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傍晚,課誦結束後,傳某師與傳某師,就日中一食這問題,再請示師父。】
【老和尚說:「修行不是在忍饑渴,一天吃一餐,不但體內虛火會上升,身體會虧損,且忍久了,還會淪為餓鬼道的一份子。】
就一直餓嘛,活著就一直餓……餓到死。不過,我告訴諸位:要改變一個人的觀念,我曾經說:易容易,易心難。你要改變一個人的容貌,很容易;要改變一個人的觀念,很難!那個持午的人,日中一食的人,他們守住了某一種觀念的時候,就很難化掉他的觀念。我們不是說他不對,他的身體扛得了,我們讚嘆,怕的就是一些初學佛法的人,初學佛法的人!身體受不了,也沒有經教的功夫,也沒有心性的功夫,就是硬撐,餓著肚子硬撐。我告訴諸位:在座諸位一定有人以前就是搞這一套,搞得身體快垮掉了,再慢慢修正過來,我也是一個例子。不吃,久了身體差,虛火上升,還會淪為餓鬼道的一部分。
【來這裡的美國法師,他們並不是沒有吃,你看他們,】
老和尚也是直截了當說:你看他們,
【中午不是都吃得很多嗎?】
你看這個,
【三餐的份量並一餐吃,】
這個外省人看不懂,這用臺語讀,你馬上就知道:三餐並作一餐吃,三餐的份量並一餐吃。
【胃腸不是過飢,就是過脹,】
意思就是:不是太餓了,就是太飽、太撐。
【反而把胃腸撐大,不如正正常常的,三餐只為療飢,】
三餐只是為了治療我們飢餓的病,我們一出生就有病,是什麼病呢?就是飢餓的病。
【只要不吃得過多,恰恰飽,不去貪著它就可以。現在剛死去的傳能師,】
死去,他就不會寫傳×師,他就直截了當講,反正死人也不會起來說話。現在死掉的那個傳能師,
【本來身體很好,就是勉強忍飢,】
就是一直忍一直忍,不吃。
【打一個星期的餓七,才把身體弄壞,且難再調復。」】
我們要調整這個身體健康,就像爬山、上山那麼難;我們要把身體搞壞了,就像墜山,你跑到山頂上,一下子掉下來,墜到山谷。要把身體搞壞很容易的,可是,要把身體弄得健康,很難,要有種種的因緣、種種的條件。
【老和尚接著說:「行日中一食,或過午不食,那是順著身體的自然情況,】
注意那個「自然」兩個字,意思就是:個人的因緣不一樣,法無定法,要看個人的因緣、體力行不行。
【在飽足清淨的情況下,自然不需多食,而舍下一些多餘的飲食,並不是勉強去行的。】
我們以前在佛學院,有一個法師,他就這樣子,後來,他自己行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就是用站的,然後,很累的時候……這個般舟三昧你們沒看過,般舟三昧就是房子裡面沒有任何東西依靠的。這個土地、這個地上,它都是用土,類似沙的那一種,軟的,軟的沙鋪著,怕跌倒。般舟三昧四十九天,最多最多就是上面拉了一條繩子下來,粗的繩子。為什麼呢?在你很累的時候,就抓住那個繩子,就樣子抓住那條繩子,旁邊就有護關的人,就是不準讓你坐下來,躺下來,頂多就是去蹲一個廁所。教我們經典的法師,他就是去打般舟三昧,打這個般舟三昧一天、兩天這樣過去,到一個禮拜以後,他的兩腿幾乎沒有辦法蹲,他連上一個廁所都蹲不下來,站都幾乎站不起來,他是硬撐、硬撐。
