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元君下廟泰山靈應宮|城中古道院 清靜祈福地

2020-12-17 戴仙昇

泰山靈應宮,原名天仙祠,是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的下廟,位於泰安市靈山大街311號(與校場街交匯處東北角),為泰山老奶奶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相比泰山頂上的上廟碧霞祠,其具有處在市中心的便捷優勢,所以每逢初一十五,都有許多的虔誠信眾前來敬香朝聖,逐漸成為泰安市民禮拜泰山奶奶的新去處。

靈應宮免費領香處

《泰山道裡記》有載:「靈應宮,元君下廟也。廟創無考,萬曆三十九年奉敕拓建」。民國時人李東辰著《泰山祠廟紀曆》記述,明正德年間 ( 1506 — 1521 ) ,泰安城西南創建靈應宮,舊稱天仙祠。明萬曆三十九年 (1611 ) ,明神宗頒敕對其進行拓建,形成現今南到山門、北至宮後門、東到東更道、西至西更道的規模,並賜額 「敕建護國靈應宮」。

明正德二年皇帝遣使致祭碧霞元君碑
民國三十二年重修靈應宮碑

靈應宮在清代曾經重修,民國五年(1916)大部分建築物及銅像遭到焚毀。新中國建立後,靈應宮的舊址和殿宇曾長期由兩家企業使用。2002年,靈應宮進行了第一期復建,將南半部分院內廠房、倉庫拆除,恢復了鼓樓、穿堂、迴廊、崇臺、東西配殿及月老臺等建築物,再現當年「前後殿廡崇麗、迴廊周密」的舊觀。

靈應宮南北長約 150 多米,東西寬約40 餘米,佔地面積 6000 多平方米。山門前臨靈山大街,因道路路基較低,使山門前出現一個高臺,人們必須拾級而上方可進入山門,仿佛由此將喧囂的塵世與這清幽的古道院,劃了一個清晰的分界線。清人沈廷芳曾有詩讚云:「泰安城外古道院,殿宇插漢何清幽」。

靈應宮山門為磚石結構,單簷卷棚歇山頂,磚簷層層疊澀而上,拱形門,兩側有聯:「天下巍峨第一山,人間無雙靈應境」,上有「靈應宮」額。山門內東西兩側,有鐘鼓樓。東側鐘樓為民國時所建,內原有銅鐘一口,1972年移至岱廟。西側為仿明式鼓樓,是根據原址發掘現場復建的,磚木結構,比鐘樓體量略大,為方形五脊歇山頂,大出簷,亦分上下兩層,木質地板。

山門
鐘樓
鼓樓

穿堂,是一進院落的結束、二進院落的開始,古籍中所述「殿廡崇麗、迴廊周密、中為崇臺」之地便倏地展開。原先崇臺上設有銅亭一座,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建於岱頂碧霞祠,後於明崇禎十六年(1643)前後被移至泰城遙參亭,清順治五年(1648)被移至靈應宮內。銅亭的構件及神像均為銅鑄鎦金,故又被稱為金闕,為重簷九脊歇山頂,原有四面裝隔扇,能移動開關,另有四壁和天花板等,內祀碧霞元君銅像。1972年,為更好保存這一珍貴文物,在靈應宮內放置了320多年的銅亭被移至岱廟。

穿堂
現已移至岱廟的「天仙金闕」

靈應宮崇臺

由崇臺向後,即為主體建築正殿。正殿建於方形石臺之上,五脊硬山頂,上覆灰陶瓦,綠琉璃瓦剪邊,五架梁八檁前廊式,面闊五間。內祀碧霞元君、眼光娘娘、送子娘娘等像。大殿兩端各有一殿,東為北鬥殿,西為月老殿。大殿坐落的石臺東西兩側分別為東西配殿,東配殿供奉眼光娘娘,西配殿供奉送子娘娘。其格局基本上與上廟碧霞祠保持一致。

大殿

東配殿-眼光殿

西配殿-送子殿
月老殿

2006 年,泰山靈應宮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經有關部門批准,恢復道教活動,交由泰安市道教協會管理使用。經泰安道教界的不懈努力,其東邊的二期修復工程也順利完成,目前已成為泰安市道教協會的辦公之地以及泰山道教文化展示窗口。2019年7月,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山東省道教協會會長、泰安市道教協會會長、碧霞元君上廟泰山碧霞祠住持張誠達道長兼任靈應宮住持,正式將碧霞元君上下二廟合為一體,按照「清淨道場、靈應福地」的全新定位,大力規範和加強廟觀管理建設,從而掀開了靈應宮發展的新篇章。

