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傳異功樵夫定拳名 李毅虎致力推紅拳
上回書說到萬士震傳承自然門,醫武濟世。而令再說一人,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紅拳傳承人,陝西紅拳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宣傳部副部長,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紅拳》編委。此人姓李名毅虎,公元一千九百六十五年生於西安市長安區,擁有大學文化,乃陝西紅拳傳人。
有一首藏頭詩單贊李毅虎:
李生古都習紅拳,毅志非凡高派人。
虎踞龍盤英雄顧,博納天下集大成。
卻說陝西是中華武術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歷史上曾有十三個王朝建都的長安自古就有「文武盛地」的美稱,這片土地和生活於此之人,在世界文明史上曾經書寫了輝煌篇章。正是這片土地,孕育了中國古老拳種之一的紅拳。
紅拳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周、秦時期。西周灃鎬盛行「武舞」「角力」,秦時三輔即今陝西關中一帶盛行「手搏」、「擊劍」,長安附近尤甚,並以對練套路娛樂提高技藝。據《史記.張儀傳》記載:「秦人秦聲,舞秦舞擊缶彈箏,擊膊拊髀。」所言即是秦王嬴政打完勝仗後的慶功宴上,武士「擊膊拊髀」,跳拍打舞以示慶賀,此與紅拳演練套路中「放炮」、「十大響」有著同樣的表現形式,與民間流傳之紅拳諺語「擊皮為鼓」也同出一轍。
「擊膊拊髀」體現秦人粗獷豪放,既練了「拍打之功」,又練了「撐斬之法」。紅拳以「撐斬為母」,撐斬是紅拳拳法的精髓。
唐代,紅拳拳法被稱為「唐手」、「角牴」,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自稱「十五好劍術」,可見其時之尚武之風。而唐代郭子儀、薛仁貴等,都乃出自陝西之名將。
紅拳套路,基本形成於唐末宋初,據陝西紅拳師承世代相傳,紅拳得名於陝西西嶽華山。據傳,有陳摶者,生於唐末,原籍毫州真源,即今安徽毫縣境內,入長安考進士落榜,「五代」時隱居華山修道,後周世宗曾請他做官而固辭不授。北宋太宗時賜號「希夷先生」,其所著的《無極圖》現還刻於華山石壁。陳摶為道家崇敬,專稱為「陳摶老祖」。
卻說當年陳摶應舉失意,心灰意冷,便入華山隱居,清修悟道。一日,陳摶碰到一位入山砍柴之老樵夫,見年紀約有七十餘歲,但身體強健,健步如飛。陳摶上前行禮,詢問此地風俗情況,老樵夫簡略告知。以後又經常碰面,兩人也就熟悉了。
有一天,二人相見之後,老樵夫對陳摶說:「此深山之中,常有狼豹出入,吾見汝性善良,然文弱體單。汝與吾有緣,吾願將先輩祖傳之一套拳術招法傳授於你,一則防身,二則對汝修心養性強身健體也甚有益處。不知汝意如何?」
陳摶聽後,不由大喜,將老樵夫請到他隱居之處,以師禮相拜,請予傳授。
老樵夫也很高興,從這一天開始,每天早晨便於華山東峰上,向陳摶傳授拳法。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陳摶學武習拳已數月有餘,已基本掌握和熟練了老樵夫所授之拳法。
一日,陳傳問老樵夫:「師父,您所傳授吾之拳術,可有名稱?」
老樵夫聽後哈哈大笑,道:「先輩祖傳未說拳名。今汝問及,吾見汝有立志修道成仙之心,當是已看破了紅塵。然老夫乃是一凡夫俗子,紅塵中一介百姓,且不思修道成仙,吾所教汝之拳路招法,實僅為當地流行之功法。今汝問得好,此拳應叫何名?依吾看來,既是人間紅塵中之拳法,姑且稱之『紅拳』可也。」
這真是:
自古民間有高人,身在紅塵破紅塵。
紅拳本由樵夫傳,陳摶老祖傳世人。
自此,「紅拳」之名,即在民間流傳。
民間另有傳為宋代將套路稱為「使拳」,把棍術套路稱為「使棒」,陝西方言稱「耍拳,耍棍」,由於關中拳在當時耍得紅火,後被稱為紅拳。
紅拳者,也有豔美、吉祥之意。
