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電動車企尼古拉上市在即 特斯拉的最大對手來了

2020-12-23 同花順財經

原標題:氫能電動車企尼古拉上市在即特斯拉的最大對手來了?

近日,一家電動車企即將上市的消息,似乎動搖了特斯拉「電動車領軍者」的地位——

美國電動車初創公司尼古拉上周正式宣布,將與一家名為VectoIQ acquisition Corp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合併,在納斯達克完成借殼上市,合併後公司名稱改為Nikola Corporation,股票代碼為「NKLA」,備考企業價值約為33億美元,整個過程預計於今年第二季度完成。

據了解,尼古拉於2014年成立,創始人特雷弗.米爾頓此前曾擔任一家天然氣公司的CEO。巧合的是,公司名字與特斯拉類似,均來源於著名發明家、高頻率交流電發明者尼古拉.特斯拉。不過,雖然同為清潔能源擁護者,與特斯拉不同的是,尼古拉主打氫燃料電池動力,而非鋰離子電池動力。

相似卻又不同,讓尼古拉發布第一代產品之初,就陷入與特斯拉的頻繁比較之中。而隨著上市時間的推進,兩家公司的比較甚至逐步上升至燃料能源電池與鋰電池之間的比拼。更有外媒提出大膽猜想:「鋰電池派」特斯拉是否將被「氫能派」尼古拉取代?

而事實確是如此嗎?

尼古拉:主打電動重卡打造加氫網絡

公司官網公開信息顯示,在成立的短短5年裡,尼古拉已先後發布四款燃料電池概念車型,分別為重型卡車尼古拉一代(Nicola One)和二代(Nicola Two)、牽引式卡車Nikola Tre以及電動皮卡Badger。從中可見,與特斯拉主推電動轎車相比,尼古拉的核心產品主要為重型卡車。

事實上,這樣的選擇也與氫燃料電池和鋰電池性能上的不同有關。公開資料顯示,鋰電能量密度低、續航能力低等短板限制了純電動重卡發展。與鋰電池相比,氫燃料電池能量密度高,燃料電池重卡具有續航裡程長、負載能力強等優勢,因此更適合長距離、重載荷運輸領域的重型卡車。

尼古拉分別於2016年和2019年發布了主推產品,重型卡車尼古拉一代和二代。性能上,兩車型續航裡程達到了500-700英裡,加注時間為10-15分鐘,滿載情況下,0-60千米/小時加速時間為30秒,是同等級柴油車所需時間的50%,承重則達到80000lbs。

不過,二代與一代在車載電池設計上並不完全相同,前者還配備車載輔助電池組,可獨立工作,為氫電混動電車。

在銷售模式上,尼古拉採用租賃模式,租賃周期為7年或700000英裡,整個服務包中包含了車輛使用、無限量氫氣使用、維修和保養等項。目前公司租賃方案下,氫能重卡VS柴油重卡已有TCO經濟性(0.93美元/英裡VS0.95美元/英裡),不用依靠政策和補貼驅動。在此基礎上,根據機構測算,租賃模式下,尼古拉氫能重卡單車的毛利率已達30%。

在性能上加碼的同時,尼古拉還力圖解決一般氫能電動車企所面臨的困境,即配套的氫燃料補給設施。

據創始人米爾頓透露,與特斯拉組建充電網絡類似,尼古拉也試圖建立氫燃料補給網絡,目前正在美國各地建造700個加氫站,這些加氫站不僅可以為尼古拉卡車提供燃料,而且還可以供給其他公司生產的氫燃料動力卡車。

而700個加氫站只是短期目標,根據單站加氫能力8t/d、壽命21年、每7年服務210輛車的假設計算,若尼古拉0.45M輛重卡全部用燃料電池驅動,則需約1200座加氫站。

考慮到美國25%的重型卡車運輸時走固定線路,尼古拉的加氫站將被布設在車隊的固定線路上,這也保證了加氫站利用率能達到100%。

截至目前,尼古拉FCEV卡車在手訂單已達14602輛,對應價值量102億美元,已經暫停接受預定。尼古拉一代和二代分別將於2021年第一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交付。

尼古拉VS特斯拉孰勝孰負?

