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歷史篇章: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淵源,對後世的影響作用如何?

2021-01-09 大海有章魚

三省六部制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種中央集權的職官制度,其開始成為完備的制度是在隋朝。隋文帝代周建隋後,立即廢去了北周模仿《周禮》而設置的「六官」,確立三省六部制。隋時的三省,係指尚書省、門下省、內史省。尚書省的最高長官令、僕射,門下省的最高長官納言,內史省的最高長官監令,皆為宰相。

在尚書省屬下,又設吏、禮、兵、刑、戶、工等部,謂之六部,每部最高長官曰尚書,總管部務。到唐朝時,三省六部制沿襲隋朝不變,只是比前更加完備。

唐朝時期三省更名為尚書、中書、門下三省,由於武德年間唐太宗曾為尚書令,所以自太宗後,尚書令只具空名而不實授。尚書省所屬各部,仍各設尚書一人,另設侍郎一人或二人;中書有令二人,侍郎二人,另有專管進奉奏章和草擬制策詔命的中書舍人。

門下省最高長官為侍中,下設門下侍郎二人,另有給事中專管駁正違失。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說明了我國封建中央集權的政府組織機構進一步嚴密化。

三省六部各部門職權明確,分工負責,有效地行使國家職能。三省制度,實際上是一種宰相分權制度,他們共同對皇帝和國家負責,但又各有所司,分工不同。尚書省長官有權參決軍國大事,並領導各部具體貫徹執行。尚書省是唐朝中央政府裡,最高和機構最龐大的管理機關。

唐朝的六部,職司明確。吏部有尚書一人,侍郎二人,管理全國文官的選授、勛封、考課等事。戶部尚書一人,侍郎二人,管理天下田、戶、錢、谷等事。

禮部有尚書一人,侍郎二人,管理國家禮儀、科舉及學校。兵部尚書一人,侍郎二人,管理武官任免與軍事行政。刑部尚書一人,侍郎二人,管理國家司法與重大案件的審判。工部尚書一人,侍郎二人,管理全國農田水利,工程營建和工匠諸事務。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經過幾百年才發展完備的,其淵源可以上溯至西漢。我國自春秋時,始有相的名稱,戰國時,方有丞相的名義。

以後又有相國、宰相之稱,西漢初年丞相擁有大權。到漢哀時因相權與皇權矛盾越來越尖銳,乃採取分散相權的措施:改丞相為大司徒,御史大夫為大司空,太尉為大司馬,號稱「三公」,讓他們分離而政。後來三公影響皇權,至東漢光武時,皇帝又漸委任近臣,使三公成為虛設,而把權力下放給品位低微的尚書。

光武以後,尚書臺逐漸代理宰相之職,曹魏時、尚書正式成為,完全獨立的中央政府。尚書令成為宰相,僕射為副相。

隋朝又將尚書臺,擴大為尚書省。中書之稱始於曹魏,原為秘書監。由於尚書令權力越來越大,威脅到皇權,魏文帝曹丕,又重任接近皇帝的秘書監,並將秘書監改為中書省,逐漸中書省又成為國家政治的中樞,尚書省則成為政務執行機關。

中書省至南北朝時地位愈益顯要,成為了事實上的宰相機構。門下淵源於漢之侍中寺,執掌殿內往來奏事。也從魏晉開始,權力愈來愈大,北魏北齊時秉持朝政。

我們從上述三省的淵源和發展,可以看出,隋唐時期三省六部制的發展和完備,實是皇帝為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而逐步削奪相權的結果。分設三省的真正意圖,實為皇帝避免宰相一人專擅,而收互相制約之效,三省六部制對後世起有重大作用。

首先,起到了加強皇權的作用。三省分權,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約,誰也不能單獨做主,最後的實際大權歸到了皇帝那裡。

其次,在國家政治尚清明時,這種制度尚能起到群策群力的作用。如唐太宗建立政事堂的制度,規定中書令取旨後,由政事堂召開三省長官會議,集體討論,這樣就可能做到君臣制約,避免獨斷獨行的失誤。三省六部制在我國實行了三百多年,到宋以後才逐漸廢除、改變,而尚書六部制度,則相襲千年而未變。

