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廟文物保護再發力,靈應宮舊物終於進屋了

2020-12-23 齊魯晚報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

近日,泰安岱廟新增展廳「青銅造像陳列館」對外開放,原本放置於靈應宮的銅像和鍾終於進屋了。

岱廟西廊房廊下的六尊銅像和兩口金屬鍾,原放置在靈應宮,2006年移入岱廟保護。因受廊下條件限制,銅像出現不同程度的鏽蝕現象,展陳效果也不盡人意。為加強文物保護,提升展陳效果,泰安市博物館制定了青銅造像陳列方案,將現有銅像及金屬鍾全部移入室內陳列。

「泰安城外古道院,殿宇插漢何清幽」這是清人沈廷芳《銅樓歌》的一句,歌中所詠古道院就是地處泰城西南一隅的靈應宮,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下廟。靈應宮南北長約150多米,東西寬約40餘米,佔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是泰山碧霞元君上、中、下三廟中規模最大的一組建築群。

據民國時人李東辰著《泰山祠廟紀曆》所述,明正德年間泰安城西南創建靈應宮,為北京鹹侯宮的香火院。舊稱天仙祠,到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由明神宗頒敕對其進行拓建形成現今南到山門,北至宮後門,東到東更道,西至西更道的規模,並賜額「靈應宮」。

靈應宮在清代曾經重修,民國五年(1916)大部分建築物及銅像遭到焚毀。新中國建立後,靈應宮的舊址和殿宇曾長期由兩家企業使用。為更好保護文物古蹟,原屬於靈應宮的文物有不少被轉移到了其他場所。

靈應宮山門內東西兩側,有鐘鼓樓,東側為鐘樓。鐘樓約為民國重修時所建,內原有銅鐘一口,於1972年移至岱廟。

靈應宮崇臺之上原本設有銅亭一座,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建於岱頂碧霞祠。後於崇禎十六年(1643)前後被移至泰城遙參亭。至順治五年(1648),銅亭又被移至靈應宮內。亭為銅鑄仿木結構,造型優美,鑄工精緻,系明代鑄造藝術精品它與北京頤和園銅亭、昆明鳴鳳山銅亭並稱「國內三大銅亭」。為更好的保存這一古物,在靈應宮內放置了320多年的銅亭,於1972年被移至岱廟。