「我總是告訴人們,我們不是卡車製造商,儘管我們看起來是這樣的,但(事實上)我們是一家真正的能源科技公司。」創始人米爾頓本月初在接受福克斯採訪時如是說。

這樣的論調似曾相識。去年年底以來,上海超級工廠的投產,讓特斯拉股票陷入瘋漲。在此基礎上,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媒體認為,特斯拉已經無法作為單純的車企被討論,而應該是與蘋果類似的科技公司。

米爾頓也在採訪中表示,尼古拉是第一家汽車領域獲得與特斯拉相同價值的公司。這樣看來,儘管兩者主打的產品不同,但在今後的發展路徑上,兩家公司可能會有所重合。

而尼古拉在近期的大動作,似乎也印證了其預備向特斯拉看齊的決心。2月,尼古拉宣布將推出600英裡續航的電動皮卡Badger。根據公告,這款車型將與GMC的悍馬以及特斯拉的Cybertruck等目前大熱的電動皮卡一較高下。

性能方面,尼古拉Badger與特斯拉Cybertruck似乎各有所長。兩款車型均能在2.9秒的時間內加速至60千米/小時的速度,但續航裡程上,Badger達到了驚人的600英裡,超過了Cybertruck的500英裡。為了達到該要求,Badger裝有氫電混合動力傳動系統,氫燃料渠道和純電池驅動下,電動車可分別行駛300英裡,達到600英裡的總續航裡程。

在牽引力上,Badger仍遜色於Cybertruck,前者為8000lbs,後者則為14000lbs。此外,根據米爾頓2月發表的一條推文,Badger在售價上或不佔優勢,6萬至9萬美元的成本,讓Badger幾乎不可能以低於Cybertruck的「白菜價」售出。

尼古拉追趕特斯拉之心不假,反過來看,特斯拉對尼古拉的勃勃野心也並非毫無準備,首要目標便直指尼古拉統治領域電動卡車。年初以來,有關特斯拉半掛式電動卡車的消息不絕於耳:

1月,特斯拉在向預訂者發送的電子郵件中透露,旗下半掛式卡車確定將於今年年內量產交付;2月,一輛特斯拉半掛式卡車在加拿大進行冬季實驗時被目擊;

2月末,有報導稱,特斯拉正試圖讓其電動卡車獲得批准,以避開周日和假期在歐洲禁止半掛卡車通行的禁令,機構認為,若特斯拉獲批,將極大地推動特斯拉半掛等商用電動卡車的發展。這也從側面印證了特斯拉電動卡車量產在即。

在專家看來,燃料能源電池與鋰電池各有所長,因而優勢最大化的領域也各有不同。由此看來,鋰電池電動車會被氫燃料電動車取代,似乎是一個悖論。

但對於尼古拉和特斯拉來說,在科技領域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轉自:財聯社)

(編輯:王星)

