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不好可咋辦

2021-02-07 徐氏中醫



說得是二者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營養的運輸,從而滋養全身。脾具有將水谷化為精微,並將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各臟腑組織的功能。


其實脾虛最簡單的判斷方法就在你的「臉上」。我這麼說可能很多朋友都不明白,但實際上您一照鏡子就懂了——脾虛的人臉色都不正,比較常見的是發黃。



水谷入胃,全賴脾陽為之運化。所以古代醫論著作《醫原》上講到:「脾有一分之陽,能消一分之水谷;脾有十分之陽,能消十分之水谷」,是非常有道理的。


脾一旦有毛病,身體就不能實現這種轉化,人吃進去的飯、喝進去的水,不能正常運化,無法供給五臟六腑營養,結果是什麼?人體的血液減少了,臉色就由白變黃了。


所以我們中醫看一個人的脾好不好,先看臉色,當我們看到一個人臉色發黃,且不太明亮,不太潤澤,臉上肉鬆弛,基本就能判斷這個人脾虛。


如果伴有精力差、易睏倦、食慾減退、消瘦或虛胖、大便溏稀、納少腹脹、面目浮腫等情況,一定是脾虛無疑。





現在不管是男人、女人都在追求好身材,想瘦一點,因為瘦一些會更美,瘦一些會更健康。但是很多很會出現越減越肥,而且剛到夏季還沒開始減肥就發胖了,這些其實都是脾虛造的。


首先,脾虛導致運化能力下降,代謝困難,食物的能力過多的積存在體內出現肥胖。肥胖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增加心臟負擔,人會因為肥胖引起的疾病早早衰亡。


其次,脾虛導致肌肉鬆軟不再緊緻,肺部就會出現「遊泳圈」,突然發現自己肚子上揉越來越多也是脾虛的一種表現。



脾虛不僅僅會導致肥胖,也會有很多「手無縛雞之力」的人,這些人往往因為脾虛導致食物無法運化,出現體弱乏力,精神不振,血虛,面色蠟黃或蒼白。往往這一類人不能負重,抵抗力差,因其他疾病導致死亡。




中醫中的虛分為陽虛和陰虛,陽虛則怕冷,陰虛則怕熱。脾虛會導致氣陰雙虛,出現冬季即使是生病也還是手腳發熱,喜冷。而夏季很容易中暑,常年處於低血壓狀態,每天精神不足,渾渾噩噩。



拉肚子是脾虛最典型的的症狀,主要由於脾陽虛,造成食物無法運化,溼氣入侵,大便溏稀。


脾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不統血,導致血液不安正常的血管運行,出現慢性出血,月經量過多和其他的一些脾虛症狀。



脾是最大的免疫系統,但是因為脾臟很嬌弱容易受損。往往很多疾病和外傷會導致脾臟被割除。多數人認為脾臟不是人體主要臟器,不會有太多影響,但是存在必合理,如果失去脾臟必然會導致很多免疫問題。


免疫系統肯定回不到原來的水平,人也會容易生病,癌症細胞容易入侵,失去脾臟多數會早早衰亡。




在中醫理論中,脾主運化食谷水,開竅於口,其華在唇四白。所以脾臟虛不虛要多看看嘴和口。


1、從口看脾虛:


脾開竅於口,所以人的胃口和脾息息相關,而且在中醫理論口與脾的功能和是統一協調的。所以脾的功能可以從口反應出來。脾氣強則食慾旺盛,想吃東西。


在《靈樞·脈度》中提到: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所以脾虛則無味,脾熱則會出現口中甘甜,脾氣失調才會出現口膩。口苦等現象。脾氣充足才能夠知道辨別五穀的味道。


所以,脾虛不虛從口能分辨出來,如果口中出現異味,多為脾失調造成。


2、從唇四白看脾:


脾其華在唇四白,首先,我們要知道四白是什麼地方。唇四白中的四不是指數字,而是指四方的意思。白,因為正常嘴周圍的皮膚是白色的。所以唇四白指的是嘴巴周圍的皮膚。


a.唇腫:


在《素問。五臟生成篇》記載:「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胃中有火則上行於唇,胃有火,則脾必受灼。所以,唇腫也是脾胃出現問題了。


b.生瘡:


脾失去運化功能,導致食慾不佳,溼阻中焦,導致口角生瘡。這是典型的脾虛溼阻的表現。而反覆的口角生瘡,則是因為脾胃陰虛造成,而且瘡多發於唇部、舌頭、口腔兩側和上顎。


c.唇炎:


嘴唇總是脫皮,乾裂。這是由於脾胃積熱上衝,而外受風邪侵襲造成的,這也是為什麼秋季我們的嘴唇總是幹痛。


d.嘴唇無光:


