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描述性logo對業績幫助更大,但奢侈品牌並不在意

2021-01-09 界面新聞

記者 | 加琳瑋1

品牌logo的作用不容小覷。通過顏色、字體、形狀所傳達的視覺語言,logo對消費者做出購買決定、塑造品牌印象起到直接的作用。間接地,品牌業績也會與之相關。

近日,三位市場營銷領域學者Ammara Mahmood、Mudra Mukesh和Jonathan Luffarelli在研究了597個品牌logo後發現,具有描述性的logo尤其對業績和消費者行為有著較強的影響。

描述性logo是指那些可以清晰傳達產品類型和服務的圖案。比如漢堡王的logo明顯包含了「Burger(漢堡)」這個詞,並且有漢堡的圖案。而麥當勞只有一個「M」,屬於非描述性logo。

學者們的研究方法是,讓兩組消費者分別觀察描述性logo和非描述性logo,並給出他們的評價。得出的結論是,描述性logo會讓品牌在消費者眼中更真實,蓉兒讓消費者產生好感、增加購買意願、對品牌銷售額產生正面影響。

李維斯但近幾年的logo設計出現簡化趨勢。

例如美國甜點品牌Dunking Donuts(唐恩都樂)最終把logo中的「Donuts(甜甜圈)」一詞和咖啡杯拿掉,變得更為簡約。據三位學者統計,目前大約僅剩40%的公司在使用描述性logo。

這並不代表品牌們正在放棄用logo博得消費者好感。

事實上,這三位學者的logo研究中還揭露出了另一關聯,即對於大眾熟知的品牌來說,logo是否為描述性,對品牌的影響並不大。也就是說,描述性logo最主要起到的作用是在人們初期了解品牌之時。

這也是為什麼,從2018年開始,眾多奢侈品牌都更換了更為簡約的logo,有Rimowa、Fendi、Berluiti、Burberry、Celine、Balmain等。

它們並不缺乏知名度,當下最需要的是被年輕一代消費者接納。面對奢侈品消費者的低齡化、消費習慣以及消費行為的個性化轉變,它們從一開始的「手足無措」逐漸到尋找入手點進行品牌變革,一些曾經因擔心品牌失去原有調性而拒絕數位化的品牌,也紛紛開啟線上銷售的大門。

但僅是數位化的調整並不能滿足現如今消費者的需求。與曾經的奢侈品消費者相比,現在的年輕一代消費主力更講究潮流、個性化,這使得品牌們開始任命更加年輕化的設計師,做跨界聯名、玩快閃店。

而轉型的第一步往往就是對自己沿用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logo以及monogram(字母和圖案的組合)的革新。

新logo也都有較為統一的更改趨勢:無襯線字體、更加緊湊的字母間隔、品牌名稱全部採用大寫字母、白色背景黑色字母的色彩搭配,多數品牌革新後還會多出一個更加容易印在品牌產品上的monogram。

不管是品牌所謂的致敬經典還是擁抱消費者,致使這些logo走向簡潔化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數位化電商平臺以及社交媒體上更容易被記住。

描述性logo除了對當前的奢侈品牌效用不大外,該研究還發現,對於殯儀館、驅蟲劑等帶有負面元素的產品和服務的品牌logo,描述性logo反而會讓消費者聯想到死亡、蟲咬等不好的概念,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

