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濬縣 碧霞元君的行宮聖母廟

2021-01-08 法治熱點關注

碧霞宮即碧霞元君行宮,又名聖母廟,俗稱奶奶廟。位於河南省鶴壁市濬縣浮丘山南端峰巔,座北向南,前後三進院落,佔地11160平方米,殿宇樓閣87間,是一處規模宏大,布局嚴謹,保存完整的古代建築群,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研究價值。碧霞宮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濬縣知縣蔣虹泉主持興建,歷時21年落成。後經明、清年間多次重修擴建,漸具現今規模。2013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碧霞宮主體建築以南北為軸線,東西為對稱分布。宮樓殿宇井然有序,巍峨壯觀。山門面闊3間,為單簷歇山式建築,綠色琉璃瓦覆頂,正脊兩端鴟尾吞脊,戧脊上有飛魚、海馬、四絕神。入山門即碧霞宮前院,兩廂有四帥殿及鍾、鼓二樓,左右相對,二門有三,各築門樓一座,中間門樓較大,為木結構四阿頂,如意鬥拱,結構複雜,過二門到中院,院內古柏參天,碑碣如林。大殿為碧霞宮主體建築,建成在2米高的平臺上。正中兩道盤龍御路,上雕「二龍戲珠」匠心獨運,雕功精湛。大殿是卷棚歇山頂拜殿和懸山頂後殿組合式建築。兩殿相連,渾為一體。後殿內並排3座磚雕蓮臺,臺上各有木雕神櫥一座,透雕龍、鳳、花卉。櫥內各塑一尊女神為碧霞元君、佩霞元君、紫霞元君。碧霞宮後院正中迎面為寢宮樓,建成於清順冶三年(1646年),面闊3間,三重簷歇山頂建築,古樸典雅。

碧霞宮座北向南,87間殿宇、樓閣以南北軸線為中心,對分布,組成三個院落,中軸線上有戲樓、萬物資始坊、硬山頂山門、四阿頂二門、卷棚歇山與懸山頂組合的正殿以及三重簷歇山頂的寢樓。碧霞宮正殿是碧霞宮主體建築,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大殿建在2米高的月臺上,兩邊各有垂帶式十蹬踏步,供上下月臺,正中石雕盤龍御路,上雕"二龍戲珠"。大殿為卷棚歇山頂拜殿和懸山頂後殿組合式建築,頂覆綠琉璃瓦,飛簷挑角。面闊5間,進深7間,前為拜殿,簷向外伸出1.5米有餘,有鬥拱。後為正殿。拜殿前左右兩窗透雕松枝仙鶴、葡萄及八仙器物圖案,東窗雕"靈鎮東岱",西窗雕"光映西池"行書大字,前垂攏上彩繪"二十四孝圖",精雕龍鳳圖案。內外雕梁畫棟,繪有各種不同類型的圖案畫30餘種,大殿兩山外牆繪有"八仙圖"、"十二美女侍樂圖"。後殿正脊當中裝有一個"銅寶瓶",高2.5米,圍3米,人稱"風磨銅寶胡蘆"。後殿內並排3座磚雕蓮臺,中間為碧霞元君,系碧霞宮主宰,左右兩尊分別是佩霞元君、紫霞元君。寢宮樓為碧霞元君寢樓。

位於一平臺上,臺高1.8米,建於清順治三年(1846年),清、民國時期多有修復,1987年落架大修。面闊五間,進深3間,為三重簷歇山頂建築。頂覆綠色琉璃瓦,飛簷挑角,上飾仙人、飛魚、海馬等。樓分兩層,上下均有走廊環繞,廊下為木圓柱支撐,故又稱"轉角樓"。樓下內壁上繪元君靈應圖,墨線勾勒,單色平塗;樓上暖閣內有木雕碧霞元君睡像一軀,俗稱"睡奶奶"。西壁上繪元君出巡圖,龍輦勒勒,彩雲湧動,儀仗先導,鳳凰翻飛。東壁繪元君迴鑾圖,坤儀萬莊,祥瑞籠罩,一派太平景象。登樓東望大伾山,仙境飄緲;西瞰衛水,玉帶逶迤。前院左右有四帥殿、鐘鼓二樓及泮池,中院左右有十殿閻君殿、子孫殿、眼光殿,後院左右有樂女殿、啞女殿及東西陪樓。碧霞宮是一處規模宏大、結構嚴謹、保護完好的古建築群。