脾氣足則唇色紅潤有光澤,彈性好。而當口唇淡白無光則表示脾虛氣虧。


e.嘴邊黑:


唇四白,也就是嘴邊,嘴邊黑是典型的脾虛溼盛的表現,脾虛導致身體怠倦,溼氣入侵厲害。


3、從其他方面看脾虛


a.嘔吐:


脾虛導致胃納不佳,食物難以克化,脘腹脹滿,胃氣體上逆,導致嘔吐。所以,當出現飲食稍微不注意就嘔吐,病情經常消化不良多數為脾虛造成。


b.多口水:


我們經常發現小孩子會流口水,但是不是所有小孩都有這種症狀。這是由於脾氣不足,不能夠很好的布散津液,導致口水多向外流。所以發現你的孩子經常流口水,如果沒有在出牙期,可能是脾虛,脾氣不足造成。


c.胖舌頭:


胖舌頭是夏季脾胃虛弱,導致體內溼氣太重的典型表現。這種情況,多是由於飲食造成,飲食主要太冷、太雜和食物不健康。當然還和居住環境太溼造成。


常按太白穴,有效治脾虛



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健脾補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強。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xszy1912@126.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 END -




相關焦點

  • 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不好如何調理?
    然後就是脾胃不好容易生溼氣,脾胃不好的時候就不能把水溼很好的運化變成身體的津液,這個水溼運化不了堆積在身體裡就會形成溼氣,溼氣重了之後人身體也會出現很多毛病,比如好生溼疹,比如人總感覺頭腦昏昏沉沉,比如大便黏膩不容易拉出來,怎麼擦屁股也擦不乾淨!還容易沾馬桶!
  • 脾胃不好的症狀有哪些?脾胃不好怎麼調理?脾胃同治
    在中醫認為,脾胃相表裡,同為一「家」,要養生先養脾胃。現在生活壓力大,社會節奏快,有的人脾胃不好可能自己都意識不到。那麼,脾胃不好的症狀有哪些呢?對於脾胃不好怎麼調理呢? 日前,42歲的高女士前來就診,說:「最近感覺胃口不太好,吃不下飯,吃進去就覺得胃中嘈雜,有時候還打嗝,讓人煩躁的很,大便也不成形,總想去廁所又總拉不完的感覺。這是不是脾胃出了問題?
  • 保護好胃主受納功能、養好胃氣
    《靈樞·五味篇》中說:「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胃主受納,為水谷之海。所謂「水谷」即指吃進體內的各種營養物質,「受納」就是攝取食物,也是食物消化的基礎。飲食入口,經過食道,容納並暫存於胃腑,這一過程稱之為受納。然而,機體的生理活動和氣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靠食物的營養,所以「胃」被稱之為「水谷之海」。
  • 脾胃虛弱,陽氣不足,3種方法調理脾胃補陽氣!
    醫方面認為,脾胃乃後天之本,我們也知道,脾胃健康,吃飯香身體好,然而,現代人由於飲食不規律,導致脾胃不和,吃點東西就腹瀉,那麼,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是否脾胃不好
  • 參苓健脾胃顆粒一個療程管用嗎?脾胃不好怎麼調理?
    生活中工作壓力大、飲食作息不規律、美食誘惑等,常給我們的身體增加負擔,常說「十人九個脾胃病」,那麼脾胃不好怎麼調理呢,服用參苓健脾胃顆粒一個療程管用嗎?要說脾胃不好怎麼調理,我們先簡單來看看脾胃的功能。眾所周知,胃管消化,脾主吸收,脾胃配合齊努力。
  • 脾好命就好之三:脾主四肢肌肉
    脾主四肢肌肉,脾氣虧虛,精微不能布散周身,則形體消瘦、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故《張氏醫通》中說:「脾胃虛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脾不好,肌肉軟弱無力 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以營養肌肉。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全身的肌肉都依靠脾化生水谷精氣的充養,才能使肌肉豐滿、發達、健壯。若脾胃運化功能障礙,水谷精微化生不足,必致肌肉瘦削,甚至萎縮無力。故臨床治療痿證,以補益脾胃為重要原則。 脾不好,人為什麼會消瘦呢?中醫認為,脾主肌肉、四肢。
  • 產康調理篇--六腑調理胃
    2、胃的形態結構:胃的外形為曲屈狀,有大彎小彎。如「屈,受水谷,其胃形有大彎小彎」,「胃纖曲屈」。    1、胃主受納水谷:受納是接受和容納之意。胃主受納是指胃接受和容納水谷的作用。飲食人口,經過食道,容納並暫存於胃腑,這一過程稱之為受納,故稱胃為「太倉」、「水谷之海」。「人之所受氣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之海也」。
  • 脾胃不好了,常有3個表現,如何調理脾胃?記住「一方三法」
    所以,脾胃要是有點什麼不好了,氣血也就很容易不足,這就是中醫所說的脾虛。 那麼,脾胃不好的人,該如何調理呢? 其實很簡單,脾胃不好就得健脾,這是中醫養生的基本法則,但健脾益胃的手段卻是多維度的。
