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老炮」臧鴻飛,揭露音樂圈鄙視鏈 看不起vava還調侃蘇見信

2021-01-10 嵋彼銘

音樂是我的興趣,電影是我的愛好,文字是我對故事的表達方式。而我願用最純淨的文字,帶給你最動人的故事。喜歡的朋友可以動動小手,點點關注。

娛樂圈裡,靠講段子走紅的歌手、音樂人,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前有費玉清借「巫妖王」搏出位,後有「南薛北靠」講段子再火一把,講段子也成了音樂人「懷才不遇」的自薦方式。

前段時間《奇葩說》開播,來了一位名叫臧鴻飛的中年大叔,眯著眼睛,頭髮亂糟糟的,總給人一種邋遢的感覺。我甚至一度懷疑節目組是因為經費緊缺,才找到臧鴻飛來頂替缺口,直到他開始辯論的時候,我才發現他的口才真的很令人「驚豔」。

也許正是應了人們常說的那句話: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隨著後來的了解,我才知道臧鴻飛的才華不僅是他在節目中展露出來的這些。參加奇葩說之前,臧鴻飛已經寫了6年微博,攢了100多萬粉絲。他還是國內最資深鍵盤手之一,也是國內唯一橫跨搖滾、電子、流行、爵士等多種風格的音樂家兼製作人,korg大中國地區形象代言人。

屹今為止,臧鴻飛已經做了23年搖滾樂手,和諸多「搖滾老炮」有過合作,也曾和譚維維一起登上過春晚舞臺。

玩搖滾的大都心直口快、桀驁不馴,臧鴻飛也不例外。他曾批評大張偉的歌俗,也說過《中國好歌曲》裡不少好歌,被劉歡老師精心一編排變得更差了。還譏笑相識多年的汪峰,每天做出俯視蒼生那樣,痛哭流涕的,然後又在春晚上唱《我愛你中國》。也是因為他敢在微博上說別人不敢說的話,就有人給他封了一個「搖滾圈紀委」的名號。

這幾天熱播的《吐槽大會》,臧鴻飛也跑去當了一回嘉賓,雖然在一眾嘉賓裡毫不起眼,但他吐槽起來卻是金句頻出。

搞音樂的有個鄙視鏈,玩古典的瞧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搖滾的,玩搖滾的瞧不起玩流行的,這幫人都瞧不起玩說唱的......這是我聽說的啊,我壓根就不那麼想!但是這個事兒不能想,你一想吧,還真是那麼回事兒......

說完「鄙視鏈」,臧鴻飛接著掏出一張五線譜,問VAVA認不認識。吐槽VAVA連《兩隻老虎》都要唱不出來,不得不說,臧鴻飛吐槽起來真的狠,看得出vava略微有些尷尬,但這也是《吐槽大會》的常態。

接著臧鴻飛話鋒一轉,對準了歌手信(蘇見信),並且拉出了信與阿信(陳信宏)這個千年老梗。調侃信總是唱高音,是因為缺少了「啊」字,O(∩_∩)O哈哈~小編我以前也分不清。

臧鴻飛身上你看不到任何「畏懼」,更看不到「蔑視任何人」的高姿態,一種「反叛」且「懂得尊重」這兩種通常來說不會同時出現的態度出現在了他的身上,這是相當少見的。

就像知乎網友(嘻而時學之)寫的一段話,其實我們原本都很看不慣這世界的,只是看的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但是,習慣了不代表沒有問題。之所以大家都覺得喜歡飛飛的憤怒,大概是因為他想讓事情是本來該有的那個樣子。

