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在《植物大戰殭屍》中的運用

2020-12-14 GameRes遊資網

文/一包沙袋rdw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最能體現在網遊,尤其是MMORPG。但今天筆者要另闢蹊徑,嘗試分析《植物大戰殭屍》中需求層次理論的體現。

保護瘋狂馬斯洛的腦子

第一層:陽光與豌豆的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就是反應生物本性、最基本的生理欲望的需求:食物、水源、性慾、舒適......是最初級也最不可缺少的。生理需求在遊戲中的體現,個人理解,主要是對生理刺激,即遊戲基本反饋的需要。

反映在《植物大戰殭屍》中,就是第一關就向玩家傾情呈現的——豌豆發射,命中殭屍,豆豆到肉,啪啪作響,斷肢殘腿,最終倒地。豌豆炸裂、殺傷殭屍的視覺刺激,皮開肉綻音效的聽覺刺激,反饋強力,讓玩家的生理感到極度舒適,生理需求得到滿足。

第一層:生理需求

破壞和傷害是生物內心的本性,獲得和佔有當然也是。陽光從屏幕上緩緩下落,輕盈、透亮,滑鼠輕輕一點,隨著順滑的動畫和舒適的音效,陽光被收集到了玩家手中,並最終轉化為豌豆射手,施加更多的破壞與傷害。獲得感,佔有欲,儲藏癖......生理的需求都找到了供應窗口。

豌豆啪啪響,陽光gling gling流

傷害與獲取,施與受,哪個是更本質的欲望,哪個是更直接的刺激?沒錯,是傷害。因此,在第一關,玩家擁有的唯一植物是豌豆射手而不是向日葵,堅守了「每關引入一個植物」的完美主義原則;陽光從而設定為不定時從天空掉落——自然和諧,水到渠成;地圖只有一行,保證傷害能順利造成並被查知。遊戲的設計做到臻於完美,或許就是《植物大戰殭屍》這般。

一豌豆,一戰線,一陽光,一境界

第二層:穩定長期產出的安全需求

安全上的需要和上一個層次的生理需求相比,主要是概念的延伸,是量的改變:從短期的生理刺激、生命存活,到長期的安全生存、穩定發展,對未來擁有安全的實在感。在遊戲中,就是玩家從一時的「保證存活,能繼續遊玩的體驗」,到「通過關卡,收穫階段性成功」,且對後續的遊戲進程有信心、有動力進行體驗。

第二層:安全需求

具體到《植物大戰殭屍》:第一關只有豌豆射手,所有的可執行輸入就是收集陽光和種植,每個打通遊戲的玩家回顧這第一關的體驗,都會感覺缺少了一些元素,不安穩。沒錯,缺少的是陽光資源的穩定、持續產出——缺少向日葵;缺少的是對後續未知困難的解決方案,比現有的豌豆射手更強力、更高效的殺傷手段——缺少櫻桃炸彈。

於是,第二關,向日葵來了,第三關,櫻桃炸彈來了。天空中掉落陽光的不穩定獲取,提升為向日葵自主控制、規模可增的穩定產出;只能發射豌豆,提供輕量、固定傷害輸出豌豆射手,進化成殺傷能力更強、範圍更大、收效即時直接、適用環境廣泛(補足了危機形勢下的保證安全的手段)的櫻桃炸彈。而第四關獲得的,可持續存在,不僅保護玩家本身存活(遊戲體驗的延續),還保護玩家的其他植物(財產保障)的堅果牆,又從另一個角度實現了對安全需求的滿足。

資源,攻擊,防禦三要素齊備

其實還不止於此,《植物大戰殭屍》中許多植物的獲得順序先後都暗含了從短期存活需求到持續安全需求的邁進。用於前期苟活、攻擊範圍較小的小噴菇,在墓碑吞噬者前獲得,而墓碑限制植物種植、最後一波產生額外殭屍,代表了持續的侵犯和未來潛在的安全威脅。第四大關迷霧關中的水生菇在燈籠草前獲得,而燈籠草驅逐迷霧,是取回了被剝奪的信息獲取權利,提供持久的心理安全感。對付冰車的辣椒和地刺荊棘的順序,處理礦工的分裂射手和磁力菇的順序......關於植物獲取解鎖順序與關卡設計、長期體驗的箇中玄機,筆者有意寫就另一篇文章再作詳解。