此外,智上、九蓮兩菩薩銅像分別移置於鬥母宮與紅門宮。

2002年,靈應宮進行了第一期復建,將南半部分院內廠房、倉庫拆除,恢復了鼓樓、穿堂、迴廊、崇臺、東西配殿及月老臺等建築物,再現當年「前後殿廡崇麗、迴廊周密」的舊觀。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姜廣富:風雨滄桑「靈應宮」
    後來,當上了兵、刑兩部的尚書,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為家鄉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出資建起了一座靈應宮,也不知道過了多少年,這座靈應宮又成了碧霞元君的下廟行宮,一直到現在依然是香火旺盛。 靈應宮明代建成,清代重修。民國五年,遭遇回祿之災,大部分建築物和宮內銅像被焚壞,僅存有南山門、鐘樓、銅闕、正殿、北鬥臺等。
  • 碧霞元君下廟泰山靈應宮|城中古道院 清靜祈福地
    靈應宮山門為磚石結構,單簷卷棚歇山頂,磚簷層層疊澀而上,拱形門,兩側有聯:「天下巍峨第一山,人間無雙靈應境」,上有「靈應宮」額。山門內東西兩側,有鐘鼓樓。東側鐘樓為民國時所建,內原有銅鐘一口,1972年移至岱廟。西側為仿明式鼓樓,是根據原址發掘現場復建的,磚木結構,比鐘樓體量略大,為方形五脊歇山頂,大出簷,亦分上下兩層,木質地板。
  • 世界遺產門票僅20,成小商品市場珍貴文物與金屬架交錯,岱廟堪憂
    在老鼠皇帝首席村婦的心裡,去山東泰安,可以不登泰山,但必須要去岱廟。岱廟位於泰山南麓,俗稱「東嶽廟」,與北京故宮、山東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莊的外八廟一起搞了個組合,叫「中國四大古建築群」,看定位就知道都和皇家有關係:故宮是皇帝996上班打卡的地方,三孔是上學念書的地兒,外八廟乃私家度假勝地,岱廟感覺最厲害:確定皇帝人設處。為什麼這麼說呢?
  • 岱廟裡的珍貴鎏金寶物
    到泰山旅遊的朋友如果時間充足,泰山腳下泰安市區的岱廟是非常值得去逛逛的,這裡文物眾多,定會讓你不虛此行。在文物愛好者的眼裡,岱廟是一座文物極其豐富的博物館,僅國家一級文物就多達一百餘件。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清代乾隆年間皇帝祭祀泰山時御賜岱廟的供器。
  • 岱廟街道按下「創城加速鍵」
    岱廟街道按下「創城加速鍵」 發布日期:2020-05-26 09:31
  • 山東泰安泰山區岱廟街道打造基層「源」治理「樣板」
    岱廟街道黨工委書記馬雲峰給出了答案。 近年來,岱廟街道聚焦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需求,在社會治理創新供給側精準發力,持續探索「源」治理社會治理路徑,通過理順機制強組織、整合資源聚合力、創新方式強服務,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後一公裡」,打造基層「源」治理的街道「樣板」。
  • 泰山區岱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疫情期間溫暖不斷
    疫情防控期間,泰山區岱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成立關愛特困人員包保小組,安排專人電話詢問,上門服務,為居民送口罩,消毒用品,發放所需藥品,宣傳疫情防控知識。近日,岱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李斌同志代表黨和政府,為轄區內孤寡老人送去了所需藥品,隨同醫務人員給老人進行了測量體溫、血壓、心肺聽診等一般體格檢查,並填寫隨訪記錄,細緻囑咐患者用藥量和注意事項。
  • 西安:實施文物保護利用四大工程 打造文物保護「西安模式」
    12月10日,記者從西安市文物保護大會上獲悉,為進一步做好全市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西安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西安市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到2025年,文物保護管理能力顯著提高,文物展示利用水平大幅提升,文物安全形勢明顯好轉,文物保護機構隊伍不斷健全,社會參與機制初步建立,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眾
  • 泰山靈應宮恢復開放並舉行升國旗儀式
    按照上級主管部門部署要求,碧霞元君下廟泰山靈應宮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及恢復開放的充分準備後,於2020年6月25日起正式重新開啟山門,有序向廣大信眾開放。25日上午8時整,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山東省道教協會會長、泰安市道教協會會長、泰山靈應宮住持張誠達道長率靈應宮全體道眾、市道協及泰山道教文化館工作人員,齊聚靈應宮山門前廣場,整列隊形,隆重舉行莊嚴的升國旗儀式。
  • 西藏文物保護工作者的絕活:科技讓西藏文物活起來
    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攝  唐卡、壁畫、古籍……這些文物古蹟穿越上千年的時空,成為西藏悠久歷史的一張張名片。據統計,西藏現有不可移動文物4277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5處。近日,全國援藏工作會議和全國文物局長會議在拉薩召開。如何讓這些文物古籍得到保護並「活」起來?西藏文物保護工作者有絕活。
  • 大名三處古建築文物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尤其是加強第八批國保單位的保護管理,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抓好保護管理,確保文物安全,紮實做好第八批國保單位保護管理基礎工作,同時督促各級地方人民政府進一步落實文物保護的主體責任,確保文物安全。開展部門合作,破解保護難題,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繫,共同圍繞文物保護利用所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下功夫,找辦法,出政策,推動文物保護利用高質量發展。深化保護利用改革,讓文物活起來,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重點,採取切實有效的實招硬招,深入推動文物資源活化利用工作,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讓社會各界參與文物保護,讓廣大百姓分享保護成果。
