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族樂團復演!將為600歲的紫禁城創作一部史詩

2020-12-16 上觀

因疫情暫別數月的上海民族樂團,7月10日晚在上海大劇院回歸,演繹《海上生民樂》。2016年,《海上生民樂》正是從這裡出發走向世界,足跡遍布英國巴比肯藝術中心、法國巴黎愛樂音樂廳、德國柏林愛樂音樂廳、美國甘迺迪藝術中心……上海民族樂團上一次大樂隊線下演出,還是春節期間的美國巡演,演奏家們當時並未料到,疫情會造成全球演出行業停擺,再次與觀眾在劇場見面,竟已時隔5個多月。

音樂會由上海民族樂團駐團指揮姚申申、彭菲執棒,胡晨韻、俞冰、金鍇、張佳偉、盧璐、陸莎莎、趙韻夢等演奏家悉數登臺。旋律奏響,一位觀眾感嘆:「久違了。」

《海上生民樂》拉開上海民族樂團2020-2021演出季帷幕。今年,樂團將推出兩部原創新作,疫情中潛心創作的成果將在舞臺接受觀眾檢驗。

有古曲新詮,也有當代新作

從2016年至今,《海上生民樂》一直在變。首演時的形式是多媒體音樂現場,在民族音樂中融入戲曲、書法、舞蹈、西樂,呈現出海派文化的鮮明氣質。如同古人「山澗撫琴」「林中吹笛」,《海上生民樂》用聽覺和視覺的雙重享受徵服了觀眾。

2018年,《海上生民樂》赴歐洲四國八城巡演,上海民族樂團為此打造了全新的音樂會版,邀請原班作曲家團隊,對小編製作品進行調整創編,在保留原有意境的同時,呈現民族管弦樂隊的豐厚質感與豐沛表現力,探尋每一個音符裡深埋的文化密碼。

此次復演,《海上生民樂》調整了曲目,有古曲新詮,也有當代新作。琵琶、京胡、鼓與樂隊作品《楚漢》,將表現楚漢戰爭的京劇曲牌《夜深沉》和琵琶古曲《十面埋伏》連綴並置,千軍萬馬,大氣磅礴。嗩吶與樂隊作品《鳳舞》改編自傳統名曲《百鳥朝鳳》,爵士搖滾等現代音樂元素的加入,使作品更具張力。雙竹笛與樂隊作品《湖光》、彈撥樂重奏《冬蟲夏草》,展現了當代青年民樂創作者豐富的技法與開闊的想像力。譚盾的《臥虎藏龍》、羅小慈的《墨戲》則讓觀眾在音符中感受到高遠的精神世界。

民族音樂史詩《紫禁城》年末首演

隨著《海上生民樂》的復演,上海民族樂團2020-2021演出季也拉開帷幕。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在故宮博物院的特別支持下,作為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重大創作項目,上海民族樂團與上海大劇院共同推出原創民族音樂史詩《紫禁城》,12月30日將在上海大劇院上演。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樂團將創作演出《錦繡中華·共飲江河水》音樂會,選取湖北、重慶、新疆、雲南、西藏、青海、貴州等地音樂元素創作成新作品,9月23日將在上海大劇院與觀眾見面。

2020-2021演出季還將推出一系列不同題材和風格的民族音樂會。古琴演奏家龔一、二胡演奏家蕭白鏞、琵琶演奏家湯良興、笙演奏家翁鎮發將齊聚《絲竹春秋》四大名家音樂會,展現大師光華。指揮家張國勇也將受邀執棒上海民族樂團,帶領觀眾領略名家大師的藝術魅力。

此外,揚琴與欽巴隆專場音樂會《相遇》、《中流砥柱Ⅲ》首席音樂會將接連上演。延續多年的樂團品牌項目《火紅中國年》《歡樂祥和團圓年》將再度陪伴觀眾度過春節和元宵。樂團公益品牌「敦煌國樂·海上樂談」,則將升級細化為「海上相約」「海上跨界」「海上新秀」等板塊,配合樂團演出季演出主題,推出《琵琶新語》《打動世界》《相遇揚琴》等系列公益民樂活動,吸引更多觀眾走進民樂的世界。