相關焦點

  • 互相監督,制約皇權:唐代三省六部制是如何幫助唐朝走上巔峰的?
    經過這樣稍微有點亂的調整過後,使得三省六部制的結構體系更加完備。此後的其他朝代,大部分都繼承了這一政治制度。政府在三省六部制的調控下,對於國家事務的處理,有著非常明確的職能分工,也在無形之中提升了公務辦事效率,同時也形成了比較嚴密的政治體系,對國家的管理和治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縱觀整個三省六部制,在職權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牽制,互相監督。
  • 唐朝三省六部都在哪裡工作?
    唐朝的「三省六部」,一般指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三省。其中,尚書省下設禮部、兵部、刑部、吏部、工部、戶部,是為「六部」。這三省都是重要的朝廷官署,但是分工和性質不同,也決定了他們的辦公地點不同。老百姓嘴裡說的「皇宮」,在唐朝實際是指「宮城」,或者後來皇帝們另建長住的大明宮、興慶宮等。但是「中書省」和「門下省」,因為前者是「皇帝秘書處」的性質,後者也帶有「審核發印機關」的功能,這兩省官員都更加接近皇權,為了日常工作方便,兩省主要辦公室不在「皇城」裡,而在「宮城」裡面。具體來說,是在唐正宮「太極殿」的南面左右分列。
  • 2019教師招聘專業基礎知識:常見考點的分析——三省六部制(歷史)
    一、考情分析三省六部制是歷史學科教師招聘筆試考試的重要考點,這一考點的內容較為豐富,主要包含三省六部制的演變、三省六部的職能、三省六部制的歷史意義等內容。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多以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出現,故將此部分內容整理如下,以供大家備考。
  • 一分鐘解讀古代三省六部制,為什麼這個部門地位最低,說不上話?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嚴密的官職制度,公元581年隋文帝建立了隋朝,這之後的八年時間裡,他平突厥、攻陳國,最終統一了中國結束了將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據,但是南北朝頻繁的朝代更迭還是給隋朝留下了眾多歷史遺留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中央和地方官多官亂的局面,《隋書》中的描述是「
  • 2020丨公元620年代:解碼大唐的三省六部制
    唐承隋制,進一步繼承和發展秦漢以來的國家政治體制,確立並完善了「三省六部-州縣-鄉裡制」,構建起從中央到地方的層級井然、上下通貫、分工清晰、職責明確的決策及行政執行機制,有力保障了國家治理的強大政治執行力,促成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出現,對國家大一統做出了重要貢獻。唐朝堪稱完善的這一政治體制,也為後世國家治理提供了寶貴的制度遺產和成功的施政經驗。
  • 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央政府的中樞神經
    這一制度確立後,中央政府的最高權力一分為三,且三省互相牽制,六部分理政務,使得皇帝的命令得到集體複議,相對保證了政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從這個意義上講,三省六部是進步的。它貫穿了中國古代的中央官制,從隋唐建立後,一直到清朝,隨著封建帝制的滅亡才最終消失。這期間,中央官制的變化基本圍繞其展開,對中國千餘年封建王朝的行政體制建設,造成了重要且深遠的影響。
  • 2020寧夏事業單位備考資料:關於《三省六部制》的考點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事業單位備考資料:關於《三省六部制》的考點,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隋唐時期盛行的中央官制。三省分別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六部制是西漢以後長期發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確立,唐朝進一步完善,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對於三省制,其中尚書省形成於東漢時期,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時,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
  • 【漲知識】古代三省六部是指?其特點和作用是什麼?
    三省六部制簡介:三省六部制是哪三省?三省六部制的特點和作用是什麼?本文這就為你介紹:三省六部制簡介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創於隋朝,完善於唐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
  • 教科書上的三省六部制度,你真的懂了嗎?