相關焦點

  • 視覺設計:奢侈品牌KENZO更換新logo,靈感來自建築圖形
    核心提示在過去的一年裡,時尚品牌掀起了一股更換logo的熱潮,這其中也不乏Burberry、Celine這樣的奢侈品牌。儘管2018年已經過去,但這種風潮在新的一年卻絲毫未減。同時新logo對字母高度進行了壓縮,視覺上也更加緊湊。品牌維度新創意總監Felipe Oliveira BaptistaKENZO是由日本設計師高田賢三於1970年創建的時尚品牌,最早以女裝為主。1993年加入LVMH集團後逐步發展成為國際知名奢侈品牌。
  • 又一奢侈品牌改頭換面,Balmain也換Logo了
    在過去的一年裡,Burberry、Celine,Berluti等奢侈品牌先後將自己使用了幾十年的品牌logo進行了更簡潔化的設計,儘管2018年已經接近尾聲,但這種風潮的熱度卻絲毫未減。最新加入改logo陣營的是來自法國的奢侈品牌Balmain。
  • 奢侈品牌一季度業績出爐 幾家歡喜幾家愁
    來源:【中國商報/中國商網】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奢侈品門店相繼停業,一些品牌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出現下滑。不過,與此同時,亦有品牌表現平穩,甚至有的還出現了逆勢增長。資料圖 中國商網 唐硯/攝 業績下滑惹人憂受疫情影響,全球奢侈品牌門店相繼關停,這也導致第一季度一些品牌業績出現下滑。
  • Prada等奢侈品牌業績翻盤,中國市場功不可沒
    蒂芙尼給出的數據顯示,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其淨銷售額同比增長約2%,在線銷售額飆升了逾80%。其中,亞太地區表現強勁,節日購物季淨銷售額增長20%,而中國大陸的淨銷售額更激增了逾50%。相較之下,該公司在歐美市場的淨銷售額均有所下降。  「在此期間,我們注意到中國大陸市場對整體銷售增長的推動。」蒂芙尼執行長Alessandro Bogliolo表示。
  • 法國奢侈品牌 Céline 變身 Celine,新logo預示品牌正式進入「Hedi Slimane時代」
    原本的 logo 將更換為 Celine,此前 Céline 拼寫中的重音符號被去掉,由 é 變為了e。字母之間的距離也縮小了,讓整個 Logo 看起來簡潔緊湊。Hedi Slimane 表示,新 logo 的設計靈感來自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品牌曾使用的標誌,具有現代主義色彩的字體則來自上世紀於三十年代。去掉原有的重音符號是為了使 logo 看起來更平衡。
  • 法國奢侈品牌CELINE更換新LOGO
    品牌在 2018 年 9 月 3 日的 Instagram 發布了新 logo 和刪除過往所有貼文,預示在新創意總監 Hedi Slimane的帶領下品牌將開啟新篇章。值得一提的是,這並不是艾迪·斯理曼首次更換奢侈品牌LOGO。
  • 奢侈品的Logo狂熱或許要過去了
    狂熱迅速發酵奢侈品牌推崇logo從來不是一件新鮮事。奢侈品牌更換logo的背後是品牌的身份焦慮加劇。雖然新Logo讓奢侈品牌搭上了年輕潮流的順風車,但這輛順風車通向的未必是對品牌長遠發展有利的終點。真正熱衷於更換Logo的是快消品和網際網路公司,但奢侈品卻是一門關於時間沉澱的生意,品牌形象的重建非一朝一夕可以建立,但是品牌形象的隕落卻很快。更換logo的品牌只能製造一些新鮮感,但轉瞬即逝。
  • 去LOGO季:你會買去掉LOGO的LV、Gucci麼?
    沒了logo,大牌們業績增減不一  業內有句玩笑話稱「大牌包包90%的價值都在logo上」,如今,沒了logo的大牌們,還能賣得更好嗎?  「Fendi把logo去掉以後,這一季的銷售有明顯增長,同比上漲在兩成以上。」杭州一家百貨店的相關負責人說。
  • 奢侈品牌瞄準中國市場 競爭門檻日益抬高
    為歡迎接踵而至的中國客人,各大奢侈品牌紛紛摩拳擦掌。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令人難以拒絕楊女士是上海某公司的一名白領,利用長假期間,她與家人去往香港進行購物之旅。楊女士告訴記者,從口音可以判斷出在諸如LV等奢侈品牌店內,90%左右來自內地,其中能聽到熟悉的上海話。「中國消費者需求迅猛,遊客海外奢侈品購買行為增長比例很高。
  • Gucci之後輪到哪一家奢侈品牌復甦?