碧霞宮是古人為傳說中的女神碧霞元君建造的宮殿。這座佔地11160平方米的古代建築群集民俗風情、宗教文化和建築藝術於一體,數百年來它既是吉祥、慈愛、聖潔的象徵,又是人們傳承生命情結的一個載體。濬縣正月古廟會萌芽於明朝嘉靖年間,當時的濬縣知縣蔣虹泉在浮丘山主持修建碧霞宮,將千裡之外的人都吸引過來上山進香,後來廟會便約定俗成。

濬縣正月古廟會歷久不衰,關鍵在於自古以來民眾對碧霞元君的信仰。如果拋開這一信仰,就不會再有成千上萬的人不遠千裡來到濬縣趕會。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碧霞元君的「粉絲」們捧場,濬縣古廟會也就走到了盡頭。自古以來天下廟宇無數,而謂之「宮」者並不多見──在濬縣就有座規模龐大的廟宇名叫碧霞宮。碧霞宮是「碧霞元君行宮」的簡稱,濬縣人習慣上稱它為老奶大殿。在碧霞宮採訪時雖沒有趕在廟會期間,但是記者還是感受到了民眾對碧霞元君的虔誠信仰,成群結隊的善男信女在「老奶奶」面前祈福還願時莊重、肅穆的神情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進殿後小心翼翼地上香,接著雙手合十,叩首叩首再叩首。那種發自內心的虔誠的確能夠感動旁觀者。碧霞元君是古時的一個「玉女」,宋朝的真宗皇帝為其賜號「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濬縣及周邊地區的善男信女稱她為濬縣老奶或老奶奶。因此,濬縣的碧霞宮又被稱為老奶大殿。碧霞宮歷史悠久,所供奉的碧霞元君名氣很大,在中原地區無人不曉。每到農曆正月、五月、八月傳統的濬縣廟會,四面八方的香客和遊人就會慕名而來。

尤其是正月古廟會期間,前來向碧霞元君進香朝拜的人「奔走絡繹,日夜不止」。碧霞元君是我國北方尤其是中原廣大地區普遍信奉的一位女神,她的全稱是天仙聖母碧霞元君,「元君」是道教中對女仙的尊稱。民間的碧霞元君信仰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衍變過程,其源頭可追溯到原始社會中的女神崇拜。《黃帝玄女戰法》中說,黃帝徵服蚩尤時曾得到一位女神(玄女)的幫助。華夏始祖黃帝在徵戰中也藉助女神的力量,可見女神信仰的源遠流長。關於碧霞元君的來歷,民間有不同的傳說:一種說法是,她原為黃帝手下的一個玉女,後來得道升仙成為碧霞元君。另一種說法說碧霞元君是漢朝宮中的一個玉女,後來被宋朝的真宗皇帝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也有人說她是漢朝時的大善人石守道的女兒,石家這個女兒從小是個神童,後經仙人指點而成仙,成了碧霞元君。而流行最廣的一種說法是,碧霞元君原為東嶽大帝的女兒。這些說法儘管差異很大,但是歷來人們都把碧霞元君視為主宰生育的女神,也就是說她能夠「滋生萬物」。