    每一個剛當上皇帝的人都要首先思考如何鞏固權力。因為他自己便利用前朝的漏洞奪取權力,那麼如何防範其他人步自己後塵就成了楊堅的難題。具體而言便是楊堅任命誰來擔任自己的丞相。天下政務,統於中樞,非一人一力能夠獨斷。皇帝必須要尋找其他人分擔行政,也就勢必要與他人分享權力。楊堅是權力鬥爭的勝利者,自信勉力而為尚可保證隋朝皇權不旁落。
  • 唐朝宰相才三品官職?那麼一品二品是什麼官職?
    唐代官職在唐朝,官員是分成九品三十級的,最低的官員就是九品官,因此會有九品芝麻官的說法,而且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極大程度的分權,避免有某個人的權勢過大,威脅到皇帝的地位我們所熟知的狄仁傑在曾經擔任唐朝宰相,但他是個三品官,那麼一品官、二品官都是什麼人呢?
  • 起源於隋文帝的三省六部制,相當於現在什麼部門?有哪些利弊?
    我國古代王朝制度中,官僚制度是中華的一大非物質遺產文化,其中最出名的就數鼎鼎大名的三省六部制,何為三省六部制呢?三省六部制,一般泛指總管政務大權的中書省、協助中書省共議國事的門下省,以及撰寫和頒布政令的尚書省。而六部泛指吏部、戶部、禮部、刑部、工部、兵部。
  • 超級詳細的唐朝官制介紹,一篇文章帶你弄懂唐朝官制!
    提起唐代的管制,大家可能隨口就來「三省六部」嘛,其實,這個說法並沒有把唐朝的官制完全囊括,講究起來,應該這麼念:「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一臺九寺五監」。挺長的,是不是看了有點暈,沒關係,只是看起來長而已,只要把它細細分開,就能弄得一清二楚。
  • 歷史上的三省六部各司其職,但他們到底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隋朝時期,隋朝在中央設立了三公、三師、五省等機,構加強自己對整個國家的治理和管控;而在隋朝滅亡後,唐朝在此基礎上沿襲並完善了三省六部的制度,提出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名號,削弱相權加強皇權。隋唐時期的三省為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六部分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 信息閉塞的唐朝,為何沒有「官員頂替任職」?人事檔案立大功
    在唐代,從州縣的地方行政機構再到中央的三省六部,每一處都設置有專門的甲庫,用來保存這些珍貴的人事檔案。官員的銓選和考課工作每年都要進行一次,因此全國各地不同級別的甲庫,每年也都需要更新一遍。而中央的甲庫,管理則更為嚴格一些。
  • 三省六部制——影響中國古代一千多年的隋唐官制,具體是怎樣的?
    三省六部制,作為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時期,能夠沿用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它的形成過程是較為長久的,從西漢時期就開始一步步發展,直到隋唐時期才真正確立,並且完善成嚴謹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其中的三省為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以及尚書省;而六部指的是尚書省下屬的行政機構,分別為吏部、戶部(李世民之前為民部)、兵部、刑部、工部、禮部,且每部都各轄四司,一共有二十四司。
  • 唐朝的正三品官職,是最厲害的官職嗎?那麼一品和二品呢?
    唐朝官制是在繼承隋朝官制的基礎上一步步完善成熟起來的,其核心就是三省六部制,即尚書省、門下省和中書省,尚書省下設六部,六部轄二十四司。而在官員的設置上,宰相是唐朝時期輔佐皇帝、統領百官、協調政務的百官之首,是真正擁有實權的人物。
  • 隋朝和唐朝不是一個朝代,為什麼史學家們喜歡稱之為「隋唐」
    《隋唐演義》的故事,時間跨度隋唐兩朝,情節主要發生在隋朝末期和唐朝初期,中國歷史上這兩個強盛的朝代,明明是兩個不同的時期,為什麼會被後世的史學家並稱為「隋唐」?隋煬帝楊廣(圖片借鑑,侵權可刪)隋朝在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不長,但隋文帝在位時期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繁榮富強,政治清明安定,為後期唐朝的統治,做了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性作用。
  • 以唐朝為模板建立起的日本「田制」,為何會同唐朝一起走向崩潰?
    文:文史咖引言在八世紀到十世紀,中國和日本建立起了相似的田制,同時在相近的時間內,中日田制走向崩潰,其原因在於日本的田制本身就是學習唐朝而建立的,因此兩者都存在相似的弊端,存在於相同的歷史時期,面臨相似的時代的困難。
  • 忠仁義智禮信是哪六部
    效仿唐朝設置三省六部,忠仁義智禮信是哪六部?影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將人們的目光引向了我國歷史上最為強大的盛世王朝唐朝,然而,卻很少有人得知,在與盛世唐朝同在的還有一個繁盛一時的「海東盛國」渤海國屹立在亞洲最東方。
  • 唐朝「以胖為美」是有多胖?看到楊貴妃的真實體重,這才是美女!
    導語:唐朝的「以胖為美」到底是多胖?看到楊貴妃的真實體重,這才是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