後來到第三個禮拜,就是二十一天,不睡覺的喔,他累的時候,就抓住那一根繩子,從上面垂下來的繩子,底下都不是水泥地了,都是土,所以,他跌倒也不會撞死,也不會頭破血流,這樣抓著睡覺,很累、很辛苦,然後念佛。因為裡面寫說:如果有人行般舟三昧四十九天,不眠不休,證得一心不亂,那麼就會見佛,當生就會見佛。後來,二十一天的時候,倒下去,送急診,後來腦部傷到。廣化律師往生以後,要做這個讚頌會,我跟法藏法師去辦廣化老和尚的讚頌會,就是出殯的儀式,我就碰到他,我就跟他合掌問候。以前教過我的,他不認識,他腦部嚴重的受損,嚴重的受損!很精進,但是,沒有衡量自己的體力、耐力,想要一飛就沖天,希望說這一次就能夠見佛,二十一天。後來往生了,走了,就是死掉的意思,不是往生極樂世界,是死掉,現在已經往生了,不在人世間。
這種修持方法,諸位!你想想看,你稍微觀想一下,不要說二十一天,你兩個晚上,這樣不眠不休的,或者三個晚上不眠不休的,不睡覺,然後不能坐,因為是般舟三昧,他不能坐,也不能蹲,就這樣子,你試試看,三天就好,要見佛那麼簡單嗎?目前世界上只有一種人,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覺的,就是打麻將(還有打電玩的)。我還沒有看過,念佛念三天三夜不睡覺,沒有!打麻將就可以三天三夜不要睡覺。
所以,這個修行我主張是希望中道,中道。我本身也是這樣子,跟廣欽老和尚一樣,以前搞了很多名堂,後來發現這一套行不通,要按部就班,中道,老老實實地來,一步一步地放掉執著,這樣才有辦法。但是,話講回來,如果沒有經過這個階段,也沒有辦法醒得過來。前幾天新聞報導,說有一個醉漢,醉到什麼程度呢?喝酒,他的酒測值,超過了平常人的四、五倍,結果,他開車開到一半,睡著了,他就是紅綠燈的時候,他在紅綠燈中間就睡著了,多嚴重!警察在旁邊一直叫:喂!你醒過來,醒過來啊,你醒過來啊!沒辦法,沒有熄火,車子還在發動,睡著了,攝影都攝起來。一個人也是這樣,凡夫俗子沉迷在五欲六塵,醒不過來;修行人沉溺在自己的知見,也醒不過來。所以,師父那個頓悟偈頌:無聖無凡無眾生,就是你立一個聖人的知見就錯誤,真正的聖是絕對,連那個聖人知見都不存在,叫做真正的聖人。而我們就是在畢竟空的時候,假相,一直要搞出一個什麼東西出來,不曉得當體就是空,醒不過來的。因此,修行沒有經過很長的這種磨練、琢磨,實在是很難。但是,很有福報的人,就像諸位現在,看看廣欽老和尚的開示,一下就醒過來:喔!我們修行要中道,不能極端。說:在飽足情況之下,自然不需要多食,而舍下一些多餘的飲食,並不是勉強去行的。
【像你們現在,還是一身的無明習氣在妄動,所吃的,恐怕都還不夠體內的消耗,】
因為沒有定,吃下去以後,沒有定力,消耗的能量大,妄動,妄念重嘛!
【還談什麼日中一食?不變成餓鬼就好了。」】
【傳某師問:「那麼,我們應如何了生死?」】
【老和尚說:「了生死哪有那麼簡單,不吃飯就可以了生死,那大家都不吃好了,了生死,必須祛無明習氣,要忍辱,忍辱第一道,】
其實,我們佛法聽多了,你總得要在一個地方下手,就是在這個地方:無明習氣。要袪除無明習氣,要忍辱。你說修行很簡單,它就很簡單,你要抓住重點。無明,就是你一定要開般若智慧,就是要見性,才能破無明。而習氣,就是點滴功夫,一點一滴的來除掉貪嗔痴慢疑,慢慢地才有辦法,修行一點都沒有辦法跳躍,它必須按部就班來。要忍辱,忍辱是第一道,
【這是最重要的,不是不吃就可以了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