植物獲取順序,教課書般的設計

然而植物已然根植地上,陽光畢竟帶不到明日的花園,關卡外也要長期安全需求,滿足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最終,到了金錢與商店系統登場的時候。關卡內金錢資源的收集可保留在玩家手中,持續積累,永不消減,絕對安全;花費出去,轉換成更強力的植物,更有效的除草機,是自保能力的永久提升。價值的終極表現形式,金錢,是滿足安全需求的最後一塊牆磚。

從關卡到全局,從陽光到金錢,剷除向日葵,換上金盞花,為磁力菇鍍金——《植物大戰殭屍》在第二層需求層次的滿足上如此設計,高樓漸起,不著痕跡,神作,無疑。

資源升級,更黃更閃亮

第三層:養花種樹的社交需求

至此,《植物大戰殭屍》的核心玩法架構已成,後續層級需求的滿足,則要靠次要玩法、次級系統進行補充。

第三層社交需求,指的是友情、信任、愛情的需要,是要建立非功利的情感聯繫。這種社交上的聯繫不一定是獲取,也可以是給予。因此,單機遊戲滿足這層需求成為可能:通過對NPC的無回報給予或虛擬世界的自主性貢獻,建立情感的連結。對於非敘事的小型遊戲,養成系統代替與同類的交互、與社會的互動,簡單便捷地實現第三層需求的滿足。

第三層:社交需求

回到《植物大戰殭屍》,閒適的「禪意花園」擔任此職。全然於主體框架之外,僅保留了概念元素:玩家依舊是培養植物,只是從一次性花費陽光,立購立得,即時地獲得植物滿足需求,轉為了長期階段性投入金錢和時間,將一根幼苗漸漸培養長大成株——引入了時間成本,消耗了更高級的資源,得到的卻不是實用性植物「工具」,而是非功利的觀賞性植物「朋友」。

朋友?親人?無論用什麼詞語指代,禪意花園中的植物都代表著陪伴,承載著玩家潛意識下給予的愛與關照。追求生存安全和資源佔有積累的核心體驗空間之外,禪意花園獨立存在著,玩家內心善的一面得以盡情表露。花園中的大部分植物來自關卡隨機掉落,而培育設備等則花費遊戲進程中積累的金錢。第三層的需求來自第二層,滿足形式也來自第二層,此消彼長,消除生存壓力,剝離功利意義,需求與滿足形式合乎發展規律完成升級。

關卡中只有鏟子,花園裡唯獨沒有鏟子

澆水施肥等操作完成了愛的付出,植物升級返還鑽石、發光吐出錢幣、智慧之樹長高透露知識信息,這些完成了愛的回饋。禪意花園不是沒有回報和反饋,只是反饋不那麼即時,也非完全功利。況且植物幼苗的隨機掉落,需求狀態的刷新,可購買花苗的補充,都與現實時間關聯,控制了體驗的節奏,延長了體驗的時間。靜坐在花園一角,放下滑鼠,收起小鏟,愜意地聽著背景音樂,悠閒地看著蝸牛在精心擺放的花卉間挪移......這是滿足社交需求的《植物大戰殭屍》。

禪意花園,世外桃源

第四層:圖鑑成就的尊重需求

登上第四層,尊重成為需求的主題。馬斯洛將尊重分為內部尊重:對自身能力認可的自尊,和外部尊重:他人對自身能力的認可。放到遊戲,對應著內部尊重的,是個人資料、數據統計、解鎖與收集。外部尊重,則是成就系統、排行榜單等,線上公開效果更佳。