版權所有

來源: 企業觀察報

相關焦點

  • 2500輛垃圾車合作終止,氫能汽車第一股尼古拉變成「獨腳獸」
    但對於一家沒有產品、依靠商業模式預期支撐估值的氫能第一股尼古拉來說,這就算是個壞消息。畢竟,氫能燃料電池汽車本質是製造業,貨幣潮水退去,沒有產品、沒有巨頭公司站臺、又缺少市場訂單加持的尼古拉如同裸泳!2020年歐洲多個國家發布國家氫能產業規劃或氫能發展路線圖,氫能與燃料電池在全球範圍內政策預期確立。美股市場幾隻主要的氫能與燃料電池概念股一改多年頹勢,一路上揚。圖2 美國市場主流公司股價走勢 來源:東方財富網相比之下,尼古拉卻「逆勢下跌」。
  • 特斯拉都怕,這家造車新勢力什麼來頭?
    但就在這歷史性的時刻,特斯拉的風頭卻被另一家競爭對手給搶了。Milton 和馬斯克一樣,很清楚怎樣利用媒體和輿論,來炒作知名度。尼古拉第一次被大眾所知,就是 2018 年它把特斯拉告上法庭,起訴特斯拉 Semi 抄襲了自己半掛卡車 Nikola One 的外觀設計。官司拖了兩年,但並不妨礙尼古拉藉此一舉成名。
  • 眾卡之友帶你分析尼古拉重卡能否像特斯拉一樣一飛沖天
    對於特斯拉大家都不陌生了,起碼在電動轎車這一行一屬於世界霸主的身份,尤其是去年特斯拉在中國上海建設了工廠,相信不覺就會出現一批特斯拉電動汽車在馬路上跑的狀況了。特斯拉(Tesla),是一家美國電動車及能源公司,產銷電動車、太陽能板、及儲能設備。 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矽谷的帕洛阿託,2003年最早由馬丁·艾伯哈德和馬克·塔彭寧共同創立,2004年埃隆·馬斯克進入公司並領導了A輪融資。 創始人將公司命名為「特斯拉汽車」,以紀念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
  • 尼古拉汽車:氫燃料電池為王,撼動特斯拉?
    該公司併購了一家名為VectoIQ Acquisition Corp的上市公司,合併後公司名稱將更改為Nikola Corporation,股票代碼為「NKLA」,交易金額涉及5.25億美元,上市後市值預計約33億美元。預計這場借殼行動將於今年第二季度完成。
  • 特斯拉之後 貨車界出了個尼古拉
    然而,尼古拉.特斯拉也沒想到,到了2020年,當人們談論起特斯拉的時候想到的不是他本人,而是特斯拉汽車(Tesla)的創始人馬斯克。但這個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因為另外一家用了他名字的汽車公司也在崛起。也許不久後再談論尼古拉.特斯拉時,人們想起的會是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以及尼古拉創始人米爾頓。
  • 電動卡車拼顏值,特斯拉徹底輸了,尼古拉:氣質這塊我拿捏死死的
    這幾天車圈出了兩件大事,一件是特斯拉公司超越豐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企業;另外一件是尼古拉公司市值一度超過福特。特斯拉與尼古拉都是美國公司,都專注於新能源汽車開發生產。 不過目前特斯拉以乘用車為主,尼古拉則偏重於商用車。
  • 美媒盤點特斯拉對手,有蔚來理想小鵬,也有FF
    除了特斯拉,消費者是否願意購買昂貴的電動汽車?還是向企業出售電動貨車和卡車更安全?自行製造汽車是否更明智?還是應該將生產外包出去?是該關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還是說深耕家門口的市場更有意義?來自通用汽車等老牌巨頭的壓力又有多大?後者本周表示,到2025年將斥資270億美元開發電動汽車和無人駕駛汽車。交通運輸的未來迷霧重重,總會有贏家和輸家。有人會贏得財富,有人會迷失自我。
  • 特斯拉Model Y已在上海量產,將於明年1月上市
    而根據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來看,國產特斯拉Model 3 在前11個月銷量已突破11萬輛,位居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第一,對我國其他新能源車企比亞迪、小鵬、蔚來等造成較大衝擊。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Model 3 國產後為享有我國關於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已有兩次大幅度降價。
  • 特斯拉Model Y已在上海量產,將於明年1月上市_易車網
    而根據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來看,國產特斯拉Model 3 在前11個月銷量已突破11萬輛,位居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第一,對我國其他新能源車企比亞迪、小鵬、蔚來等造成較大衝擊。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Model 3 國產後為享有我國關於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已有兩次大幅度降價。目前,國產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補貼後售價24.99萬元,長續航後輪驅動版補貼後售價30.99萬元。
  • 「整車大事記」威馬完成D輪融資,領投方來自上汽 特斯拉上海二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01 投資下一個特斯拉?通用汽車拿下一家電動卡車公司11%股份9月8日,通用汽車宣布,其將斥資20億美金收購美國電動卡車製造商尼古拉(Nikola) 11%的股份,並將在2022年前生產其氫燃料電池電動皮卡Badger。