#玄門道教#

轉自泰山碧霞祠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姜廣富:風雨滄桑「靈應宮」
    外地朋友來泰山旅遊,可否發現位於靈山大街北側,蒿裡山東麓,有一座恢宏的古建築,佔地6000平方米,這是泰山碧霞元君、也是泰山老奶奶上、中、下三廟中最大的一組建築群,稱作靈應宮
  • 泰山靈應宮恢復開放並舉行升國旗儀式
    按照上級主管部門部署要求,碧霞元君下廟泰山靈應宮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及恢復開放的充分準備後,於2020年6月25日起正式重新開啟山門,有序向廣大信眾開放。25日上午8時整,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山東省道教協會會長、泰安市道教協會會長、泰山靈應宮住持張誠達道長率靈應宮全體道眾、市道協及泰山道教文化館工作人員,齊聚靈應宮山門前廣場,整列隊形,隆重舉行莊嚴的升國旗儀式。
  • 岱廟文物保護再發力,靈應宮舊物終於進屋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近日,泰安岱廟新增展廳「青銅造像陳列館」對外開放,原本放置於靈應宮的銅像和鍾終於進屋了。岱廟西廊房廊下的六尊銅像和兩口金屬鍾,原放置在靈應宮,2006年移入岱廟保護。「泰安城外古道院,殿宇插漢何清幽」這是清人沈廷芳《銅樓歌》的一句,歌中所詠古道院就是地處泰城西南一隅的靈應宮,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下廟。靈應宮南北長約150多米,東西寬約40餘米,佔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是泰山碧霞元君上、中、下三廟中規模最大的一組建築群。
  • 「五一」泰山靈應宮等您同祝山河無恙!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泰山人,也在時時刻刻地關注著疫情,關注著武漢。武漢「解封」了,戰疫大捷了,「五一」又要到了,來泰山吧!放鬆下緊張的精神,釋放出久存的壓抑,體驗一把「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此刻,泰山正敞開博大的胸懷等你一起來同祝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 泰安疫情答問|碧霞祠關閉,遊客來泰山祈福還有很多好去處
    4月29日下午,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王光鋒就「五一」假日期間,泰山碧霞祠繼續關閉,遊客、香客來泰山祈福還有哪些選擇回答了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提問。有關情況發布如下: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王光鋒:歷史上曾經供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元君廟,在泰山上下有很多座,遊客可以到山下的遙參亭、紅門宮和靈應宮等元君行宮祈福迎祥。除此之外,後石塢元君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後石塢元君廟分東西兩院,東院正殿祀三官,西院正殿祀碧霞元君。
  • 農曆四月十八| 恭賀聖母碧霞元君聖誕,見者得福!
    因坐鎮泰山,又稱泰山聖母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萬山奶奶等,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也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碧霞元君的形象多為「雲肩羽衣,錦繡霞裙,登雲珠履,百寶翠冠,手持如意。」碧霞元君寶誥稱祂:「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嶽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
  • 鶴壁濬縣 碧霞元君的行宮聖母廟
    樓下內壁上繪元君靈應圖,墨線勾勒,單色平塗;樓上暖閣內有木雕碧霞元君睡像一軀,俗稱"睡奶奶"。西壁上繪元君出巡圖,龍輦勒勒,彩雲湧動,儀仗先導,鳳凰翻飛。東壁繪元君迴鑾圖,坤儀萬莊,祥瑞籠罩,一派太平景象。登樓東望大伾山,仙境飄緲;西瞰衛水,玉帶逶迤。前院左右有四帥殿、鐘鼓二樓及泮池,中院左右有十殿閻君殿、子孫殿、眼光殿,後院左右有樂女殿、啞女殿及東西陪樓。
  • 出身不凡的「泰山娘娘」碧霞元君,早就已經不是送子娘娘那麼簡單