第四層:尊重需求

《植物大戰殭屍》在最早的版本只有植物和殭屍的圖鑑,沒有成就系統,之後的年度版識時務地補上了成就系統和鬍子模式等。圖鑑記錄了已經解鎖的植物和遇到的殭屍,配上一段幽默風趣的介紹短文,而攻擊、耐久等屬性不寫明具體數值,而是以模糊的「強」、「中」、「弱」概括呈現,與遊戲整體的輕鬆休閒風格相統一。後加入的成就系統,則分為通關進度、收集程度、特殊挑戰、隱藏要素幾大方面,再量化分成多個,分別滿足不同類型、兼顧不同水平的玩家。無論是按部就班推進關卡,收集植物和殭屍圖鑑的普通玩家,還是探索花式過關可能的探索型玩家,全模式通關的成就型玩家,都能即時認識到遊戲對自己努力和能力的認可。現實世界較難獲得的尊重,在虛擬的遊戲空間輕易、自然地被按需獲取。

各種成就,必有一款適合您

有一處細節值得注意:成就未解鎖即可查看條件。這樣設計方便有強烈尊重需求的玩家有的放矢,可謂友好,但也因而丟掉了意外解鎖成就的驚喜感。二周目的隱藏要素——雪人殭屍,同時出現在圖鑑和成就中,圖鑑裡只放一張黑色剪影,未做說明,保持神秘感,但後加入的成就卻白紙黑字寫著「發現雪人殭屍」,和圖鑑的設計意圖相矛盾,是《植物大戰殭屍》中少有的瑕疵。但瑕不掩瑜,圖鑑與成就整體設計上仍然成功有效地滿足了第四層尊重需求。

雪人殭屍,此地無雪白晃晃

第五層:真愛粉絲的自我實現

到了這個階段,一般玩家早已通關刪遊,留存的均為真正熱愛這款遊戲的玩家。也只有這一小部分人,會追尋馬斯洛所言最高層次的需求,攀登第五層的頂峰——自我實現。獨立自主的發揮能力完成工作,實現自己內心的理想抱負。

第五層: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說來那麼高尚、偉大,但其實在遊戲領域並不少見,每個玩家群體都會有一定比例自我實現的人。他們會通過自己喜愛或擅長的方式,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回饋遊戲:美術好的創作同人作品;技術好的專注於做改版,做mod;遊戲水平高的研究極限通關、冷門玩法、非常規操作;表達能力強的致力於遊戲宣傳、推薦、解讀......延伸推廣、發展創造,追求自我實現的玩家們組成遊戲社群的中流砥柱,無私奉獻,卻收穫了最多的內在滿足。每個遊戲的貢獻者都是遊戲最寶貴的財富。

形式多樣的二次創作

具體到《植物大戰殭屍》:藝術風格簡單明快,植物、殭屍形象只有基礎設定為限,不影響二次創作的衍生;在塔防的基本規則框架下,植物和殭屍作為單位要素可增刪修改,各種改版、mod豐富內容、提升遊戲性、延長遊戲生命周期;無盡模式提供了無限的挑戰,帶來更多玩家交流討論的機會,也是對外擴散的強力內容源......或許《植物大戰殭屍》沒有做到像那些依靠社群長盛不衰、名揚四海的遊戲那樣完美,但作為2009年一款休閒小品,它在第五層需求的滿足上已盡力做到了優秀。

風靡至今,已是傳奇

這就是筆者理解的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於《植物大戰殭屍》為代表的單機作品上的體現。單機遊戲大多遵循這個原則,用基本反饋和關卡系統滿足前兩層需要;再添加養成要素(非敘事遊戲)或利用人物和虛擬世界(含敘事遊戲)滿足社交需要;收集、成就系統滿足尊重需要;最終靜靜看著對自己有真摯熱愛的玩家去完成自我實現。