  • 「內傷脾胃,百病由生」,養好脾胃才是根本
    其中有這樣一句話「人們攝取食物,經過胃的受納腐熟、脾的運化,將食物中的精微物質輸送到全身,以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及皮毛筋骨等組織器官,生命得以生生不息。」這裡提到了人體營養過程中的重要器官「脾胃」,也是中醫最常提到的。中醫的「脾胃」和西醫解剖學所講的脾和胃不是一個概念,它並不是簡單的代表消化系統中的某個器官,而是形態和功能的統一體。
  • 脾胃氣虛、脾虛痰溼、痰阻氣滯,這個千古名方輕鬆解決!
    脾胃在人體的位置,從上中下而言位於中、從前中後而言位於中、從左中右而言位於中,所以我們把脾胃稱為人體的「樞紐」,
  • 參苓健脾胃顆粒怎麼樣細分析,脾胃不好的症狀有哪些?
    近來常有患者詢問脾胃不好的症狀有哪些,參苓健脾胃顆粒怎麼樣,是不是可以幫助老年人調理脾胃呢?脾胃不好的症狀有哪些呢?對老年人來說,脾胃不好的症狀有哪些?有些症狀算是比較典型的,脾胃不好的症狀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精神狀態、飲食胃口、大便情況、舌苔變化。
  • 脾胃是免疫力大本營,調理脾胃小方法,氣血充足,遠離腹瀉、便秘
    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此次肺炎,患者都有溼氣重的問題,脾胃功能異常虛弱。脾的功能脾在中醫裡,有很高的地位,中醫認為脾胃相當於人體的「根本」,有後天之本一說。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脾主運化。運化,運是運輸,化是消化吸收的意思。
  • 昆中參苓健脾胃顆粒——千年古方,脾胃良藥
    在中藥傳統理論中「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而胃主受納,脾胃互為表裡」,意思就是脾臟在身體機理中主要起著調節和運轉的作用,而胃在身體機理中主要起著吸收和容納的作用。如果長期飲食不規律或熬夜等導致脾胃虛弱,人就會顯得虛弱,精神不振,以至於影響飲食和整個身體的機能。    那麼,如何保障並且護持脾胃呢?這不僅是現代人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同樣也是一個令人苦惱的問題。
  • 肚子脹參苓健脾胃顆粒一個療程有用嗎?吸收不好是什麼原因?
    吃點好的不是拉就是脹,究竟肚子脹、吸收不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是人了正常現象,還是病?要怎麼治呢?今天就來說說老年人肚子脹,吸收不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怎麼解決。肚子脹、吸收不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造成肚子脹、吸收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脾胃虛弱。脾和胃是人體兩大主要消化器官,負責飲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後期營養物質的輸送和布散,保障生命活動正常進行。
  • 脾主肌肉,脾虛則肥胖,瘦不下來,或肌肉練不大,需分兩步調理脾
    《素問·痿論》曰: 「脾主身之肌肉」,」「即脾氣健運,則肌肉豐盈而有活力。如脾有病,則肌肉痿縮不用。"《素問集注·五臟生成篇》曰: 「脾主運化水谷之精,以生養肌肉,故主肉。」 《太平聖惠方》曰: 「脾胃者,水谷之精,化為氣血,氣血充盛,營衛流通,潤養身形,榮於肌肉也。」《四聖心源》中亦曰: 「肌肉者,脾土之所生也,脾氣盛則肌肉豐滿而充實。」
  • 脾胃論治--脾以守、胃以通也
    脾胃論治    脾胃皆屬土,脾為己土,胃為戊土,而臟腑分焉。脾為髒,胃為腑,凡髒主守,腑主通,髒陰而腑陽也。    經言胃為水谷之海,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故胃主納,脾主運,胃喜涼,脾喜燥,昔人每多混治,惟葉氏醫案,謂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
  • 脾胃不好百病找!中醫一碗湯,補脾益氣,脾胃一調百病安
    在中醫當中脾胃具有非常不一般的作用,大家熟知的它們對飲食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作用,這種作用脾叫做運化,胃叫做受納,兩者配合對保持機體正常運轉有著關鍵的作用,被稱為「後天之本」。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認為,人體的元氣有賴於脾胃之滋生,脾胃生理功能正常,人體元氣就能得到滋養而充實,身體才會健康。因此,古人有「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說法,即一個人如果脾胃不好,陽氣就會不足,各種疾病也就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