  • 馬斯克:特斯拉最大競爭對手可能來自中國 死後希望葬在火星
    作為矽谷的「鋼鐵俠」,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是個極富話題性的人物,在他的帶領下,特斯拉在電動車領域實現了一個個奇蹟,一年內市值漲了6倍多,現在已經超過7000億美元,個人財富也是去年增加最多的。在電動車領域,特斯拉還會有什麼目標?
  • 本土車企「一窩蜂」上馬高端電動車,誰在拼命誰又在裸跑?
    在特斯拉、蔚來、理想等新造車品牌各自已經打下一片天地,而BBA等傳統豪華品牌以及合資品牌也在紛紛發力新能源汽車的情況下,這些傳統自主車企的高端電動車品牌,將成為攪局者,還是陪跑的炮灰?另兩個走高端路線的電動車品牌蔚來、理想也意氣風發。1-11月,蔚來的累計銷量達36721輛,同比增長111.1%;僅靠一款量產車打市場的理想,也交付了26498輛車。特斯拉、蔚來、理想目前取得的成績,證明高端電動車細分市場在國內確實大有可為。
  • 特斯拉從「鯰魚」變成「鯊魚」,造車新勢力或成最大受益者
    特斯拉Model Y大降價,很多人紛紛開始猜測造車新勢力可能頂不住了,其實大可不必擔憂,現在電動汽車市場初啟,存量用戶很少,都是從燃油車轉換過來的,因此特斯拉降價開拓市場規模,對整個電動汽車是件大好事,造車新勢力反而是最大受益者,因為多了一個急先鋒開路。
  • 特斯拉「炸」降,蔚來、小鵬、理想們的路就平坦了麼?
    而且目前蔚來的服務標準和供應鏈水平,能支撐到多少銷量還不好說。蔚來也以服務見長,所以在1月9日發布的ET7轎車的時候,李斌說,沒有把特斯拉當做對手,而是把短期對手定位於BBA,而把長期對手定位於蘋果。果然是特斯拉大哥沒努力,小弟就要造反了。
  • 永安行氫能技術用於氫動力電動車,遠達環保暫未涉足燃料電池領域
    「氫問董秘」是氫雲鏈旗下的全新欄目,主要包含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針對氫能、燃料電池等內容方面進行提問和相關企業的回覆,每天一期。在這裡,你可以全面了解企業的氫能發展動態。公司氫能源技術目前主要用在氫動力電動車。感謝您的關注!遠達環保問:據報導,國家電投已經自主研發出燃料電池催化劑、膜電極、雙極板等核心部件,並在無人機氫動力、氫能交通等多個領域處於全世界領先地位。請問公司催化劑公司是否參與有關研發?
  • 特斯拉降價 成為中國電動車企的「鯰魚」?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北京1月5日電 (夏賓)中國電動車企2019年經歷過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縮水」,2020年又面臨特斯拉下調中國製造Model3價格。A股市場以比亞迪為代表等一些新能源汽車個股飄綠,美股市場的蔚來也隨之下跌,特斯拉股價則有所上揚。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1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萬輛和9.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6.9%和43.7%。儘管去年前11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增長3.6%和1.3%,但也告別了此前的大幅增長。
  • 最強國產新能源汽車,2+3+2七座,最大續航1000km,挑戰特斯拉?
    這不得不引起社會的注意力,所以近幾年新能源汽車似乎非常的火熱,很多汽車企業都在研究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我國的新能源車企紛紛推出自己的產品,比如小鵬汽車,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吉利汽車等,在市場上也非常受歡迎,這些車企也為保護環境作出了貢獻。不過,提到電動車,其中充電,續航這兩方面是非常重要,有沒有一款電動車,能夠實現快充電、遠續航呢?我肯定的回答:有。
  • 沒有了發動機和變速箱的電動車,正在靠這些方法掏空你的錢袋子
    一篇國產新車上市的報導下面,總有幾個留言會噴三大件:「三大件都是自主的嗎?」、「你就告訴我是不是還會燒機油」、「設計好看有什麼用,三大件還是別人的」……終於有一天,車展成了電動車的主舞臺,車企的戰略宣言也開始大談電動化,電動化到來了、電動車來了。
  • BBA集體反攻 誰能把特斯拉(TSLA.US)挑下馬?
    一方面,歐盟嚴苛的碳排放法規及隨之而來的巨額罰款,已成為大眾、寶馬、FCA(FCAU.US)、PSA等諸多車企的「噩夢」。另一方面,在特斯拉引領下,全球新能源車市場走完了井噴式發展的第一階段,競爭格局已初步成型,頭部梯隊中鮮見豪華車企的身影。
  • 「鯊魚」特斯拉的降維打擊,理想、蔚來、小鵬只能跪地求饒?
    因為特斯拉國產是有條件的,就是一定時間內所有零件必須國產化,這將會大大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培養中國純電動車的產業鏈。最重要的,為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引入一條鯰魚,促進市場競爭。通過特斯拉的降維打擊來降低電動車的購車成本,實現供給側改革的戰略目標。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通過規模化產業化來降低成本,淘汰落後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