所以說,紅拳是土生土長的關中拳,追本溯源,當是起源於周秦,成形於唐宋,興盛於明清。到了清末,有「鷂子高三、黑虎邢三、餓虎蘇三、通背李四」四位武術家是當時紅拳的代表,其中「鷂子高三」影響最大。
「鷂子高三」為清末陝西三原陵前鎮高家堡人,生於公元一千八百十二年,幼名寶童,號明春。進入武林界後,改名高佔魁,世稱「飛腿鷂子」。因在家中行三,故又稱「鷂子高三」,乃是紅拳高家門開派大師。
這「鷂子高三」幼年隨兄練武,先後拜鄰居楊青、三原清麓寺園淨長老、耀縣郭存志及北寺馬殿二僧習陝拳。成年後出遊南北各省,遍訪名師,曾從河南丁文慶、山東王師、山西楊師、江南汪師、湖北溫氏、河北何氏等習練少林、通臂、花拳、猴拳等,精於猴拳,深得技擊精髓,即隻身遍遊,冀、魯、豫、湘、鄂、蘇、川、甘、晉等地傳紅拳十餘省,功夫超群,技擊拳勇,因腳踢號稱「拳打陝甘兩省,腳踢蓋世英雄」的四川馬黑子而聞名於世,冠絕一時。用至晚年,高佔魁返回陝西,集各家之長創立了以「撐補為母,勾掛為能,化身為奇,刁打為法」的陝西高家拳,亦稱高派,為陝西諸路拳術之最。自此,紅拳高家門盛行於陝西。
高佔魁於公元一千九百零四年去世,享年九十二歲。
這正是:
一代武俠高佔魁,鷂子高三美名揚。
紅拳從此有高派,盛傳陝西震武行。
卻說李毅虎自幼尚武崇文,少年時拜長安紅拳名家楊天成之徒曹印武為師,習紅拳十大盤功(筋)大小紅拳炮捶等基本拳械。
曹印武生於公元一千九百十六年三月,陝西省長安縣(今西安市長安區)大兆鎮北新莊人,十一歲時拜王家溝的紅拳大師楊天成習練紅拳十大盤、大小紅拳、四把捶、粉紅拳、四門捶、排子手等拳套路。
公元一千九百三十年十月至公元一千九百三十八年,曹印武在西安陝西省國術館習武。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先後在西安紅旗機械廠、陝西石油器材廠、三公司、農建司等地方傳授紅拳。主要教四把捶、粉紅拳、四門捶等拳路。
公元一千九百五十八年,曹印武參加十三縣運動會並榮獲第一名。後因國生亂象,受到衝擊,武術器械兩次被沒收,一些武術資料丟失,其中包括楊傑所寫的紅拳拳法,至為可惜。
亂平之後,曹印武得以平反,一心專注於紅拳的傳承與發展。
公元二千零十年十一月,曹印武去世,享年九十四歲,其主要徒弟有李毅虎、柳成賢等。
這真是:
曹好應生入武行,印識紅拳功底扎。
武名起伏艱難處,忍擊抗衝傳拳法。
再說李毅虎,學生時代隨曹印武、徐合良等習紅拳打手排子、炮捶、連手捶、燕青掌、四門捶、四把捶、六趟、八步、提攔刀、燕青刀,鞭杆、行劍、雞腿龍爪手、龍擺尾等功法拳械。
李毅虎為中國首部百集武術門派紀實長篇《發現武林·尋找江湖》武術顧問,西安市長安區武術協會高級顧問,任長安傳統武術培訓基地、長安潏河武場教練兼外聯宣傳部部長,西安印武紅拳培訓中心主任等職。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二年十月在北京國防科工委服役期間,隨甘肅蘭州戰友陳國等習甘肅地方拳,隨北京地方名家李天傑、吳春林、李宏斌、李天民等習八卦、尚派形意、心意、八極、劈掛等諸多拳種。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三年七月,李毅虎參加全軍運動會,獲紅拳炮捶一等獎、鞭杆排子一等獎。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四年一月至一千九百八十七年六月,任一零九團技術營武術教員。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四年二月,李毅虎與北京拳友李天傑等在北京昌平創辦了昌平縣武術培訓中心、為地方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才。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五年八月,李毅虎參加國防科工委系統運動會,獲紅拳燕青掌一等獎、八卦掌二等獎。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六年七月,李毅虎參加北京市武術比賽,獲紅拳連手捶一等獎、燕青刀一等獎。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七年十月,李毅虎調回地方後利用工作之便,拜訪各地紅拳前輩、傳人、愛好者等,學習並整理拳譜、筆記、談話記錄等,慮心向前輩們求教學習交流,不斷完善、提高自己的武技水平。十一月,拜武當趙堡太極名家原寶山為師,習練趙堡太極小架,後又隨郝風東繼續深造學習。