相關焦點

  • 奏響紫禁城,共飲江河水,上海民族樂團新樂季展現傳統文化精彩
    圖說:上海民族樂團新經典《海上生民樂》開演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攝 下同民樂既能展現磅礴大氣的歷史山河,再現600年故宮風雲,也能觀照疫情下的現實生活,彈撥出上海與七個對口支援地區的情誼——昨晚,上海民族樂團新經典《海上生民樂》開演,揭曉2020
  • 紫禁城、絲竹春秋……上海民族樂團端上全新音樂大餐
    《海上生民樂》同時拉開了上海民族樂團2020-2021演出季的大幕,民族音樂史詩《紫禁城》、《錦繡中華·共飲江河水》音樂會、《絲竹春秋》四大名家音樂會等「音樂大餐」,即將被端上舞臺《海上生民樂》《海上生民樂》在海派民樂裡,看見中國的山中國的水
  • 上海民族樂團2020-2021演出季拉開帷幕
    今年上海民族樂團演出季的兩部原創新作就是緊扣這一創作理念來推進的。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在故宮博物院的特別支持下,作為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活動之一和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重大創作項目,上海民族樂團與上海大劇院共同推出原創民族音樂史詩《紫禁城》。充滿當代氣質的民族音樂語言塑造紫禁城韻味無窮的美學境界和豐富的精神意向。
  • 雲上創作線上考核 上海民族樂團復工擬出新招
    除了這些和樂迷的互動活動,民樂團的演奏家們還在忙著雲上創作、居家練功、隔空排練、視頻考核……疫情並未影響民樂團人的創作和訓練。創作不停樂團創意策劃部成員無論此前是在美國巡演,還是居家隔離,都實時與國內作曲家們以線上方式開展創作工作。
  • 線上講課直播演奏,上海民族樂團疫情期間推出一系列線上活動
    雖然不能去劇場聽音樂會,但打開「直播間」,就能見到喜歡的演奏家,點播一首自己喜愛的民樂曲目,對樂迷們來說已經很滿足了——受新冠疫情影響,上海民族樂團取消了2月、3月的所有演出,在沒有演出的日子裡,樂團推送考級曲目課程、進行直播分享活動,演奏家們紛紛轉戰網絡,有人為即將民樂考級的同學們講起了十級考級曲目的要點和難點
  • 沒有演出的日子裡,上海民族樂團有人轉行當起了「主播」
    上海民族樂團樂隊首席李瑋說。受新冠疫情影響,上海民族樂團取消了二月、三月的所有演出,沒有演出的日子裡,演奏家們也不想閒著。他們紛紛轉戰網絡,有人為即將民樂考級的同學們講起了十級考級曲目的要點和難點,也有人轉行當「主播」,在輕鬆歡快的氛圍裡和網友以樂會友。
  • 上海民族樂團美國巡演:奏響《家園》傳遞愛與信念
    上海民族樂團美國巡演。 上海民族樂團 供圖 中新網上海2月8日電 (王笈)華盛頓、辛辛那提、芝加哥、底特律……歷時20天,跨越數千公裡,先後到訪美國東西海岸7座城市傳遞海派民樂之聲後,上海民族樂團於2月8日回到了上海。
  • 上海民族樂團美國巡演首場亮相滿堂彩
    北京時間今天上午9時,上海民族樂團以近70人的最強陣容,由著名指揮家湯沐海執棒,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甘迺迪藝術中心音樂廳,以一臺品牌曲目《海上生民樂》的首場演出,拉開了此次赴美巡演的序幕並為美國觀眾送上中國新春祝福。每當一曲甫息,掌聲即刻響起。
  • 各民族音樂深度融合,上海民族樂團與七地演奏家同臺奏響「錦繡中華」
    東方網記者潘麗娟9月24日報導:昨晚,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特別推介演出,上海民族樂團《錦繡中華·共飲江河水》民族音樂現場在上海大劇院上演。《錦繡中華》系列音樂會是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為彰顯中華文化魅力而創立的品牌項目,意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促進56個民族和諧共融。從2017年創辦以來,每年嘗試攜手不同的地域板塊,全面展示地廣物博的中華大地異彩紛呈的多元文化及少數民族獨特的民族風情。
  • 紫禁城今年迎600歲 「陶瓷館」專館在武英殿重新開放
    此為局部圖。2020年到了,恢弘的紫禁城正式迎來600周歲,新展覽、新文創、新數據已經趕著趟兒地發布了。今年上半年,《韓熙載夜宴圖》將率先露臉。隨後,「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中國與凡爾賽展」「紫禁城建成600年展」等大展也將挨個揭開面紗。國寶重器時隔數年再亮相,不僅秀貌,還將展「內涵」——近年來新的解讀、新的研究成果等也會同時揭秘。
  • 獻禮紫禁城建成 600 年,「紫禁之巔·故宮寶璽」華南區特展廣州揭幕
