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告訴她》這麼多年,中國文化在好萊塢電影中的形象改變了嗎

2020-12-12 雙影人

其實看完《別告訴她》就可以肯定這是一部以好萊塢視點講述的中國故事,中國在這裡只是為了滿足西方觀眾獵奇的心理而已,本文前兩部分會梳理歷史上好萊塢電影中他者文化的形象轉變,第三部分提出現在好萊塢電影對其他文明的獵奇式改造和捧殺問題。

1

我是為你們帶來文明的使者,自然也是統治者

其實好萊塢電影就是一個強勢西方文化如何看待其他文明的鏡子。西部片中印第安人的野蠻形象,華人反派傅滿洲的黃禍形象,都是好萊塢早期電影中常見的刻板印象。

西方文明一開始是如何看待他者的呢?當然是以自己為中心,把其他文明看成是自己徵服的對象,內心潛臺詞是,你看我都給你帶來了文明,你怎麼不感謝我呢?

典型代表就是《奪寶奇兵》中那些土著的形象,或者《加勒比海盜3》中周潤髮飾演的海盜頭目,他們都是邪惡而野蠻的代名詞。

當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並命名,其實對於印第安人難道美洲大陸不是一直存在?為什麼叫被你發現?這種我為萬物尺度的態度和歐洲工業化是相伴而生的,因為我先進當然我來命名你。

有時候這種態度反應在電影中會呈現出詭異的一幕,比如《蒂芙尼的早餐》中亞裔角色其實是白人演員通過化妝來演繹的,當然形象自然是負面的。

這種態度有時候並不大明顯,需要細細品味才能看出來,比如電影《末代皇帝》,本片導演雖不是美國人,但是它在奧斯卡獎奪得多個獎項,可以看做是好萊塢對電影中中國形象的認可。

請注意電影一開場慈禧安排溥儀繼位的一場戲中,整個氛圍非常詭異,慈禧更是以僵硬奇怪的面目出現在鏡頭裡,這和電影整體鏡頭偏寫實的風格似乎格格不入,其實這就是導演想像中那個遙遠、詭異、將死的中國。

如果這還不明顯,那麼莊士敦出現以後就毫無疑問了,因為他不但真的在「教育」中國的皇帝,甚至還用自行車把皇帝從和太監的曖昧的遊戲中「解救」了出來。

在他的教導下,皇帝越來越西化,甚至在紫禁城裡面打起了網球,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時莊士敦的位置,他不但是裁判而且是所坐的位置遠遠高於常規裁判的位置,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可以說是呼之欲出。

2

理解你的文化,可以和平共處

隨著時間的推移,好萊塢電影開始理解其他文化,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與狼共舞》的橫空出世和大獲成功。男主不但在和印第安人相處中理解和尊敬對方,甚至最終加入了印第安人的部落,拋棄了自己原來的身份認同。

對比50年代西部片《搜索者》的劇情這種轉變就更加明顯,本片中當男主角發現自己被印第安人擄走的侄女已經不太會說英語後,就宣布了侄女的死亡,這種死亡不是肉體上的,而是文化上的死亡,是男主對印第安人非人這一觀點的認可。

當然《與狼共舞》之後更多的電影開始以多元尊重的價值觀來看待其他文明,比如阿湯哥的《最後的武士》,這部電影主角甚至認同了遠東的日本武士道文化!

當然從60年代開始,以李小龍為代表的能打的中國人形象也開始在好萊塢有了自己的受眾,他主演的幾部電影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接下來成龍的《尖峰時刻》系列

更是把中國人都會功夫的形象坐實了。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再加上好萊塢電影進入中國市場,不得不考慮中國觀眾感受,所以出現了一批包含正面中國形象的好萊塢大片。

比較早且典型的代表是《2012》中對中國基建狂魔的誇獎,在青藏高原建造的12艘諾亞方舟是全世界唯一的希望。

接下來《地心引力》中女主是乘坐神舟飛船才脫險回到地球,《火星救援》裡更是出現了中國航空和美國NASA肩並肩攜手解決問題的畫面。

當然其中有些作品中國元素的加入會使整體比較違和,並不算成功。比如《降臨》中的中國將軍,《獨立日2》中的中國隊員都和影片格格不入,更不要說《環太平洋2》中國基地和景甜的出現了,估計加入了景甜宇宙的電影,應該是不會有第三部了。

3

說你比它好,這是捧殺嗎?