現實中有馬斯洛,遊戲中有略微瘋狂的馬斯洛。正如筆者始終認定的:藝術基於現實卻高於現實,而遊戲,即是現實。

向日葵獻聲,一曲回童年

相關焦點

  •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當人們在外界發現了最高價值時,就可能同時在自己的內心中產生或加強這種價值。總之,較好的人和處於較好環境的人更容易產生高峰體驗。  馬斯洛在1943年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 A Theory of Human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論。這種理論的構成根據3個基本假設: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夠影響他的行為。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既然叫「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那我們就先來說一下這個馬斯洛是個什麼樣的大爺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將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下面我們來分別介紹一下,請前排坐好拿著小本本往下看
  • 馬斯洛需求六層次理論——人生三層樓的全介序!
    沒想到,需求五層次論迅速被接納和普及,卻由此而帶來個人主義的膨脹,自我實現變成了不健全的自我中心,引人誤入歧途,自愛變成自私,自由變成不負責任,自我接納變成自我放縱…… 馬斯洛晚年接觸了東方文明認識到,需求理論中以『自我實現』為人的終極目標錯了!「缺乏個人超越的層面,我們會生病、會變得殘暴、空虛,或無望,或冷漠。
  • 【常識積累】馬斯洛的五個需求層次理論
    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根據人們的需要提出了一個需要層次理論,這就是世界聞名的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在這個理論中,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劃分為五個層級,從下到上,一層疊一層,呈現金字塔形,塔下面的需要容易滿足,越往上越難滿足。當下面的層次滿足後,人們就會追求上面層次的滿足。 第一層次:生理需要。
  • 馬斯洛需求層次論
    馬斯洛提出,為滿足自我實現需要所採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更高需求自我超越的需求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一個模稜兩可的論點。通常被合併至自我實現需求中。1954年,馬斯洛在《激勵與個性》一書中探討了他早期著作中提及的另外兩種需要:求知需要和審美需要。
  • 淺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解決夫妻關係問題中的應用
    每次夫妻中一方傷害另一方,就像給木塊釘了一個釘子。道歉就像把釘子拔掉,但釘子造成的洞將留在那裡。釘子釘得多了,木塊就容易崩潰瓦解了。當木塊千瘡百孔、毀於一旦時,何人又在角落裡默默哭泣?所以,我想我應該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從而希望能提高其思想理論,改掉不應該出現的錯誤行為,為改善夫妻關係盡一份力。
  • 從十二星座角度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金字塔
    小科普: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定義:馬斯洛(1968)認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等級構成。馬斯洛認為需要層次越低,力量越大,潛力越大。隨著需要層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應減弱。
  • 基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討論「需求」這件事
    產品經理的工作中最離不開的就是需求,需求有很多,但也要做出篩選,避免被「偽需求」支配)辛辛苦苦做出的產品功能無法真正解決用戶痛點。而本文就提出了幾條推論——基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更進一步理解需求,了解需求背後的本質。
  • 看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就知道如何避免青春期孩子叛逆
    本章帶來的內在需求發展規律,是我結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得出的,相信讀完本篇文章後,父母對於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會有很大的啟發,也會明白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容易叛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什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很有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 2021寧夏選調生考試常識積累:馬斯洛的五個需求層次理論