公元一千九百九十年三月,李毅虎先後隨師兄弟們成立了武館、武校、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擔任副校長、教導處主任、總教練、宣傳部部長等職,為企事業單位、公司、大專院校培養了大批安保人員。
公元二千零十年三月始,李毅虎參加各種武術賽事、調研、培訓等活動,均獲優異成績。
李毅虎醉心於中華傳統武學、數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追求、廣泛吸取傳統武學文化之精華,挖掘、整理、傳承著中國傳統武學文化。
公元二千零十五年九月,李毅虎應「中華真功夫」系列項目組邀請,出席「中華真功夫」系列項目啟動儀式暨中國首部紀實功夫電影《尋找真功夫》新聞發布會,即二零一五武林大會,代表武術界在大會上發言,並做紅拳排子鞭杆演示。
公元二千零十六年六月,李毅虎參加中國古武當國際武學交流大會、被大會組委會授予「武學名家」稱號;同年九月二十九日,應邀出席了第十屆國際武道聯盟在陝西華山召開的《華山論劍國際武林大會》,並做現場名家表演;十二月十一日,被陝西紅拳文化研究會授予「二零一六年度紅拳保護傳承工作先進個人」;在第二屆中國紅拳非遺保護論壇上,論文《紅拳與中國傳統武術文化》榮獲二等獎。
公元二千零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至五月六日,李毅虎赴北京、深圳、香港、澳門、珠海參加「真武堂」第一屆國際綜合功夫大賽系列活動、獲「武術精英」獎;十一月八日,被珠海市嶺南禪武道研究院聘為「紅拳傳統文化研究員」;十二月十七日,被陝西紅拳文化研究會評為二零一七年度紅拳傳承工作「宣傳突出貢獻獎」。
公元二千零十八年五月,李毅虎被西安市碑林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授予「二零一七年度碑林區優秀平安志願者」稱號;同年七月七日,在第三屆中國紅拳非遺保護高峰論壇上,論文《淺述紅拳的健身與養生》榮獲二等獎。
公元二千零十九年一月十八日,李毅虎在陝西紅拳文化研究會年終總結表彰大會上,被評為「二零一八年傳承推廣紅拳先進個人」;十二月被陝西紅拳文化研究會授予「二零一九年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紅拳保護、挖掘、傳承先進個人」稱號。
公元二千零二十年三月十六日,在中國亞洲非遺工作委員會武朮研究院及「一帶一路」中國武術非遺關愛健康大型系列公益行「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活動中,李毅虎被組委會授予「建康大使」榮譽稱號。
李毅虎注重挖掘中華武術實戰技法與武術的養生功能、遍訪國內武學名家、廣泛地與他們開展實戰教學交流、檢驗自己所學、不斷提高完善自己的功理功法實踐與教學水平。
在武術教學中,李毅虎對傳統武術博擊有較深的研究,並提倡大力開展傳統武術博擊的訓練與研究。工作之餘,先後寫有《紅拳與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紅拳的養生與技擊》、《紅拳與紅拳文化》、《紅拳體系內容與技法特點》、《淺述陝西武術的發展》、《尚派形意技法初探》、《紅拳先輩楊天成》等論文,在全國各大武術雜誌《武林》、《博擊》、《中華武術》、《少林與太極》、《全球功夫》、《全球功夫網站》、《中國武術在線》等發表有關武術功理功法論文五十餘篇。
此正是:周秦英雄蓋天下,唐宋豪傑自當仁。紅拳代有高俠士,名揚四方有傳人。
欲知下一位武林人士是誰,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