近幾年政治正確橫行的好萊塢,掛起了一股捧殺風,就是在電影中會刻意吹捧其他文明,從非洲的到中國的,無不如此,一面滿足西方觀眾一以貫之的獵奇心理,一面用白左價值觀罔顧事實的或是吹噓其他文明或是刻意將其與西方文化加以區分。

比如《阿凡達》中潘多拉星球的土著們都是和自然和諧相處的,沒有私心的,不但大家一條心,還用聖樹為紐帶與大自然心連心!反觀人類(白人男性為代表)則是為了資源罔顧生命和大自然的和諧。

相同的情況也發生在漫威的電影《黑豹》中,影片一改以往好萊塢對非洲落後形象的表達,不但把瓦坎達描述為科技先進人人和諧的世外桃源,而且影片最後居然出現了非洲國家要幫助世界的鏡頭。雖然作為一部商業電影可以不顧現實世界,但是這種價值觀的闡釋是很明顯的,難怪美國黑人紛紛進影院二刷三刷。

再來看這兩年有關中國的電影,《摘金奇緣》在北美取得了票房的巨大成功,《別告訴她》在各大獎項均有斬獲,尤其是導演兼主演的王子逸剛剛獲得了金球獎影后。

然而《摘金奇緣》在亞洲市場卻票房撲街,在中國僅僅取得了1100萬的票房,究其原因還是電影中的華人形象和現實相差太大。演員在片中的服飾不是太過誇張就是樣式十分陳舊,仿佛從八九十年代電視劇中借來似的。

男主角的長相更是讓中國人很難認同,只有美國觀眾會喜歡的那種大頭男生。楊紫瓊飾演的婆婆更是搞起了聖經學習小組。女主的角色設定也是小妞電影中常見的鄰家女孩,劇情是小女生走入豪門然後衝破阻礙獲得真愛的套路。整個電影雖然披著亞裔文化的皮,但是骨子裡卻是真愛至上的好萊塢價值觀。

經過撤檔又定檔的《別告訴她》同樣是一部獵奇趣味濃重的電影,先不說王子逸蹩腳的中文讓人十分出戲,單是片中強行歸納總結的中西文化衝突就很讓人不適,角色經常說著說著臺詞就變成了中西文化專家,開始大段大段的對比總結。

片中核心的衝突就是要不要告訴奶奶病情真相,本來這是一個因人而異的選擇題,結果叔叔把這個問題上升到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較量的高度,而且片中暗示好像全中國人都是這樣騙老人的!

為了衝突而衝突的例子在片中比比皆是,比如一桌人吃著飯突然比較起中美誰更好了,讓人匪夷所思,你們全家不是去日本就是去美國,難道哪裡好你們不是自己心裡早有定數?那還為什麼這樣安排呢?當然還是要滿足西方觀眾了。因為他們買票看這個電影就是要看不同,如果他們看到中國人生病也是去醫院排隊,也是醫保報銷,也是做ct檢查,那還有什麼新奇。

女主和媽媽在一起說英語的時候,也要叫nainai,而不是grandma,為什麼?還是要提醒西方觀眾,我這可是稱呼不一樣呢?更不要說為什麼安排一個一心嚮往美利堅的服務員了。

《摘金奇緣》看似是表現亞裔也很成功,其實是好萊塢萬年愛情主題加層殼而已。《別告訴她》看似是表現亞裔在中西文化衝突中的掙扎,其實是獵奇式的給西方觀眾展示一個不一樣的中國而已。

一個文明到底能不能理解另一個文明,這個問題已經存在很久了,對它的回答基本分成兩派。一派認為大家都是人,各個文明雖有不同,但是底層邏輯都是相通的,也既存在普世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所以理解另一個文明是完全可能的。另一派則認為每個文明都是本質上不同的,不能比較好壞的,因此來自一個文明的人永遠都是帶著有色眼鏡去觀察其他文明,真正的理解是不可能的。

用一個例子來說就是,當你去一個海島發現他們正在舉行活人殉葬的儀式,你是以人的生命權為理由前去阻止還是尊重人家的文化傳統袖手旁觀呢?同意前者你就是普世派,同意後者你就是相對派。

也許這個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也許好萊塢電影中的其他文明到底該怎麼展現也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但是現在這種故意誇大不同,故意捧殺其他文明的方式,一定不是最終的答案。

