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九佬十八匠」是指的哪些人?

2020-12-23 秉燭讀夏秋

「九佬十八匠」是古代對民間手藝人的泛稱,比如剃頭匠、磨刀匠、木匠、吹糖人等等,都屬於這類人。

「九佬十八匠」和「七十二行」的意思差不多,過去民間並非僅「七十二行」,同樣古代也並非只有「九佬十八匠」這二十七行當。

對於「九佬十八匠」怎麼來的有一個傳說。

我們都知道,魯班是古代匠人的祖師爺,相傳他有二十七個徒弟,這些徒弟都很尊敬師傅。

在魯班八十大壽的時候,徒弟們要好好慶賀一番,畢竟人生七十古來稀,師傅都八十歲了,這屬於「上壽」。

壽誕頭一天,不知什麼原因,當天只來了十八個徒弟。

這並沒影響魯班的情緒,席間推杯換盞好不熱鬧,酒至微醺時,魯班對大徒弟說:「為師都這麼大年紀了,也沒別的奢求,就是想在有生之年讓你們都有一門手藝,以後吃穿不愁」。

大徒弟開口道:「師傅都是為我們好,有道是『一招鮮吃遍天』,藝多不精,師傅給我們分分行當吧,一人學一門,各精一行豈不美哉?」

魯班很欣賞看了大徒弟一眼,說:「我也是這麼想的,這樣吧,你把十八位徒弟的名單給我,晚上我給你們分分行當」。

到了第二天,魯班把分好的行當和名單交給了大徒弟。

只見師傅寫著「金、銀、銅、鐵、錫、石、木、雕、畫、皮、彈、軋、篾、瓦、壘、鼓、傘、漆」十八行當,對應十八位徒弟,這就是後來的金匠、銀匠、銅匠、鐵匠、等十八類手藝人,俗稱十八匠。

十八位徒弟呼啦啦跪倒一片,感謝師傅賜給吃飯的手藝。

就在這時,另外的九個徒弟趕到了,原來路上耽擱了,故而晚來了一天。

九個徒弟祝完壽,當時最小的徒弟開口道:「師傅也賜給我們九個一人一個行當吧!」

魯班經過苦思冥想,最終把「閹豬、殺豬、騸牛、打牆、打榨、剃頭、補鍋、修腳、吹鼓手」九門手藝給了晚來的九個徒弟。

眾人皆大歡喜,唯最小的徒弟不高興,他說師傅偏心,為什麼把我的吹鼓手手藝排在最末?

魯班哈哈大笑解釋道:「民間紅白喜事都把吹鼓手排在最前頭,師傅可沒虧待你。」小徒弟一聽樂了。

這九個行當就被稱為九佬。

其實每個地方對「九佬十八匠」有不同的解釋,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行當,不過大同小異。

