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說: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也有人曾說: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他一生風雨,卻依舊泰然處之。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
這份豁達和修養,讓我們這些後來人,不由得一贊三嘆。
蘇軾是北宋著名詩人,是豪放派詩人的代表人物,他創作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詩詞被後人廣為傳唱,他為人率真、性情豪放、廣交朋友。
雖然仕途不順、屢遭挫折,但他豁達灑脫,能把世事看透,能活得逍遙自在。
蘇軾曾幾次被貶,但他每被貶一處都能發生不少的趣事,結交許多好友。
而且他非常善於對對子,可以說他做對子脫口而出並且十分巧妙。他和朋友佛印對了很多有趣的對子,被世人流傳。
有一次,蘇軾因為與朝中權貴的政見不合被貶到瓜州,此時他是無比憤懣惆悵。
蘇軾聽聞瓜州金山寺有一位被稱為「英靈的衲子」的禪師,據說這位禪師是個神童,三歲讀《論語》、五歲能背詩三千多,十九歲研習佛法,二十八歲學有所成,宋神宗曾賜他「佛印禪師」的稱號。
蘇軾喜歡交朋友,不久就登門拜訪佛印這位得道高僧。他們二人一見如故,因為志同道合,二人交談非常投機,漸漸的他們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至交好友。
二人來往日漸密切,時間久了他們就非常的熟悉了,對於世俗禮節也就不那麼注意,經常開彼此的玩笑。
蘇軾與佛印同遊湖
有一日,蘇軾邀請佛印乘船遊玩。在遊船上,佛印大師拿出一把提有蘇軾詩詞的扇子,蘇軾以為佛印是欣賞自己的才華正得意之時,佛印將扇子扔到河裡,並大聲道:「水流東坡詩(屍)!」。
蘇軾明白這是佛印在捉弄自己。
蘇軾想著如何回擊佛印時,看到有狗正在啃食骨頭,於是他靈感乍現,笑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出的上聯非常巧妙,蘇軾對的下聯也毫不遜色,以至於他們的對子被當時的人們津津樂道。
蘇軾和佛印就像這樣經常用詩對來調侃彼此,但二人沒有因為玩笑傷了感情,反而感情越來越深厚。
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時而以一種「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的慷慨豪邁之氣,捲地而過;
時而,他又給讀者留下「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的蒼涼背影。
最近網上流行一句話:我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而蘇軾顯然給這個問題,寫上了最完美的解答。
能做到這種境界的,除蘇軾之外,還有"文能橫槊賦詩,武能上馬斬賊"的大宋詞人辛棄疾,對此,正是他在《青玉案·元夕》中寫的: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
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我讀的這本《蘇軾詞傳》中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
不僅是用了蘇軾的詞為主題,還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不再孤立地講授單篇詩詞,而是以通俗易懂的視角來解讀蘇軾詩詞!
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
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
辛棄疾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正所謂「劍有殺氣 詞有柔情」。
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每個時代都有所謂的「大家」,而真正流傳下來的這些古詩詞才是我們要細心珍藏的。
這不僅是孩子需要學習的,我們成年人,更需要學習!身在中華,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應該忘記我們的國家瑰寶。
六本書活動價僅需79元,也就是一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實在是個機會呀!
點擊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