    原標題:Gucci之後輪到哪一家奢侈品牌復甦? 繼Gucci之後,Prada或將是下一個復甦的奢侈品牌。 Prada可能比任何一個歐洲奢侈品牌都離中國更近,旗下還擁有品牌Miu Miu、Church's和Car Shoe的Prada集團於2011年在香港上市,在過度開店後直接導致旗下品牌Prada業績低迷,早前有分析人士指出該集團家族式管理架構已落伍,管理矛盾也更加凸顯,不過,現在該集團正大膽做出改變。
  • 奢侈品牌紛紛入駐國內電商 中國市場成「香餑餑」
    事實上,今年以來不止Gucci宣布入駐天貓,年初頂奢珠寶品牌卡地亞和義大利奢侈品牌Prada相繼入駐「天貓奢品」頻道並開設官方旗艦店;4月,奢侈珠寶腕錶品牌伯爵、萬寶龍先後宣布入駐天貓,正式開啟線上銷售新時代。可見今年以來,奢侈品牌摒棄了以往「高冷」的營銷策略,紛紛「走下神壇」,在線上掀起開店熱潮。奢侈品牌扎堆入駐天貓,其用戶體驗如何?銷量如何?款式是否一致?
  • 近距離看一個老奢侈品牌Burberry「改頭換面」
    過多的打折促銷勢必會影響品牌形象;圍繞新 monogram 的宣傳正轟轟烈烈地展開,但品牌更迫切需要從對消費者注意力的搶奪中,實現持續的銷售轉化。 查閱英國奢侈品牌 Burberry(博柏利)過去五年的股價,過山車般的起起伏伏折射出這個經典老牌艱難的轉型之路。
  • 「頭部」漲價 「腰部」促銷,奢侈品牌能否拯救業績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陳晴)近日,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香奈兒(Chanel)、普拉達(Prada)等「頭部」奢侈品牌對商品進行了提價,這也引發了消費者搶購熱潮。而一些「腰部」奢侈品牌則通過打折促銷吸引消費者到店消費。一邊是漲價,一邊是打折,奢侈品牌能否拯救業績?
  • 印奢侈品牌logo、漢堡菜單……盤點那些稀奇古怪的口罩生意經|海外...
    欄目通過分享優秀的行業熱點文章,幫助創業者打開新思路,洞悉全球市場動向,掌握大企業背後的秘密。創業不應盲目,張開眼睛看世界,才能找到新風景。伴隨著新冠疫情,2020年已經過去了一大半。各國面對疫情做出了不同的應對選擇,也導致了不同結果。由於美國的感染病例數量仍然處於瘋漲態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口罩,並催生了五花八門的口罩經濟。
  • 加速年輕化 去年共10個奢侈時尚品牌換了logo
    原標題:加速年輕化,去年共10個奢侈時尚品牌換了logo   換Logo已被異化為奢侈品牌溢價的象徵,成為產品的第二張價格標籤。
  • 深度|疫情過後,奢侈品的Logo狂熱或許要過去了
    沒人說得清楚這股潮流的始作俑者究竟是Vetements、Balenciaga還是Gucci,在短短兩年間,奢侈品牌的logo便已鋪天蓋地,幾乎每個品牌都推出了logo T恤、衛衣、毛衣和圍巾……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印上logo。 Gucci的黃銅色雙G logo令人過目不忘。
  • 奢侈品牌又發生抄襲事件,最新一個是 Vivienne Westwood
    除了印花logo不同,這件衣服完全照搬了Dapper Dan的設計。 但是事件的弔詭之處又在於,Dapper Dan是先侵犯奢侈品牌智慧財產權在先,早在上世紀90年代,紐約Harlem區嘻哈文化盛行,非裔美國人對奢侈品牌的憧憬與日俱增,因而催生了Dapper Dan這樣拿大牌logo面料做文章的設計師。
  • 消費理念逐漸理智化:奢侈品牌失寵 輕奢顯良好勢頭
    然而,就在中國國內的高端奢侈品消費進入低迷期之際,國際奢侈品牌chanel、cartier等再次啟動了全球漲價之風。chanel等品牌在海外市場的升幅達到10%~15%,國內的經典款漲價幅度為3%左右。  根據貝恩諮詢公司一項研究顯示,按照固定匯率計算,今年全球的個人奢侈品銷量預計將增長4%~6%,2013年的增幅為6.5%。
  • 時尚奢侈品牌字體LOGO的未來?
    2018年有個有趣的現象,不少時尚奢侈品牌將歷經時間考驗的百年經典標誌換成了極簡版本,也就是將襯線字體「serif」變成了無襯線字體「sans serif」。這些時尚奢侈品牌他們除了有個貴得要死的共同點以外,還有就是都是他們擁有百年品牌歷史。
  • 熱事件 | 這些奢侈品牌集體換logo? Celine也加入它們了!?
    此次celine的社交媒體清理與logo重新設計,也是品牌沒有退路的一大舉措,無論前任設計師的支持者買不買帳,品牌更換創意總監已成定局,全新的個人風格與品牌正在融合, 其實不僅是celine,很多奢侈品牌都進行過logo的調整,例如Calvin Klein、Balenciaga、Dior、Burberr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