據考證,一般認為「九佬十八匠」之說始於明末清初的漢口和黃陂一帶。

漢口是武漢三鎮之一(武昌、漢口、漢陽),原來它不叫漢口,而是叫江夏,因交通便利,乃九省通衢之處,因此匯集了各地商人。

外地商人中陝西人最多,由於漢水發源於陝西,陝西人去江夏做生意很方便。

江夏是漢水流入長江的出口處,因此陝西人經常把江夏稱為漢口,慢慢人們習慣了漢口這一稱呼。

久而成習,江夏遂改名為漢口。

鴉片戰爭以後,漢口開埠通商,黃陂距離漢口很近,大量民間手藝人湧入漢口謀生,當時有「無陂不成鎮」之說,匠人走街串巷,開店設行,於是有了「九佬十八匠」的出現。

文/秉燭讀夏秋

相關焦點

  • 燕兒谷:「九佬十八匠」留住老手藝
    這所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的學校,老師是號稱「九佬十八匠」的鄉村手藝工匠,而學生則是遊客、研學學生和慕名而來的手工藝愛好者。「九佬十八匠」之稱起源於清初的湖北,隨著漢口開埠,許多鄉間手藝人到漢口謀生,他們走街串巷,開店設行,逐漸形成了涵蓋人們生產生活各方面服務和產品的行當,成為民間對手藝人的統稱。
  •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的兩層含義,賦予湖北人雙重標籤
    現在,一提起「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也總會給人一種貶義甚於褒義的感覺,那這種感覺到底是何時出現的?難道這種感覺自始至終如此嗎?為此,我們就要先講解「九頭鳥」在楚文化中的形象與地位。這就要說到「九」這個數字在古代的特殊意義。九在古代為陽數之極,沒有任何數字能與它的地位相媲美。就如古代的特殊字「太」「元」一般,表示第一,最大之意。太,有太和殿、太上皇、太和元氣、太上老君;元,有元旦,元始天尊。九表示至高、至大、至多、至廣、至深、至長的含義九更多了,總之加上九,意味著在各方面達到極點。
  • 俗語: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啥意思?是形容湖北人的什麼?
    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社會,百姓們最想遇到的官絕對不會是貪官。如果有一些官員在就職中,能夠做到清潔廉政。那麼一定會收穫百姓們的喜愛和尊敬。而在古代時期,有一句話叫做:「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這句話直到現在,還非常有名氣。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和湖北人真的有關係嗎?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這句話其實是出自於張居正之口。
  • 把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 「十八匠」項目斬獲全國大獎
    成都市郫都區郫筒街道「十八匠·修匠心社區公益服務」項目,一路過關斬將摘得銀獎。"十八匠"是郫筒街道奎星樓社區為滿足居民需求,提高社區服務質量,以社區公共空間為支撐,充分動員社會力量,發掘傳統匠人、手藝人,為社區居民提供多樣性的公共服務。包括了剃頭匠、補鞋匠、磨刀匠、織布匠、鞋匠、水電工匠、鎖匠等。
  • 《太平聖惠方》九花十八葉秘方重現天日
    九花十八葉秘方,就記錄在《太平聖惠方》裡,據記載:「九花十八葉,升發清陽,除痰溼,令瘦劣。」 「清陽」,指是人的元氣。生發清陽,指增強人體元氣。現代醫學認為:肥胖、贅肉,跟人體分解脂肪能力下降有關,而人體分解脂肪能力下降,是因為人體元氣減退。只要增強人體元氣,就有足夠的能力分解脂肪。
  •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是貶義還是褒義?張居正:別罵我
    在古代時候是楚國的領地,並且被稱為是楚國的糧倉。民間有句俗語「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有人認為這句話說明了湖北人的精明,湖北人像天上的九頭神鳥一樣聰慧果敢。也有人說這句話是對湖北人的貶低,說明他們狡猾自私。這句話的含義自古爭論不休,喜歡湖北的人就認為是褒義,而和湖北人相處不愉快的人就認為是貶義。
  •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這句話有何內涵,又是什麼意思?
    有句俗語是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如果你光看這句話覺有地域歧視的味道,那其實大可不必,九頭鳥對於大部分湖北人來說更像是圖騰一類的存在,如果有機會去湖北旅行的話,就會發現湖北人對於九頭鳥的感情有多麼強烈。
  • 隨州安居古鎮—兩河·一山·一老街(九街十八巷)的空間結構
    水運碼頭文化安居古鎮是溳水、溠水交匯必經之處,是當時漕運的中轉點,這在以水運為主的古代,是發展經濟十分有利的天然優勢。安居古鎮空間特色「兩河·一山·一老街」空間結構「兩河」指的是溳水和溠水,並且古鎮西邊就是兩河交匯處。「一山」是溳水以南的安南山,山體綿延十餘公裡。「一老街」就是安居古鎮現存老街—「九街十八巷」。
  • 古代的「宮中三婆」是指哪些人,她們分別承擔著哪些工作?