    雖然堃哥少時生活在離泰山不遠的地方,沒學會走路就被父母抱著登過泰山極頂,但今天咱們不敞開了聊泰山,而是說說一位出身於泰山的女仙——碧霞元君。千百年來,人們修建了數量眾多的娘娘廟,裡面供奉著諸如王母娘娘、天妃娘娘(媽祖)、九天玄女娘娘等女仙。這其中,還有一位叫做泰山娘娘,又叫碧霞元君,全稱是天仙聖母碧霞元君。
  • 碧霞元君:為生民立命的陸地女神
    碧霞元君,民間也叫泰山娘娘,是泰山的女神。所謂「北元君,南媽祖」,一位陸地女神,一位海洋女神,提到這位陸地女神,很多人感到很陌生。碧霞元君何許人也?為什麼在民間又這麼大的影響?碧霞元君在北方地區信仰極盛,很多地方都有它的廟宇,僅陽穀至少有壽張碧霞祠、七級碧霞祠。
  • 龍虎山天師府供奉的碧霞元君「變身」了
    在天師府授籙院祈福堂內供奉著碧霞元君,大家都曉得。但是最近諸位道友來參拜時有沒有發現,碧霞元君已經悄悄「變身」了!是因為天師府請了彩繪師傅對碧霞元君的神像進行彩繪,如今碧霞元君之神像正神採奕奕地端坐在祈福堂為信眾賜福解厄。
  • 泰山娘娘,被後人尊為碧霞元君,掌管天下狐仙,民間信仰遠勝五嶽
    在我國的民俗文化中,正如媽祖娘娘在民間的影響大大超過了四海龍王,泰山娘娘碧霞元君在民間的信仰也遠勝過五嶽。泰山有女,最早見於西晉張華《博物志》周文王以太公望為灌壇令,一年過去,風調雨順。人稱天仙玉女,即後來的碧霞元君。玉女本是泰山之女,後世文人覺得泰山的地位還不夠尊貴,便又為玉女編排了一個更顯赫的履歷。李諤在《瑤池記》說:黃帝初建岱嶽觀,派七天女下凡,雲冠羽衣,焚修以迎西崑真人。玉女為七女之一,在泰山修真得道。
  • 講故事民女碧霞稱元君(內附音頻)
    正在她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時候,突然發現不遠處一個向陽的山坡上,有一間破茅屋正冒著嫋嫋的炊煙,碧霞姑娘也顧不了許多,背上柴禾直奔茅屋而去。她來到茅屋前,只見裡面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正在生火做飯,她連忙上前施禮,並說明了原委,求老太太收留她住一宿。老太太看著淋得渾身打顫的碧霞姑娘,十分可憐,就收留了她,並給她換上乾淨的衣服,與老人家一起吃了飯。
  • 北方的保護神泰山奶奶,究竟是何方神聖?又有著怎樣神秘的來歷?
    顧名思義,「碧霞」指的是東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則是帶有濃重的道教色彩,民間素有「北元君,南媽祖」的說法,因此泰山奶奶和媽祖娘娘雖然有地域之差,但都是民間廣為流傳的重要神靈。道教經書中記載:碧霞元君的職責是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嶽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她的事跡故事被彙編在《泰山娘娘寶卷》一書中。
  • 民間三大女神:送子娘娘、眼光娘娘、泰山奶奶,你是否全都了解?
    此尊乃道教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其道場是在我國五嶽之尊的東嶽泰山。道教中描繪成端坐於束腰臺坐上,頭戴五鳳冠,繒帶處於雙肩,身著圓領大袖衫,披如玉雲肩,衣緣處鏨刻纏枝花卉及壽山福海圖案,雙膝上刻「壽」字文,雙手捧金晴寶眼。 有傳說眼光娘娘是碧霞元君的化身之一,可保佑百姓能治療各種疾病,能令眾生消除眼疾,明是非,斷善惡。
  • 朝運萊道教知識:道教中的帝君,道君,真君,星君,元君是什麼?
    再比如前幾天玄靈子老師的另一篇王母娘娘的文章裡面寫的王母娘娘又稱為太虛九光龜臺金母元君。那這些帝君,道君,真君,星君,元君分別指什麼呢?他們又有什麼樣的區別呢?今天朝運萊傳統文化的玄靈子老師就來給大家講一下這個問題。先來說下帝君吧。
  • 泰山碧霞祠、靈應宮舉行中元節追思度亡法會
    2020年9月1日,泰山碧霞祠、靈應宮庚子年中元節追思度亡法會在靈應宮隆重舉行。因應疫情影響,本次法會未發通告,儘量減少人員聚集,嚴格控制規模,在保持傳統、莊嚴殊勝的同時,全力做好各項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
  • 平原歷史上的碧霞行宮(附碑記)
    碧霞元君又稱「泰山玉女」,俗呼「泰山老母」。按道家說法,男子得仙稱為「真人」,女子得仙則稱「元君」;泰山老母上通乾象,降靈下士,坤道成女,故名「天仙玉女」;又因神女身穿碧衣紅裙,所以全稱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隋代李諤在《瑤池記》中說:「泰山女神是黃帝所遣玉女。
  • 西頂廟是碧霞元君的廟宇,道教中的送子娘娘
    西頂廟是碧霞元君的廟宇 在海澱區世紀金源時代購物中的背後,鱗次櫛比的高樓之間,有一片低矮的紅牆綠琉璃瓦廟宇,格外引人注目。這裡就是被稱為北京「五頂」之一的「西頂」,是一座碧霞元君廟。在北京,供奉道教的女神——碧霞元君的廟宇稱為「頂」,又稱「娘娘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