相關焦點

  • 《別告訴她》:好萊塢亞裔電影,不過是梨園中的一曲歌劇
    當《摘金奇緣》和《別告訴她》掀起了新一輪亞裔電影浪潮,令美國華人們歡欣鼓舞的時候,中國人卻對此漫不經心,他們似乎沒有察覺到這種改變,又或者從20多年前的《喜福會》到如今的《別告訴她》,美國看待中國的視角並沒有發生多少改變——同樣以家庭為背景彰顯文化衝突,同樣宣揚著美國思想的進步和遙遠東方的愚昧,同樣展示著在文化夾縫中苦苦掙扎的美國亞裔們。
  • 從「傅滿洲」到《別告訴她》,好萊塢「看懂」中國人了嗎?
    截至目前,這部成本僅有350萬美元的電影,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斬獲了1957萬美元的票房,女主奧卡菲娜還憑此喜提今年金球獎的的喜劇、音樂類最佳女主角獎,引發多方熱議。除影片質量外,《別告訴她》能夠獲得這些成績和關注,更是因為其特殊性——這是好萊塢罕見的、以華人家庭情感為主題的電影。
  • 《別告訴她》拍出了真實的中國嗎?
    《別告訴她》中也有假婚禮,結構上頗像是對《喜宴》的致敬。但表現形式有所不同。在《喜宴》中,眾人都信以為真,熱熱鬧鬧假戲真做了一番。而《別告訴她》中,眾人都知道這場婚禮為假,氛圍像在哭喪。李安的高明在於,電影中只體現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鮮少做價值判斷。
  • 《別告訴她》真的是一部爛片嗎?
    早在2019年下半年傳出內地要引進這部全部由亞洲演員主演的美國電影時,國內網際網路就曾上演過非常魔幻的一幕,輿論聚焦在奧卡菲娜並不出眾、甚至是低於大眾普遍審美的外表上,並認為她高顴骨、眯縫眼、塌鼻梁的面部特徵是典型存在於西方人審美中的亞裔標誌,少不了惡言相加。那麼,《別告訴她》真的是一部爛片嗎?是否存在迎合西方觀眾的審美?
  • 《別告訴她》,依然不能告訴她,一部哭得我稀裡譁啦的電影
    海報來自電影《別告訴她》電影根據導演王子逸(Lulu Wang)的真實經歷改編,反映了中美兩種文化對於死亡截然不同的態度。The Farewell《別告訴她》不是一部好萊塢商業大片,其總製作成本只有300萬美元,美國首周末只有4家電影院放映,但其首周美國平均單銀幕票房卻超過了《復聯4》。憑著其口碑與內涵,放映的電影院後來增至800多家。我是在英國觀看的,那時電影已經上映了兩周。
  • 淺析電影《別告訴她》
    一部電影最關鍵的核心在於如何講好故事,而這部電影《別告訴她》從電影名就可窺見一斑導演的敘事能力。王子逸身為一名華裔導演,這次就通過這部電影為我們敘述了中西方關於親情文化差異的問題。這部片子主要講述了從美國歸來的孫女碧梨在得知奶奶身患癌症後,回國特意參加堂弟的婚禮並且對家人特意隱瞞奶奶這一病況後產生不解 ,從小在紐約長大的她覺得奶奶有權利知道自己的病況,編劇由此為矛盾點講述了一個家庭喜劇。從人物塑造上來看,碧莉無疑是一個個性鮮活的獨身女青年。和大多數華裔一樣,她每隔很多年才回國一次,全家基本定居在美國。
  • 《別告訴她》:一部融合親情、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美式中國菜電影
    就算中西文化有差異,但不變的是我們都愛你。@奈奈姐姐《別告訴她》是根據王子逸導演的親身經歷改編而來。王子逸是當下好萊塢知名度很高的一名華裔女導演,還被《綜藝》雜誌評選為了2019年必關注的導演之一。本片於2019年7月12日在美國上映。
  • 亞洲電影將取代好萊塢嗎?
    在10月底舉行的倫敦韓國電影節上,不少亞洲電影版權受到熱捧,「亞洲電影要取代好萊塢了嗎?」英國廣播公司(BBC)9日據此發文,預測亞洲電影正在擺脫好萊塢的影響,憑藉本土題材的原創、民族文化的挖掘和新一代更具國際視野的電影人才,逐漸佔領本國和海外市場。亞洲元素電影越來越受歡迎,這在近年來國際電影市場上已是不爭的事實。
  • 《別告訴她》:以美國人的思維理解中國親情文化,註定不會有票房
    電影《別告訴她》於2020年1月1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了。該片導演美籍華人王子逸根據自己奶奶的真實故事,拍攝了這部電影。反映了海外華裔與中國親人在面對家人罹患重症後,是否告訴患者真實情況上,東西方文化碰撞的故事。
  • 《別告訴她》背後華裔影人崛起