    在多數人的歷史認知裡,古代在宮中從事服務工作的女人,主要就是一些宮女,而這「宮中三婆」,到底指的哪些人呢?「宮中三婆」,其實就是「奶婆」、「醫婆」、「穩婆」的統稱。她們具體都是幹什麼的,又有著怎樣有趣的歷史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
    在楚文化中,「九頭神鳥」是原始的圖騰,「九」為神聖,「鳳」為祥瑞。《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櫃。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 這裡的大荒便是楚地,顓頊大帝與九位嬪妃(編者按:九頭鳥,也有可能是指九位嬪妃)便是葬在此處,是楚人的先賢。
  • 說說古代的職業等級——奴、徒、工、匠、家、師、聖
    古代社會有人身份的等級劃分,同樣的對於所處的職業行業來說,也有相應的等級。據相關記載,古代職業進階共分七層,分別是:奴、徒、工、匠、家、師、聖。如果按照這個分級,你現在所處的職業等級達到了哪個層次呢?為何說大多數人都處在「奴」這一級?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走走郴州的「九街十八巷」,了解她的前世今生
    今天,小編認真為大家深扒一下郴州「九街十八巷」的前世今生! 前世~ 街巷,一頭連接歷史隧道,一端通達未來方向,是一個城市固定而厚實的戶口本冊頁。 > 據史料信息透露和老輩人的匡算,「九街十八巷的提法,大約形成於清代中葉,兩個字的不算,配成三字以上才行,最後一字也硬要在「街」「巷」上。
  •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這句話真實的含義是什麼?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這個說法,見於《酉陽雜俎》卷十六《羽》。 湖北是一個人傑地靈、名人輩出之地。有230多為將軍誕生於這片熱土,它還孕育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陸羽、李時珍,以及孟浩然、畢昇、米芾、張居正等,都是湖北人。
  • 中國古代有哪些奇形怪狀的兵器?
    钂在古代十八般兵器中,有一種特別有意思的武器,叫做「钂「,又被稱之為稱钂鈀 、钂鏡 叉。钂最早出現於西漢時期,漢武帝元封四年(前107),將兵器進行了嚴格的挑選和整理,篩選出了矛、钂、刀、戈登18種類型武器,欽定為「十八般兵器」。這便是「十八般兵器的由來」。
  • 古代的「三從四德」具體指什麼?
    「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對女性的道德要求,開始時是作為貴族婦女的日常儀德而制定的,後來經過儒家的提倡,成為全社會所遵奉的「婦道」。那麼,三從四德到底指的是什麼呢?出自《儀禮·喪服·子夏傳》:「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 在川渝「咬卵匠」是指脾氣犟的人,其實最早其指的一種職業
    這是古代閹割的一種技法,閹割的人用布裹住畜生的睪丸,然後用牙齒將其咬碎即可,所以後來民間形象的稱他們為「咬卵匠」。在川渝方言中「咬卵匠」是指腦殼一條筋的人,不讓為之,偏要為之,一條道走到黑,是對倔強最極端的形容。至於古代的「咬卵匠」是怎麼演變成現在「咬卵匠」,無從考究,我們就逐字來解釋「咬卵匠」,從中去尋找答案吧。
  • 古代時期,被人們稱之為的黃花大閨女是什麼意思,指的是哪一類人?
    對於這些生活在古代時期的女子們來說,她們需要遵守許多的法律,以及相關的國家規定。可以說這些生活在封建王朝時期下的女子們,她們的命運是非常悲慘的,甚至是令人唏噓的。除此之外,對於這些不同年齡段的女子們來說,她們各自的生活環境也會有所不同。在中國古代時期,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女子,也會有不同的稱呼。一般來說對於年僅剛滿十八歲的女子來說,正值年輕貌美的時刻。
  • 《哈利·波特》:除了岡特家族,還有哪些巫師是蛇佬腔?
    資深哈迷們都知道,斯萊特林學院的創始人薩拉查·斯萊特林是一位蛇佬腔,而作為他後裔的岡特家族也有部分人繼承了這種能力,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伏地魔。那麼,在魔法世界,除了岡特家族,還有哪些巫師懂得蛇語呢?1、卑鄙的海爾波(Herpo the Foul)了解蛇怪歷史的人,肯定對「卑鄙的海爾波」這個名字不陌生,他是一位來自古希臘的黑巫師,被認為是第一個培育出蛇怪的人,並因此登上了巧克力蛙的巫師卡片。雖然他生活的年代不詳,但可以肯定的是,遠遠早於斯萊特林的年代。
  • 武功老縣城的「九街十八巷」和「都城隍」的傳說
    「東扶風」是現在武功縣城所在地——普集,「西扶風」就是今天的扶風縣,而「武功」就是指武功老縣城,今天的武功鎮。武功鎮的街道有「九街十八巷」之多,傳說這裡的「城隍」和唐太宗李世民是同學。武功鎮街道上世紀90年代末,我陪妻子回娘家,經過此地時,在表妹家停留一半天,走馬觀花逛過「九街十八巷」。
  • 嫁給香港佬
    鄉親們雖然窮,但很多都是闖蕩過世界、見過世面的人,只要有一點的能力,都把女兒嬌養著,儘量給她們讀書受教育;逢年過節到廣州走親戚,都會把女兒帶著,好讓她們多見世面。所以鴻鈞裡以盛產美女出名。村裡有女孩長到十八、九歲時,媒人婆就絡繹於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