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症是育齡女性常見疾病之一,以25-45歲婦女多見,是種激素依賴性疾病,卵巢是異位內膜常見侵犯部位。囊腫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異位子宮內膜在卵巢皮質內生長、周期性出血,形成單個或多個囊腫,稱為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典型情況下,陳舊性血液集聚在囊內形成咖啡色粘稠液體,似巧克力樣,故俗稱卵巢「巧克力囊腫」。
聲像表現
●典型聲像表現:卵巢內厚壁囊性包塊,囊腔內為均勻點狀低回聲(毛玻璃樣),包塊後方回聲增強。見圖1。
卵巢囊性包塊「毛玻璃」樣聲像表現,並非卵巢「巧克力」囊腫所特有。在絕經前婦女中,「毛玻璃」樣卵巢囊性包塊,83%為「巧克力」囊腫,3.8%為惡性腫瘤,其餘為其他卵巢良性病變;在絕經後婦女中,「毛玻璃」樣卵巢囊性包塊,15.6%為「巧克力」囊腫(多為激素替代治療者),44%為惡性腫瘤,其餘為其他卵巢良性病變(Holsbeke et al.UOG 2010)。
圖1 經腹和經陰道檢查典型巧囊聲像圖。
●卵巢「巧克力」囊腫,直徑多不超過15cm,為單房囊腫,可單發或多發,30-50%累及雙側卵巢。多發時,多個囊腫緊密擠在一起,聲像上極像一個多房性囊腫,此時以下方法可確定囊腫個數。見圖2、圖3。
◎高回聲線樣囊壁間(囊與囊之間的卵巢實質組織),可探及血流信號。
◎不同囊腫內部回聲特徵可不同。
圖2 囊壁見卵巢實質組織內可探及血流信號。
圖3 不同囊腫內部回聲特徵不同。
●囊壁
◎囊壁厚,規則。見圖4。
◎有時囊壁內緣可見不規則團塊回聲附著,為異位子宮內膜出血所致的血凝塊或纖維素碎屑。此時血凝塊,與出血性黃體囊腫的血凝塊一樣,陰道探頭推壓囊腫,其內較大的凝塊可見「果凍」樣晃動,血凝塊無血流信號,血凝塊邊緣凹陷。注意不同病程的出血有不同的聲像表現。見圖5。
◎囊壁上有時可見高回聲鈣化點(也有文獻稱之為膽固醇結晶),出現率為35%。見圖6。
◎囊壁常可探及少許高阻血流信號,但在妊娠期或感染情況下血流信號增多。見圖7。
圖4 巧囊囊壁較厚,厚度大致均一。
圖5 巧囊內部附著低回聲隆起結構,為血凝塊。
圖6 巧囊囊壁見鈣化點。
圖7 巧囊囊壁可探及少許血流信號。
●囊腔內可出現液-液分層徵象,更高密度液體層總是位於囊腫的後或下方。見圖8。
圖8 囊內液-液分層徵象,高密度液體層位於囊的下方。
●卵巢「巧克力」囊腫常與周圍盆腔組織器官粘連,卵巢常與子宮後壁粘連而位於子宮直腸窩,陰道探頭推壓,患者疼痛、「滑動徵」陰性。粘連位於子宮直腸窩的卵巢,有時相距很近甚至粘連在一起。見圖9、圖10。
圖9 經腹圖像,雙側卵巢位於子宮直腸,相互粘連在一起。
圖10 經陰道圖像,雙側卵巢位於子宮直腸,相互粘連在一起。
●內異症是種激素依賴性疾病,卵巢「巧克力」囊腫在妊娠早中期,由於孕激素的刺激卵巢內異位內膜組織活性增強,呈現「蛻膜化」樣表現。聲像上常出現低回聲的乳頭狀隆起或大範圍的低回聲實性區域,內部血流信號豐富。見圖11、圖12。若病史不詳首次超聲檢查,常被懷疑為卵巢惡性腫瘤。以下幾個知識點有助於鑑別。
◎「蛻膜化」巧囊附壁結節多為邊緣光滑的圓形凸起物,囊腔內為「毛玻璃」樣回聲背景;
◎「蛻膜化」巧囊多為多發;囊壁上可見點狀強回聲鈣化;包塊多與周圍組織粘連,探頭推壓患者疼痛、「滑動徵」陰性;
◎「蛻膜化」巧囊多在晚孕期縮小或消失,但下次妊娠可復發。
圖11 妊娠期「蛻膜化」巧囊,囊壁內緣附著多個圓形隆起物。
圖12 妊娠期「蛻膜化」巧囊,囊內圓形隆起物及囊壁血流信號豐富。
●巧囊有0.5%-1%的惡變趨勢。當包塊體積快速增大,包塊周邊或內部實性成分血流豐富,包塊直徑大於9cm,患者症狀嚴重病史長,有不孕不育史,年齡45歲以上要高度懷疑惡變。需全面綜合評估,特別是應MRI檢查。
鑑別診斷
●出血性黃體囊腫
出血性黃體囊腫為單發,在一側卵巢內,特徵性聲像表現為,囊內蜘蛛網樣或海綿樣回聲,附壁血凝塊邊緣凹陷,可見果凍樣晃動,隨病程進展逐漸消退或消失。
巧囊可多發,涉及雙側卵巢,典型聲像表現為厚壁,壁上可見鈣化點,囊內為「毛玻璃樣」回聲,病程進展不消退甚至壁會增厚。
●成熟畸胎瘤
囊內多可見高回聲成分,液-液分層徵象高密度液體層多位於囊的上方或前方。包塊不與周圍組織器官粘連,「滑動徵」陽性,患者無疼痛。
●卵巢贅生性腫瘤
聲像表現有重疊,鑑別困難時,需MRI等其他影像技術進一步評估。
小結
●巧囊是種激素依賴性疾病,多見於育齡婦女,要注意育齡婦女、絕經後婦女以及育齡婦女妊娠期聲像表現的差異性。巧囊臨床表現為痛經、慢性盆腔痛、不孕不育。
●重視參考過往聲像資料。
●典型聲像表現為單房性囊性包塊,壁厚規則,囊內為均勻點狀低回聲「毛玻璃樣」,壁可見強回聲鈣化點,常與周圍組織粘連,「滑動徵」陰性。
●診斷不確定時,隨訪複查有助於明確診斷。
●巧囊明確診斷後,應注意深部浸潤異位內膜病灶的探查。
參考文獻
1. 沈鏗,馬丁.婦產科學[M].第三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2. UltrasoundObstet Gynecol 2010; 35: 730–740.
3. UltrasoundObstet Gynecol 2013; 41:570–581.
4. UltrasoundObstet Gynecol 2014; 44:354–360.
5. JUltrasound Med 26(8):993–1002, 2007.
6. Best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 28:655–68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