  • 泰安市泰山區岱廟街道紮實推進安全生產專項行動
    隨即,岱廟街道組織各相關部門單位召開了部署會議,印發了《岱廟街道安全生產百日攻堅行動推進方案》,對街道安全生產百日攻堅行動進行再動員、再推進。  每周確定一個重點檢查行業領域:岱廟街道明確了以9個周為時間節點,將建築施工、消防、工貿企業、危化品、培訓機構、城鎮燃氣、文化娛樂、養老機構等行業領域分別確定為每周的檢查重點;每半月開展一次培訓教育:針對轄區行業分布特點,對轄區商貿企業、文化娛樂企業、餐飲企業、小加工企業負責人每半月進行一次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的培訓;每月進行一次評比觀摩:結合街道安全管理規範化社區村創建工作,對各社區村百日攻堅行動開展情況進行評比觀摩
  • 周恩來與文物保護:親自修改介紹故宮的小冊子
    在舊中國爛攤子的基礎上,他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使大批珍貴文物得以保存至今。他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發揮文物的作用,對我國的文物保護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為保護古樹,周恩來批示,修改地鐵建設方案,延長玉泉路站至八寶山站地鐵的距離,兩棵珍貴的古樹得以存活至今。1961年,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經國務院全體會議討論通過,公布了《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和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的指示》,再次明確和強調了文物保護管理的方針。
  • 江蘇常州:檢察建議助力千年古鎮焦溪文物保護
    在檢察院的推動下,使我們鄭陸鎮的文保單位終於能做到『渾身大檢查』,這次我們一定要徹底解決老大難問題!」時任天寧區鄭陸鎮文化站站長姚國良說道。離焦溪古鎮不遠的澄西抗日民主政府舊址,原名叫「竹林庵」,後在抗日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1941年為澄西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地,磚石結構的兩進房舍有著十足的江南意境,斑駁的外牆述說著古樸與滄桑。
  • 泰山區岱廟街道:讓居民在「蝶變」中生活得更「幸福」
    喜訊傳來,泰山區岱廟街道上下為之歡騰,這是對文明城市創建成功的喜悅與自豪,既包含著對艱苦創建過程的回味與感動,又深藏著讓文明更進一步的責任與期許。岱廟街道迎暄社區工作人員說,現如今拖拉機廠宿舍因文明城市創建而煥發文明新生機,成為居民公認的老舊小區改造「樣板」。   「岱廟街道老舊小區數量多、分布廣且分散,每個小區情況各不相同,面臨的問題各異。」
  • 共同推進文物保護傳承體系建設——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與雅昌...
    雙方將會在文物保護技術創新研究、文博信息化、文物數位化保護、標準開發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進一步推動文博行業的信息化創新技術應用、文物信息資源開放共享等,雙方加強協作、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從科技與藝術結合的角度助推文博行業的智慧化進程和產業升級。
  • 數位化建設打通文物保護的血脈經絡
    央廣網1月8日消息(記者 王紅霞)結構檢測、雷射掃描、3D列印、VR體驗、X光探傷……近年來,這些看似和文物關係不大的科學技術和數位化手段越來越多地用在了文物保護領域。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國的文物資源,各地文博單位、科研院所等正加速推進文物的科技和數位化保護,創新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記錄古老文物,為文物保護注入了新的活力。
  • 「五一」泰山靈應宮等您同祝山河無恙!
    泰山現推薦泰山旅遊屢次被遺忘的角落-泰山靈應宮,許多遊客對於泰山靈應宮不太熟悉,來泰旅遊很少能到這兒。萬曆三十九年(1611),明神宗有感於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特頒敕拓建,並賜額"靈應宮"。
  • 愛琴海、泰安老街免費直通車岱廟線路開通!
    記者了解到,本次開通的直通車為開往岱廟廣場方向的1號線,首班車早上10時發車,末班車時間為夜間22時發車,發車頻率每半小時一班。同時,班車採用了「對發」模式,設置泰安愛琴海購物公園、泰安老街和岱廟文化廣場兩個始發站,其中泰安愛琴海購物公園、泰安老街到岱廟文化廣場線路,除始發站外乘客只允許下車不允許上車;岱廟文化廣場到泰安愛琴海購物公園、泰安老街線路,除始發站外乘客只允許上車不允許下車。另外,除12日開通的1號線外,2號線及3號線也將陸續投入運行。
  • 高水旺:曾因「文物造假」,引發文物部門「搶購陶俑、保護國寶」
    文物,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文物反映著一個國家某個時代的生活習俗、社會狀況。通過對文物的研究,我們甚至可以從其中,得到一些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而一些珍貴的文物,作為一個我國的歷史的見證者,它蘊含著的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積澱下來的珍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