    【導讀】華圖選調生考試網同步網絡發布:2021寧夏選調生考試常識積累:馬斯洛的五個需求層次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寧夏選調生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寧夏選調生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行測涉及的知識點包羅萬象,只有通過不斷的積累,才能更好的應對2021寧夏選調生考試網,今天寧夏華圖小編幫你們整理了馬斯洛的五個需求層次理論常識
  • 馬斯洛需求"六"個層次
    馬斯洛早期的需求層次理論只要對管理學,心理學稍有接觸的人都知道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 2021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馬斯洛的五個需求層次理論
    今天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馬斯洛的五個需求層次理論」。   當我們口渴了,需要喝水;當我們工作累了,需要休息;當我們失落時,需要被愛;當我們成功時,需要人鼓掌...我們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後才能保持活動。
  • 完整的馬斯洛需要理論
    作者:知者在行馬斯洛早期的需求層次理論只要對管理學,心理學稍有接觸的人都知道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這張圖的確是廣為流行的需求層次理論,1954年,身為人本心理學中流砥柱的馬斯洛出版了影響深遠的巨著《動機與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書中提出了上述的需求五層次論。 需求層次理論是解釋人格的重要理論,也是解釋動機的重要理論。
  • 宋江精通的超前心理學:以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為其招安大計鋪路
    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於1968年提出。此後,這項理論在現代行為科學中佔有重要地位,是管理心理學中人際關係理論、群體動力理論、權威理論、需要層次理論、社會測量理論的五大理論支柱之一。又被行為科學所吸取,並成為行為科學的一個重要理論問題。而宋江一生都在謀求的招安大計,實際上始終暗合這種理論基礎。
  • 植物大戰殭屍2:巨人殭屍的新剋星——甲龍
    我還是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植物大戰殭屍二的恐龍危機。讓我們來到恐龍世界,探知恐龍世界的奇妙,在恐龍世界中,植物與殭屍會怎樣進行有趣的對抗呢?那我們現在開始聊聊吧。我與大家分享的是:植物大戰殭屍2恐龍危機的第20關,在這一關,我主要告訴大家的是玩遊戲的方法。
  • 植物大戰殭屍2中公認最強植物!一個植物守一路,通關實在太簡單!
    ,植物大戰殭屍的續作植物大戰殭屍2相比一代新增加了很多遊戲模式和新植物,雖然不敵植物大戰殭屍一代所獲得的巨大影響力,不過依舊是一款非常成功的遊戲,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在植物大戰殭屍2中公認最強植物!但是充能柚子的強力程度完完全全對得起獲得它的難度,充能柚子,攻擊之後的休息時間短,攻擊力強,而且升階之後,變得非常無敵,大招效果是從天而降一個閃電,對殭屍造成爆炸傷害!而且陽光需求只需要區區350點!在無盡模式或者後期遊戲中充能柚子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 原來完整的馬斯洛需求是六層
    訂閱「北大縱橫」,與千位諮詢師零距離==============================馬斯洛早期的需求層次理論 只要對管理學,心理學稍有接觸的人都知道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上圖的確是廣為流行的需求層次理論,1954年,身為人本心理學中流砥柱的馬斯洛出版了影響深遠的巨著《動機與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書中提出了上述的需求五層次論。 需求層次理論是解釋人格的重要理論,也是解釋動機的重要理論。其提出個體成長的內在動力是動機(Motivation) 。
  •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解讀《甄嬛傳》中沈眉莊為何會愛上溫實初?
    馬斯洛在代表作《動機與人格》中詳細論述了需要層次理論。他將人身上普遍存在的需要歸納為一個遞進的層次體系,由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層次。在愛情裡也是如此,各種需要之間有先後順序和高低層次之分,人在有需要的時候就會產生滿足這個需要的動機,有了動機的趨勢,我們就會做出相應的行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 【社會心理學】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了經典的需要層次理論。 它們是所有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的需要。 一般都是完成了低層次的需要之後才會追求高的需要,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偉大的畫家梵谷在食不飽腹的情況下仍然有對藝術有極高的追求。
  • 「植物大戰殭屍」系列圖書再推新書
    工人日報客戶端6月23日電 近日,「植物大戰殭屍」系列圖書全新力作《植物大戰殭屍2漫畫人體的奧秘·生命守護者》《植物大戰殭屍2·新成語漫畫》等上市後受到粉絲熱捧。8年間,中少總社與孫家裕帶領的笑江南團隊編創了植物大戰殭屍「恐龍漫畫」「機器人漫畫」「科學漫畫」等12個暢銷書系,100多個出版品類,發行量超7200萬冊,總碼洋超16.4億元,連續多年創業界銷量神話。從最初的單一產品發展成系列圖書,這一驕人的成績是如何取得的?靠的是什麼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