    近幾年來,不僅是這部《別告訴她》,華裔電影人在好萊塢的集體崛起已成為大趨勢,越來越多的華裔影人在好萊塢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不妥協導演堅持講述私人化的「中國故事」「奶奶得了癌症,要不要告訴她?」此番,為了電影拍攝,她也再次回到中國,與中國攝製組和演員合作的過程中,她對中國文化也有了全新的感受,「我們劇組都很照顧趙老師,這或許與亞洲文化中的『孝』有關,就是對於長者非常尊敬,尊敬長者是中國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電影別告訴她,有人泣不成聲有人忍俊不禁,以小見大溫暖共情!
    王子逸導演,奧卡菲娜主演的電影《別告訴她》這部電影根據導演王子逸的親生經歷改編,講述的是一家子人為了向奶奶隱瞞癌症晚期的病情,通過策劃一場婚禮讓漂流在海外的家人團聚的故事這部電影上映後反響十分熱烈,IMDB評分7.6,僅僅比李安的《喜宴》低0.1
  • 亞裔土豪瘋狂炫富改變華人形象?《摘金奇緣》別再尬吹文化輸出了
    據說這是25年來首部好萊塢製片廠級別全亞裔電影, 也是好萊塢歷史上第一部全亞裔商業大片。 這部電影在國外熱捧但卻在國內遇冷,除了浮誇抓馬的劇情,關於中國傳統文化、家庭觀念的展現也太過於膚淺很難引起國人的共鳴。
  • 《摘金奇緣》:邊緣的亞裔電影人正在改變好萊塢?
    吳恬敏是一個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稱不上著名的名字,然而現下,她和一部名為《Crazy Rich Asians》(中文譯名:《摘金奇緣》)的電影,正在攪動著好萊塢和美國亞裔群體的神經。電影自8月15日在美國上映後,首周五天共收穫票房3500萬美元,是當周周末票房冠軍。美國評分網站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3%,觀眾打分為A級。
  • 亞洲電影將取代好萊塢?
    在10月底舉行的倫敦韓國電影節上,不少亞洲電影版權受到熱捧,「亞洲電影要取代好萊塢了嗎?」英國廣播公司(BBC)9日據此發文,預測亞洲電影正在擺脫好萊塢的影響,憑藉本土題材的原創、民族文化的挖掘和新一代更具國際視野的電影人才,逐漸佔領本國和海外市場。
  • 亞裔女星奧卡菲娜主演家庭喜劇片,別告訴她,這部電影值得一看!
    尚氣》這部電影的女主角之後,關於她的非議一直就不斷,包括她這次還獲得了金球獎,雖然很多觀眾都為她叫好,但是還有很多人對於她的外貌進行了惡意的評價,但我覺得她演得非常地自然,電影中所有的表現,都特別適合電影的故事和題材而且她這次在《別告訴她》演的中國角色還有很多失意的地方,包括她本人的狀態,她本來就不是那種看上去亭亭玉立型的,是那種特別狼狽的感覺,但她塑造得非常符合這個人物角色
  • 中式電影《別告訴她》國民奶奶火爆歐美,葫蘆視頻在線追劇
    由李安導演的——《別告訴她》曾歷經撤檔,終於又回來了。別看《別告訴她》在國內市場平平無奇,殊不知,該片在2019年聖丹斯電影節首映後,在北美一路火爆,是2019年北美電影市場最大的黑馬。整個故事是根據王子逸一段真實的家庭故事改編而成,是在華人家庭中上演一場中西方文化衝突。
  • 《花木蘭》爭議背後,好萊塢女性銀幕形象的百年變遷
    這部於1967年上映的電影,是好萊塢犯罪和公路題材的裡程碑作品,片中的邦妮因自身渴望冒險,甚至投選擇搶銀行的來「尋找自我」,也塑造了一個反模式化的銀幕形象。多年之後,美國rap之神埃米納姆便在自己的一首歌裡唱到:「如果我有個女兒,我就管她叫邦妮」。
  • 電影外交——中國和亞洲面孔在美國好萊塢的演變
    《殘花淚》海報(圖片來自網絡)隨著中國形象的變化,好萊塢電影中的華人角色也逐漸發生變化。近日,《美國之音》網站發布了題為「中國和亞洲面孔在好萊塢的演變」的文章。文章中認為,早期好萊塢電影中對中國及亞洲面孔的刻板印象已經轉變,現在中美合拍電影成為發展趨勢。
  • 《花木蘭》爭議背後:好萊塢女性銀幕形象的百年變遷-虎嗅網
    雖然在電影工業化的初始階段,已經有大量女性成為炙手可熱的大明星,但當時美國社會仍舊是男性主導著整個文化體系,因此直到60年代,好萊塢電影中的女性還都常常是處於「被忽略」的狀態: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是「花瓶」或是男性視角下的某類角色,她們金髮碧眼、婀娜多姿、服飾優美,展現出女性外表上最迷人的一面,但有時卻也缺少自我精神和人格上的獨立。
  • 《別告訴她》:2020金球獎誕生首位亞裔影后
    飾演電影《The Farewell》(別告訴她)的女主角的Awkwafina奧卡菲娜,拿到了音樂/喜劇類電影最佳女主角。當她捧起獎盃的那一刻,金球獎史上第一位亞裔影后終於誕生。奧卡菲娜是誰?或許有人對她感到陌生,但其實最近幾部好萊塢商業電影中,我們都能看到她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