相關焦點

  • 娛樂圈鄙視鏈:臧鴻飛說出了音樂鄙視鏈,秦昊闡述了影視鄙視鏈
    觀眾們啞口無言,而這個時候臧鴻飛卻不急不緩的說出,不管是玩搖滾的還是玩流行的,還是玩古典還是玩爵士的,他們都看不起玩說唱的。這段話雖然看似在講玩笑話卻引得臺下觀眾們的一片叫好聲,就連臺上的嘉賓都說好,但是仔細分析下去,就會這個鄙視鏈也是用所科學依據的,雖然是歌手,但是大家好像都看不起在音樂裡面那個讓音樂變得不純粹的人,比如玩古典樂的會覺得自己是最頂級的音樂家,他們覺得玩搖滾的人和自己相比比較低俗,而玩搖滾的人卻覺得自己玩搖滾很高雅,覺得說唱不倫不類更加低俗,這就是音樂圈的鄙視鏈。
  • 「搖滾看不起流行,流行看不起說唱」,你在音樂鄙視鏈第幾層?
    原來,網友的群嘲,源自於一個叫做「音樂圈鄙視鏈」的東西。「鄙視鏈」其實是網絡社會中反映出的一種自我感覺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現象。「鄙視」像條食物鏈,是個繞不開的怪圈。在這個怪圈中,每一個人,都在鏈條的最末端。在傳媒行業裡,做電影的看不起做電視劇的,做電視劇的又看不起做節目的,做節目的誰都看不起。
  • 聽說音樂圈鄙視鏈很嚴重?可郎朗為什麼願意教VAVA識五線譜呢?
    都知道「音樂圈鄙視鏈」相當嚴重,節目還敢把搖滾圈流行圈古典音樂圈的人攢了個吐槽局。Emmmmmm~假鈴姐昨晚守在騰訊視頻,果然看到了一齣好戲!這一期主打音樂專場,郎朗、譚維維、臧鴻飛、VAVA、黃國倫、信五個風格迥異的音樂人齊聚一堂,開始互相吐槽模式。結果一向犀利的飛飛直接跳出來曝光了「音樂圈鄙視鏈」,場面一度陷入尷尬惹。
  • 「音樂圈鄙視鏈」的本質是什麼? -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Sybil音樂圈向來不乏高姿態的批評家。實際上,在音樂消費者中,也常年存在一條「音樂消費鄙視鏈」,無論音樂地區、流派、樂器、唱法,都成為樂迷們秀優越的方式。無處不在的音樂圈鄙視鏈有人曾總結出「史上最全音樂圈鄙視鏈」,將「鄙視鏈」這一令人哭笑不得的怪誕現象梳理得十分明晰。
  • 看到「樂夏」隊員的「鄙視」,終於理解了《一人我飲酒醉》的心酸
    」說完,他自己還哭了好一會兒。前陣子他還參加《天賜的聲音》,跟動力火車一起翻唱了《還珠格格》的主題曲《雨蝶》。這歌讓蘇有朋聽了勾起回憶、感慨萬千,但丁太昇卻直接評了一個字「土」。為什麼我們對丁太昇的一番言論聽著膈應,主要還是他言語裡隱約帶著高人一等的「鄙視鏈」。
  • Coldplay:處在搖滾圈鄙視鏈底端,安靜地做著自己的音樂
    大家好,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個蠻有爭議的搖滾樂隊吧,那就是酷玩樂隊(Coldplay)。相信很多人都很喜歡酷玩,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這個樂隊的開始和後來的爭議,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吧。後來在格萊美典禮上,他們的第一張專輯獲得了最佳另類音樂專輯獎和最佳搖滾樂隊獎。在後來他們獲獎無數,也瞬間成了全世界範圍內21世紀最火的搖滾樂隊之一。2008年似乎是歐美音樂圈崛起的一年,那一年Lady Gaga、阿黛爾、泰勒.斯威夫特都初登格萊美,並且慢慢再後來成為歐美流行樂壇不可動搖的幾股勢力。
