關鍵時刻不怕踩雷

2020-12-16 腎病早知道

慢性腎病防範腎衰竭的發生,降低尿蛋白水平是非常關鍵的一環。阻止更多的大分子蛋白漏出,對保護腎小球的基底膜及剩餘完好的腎單位有重要意義。

降低尿蛋白的過程中,關鍵是對腎臟內出現的免疫複合物引起的炎症反應加以抑制,減輕腎小球的損傷,來從根本上解決尿蛋白漏出的問題。

大部分類型的腎病在積極用藥進行免疫治療後,尿蛋白基本上都會下降到1g以下,腎功能進展速度不會太快。但也有個別的患者,用藥後出現依賴或藥效不達標的情況,導致指標反覆,病情久治不愈。

相比於降低尿蛋白水平,如何保持指標穩定是更加重要的一個課題,腎友們還需要多掌握這些穩定尿蛋白的技巧!

1、規範吃激素,科學停藥更保護腎臟

出現尿蛋白後,90%的患者需要用激素治療的方案,對於激素依賴及不敏感的患者,還需要加用免疫抑制劑。所以我們主要以激素治療的類型的腎病為例進行分析,包括膜性腎病、微小病變性腎病等腎病。

激素藥物發揮作用的關鍵是調節體內免疫力,來對抗腎臟內的炎症反應。即使根據炎症反應的劇烈性,及尿蛋白水平的,早期開始大量衝擊治療,結果也會有差異。每個人自身的免疫力情況,對激素的敏感性,還有日常習慣等都會影響用藥結果。所以為保證藥物發揮最大藥效,腎友們必須要規範使用激素。遵循「大量衝擊、緩慢減藥、長期維持」的原則,不要私自減藥。

停減藥都需與醫生溝通,且同時配合一些護腎藥物服用,降蛋白的效果會更顯著。比如沙坦類或普利類的藥物,也是降蛋白的常用藥,且可明顯降低腎小球的硬化進展。除了西藥,中藥中也有對腎臟內血液流通,促進毒素代謝的藥物,起到一定的護腎作用,比如黃芪、當歸等等。

2、重視對影響腎功能指標的管理

降低尿蛋白水平不僅僅是單純讓尿蛋白這項指標轉陰,保護腎功能才是目的。因此凡事可能影響到腎功能穩定的事情,都需要重視起來,這樣才能維持尿蛋白長期處於較低水平。

加速腎衰竭進程中,比較關鍵的幾項指標是:高血壓、血紅蛋白(貧血)、血肌酐及電解質相關的指標。那麼在降低尿蛋白的同時,腎友們也要重視監測這些指標的穩定,如果有一項不穩定也可能引起連鎖效應,導致病情整體的不穩定。