相關焦點

  • 平原歷史上的碧霞行宮(附碑記)
    文|王玉傑(平原的標誌性建築「龍門樓」)山東省平原縣城東曾有碧霞行宮,又稱泰山聖母行宮,供奉碧霞元君。筆者對此進行了尋訪和研究,簡述於下。碧霞行宮坐落在東關石橋東約160米處,路北,東關小學故址。碧霞行宮,平原縣俗稱東嶽廟。東嶽,泰山的古稱。東嶽廟祭祀東嶽大帝,即泰山神。泰山神於唐玄宗時被封為「天齊王」,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公元1291)年尊為「東嶽天齊大帝」,簡稱「東嶽大帝」。碧霞行宮東可能曾有東嶽廟。碧霞元君,相傳是東嶽大帝的女兒,宋真宗時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為什麼平原縣祭祀碧霞元君而不供奉東嶽大帝呢?
  • 農曆四月十八| 恭賀聖母碧霞元君聖誕,見者得福!
    農曆四月十八,中華道家在此恭賀泰山聖母碧霞元君聖誕!碧霞元君,全稱為「天仙玉女廣靈慈惠護國庇民宏德碧霞元君」,居天妃宮,尊為「天仙玉女碧霞護世弘濟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金光普照天尊」等。
  • 西頂廟是碧霞元君的廟宇,道教中的送子娘娘
    西頂廟是碧霞元君的廟宇 在海澱區世紀金源時代購物中的背後,鱗次櫛比的高樓之間,有一片低矮的紅牆綠琉璃瓦廟宇,格外引人注目。這裡就是被稱為北京「五頂」之一的「西頂」,是一座碧霞元君廟。在北京,供奉道教的女神——碧霞元君的廟宇稱為「頂」,又稱「娘娘廟」。
  • 碧霞元君:為生民立命的陸地女神
    碧霞元君,民間也叫泰山娘娘,是泰山的女神。所謂「北元君,南媽祖」,一位陸地女神,一位海洋女神,提到這位陸地女神,很多人感到很陌生。碧霞元君何許人也?為什麼在民間又這麼大的影響?碧霞元君在北方地區信仰極盛,很多地方都有它的廟宇,僅陽穀至少有壽張碧霞祠、七級碧霞祠。
  • 濮陽這些明代廟記碑重見天日,記述有關「她」的故事!
    廟記撰文為文林郎、原河南鄢陵縣知縣傅好學,篆額為國學生傅好禮,書丹為舉人傅好思,監工為武舉人傅好德。此四人均為本村傅氏七世祖,其中傅好學、傅好思和傅好德三人均為舉人,又系親兄弟,與傅好禮則為堂兄弟。另刻有監生三人、庠生十人姓名,均為以上四人子侄和孫輩。最後是三名募緣僧道名號以及三名濬縣石工姓名,可知該碑的石材和刻制來自於濬縣。
  • 出身不凡的「泰山娘娘」碧霞元君,早就已經不是送子娘娘那麼簡單
    雖然堃哥少時生活在離泰山不遠的地方,沒學會走路就被父母抱著登過泰山極頂,但今天咱們不敞開了聊泰山,而是說說一位出身於泰山的女仙——碧霞元君。千百年來,人們修建了數量眾多的娘娘廟,裡面供奉著諸如王母娘娘、天妃娘娘(媽祖)、九天玄女娘娘等女仙。這其中,還有一位叫做泰山娘娘,又叫碧霞元君,全稱是天仙聖母碧霞元君。
  • 講故事民女碧霞稱元君(內附音頻)
    民女碧霞稱元君  碧霞元君的來歷有一個傳說。  碧霞元君原是徂徠山下石敢當的三女兒,兩個姐姐出嫁後,一家三口靠幾畝薄地生活,日子過得很是清苦。碧霞元君除了幫助母親料理家務外,還要幫著父親下地幹活,抽空還得上山砍些柴禾,一來自用,二來也可以賣點錢接濟度日。一天傍晚,碧霞姑娘正在山上砍柴,突然天空烏雲翻滾,狂風大作,一場暴雨飄潑而至。碧霞姑娘一個人在這深山密林之中,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連個作伴的也沒有,又著急又害怕。