  • 音樂圈都有鄙視鏈,是我們自負感太強還是優越感太弱?
    每個行業都有一條鄙視鏈,音樂圈自然也不例外。「做搖滾的瞧不起做流行樂的,覺得俗。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搖滾的,覺得稚嫩。玩古典樂和朋克的誰都看不起,覺得其他人全是傻X。」這段揭秘音樂創作人圈子內幕的言論,在網絡上火了之後,被網友扒出它來自3歲學習鋼琴卻靠綜藝成名的音樂人——臧鴻飛在一檔節目上的發言。
  • 音樂圈裡的鄙視鏈
    經過我多年觀察,上網衝浪,與槓精敲鍵盤,總結出以下鄙視鏈。音樂圈的鄙視鏈分為好幾大類別,流派鄙視,地域鄙視,樂器鄙視,音樂App鄙視。第一種:流派鄙視鏈這類可能是最常見的,古典 > 爵士 > 搖滾 > 民謠 > 電子音樂 > 流行 > 說唱 > 網絡土嗨第二種:地域鄙視鏈歐美 > 日本 > 韓國 > 港臺 > 內地 > 東南亞,所有開地圖炮的人都是腦子有問題的,不知道哪裡來的優越感。
  • 網際網路鄙視食物鏈大全:玩豆瓣的鄙視玩天涯的
    這就是山寨臺湖南衛視以及國內各種山寨產品被鄙視的終極原因。5.品位優越感。自以為高雅的看不起顯得庸俗的,所以號稱喜歡《讀書》雜誌的沒準天天晚上是抱著《知音》和《人之初》睡覺呢。6.國際化優越感。大眾印象裡,基本上歐美最好,日韓次之,港臺湊合,感謝朝鮮、印度、非洲等地的存在,讓我們還能靠調侃他們贏得一點平衡感———這當然不對,但這種潛在現象不能假裝沒看見。
  • 網際網路鄙視食物鏈大全
    說不準,什麼時候,被鄙視的哪個環節就堂而皇之地向原本「上級」翻白眼;也說不準,什麼時候,鄙視鏈就頭尾相連,成為一個沒有答 案的無限巡迴了。 所以,不管是體現個性,找尋歸屬感,抑或是消除不安,鄙視,即便是再兇猛的鄙視,都不能贏得個性與安全感。因為,前一秒種,你可能才辛辛苦苦、漫漫長路地爬到鄙視的頂端,還沒看得清可以鄙視誰,笑話誰,就又被秒殺,跌落在另外一個人的白眼裡。
  • 留德華鄙視鏈
    鄙視像條食物鏈,是個繞不開的怪圈。在這個怪圈中,每一個人都在鏈條的最末端。網上這個對於「鄙視鏈」的解釋讓我不禁陷入思考。幾年前,我主持過一場歐洲華人旅遊業內部討論會。這次討論會聚集了來自德國、奧地利、法國、義大利、以及東歐各國的華人旅遊業從業人員,大家共同探討行業相關話題,內容包羅萬象,氣氛融洽。
  • 攝影圈的那些事,鄙視鏈、老法師你都懂嗎?私房照你敢去嗎?
    導語:攝影圈的那些事,鄙視鏈、老法師你都懂嗎?私房照你敢去嗎?在很多人眼裡,攝影師是一個高大上的職業,攝影圈也是神秘不可測的,而玩攝影的人一般也比較藝術,具有文藝氣息。但你以為攝影圈兒真的有那麼乾淨嗎?
  • 出來混,一不小心就掉進了鄙視鏈
    原創 歲生 印客美學太陽之下無新事,人多的地方就有了比較,就有了高低之分,鄙視鏈也就應運而生。小時候我們總是被拉來和別人家的小孩比較,長大了我們混的各種圈子也是逃離不了鄙視鏈的束縛,就連你呼吸的空氣都是有鄙視鏈的。
  • 英倫搖滾樂隊是如何站在鄙視鏈頂端的?