    10月11日下午2點,紫禁城建成600年 暨「紫禁之巔·故宮寶璽」華南區特展在位於廣州文華東方酒店首層的廣天薈珍閣隆重揭幕!廣天薈珍閣是廣天藏品旗下的高端藝術展廳,以展示珍貴藝術品收藏品享譽廣東地區。中國玉石雕藝術大師袁霖本次展覽的主角《故宮寶璽•扎什吉彩》力邀百歲藝術巨匠周令釗擔任藝術指導,玉雕大師袁廣如、袁霖父子為工藝督造。
  • 為紫禁城600周歲慶生,數不清的禮物,要「鼠」這份最走心
    紫禁城,圖源故宮博物院朝暮輪轉百年,今年,紫禁城迎來了它600歲的生日,社交網絡上也掀起了為它慶生的熱潮。人們都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這座宮城的祝福:有網友用鏡頭拍下自己和紫禁城的「專屬瞬間」;也有音樂人創作生日歌曲,為紫禁城應援;還有博主以vlog視頻的形式記錄紫禁城之美,並展望它下一個更加燦爛的600年。
  • ...韻·兩岸情」——上海學生民族樂團與臺灣新竹縣國樂團交流演出。
    原標題:2016年7月15日下午,於楊浦區少年宮夢想劇場舉辦了「中華韻·兩岸情」——上海學生民族樂團與臺灣新竹縣國樂團交流演出。上海學生民族樂團成立於2015年,基於為促進上海青少年民族音樂教育普及事業的發展,提高學校和課外、校外民族音樂教育教學水準,充分發揮文教結合的平臺作用而建立。旨在全面提升上海學生民樂藝術水準,力爭建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上海名片。
  • 「上海出品」《在一起》:從眾志成城創作,到凝聚為人民創作的信念
    一部電視劇何以反覆觸動人心?跟隨觀眾們重溫的腳步,文藝界也在復盤該劇的創作歷程,許多關鍵詞被再度提起,「凝聚國內一流編導演團隊」「迅速反映時代」「真實的人民史詩」等。將幕後的感人事串聯起來,一條玉汝於成的道路越發清晰——在國家廣電總局的組織指導下,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的保駕護航中,上海的影視創作者以「在一起」的團結精神、以書寫史詩的匠心,展開了一次特殊的創作;而眾志成城的創作過程本身以及《在一起》播出後贏得的廣泛認可,又反哺著參與其中的創作者尤其是年輕人,讓他們在今後的實踐中進一步凝聚起為人民創作的堅定信念。
  • 「六百年紫禁城」邂逅 「百歲瓷王」演繹《千裡江山圖宮廷福筒》
    600年來,紫禁城匯集了兩千年封建帝王搜集而來的最終積累,幾乎囊括了中國未曾中斷的所有文明。從某種意義上說,皇宮成了天下藝術財富的大倉庫,而這些國家寶藏,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匯聚著古今藝術價值的結晶。張伯駒曾言:「永存吾土,世傳有緒。」
  • 單霽翔編著三本新書 為紫禁城600周年慶生
    2020年12月8日,紫禁城迎來600歲生日。當天,由故宮出版社推出的《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系列北京首發,全書分為《宮殿漫步》《文物風華》《故人匠心》三部。《宮殿漫步》講述有著600年歷史的紫禁城建築的故事。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本書將帶著大家走進紫禁城,領略這些巧奪天工的古代建築之美。
  • 重慶民族樂團聯手臺灣青年國樂團 迎新音樂會今晚上演
    臺灣新竹青年國樂團來到重慶,將在今(31)日晚與重慶民族樂團同臺獻上「海峽兩岸迎新春民族音樂會」,給重慶市民帶來全新的音樂盛宴。記者走進開演前的排練廳,提前欣賞了幾十位演奏家用笙、簫、嗩吶、雲鼓等多種樂器奏出的美妙音符。    此次音樂會主題為「中華韻•兩岸情」,是兩岸文化藝術交流的成果展示。
  • 色彩與旋律共舞 上海民族樂團攜手上海美術館點亮「中華藝術宮之夜」
    近日,由上海民族樂團、上海美術館共同舉辦的中華藝術宮之夜——「海上生明月」藝術體驗專場活動在中華藝術宮舉辦。活動現場華燈璀璨,「東方之冠」在夜色中熠熠生輝,民樂演奏家進展廳,在「海上生明月」展覽現場為觀眾表演,靜止的畫面隨著音樂的奏響,美妙的旋律與傳神的畫作交相輝映,為遊客帶來了一場有聲有色的藝術體驗。
  • 鼠年迎紫禁城600年,郵冊《紫禁澄懷》發行
    1月5日,為慶賀2020年庚子鼠年暨故宮600華誕,《紫禁澄懷》郵票珍藏冊在北京798朱炳仁藝術博物館首發。郵冊既收入了由著名藝術家韓美林設計創作,中國郵政發行的生肖郵票「子鼠開天」(取自民間傳說「鼠咬天開」)和「鼠兆豐年」(寓意2020年五穀豐登、闔家歡樂),還將朱炳仁為鼠年創作的新年吉祥物「數你寶貝」造像,以限量發行小型張的形制搭配其間。全冊精選了朱炳仁故宮系列最具代表性銅建築、銅瑞獸、銅壁畫等豐富的銅雕藝術作品。
  • 91歲女指揮鄭小瑛要來上海,牽手廈門樂團奏新年交響詩篇
    12月31日,91歲高齡的她將來到保利上海城市劇院,牽手廈門歌舞劇院交響樂團、上海陽光合唱團、上海女記者合唱團,奏響新年交響詩篇。鄭小瑛 圖片來源:鄭小瑛博客演出現場,樂團除了獻演《茶花女》《卡門》《快樂的寡婦》等歌劇的選段,《藍色多瑙河》《丹松舞曲》《愛情圓舞曲》等歡快的舞曲,還將花大篇幅演繹交響詩篇《土樓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