3、堅持低鹽、低蛋白飲食

眾所周知,尿蛋白治療需要遵守優質低蛋白的飲食原則,以維持體內蛋白質的平衡,對保持尿蛋白指標穩定也更有利。這點就不多說了。但低鹽飲食卻常常被忽視掉。

不少人覺得只有輕微尿蛋白,沒有水腫、高血壓的情況,就必要限鹽了。其實是一個誤區,低鹽飲食除了對緩解水腫、降低血壓有益處,更重要的一點,是可以減輕血液中鈉離子的蓄積,改善血管血液流通的情況,減輕腎臟的代謝負擔,對減緩腎小球的纖維化,整體腎功能的恢復更有意義。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腎友:為什麼我的尿蛋白降不下來?這5個問題或許能幫您找到答案
    想要了解腎病治療的情況如何,尿蛋白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幾乎每一個腎病患者都出現過尿蛋白,它也是引起尿毒症的高危因素,降低尿蛋白更是治療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有些腎友經過長期的治療,尿蛋白依然比較高,很難降下去,想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大家可以先通過以下5個問題來尋找答案!
  • 尿蛋白降下之後,腎友還要堅持做這5件事,否則會必將影響療效!
    絕大多數腎病患者(如膜性腎病與微小病變)的24小時尿蛋白降至0.3克就算達到目的;有的腎病患者(如IgA腎病與過敏性紫癜性腎炎)24小時尿蛋白定量降至0.5克也已非常好;特殊的腎病患者(如狼瘡性腎炎)24小時尿蛋白定量降至1.0克以下也是可以接受的;有些腎病患者(如糖尿病腎病)24小時尿蛋白定量只要能有所下降就很好。
  • 腎友養成5個好習慣,能使尿蛋白更平穩,減緩腎臟「衰老」
    尤其腎病發生後出現尿蛋白、高血壓等症狀,更要重視日常一些不良的生活對病情的影響。 尿蛋白是腎病比較典型的症狀,與腎功能的好壞息息相關,維持的越低腎衰竭的風險越小。
  • 腎友查出尿蛋白3+,醫生卻說「不用治或不用加藥」,怎麼回事?
    比如,腎病症候群(病理診斷為膜性腎病)患者出現高度水腫並尿量減少,化驗尿常規中尿蛋白(PRO)常常為3+,進一步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可達3.5克以上,甚至超過8.0克,血漿白蛋白也非常低,以及血脂升高等。一旦檢查清楚及明確診斷,說明病情重,需給予治療。可在起病之初3-6個月不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劑,而給予一般治療,如利尿、降壓、降脂、抗凝及對症治療等。
  • 尿蛋白沒有降至正常,腎友還要換藥或加藥嗎?4種情況各不相同!
    那麼,尿蛋白多高才算作是尿蛋白超標?可通過兩種方法來判斷:一是化驗尿常規中尿蛋白的加號(+、++或+++);二是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1.0g的少量蛋白尿、介於1.0-3.5g之間的中等量蛋白尿及≥3.5g的大量蛋白尿)。一般來說,經治療後患者的尿蛋白「+」號轉陰「-」及24小時尿蛋白定量降至0.3克以下,就屬於降到正常了。
  • 尿蛋白總反覆,又不想做腎穿刺怎麼辦?注意2方面
    提到尿蛋白,首先會想到腎功能,尿蛋白持續不斷會加速腎功能的損傷,及時降下來對病情穩定更有益處。腎病治療的過程,兩項指標一直上演著相愛相殺的戲碼。雖然這個道理都懂,但有些腎友治療過程並不那麼順利,尿蛋白遲遲降不下來,或總是反覆,問題百出。
  • 尿蛋白降不下來怎麼辦?6個方法降低尿蛋白、防範尿毒症
    但臨床上經常見到腎病患者經過治療後,尿蛋白仍不理想。怎麼辦?做好以下5點可為治療效果帶來較大幫助。1.少吃鹽腎病患者每天的食鹽攝入量應在6g以內(6g約一啤酒瓶蓋,伴有水腫的患者應控制在3-4g),但我國居民吃鹽普遍達到了標準量的2-3倍。
  • 尿蛋白為何總降不下來?六個原因逐一排查,現在糾正還來得及
    尿蛋白總不能完全降下來?這是腎友及家屬們非常關心的問題,也常常被會發生腎衰竭的擔心困擾著。這個問題比較複雜,與腎功能的變化發展有直接關係,此外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涉及到病理因素、免疫力、日常用藥、飲食、運動等多個方面,具體到每位腎友面臨的問題也不盡相同。
  • 腎病照著這6條飲食法則吃,腎功能不會差,不愁尿蛋白難降
    腎病治療過程中,除了既定藥物方案的及時幹預,還要重視日常對腎臟的養護,才能保持腎功能的長期穩定。缺少哪一環節都可能致使病情反覆甚至反覆。 其中遵守健康規範的飲食原則,是保護剩餘腎功能穩定的關鍵內容之一。
  • 尿蛋白2+、潛血2+病情嚴重嗎?腎內科醫生說的很直白
    最常見的腎炎早期的典型症狀就是尿蛋白、尿潛血還有水腫,也是早期衡量腎病的典型的「三巨頭」。案例分析:一腎友留言:醫生,剛剛查出尿蛋白2+、潛血2+,指凹性水腫,但肌酐89正常,病情嚴重嗎?如果三個指標均出現異常,腎病不能說不嚴重,但具體嚴重到什麼程度,還要看腎功能損傷的情況。接著上面病例分析:尿蛋白2+,一般對應24小時尿蛋白定量在1-3.5g之間,潛血2+表明腎臟炎症非常活躍,已出現嚴重水腫說明腎臟調節水鈉平衡的作用失衡。