  • 大年初四「奶奶廟」上香,供奉的是哪位神靈?為何全國各地都有
    祭拜的神靈是「東嶽泰山大帝」,而泰山奶奶就是東嶽大帝的妻子,被認為是「庇佑眾生」的一位神仙;在神仙體系中,泰山奶奶就是大名鼎鼎的「碧霞元君」,。不過也有傳說認為泰山奶奶其實是東嶽大帝的女兒,因此全稱也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 碧霞元君下廟泰山靈應宮|城中古道院 清靜祈福地
    泰山靈應宮,原名天仙祠,是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的下廟,位於泰安市靈山大街311號(與校場街交匯處東北角),為泰山老奶奶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相比泰山頂上的上廟碧霞祠,其具有處在市中心的便捷優勢,所以每逢初一十五,都有許多的虔誠信眾前來敬香朝聖,逐漸成為泰安市民禮拜泰山奶奶的新去處。
  • 龍虎山天師府供奉的碧霞元君「變身」了
    在天師府授籙院祈福堂內供奉著碧霞元君,大家都曉得。但是最近諸位道友來參拜時有沒有發現,碧霞元君已經悄悄「變身」了!是因為天師府請了彩繪師傅對碧霞元君的神像進行彩繪,如今碧霞元君之神像正神採奕奕地端坐在祈福堂為信眾賜福解厄。
  • 泰山娘娘,被後人尊為碧霞元君,掌管天下狐仙,民間信仰遠勝五嶽
    在我國的民俗文化中,正如媽祖娘娘在民間的影響大大超過了四海龍王,泰山娘娘碧霞元君在民間的信仰也遠勝過五嶽。泰山有女,最早見於西晉張華《博物志》周文王以太公望為灌壇令,一年過去,風調雨順。人稱天仙玉女,即後來的碧霞元君。玉女本是泰山之女,後世文人覺得泰山的地位還不夠尊貴,便又為玉女編排了一個更顯赫的履歷。李諤在《瑤池記》說:黃帝初建岱嶽觀,派七天女下凡,雲冠羽衣,焚修以迎西崑真人。玉女為七女之一,在泰山修真得道。
  • 臨清市道教協會、泰山行宮碧霞元君祠捐贈消毒液 共抗疫情
    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臨清市泰山行宮碧霞元君祠全體道眾的心。隨著疫情的發展,消毒物資需求猛增,採購比較困難。為支援臨清市疫情防控工作,充分發揚道教愛國愛教、扶危幫困的優良傳統,臨清市道教協會、泰山行宮碧霞元君祠向新華辦事處古樓社區、桑樹園居委會和全市道教活動場所捐贈500斤84消毒液,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一份力量。
  • 鶴壁濬縣旅行必吃美食:子饃,味道只能用兩個字形容
    鶴壁濬縣是一座擁有千年歷史的古城,在這座古城內自然擁有著大量的美味,曾經被中央電視臺報導的子饃就是之一。因此,我的濬縣旅行也要從吃開始。到達濬縣的時間已經是傍晚6點半左右,雖說是傍晚但因為是冬天的原因,天空已經完全黑了下來,也正是尋覓美食的時刻。
  • 在河南,在濬縣,一抔泥土可以做什麼?來聽一聽「泥咕咕」的故事
    泥咕咕是鶴壁市濬縣楊玘屯的一項民間傳統泥玩具。泥咕咕濬縣泥塑的統稱,是供孩子玩耍的玩具,傳統濬縣泥咕咕的個頭比較小,因為濬縣泥塑的尾部有氣孔,用嘴吹可以發出「咕咕」的聲音,所以叫「泥咕咕」。泥咕咕是在什麼時候產生的,在史書中並沒有完整的記載。但在當地很多的民間傳說中很多內容都與泥咕咕有著相關的聯繫。顓頊帝教族人制陶大概是歷史上最早關於泥器製作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