    當我們談論音樂時,儘管我們都不提倡所謂的「鄙視鏈」,但總有幾支英國樂隊,毫無疑問地站在「頂端」。英國音樂, 深深地影響著世界。隨著《樂隊的夏天》的熱播,許多國內樂隊進入了主流視野。作為聽眾的我們,也常常能從一些國內樂隊的音樂中聽出英倫樂隊的影子。
  • 「OFFWAY-很潮」《潮流圈「鄙視鏈」》
    不管你身處什麼圈子,都躲不開「鄙視鏈」。玩主機的遊戲玩家看不起玩網遊的,就連髮型都有「鄙視鏈」。當然,潮流圈也有「鄙視鏈」,而且根深蒂固。複雜程度讓人瞠目結舌,可以說用一天也說不完。連這麼貴的單品都被鄙視事實上,潮圈鄙視鏈風氣一直存在,而且隨著近些年風格的多變,這種現象越發嚴重。比如,國外潮牌 vs 國內潮牌「鄙視鏈」。一些穿國外潮牌的就會瞧不上本土國潮,認為國潮都是借鑑抄襲國外品牌(簡單來說就是崇洋媚外)。事實上,近幾年很多國潮都有崛起之勢。
  • 中國酒友鄙視鏈:喝茅臺的鄙視五糧液,喝五糧液的鄙視汾酒
    中國酒友鄙視鏈:喝茅臺的鄙視五糧液,喝五糧液的鄙視汾酒生活中的嘈雜 ,讓很多事情發生後,失去了最原始的模樣。更多的開始追逐物質層面,從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能讓我們感受到,小到首飾包包,大到名車別墅。這無疑給人們帶來了滿滿的優勢感。當然這背後的鄙視鏈也隱形的如影隨行著。
  • 普洱茶鄙視鏈!站在頂端的竟是我們都看不上的它
    畢竟身邊處處都是攀比,就拿女孩子的包包來說,背愛馬仕的看不起背lv的,背lv的看不起CUCCL的,背CUCCL的看不起背sly的,背sly的看不起背mk的。(當然這些品牌我都買不起,我才是食物鏈最底層的那個)。言歸正傳,今天泠泠就帶大家來聊一聊,普洱茶圈的鄙視鏈!
  • 騎士不分貴賤 背後為何隱藏著階級「鄙視鏈」
    不是為了給「鬼火少年」「地平線炸街黨」正名,而是揭露在正規摩友當中,依然存在著鮮明的「階級」!摩友真的是沒有貴賤之分嗎?想必很多人在心中對此嗤之以鼻,國人幾千年的歷史形成的階級思想很難丟掉,在任何一個圈子、一個行業,都有很強的階級觀念!從你做什麼工作、開什麼車、住什麼樣的房等等,這些東西只有在相親的時候才會擺到檯面上去談,那麼摩託車圈子又能例外嗎?
  • 真正的表迷,沒有「鄙視鏈」
    [腕錶之家 鐘錶技術] 「鄙視鏈」這個詞,很多年前就有了。而且各個領域都有鄙視鏈,不光是汽車、包包、名表,就連手機、電視劇、遊戲都存在鄙視鏈,讓我很驚奇。在網上,名表也有「鄙視鏈」。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奢侈品鄙視鏈」,大致意思是:愛馬仕》香奈兒、迪奧、LV》GUCCI》賽琳、巴黎世家、芬迪、PRADA、紀梵希》阿瑪尼、範思哲。網上流傳的奢侈品牌鄙視鏈。奢侈品中的鄙視鏈還比較簡單,汽車的鄙視鏈我就「不懂」了。
  • 相親「鄙視鏈」:女人曾失戀3次,看不起失戀5次的男人
    用現代話語來講,這是一條清晰的「鄙視鏈」。心理學告訴我們,跳不出自我高看的框框,任何群體中都有鄙視鏈的存在。就好比同樣是貪生怕死,他們竟還能分出個高低貴賤。為什麼要說這個「鄙視鏈」呢?我想給大家講兩個和婚姻感情有關的案例,都存在著清晰的「鄙視鏈」。有時候我們應該承認,感情中有很多「看不起」的現象,挺讓人無奈。說白了,很多人愛得不真誠,後悔之後又總想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