  • 尿蛋白2+怎麼辦?腎內科醫生給你3個建議,遠離尿毒症
    一、尿蛋白2+首先要進一步診斷如果你的診斷僅僅是「慢性(腎小球)腎炎」,則是不全面、有缺陷的。尿蛋白達到中度,就需要診斷病理類型了,以便制定治療方案、評估預後。診斷病理類型,首先應檢查相關的實驗室指標,可輔助判斷。
  • 尿蛋白漏得多,腎友飲食該如何把握,必須多吃肉嗎?需注意5點!
    周遜 腎內科主任尿蛋白高是腎病患者最為常見的表現之一,尿蛋白漏出增多是以檢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作為依據,尿常規中尿蛋白的「+」多少僅可作為參考。一般來說,檢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結果顯示小於1000mg(<1.0克),屬於少量蛋白尿;如若檢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結果顯示大於等於1000mg(≥1.0克),則說明尿蛋白漏出較多,其中24小時尿蛋白定量≥3500mg(3.5克,即大量蛋白尿),則說明尿蛋白漏得特多。有人說,尿蛋白漏出多的腎病患者,就應該多吃肉以補充從身體丟失的蛋白,這樣可以嗎?
  • 尿蛋白偏高怎麼辦?先從這3個飲食方法來入手,或許管用
    如果想要判斷自己的腎臟是否健康,可以結合尿蛋白的測定來得知,因為通過這項檢查可以了解尿液中是否有蛋白質存在,身體保持健康尿液不會含有很多蛋白質,但是很多人的尿蛋白血明顯偏高,這種情況和腎臟出現病變有關,要通過積極的治療進行改善。
  • 優質蛋白質食物排行榜,腎友照著吃就對了!降蛋白更護腎
    舉個例子,一個標準身高體重的患者,體重65Kg,每天蛋白質攝入量超過65*1.2=78g,就屬於高蛋白飲食。第二步:控制蛋白質攝入,從食物選擇開始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一方面是從數量上控制,另一方面就是從食物選擇上入手。
  • 這4種方法會「誤傷」到腎功能,腎友需小心!
    所有腎友治療與管理腎病都必須以保護腎功能與避免尿毒症為終極目標,不管是用藥降血壓及降低尿蛋白,都是為了保護腎臟與不傷腎功能,從而阻止或延緩腎病向慢性腎衰竭與尿毒症進展。然而,不合理用藥、不會吃喝等都會「誤傷」到腎功能,甚至可造成無法逆轉的腎臟損傷,必須引起腎病患者的高度重視。
  • 尿蛋白高不忌口多可怕?2項飲食「秘訣」,看完才知道多重要
    腎病往往會伴隨一些症狀的發生,早期典型就是水腫、尿蛋白,後期常見的有血壓高、肌酐高、尿酸高,針對這些症狀及時緩解,也是延緩腎功能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尿蛋白更是病情「標誌性」指標,既能反應出腎功能當下的情況,同時也會影響腎功能的進程。因此必時刻重視這項指標的穩定。
  • 尿蛋白尿越多腎病越嚴重?帶你30秒看懂尿檢報告
    腎病尿常規常看的指標主要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尿潛血、尿蛋白等等,那這些指標的變化又代表什麼?今天就給大家一一揭開答案。尿白細胞:尿液中檢測白細胞項增多或陽性(+),往往提示存在尿路感染,如果白細胞超過5個,基本可以確定。
  • 餐桌上「3高」食物會傷腎,腎友要少吃!護腎食譜該這樣吃
    其實不止一位腎友有過這樣的問題,想要忌口但卻無從下手。腎病飲食如何管理?飲食習慣是長期養成的,大部分腎友多少存在一些不良習慣,需要及時糾正,健康的飲食一方面避免繼續加重症狀及腎功能的負擔,另一方面能減輕腎臟的過濾負擔。不少腎友餐桌上有這「三高」類食物,對腎不利!高鹽類食物腎臟是血流非常豐富的器官,最喜歡「水」,最害怕「鹹」。
  • 腎病飲食指南食譜表,每個腎友都適用,不用擔心吃錯了傷腎
    堅持合理的飲食是腎病治療的「加分項」,對穩定尿蛋白、貧血、水腫等一些症狀更有益,從而有利於穩定腎功能。所以,每位腎友最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飲食指南食譜表,更利於維護腎臟功能。《慢性腎臟病患者膳食指導》針對腎病治療飲食提出了6項指導性原則:1、平衡膳食。講究飲食結構合理搭配,以防止營養不良,加重病情。2、一日三餐,飲食營養均衡配比。
  • 腎病只知道尿蛋白、血肌酐?3個更有用的指標你卻錯過了
    其中尿常規中反應腎功能典型的指標就是尿蛋白,尿蛋白陽性表明有大分子蛋白漏出,可能腎小球出現問題,要具體確定到底有多少蛋白漏出來,還需要進一步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指標。基本上就能把尿蛋白的情況及大致腎小球損傷的嚴重程度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