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旺達小編收到網友提問,牛蒡到底是什麼?雖然現在牛蒡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但是還是有好多朋友被說的雲裡霧裡,旺達小編今天就給大家細緻介紹一下何為牛蒡:牛蒡俗稱東洋參。雖然它不像 「大哥」人參那樣土豪,也不像「二哥」西洋參那樣名貴,但俗話說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東洋參
「東洋參」與「西洋參」的區別東洋參,俗稱「白肌人參」,又名牛蒡,東洋牛鞭菜等。一千多年前日本從中國引進並改良成食物,已作為蔬菜食用一千多年。牛蒡原產於中國以野生為主,公元940年前後傳入日本,在日本佔據臺灣時曾在臺南要求當地農民大量種植,主要原因是臺南有曾文溪畔松沙土質、北回歸線氣候加上有阿里山延脈造就其當地牛蒡得天獨厚的珍貴性,臺灣已作為蔬菜食用多年,有牛蒡發祥地之稱,國內現種植牛蒡的兩大基地分別是江蘇豐縣和山東金陵。
西洋參
西洋參(學名:Panax quinquefolius)是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花旗參、洋參、西洋人參、American ginseng,原產於加拿大的大魁北克與美國的威斯康辛州,中國北京懷柔與長白山等地也有種植。加拿大產的叫西洋參,美國產的叫花旗參,服用方法分為煮、燉、蒸食、切片含化、研成細粉衝服等。
牛蒡為何被稱作「東洋參」?早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牛蒡能「通十二經脈,除五臟惡氣、久服輕身耐老」。牛蒡為我國古老的藥食兩用食物蔬菜,明朝李時珍稱其「剪苗淘為蔬,取根煮,曝為脯,雲其益人」。《本草綱目》中詳載其「通十二經脈,除五臟惡氣」。《名醫別錄》稱其「久服輕身耐老」。宋人蘇頌曾這樣描寫牛蒡:「葉如芋而長,實似葡萄核而褐色,外殼如慄木小而多刺」,「根有極大者,作菜茹尤益人」。
世界著名的營養保健專家艾爾·敏德爾博士在其所著的《抗衰老聖典》中這樣描述:「牛蒡的根部受到全世界人的喜愛,它是一種可以幫助身體維持良好工作狀態的溫和營養藥草。牛蒡可每日食用而無任何副作用,且對體內各系統的平衡具有復原功能。
為什麼說牛蒡是保健蔬菜呢?牛蒡中植物纖維含量最多,被稱為根莖類蔬菜中的「首富」。其胡蘿蔔素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二位,比胡蘿蔔高150倍。能促進血液循環、清除腸胃垃圾、利於通便、降低膽固醇,減少毒素、廢物在體內積存,從而達到減肥效果。
牛蒡能清理血液垃圾,促進體內細胞的新陳代謝,防止老化,使肌膚美麗細緻,被譽為「大自然的最佳清血劑」。牛蒡裡的水溶性膳食纖維生性黏滑,能夠包裹住食物,減緩糖類的吸收速度,防止飯後血糖激增。
牛蒡的功效牛蒡的纖維可以促進大腸蠕動,幫助排便,降低體內膽固醇,減少毒素、廢物在體內積存,達到預防中風和防治胃癌、子宮癌的功效。西醫認為它除了具有利尿、消積、祛痰止洩等藥理作用外,還用於便秘、高血壓、高膽固醇症的食療。
牛蒡中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很有嚼頭,能讓你不自覺的放慢吃飯速度,只吃一點就能產生飽肚子的感覺。
另外,牛蒡非水溶性纖維之一的木質素,不但具有抗癌功效,還能降低膽固醇,達到預防亞健康的效果。
目前國內兩大牛蒡種植基地已經順利出口日、韓、馬來西亞等國家,你說牛蒡牛不牛?
旺達牛蒡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發展壯大,如今已形成「產、供、銷」上下遊完整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