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得是二者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營養的運輸,從而滋養全身。脾具有將水谷化為精微,並將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各臟腑組織的功能。
其實脾虛最簡單的判斷方法就在你的「臉上」。我這麼說可能很多朋友都不明白,但實際上您一照鏡子就懂了——脾虛的人臉色都不正,比較常見的是發黃。
水谷入胃,全賴脾陽為之運化。所以古代醫論著作《醫原》上講到:「脾有一分之陽,能消一分之水谷;脾有十分之陽,能消十分之水谷」,是非常有道理的。
脾一旦有毛病,身體就不能實現這種轉化,人吃進去的飯、喝進去的水,不能正常運化,無法供給五臟六腑營養,結果是什麼?人體的血液減少了,臉色就由白變黃了。
所以我們中醫看一個人的脾好不好,先看臉色,當我們看到一個人臉色發黃,且不太明亮,不太潤澤,臉上肉鬆弛,基本就能判斷這個人脾虛。
如果伴有精力差、易睏倦、食慾減退、消瘦或虛胖、大便溏稀、納少腹脹、面目浮腫等情況,一定是脾虛無疑。
現在不管是男人、女人都在追求好身材,想瘦一點,因為瘦一些會更美,瘦一些會更健康。但是很多很會出現越減越肥,而且剛到夏季還沒開始減肥就發胖了,這些其實都是脾虛造的。
首先,脾虛導致運化能力下降,代謝困難,食物的能力過多的積存在體內出現肥胖。肥胖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增加心臟負擔,人會因為肥胖引起的疾病早早衰亡。
其次,脾虛導致肌肉鬆軟不再緊緻,肺部就會出現「遊泳圈」,突然發現自己肚子上揉越來越多也是脾虛的一種表現。
脾虛不僅僅會導致肥胖,也會有很多「手無縛雞之力」的人,這些人往往因為脾虛導致食物無法運化,出現體弱乏力,精神不振,血虛,面色蠟黃或蒼白。往往這一類人不能負重,抵抗力差,因其他疾病導致死亡。
中醫中的虛分為陽虛和陰虛,陽虛則怕冷,陰虛則怕熱。脾虛會導致氣陰雙虛,出現冬季即使是生病也還是手腳發熱,喜冷。而夏季很容易中暑,常年處於低血壓狀態,每天精神不足,渾渾噩噩。
拉肚子是脾虛最典型的的症狀,主要由於脾陽虛,造成食物無法運化,溼氣入侵,大便溏稀。
脾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不統血,導致血液不安正常的血管運行,出現慢性出血,月經量過多和其他的一些脾虛症狀。
脾是最大的免疫系統,但是因為脾臟很嬌弱容易受損。往往很多疾病和外傷會導致脾臟被割除。多數人認為脾臟不是人體主要臟器,不會有太多影響,但是存在必合理,如果失去脾臟必然會導致很多免疫問題。
免疫系統肯定回不到原來的水平,人也會容易生病,癌症細胞容易入侵,失去脾臟多數會早早衰亡。
在中醫理論中,脾主運化食谷水,開竅於口,其華在唇四白。所以脾臟虛不虛要多看看嘴和口。
1、從口看脾虛:
脾開竅於口,所以人的胃口和脾息息相關,而且在中醫理論口與脾的功能和是統一協調的。所以脾的功能可以從口反應出來。脾氣強則食慾旺盛,想吃東西。
在《靈樞·脈度》中提到: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所以脾虛則無味,脾熱則會出現口中甘甜,脾氣失調才會出現口膩。口苦等現象。脾氣充足才能夠知道辨別五穀的味道。
所以,脾虛不虛從口能分辨出來,如果口中出現異味,多為脾失調造成。
2、從唇四白看脾:
脾其華在唇四白,首先,我們要知道四白是什麼地方。唇四白中的四不是指數字,而是指四方的意思。白,因為正常嘴周圍的皮膚是白色的。所以唇四白指的是嘴巴周圍的皮膚。
a.唇腫:
在《素問。五臟生成篇》記載:「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胃中有火則上行於唇,胃有火,則脾必受灼。所以,唇腫也是脾胃出現問題了。
b.生瘡:
脾失去運化功能,導致食慾不佳,溼阻中焦,導致口角生瘡。這是典型的脾虛溼阻的表現。而反覆的口角生瘡,則是因為脾胃陰虛造成,而且瘡多發於唇部、舌頭、口腔兩側和上顎。
c.唇炎:
嘴唇總是脫皮,乾裂。這是由於脾胃積熱上衝,而外受風邪侵襲造成的,這也是為什麼秋季我們的嘴唇總是幹痛。
d.嘴唇無光:
脾氣足則唇色紅潤有光澤,彈性好。而當口唇淡白無光則表示脾虛氣虧。
e.嘴邊黑:
唇四白,也就是嘴邊,嘴邊黑是典型的脾虛溼盛的表現,脾虛導致身體怠倦,溼氣入侵厲害。
3、從其他方面看脾虛
a.嘔吐:
脾虛導致胃納不佳,食物難以克化,脘腹脹滿,胃氣體上逆,導致嘔吐。所以,當出現飲食稍微不注意就嘔吐,病情經常消化不良多數為脾虛造成。
b.多口水:
我們經常發現小孩子會流口水,但是不是所有小孩都有這種症狀。這是由於脾氣不足,不能夠很好的布散津液,導致口水多向外流。所以發現你的孩子經常流口水,如果沒有在出牙期,可能是脾虛,脾氣不足造成。
c.胖舌頭:
胖舌頭是夏季脾胃虛弱,導致體內溼氣太重的典型表現。這種情況,多是由於飲食造成,飲食主要太冷、太雜和食物不健康。當然還和居住環境太溼造成。
常按太白穴,有效治脾虛
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健脾補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強。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xszy1912@126.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