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凡是富有的單身漢,總想要娶位太太,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傲慢與偏見》
在《傲慢與偏見》的開篇,簡·奧斯汀就一語道出了當時的女性婚姻觀——沒有財產的女性需要嫁一位有財產的丈夫。
英國小說家簡·奧斯汀一生有六部小說面世,無論是《傲慢與偏見》還是《理智與情感》,愛情和婚姻一直是她筆下不變的主題。
詩和遠方固然美好,可是煙火氣才是生活的常態。不論在哪個時代,愛情和婚姻都是令人困惱的難題,這也是簡·奧斯汀的小說經久不衰甚至歷久彌新的原因之一。
在簡·奧斯汀的筆下,男女主人公大多獲得了圓滿的愛情,走進了幸福的婚姻殿堂。而現實中,她卻與這些人物正好相反。在19世紀,由於當時女性特殊的社會地位,一位女性選擇終身未嫁,孑然一身度過一生需要極大的勇氣。
《成為簡·奧斯汀》是一部傳記電影,主要講述了這位女作家愛恨交織的一生。從這部傳記電影中,我們可以一窺奧斯汀的愛情觀和婚姻觀。
奧斯汀20歲時,和愛爾蘭的年輕律師勒弗羅伊一見鍾情。然而,奧斯汀的牧師家庭希望未來女婿擁有經濟實力,偏偏那時的勒弗羅伊還是個窮小子。與此同時,勒弗羅伊家也執意與富貴之家聯姻,因此要求他返回愛爾蘭。這對戀人就此無奈分別。
當年,奧斯汀在致姐姐卡桑德拉的信中表達了無奈傷心:「終於,這一天還是到來了,我將與湯姆·勒弗羅伊告別。而當你收到這封信時,一切都已結束。一想到這些,我不禁淚流。」
電影的結尾是奧斯汀與勒弗羅伊多年後的再次相遇。若干年後,奧斯汀已經是名聲在外的作家,而勒弗羅伊如家人所願娶了大家閨秀,還成為愛爾蘭最高法院首席法官。
當勒弗羅伊帶著名為「簡」的女兒面對奧斯汀時,這對昔日戀人的眼中都飽含著隱忍的淚光。即使多年過去了,年少時那個喜歡的人還在心裡佔有一席之地。
雖然奧斯汀和勒弗羅伊的愛情令人唏噓,但她的身邊其實並不缺少追求者。1802年,奧斯汀收到了彼格威瑟的求婚。彼格威瑟是奧斯汀家族的好友,將來會繼承巨額財產。為了自己家族未來的發展,她起初接受了求婚提議。然而,經過了難眠的一夜,奧斯汀在第二天回絕了彼格威瑟的求婚。
在寫給侄女的信件中,奧斯汀曾寫道「…not to wed if the affection is not there.」
「我才不要沒有愛情的婚姻。」簡·奧斯汀的這句肺腑之言和200多年後年輕女性的婚戀觀不謀而合。她對於愛情與麵包、獨立與依附、責任與自由的見解犀利而深刻,她的作品也因此值得每一個年輕女性用心品讀。
《傲慢與偏見》是無數讀者心中的愛情經典,然而它卻寫作於奧斯汀生活中最悽涼的一段時期:姐姐的未婚夫去世,她本人和湯姆·勒弗羅伊的情感夭折。
很多人將勒弗羅伊看作是《傲慢與偏見》裡達西先生的原型,而簡本人也和女主角伊莉莎白十分相似。
伊莉莎白代表了簡·奧斯汀的婚姻觀——對於「女性必須依附於男性才能生存」這一傳統觀點的質疑。她與達西相愛是因為傾心於達西的性格與才華,他的出現讓伊莉莎白認定這就是命中注定的那個人。
小說的圓滿結局表達了簡·奧斯汀對年輕時那段情的珍惜和懷念,她自己沒能實現的圓滿結局就由書中的人物替她完成,延續她的愛情之路。
想了解更多《傲慢與偏見》的解讀,走進簡·奧斯汀的內心世界?
由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打造的《英美文學》在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臺(UMOOCs)上線啦!
除了《傲慢與偏見》外,在英美文學的浩瀚星河中,還有許多熠熠發光的文學作品。本課程將帶領大家品讀《哈姆雷特》《失樂園》《瓦爾登湖》和《喧囂與騷動》等不朽經典,將英美文學史與作品選讀分析結合,增強大家對西方文學及文化的了解~
點擊「閱讀原文」或掃描下方二維碼,走進英美文學的浪漫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