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鑽石--有基本面支撐的新題材,其市場暴增背後的邏輯究竟是什麼?

2022-01-22 寰球珠寶網

10月下旬市場的主線回歸以風光儲為主的新能源,這是明牌的主題,而這一過程中,培育鑽石作為一條暗線也在悄然發酵。這是一個全新的題材,它有自身基本面的支撐。

培育鑽石的性價比更高,在天然鑽石供給量下降,需求不減的背景下,未來培育鑽石有較大的替代空間。

培育鑽石性價比高

培育鑽石與天然鑽石在物理、化學和光學性質都一致,區別在於其形成的環節。

相比天然鑽石,培育鑽石的優勢便是「價格低、可定製且可再生」,簡單來說,就是性價比更高。單純以價格來看,隨著技術逐步成熟,培育鑽石的價格已經從2017年底相當於天然鑽石的65%下降至2020年末的35%,未來還有進一步下降可能。

很多男性可能會覺得,鑽石通常被用作婚慶的示愛產品,價格越高才能顯示出珍貴,培育鑽石看起來像是假冒偽劣產品,毫無價值可言。


↑↑↑中插廣告

其實不然,首先培育鑽石屬於真鑽,與天然鑽石同處一類,不是仿鑽。其次鑽石消費並非只用於婚慶市場,女性購買鑽石多數時候是自我獎勵,滿足日常配飾需求。

據戴比爾斯調查顯示,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發達國家美國,悅己需求在鑽石消費意願中佔比都是第一,有60%-70%的女性購買鑽石是為了悅己需求,用於非婚慶場景。因此,培育鑽石的高性價比有其替代的細分市場。


數據來源:華創證券

已經進入產業化階段

培育鑽石不是一下子提出來的新產物,2012年-2015年,培育鑽石已經在部分國家時尚消費市場零星出現。2016年前後,我國生產的無色小顆粒培育鑽石開始小批量生產和銷售,但處於探索階段。

2018年之後,各大鑽石品牌紛紛宣布推出培育鑽石系列,培育鑽石行業才進入真正成長階段,2021年豫園商城推出自有培育鑽石品牌露璨,沃爾德旗下高端培育鑽石品牌Anndia開設首家線下門店。

從需求端看,國內培育鑽石市場未來存在巨大潛力。2019年全球對培育鑽石的接受度在36%左右,美國最高,認知度超過60%,而中國只有5%,差距甚遠。

主因一方面是該行業國內起步稍晚,國內珠寶品牌布局也落後,導致消費者認知不足;另一方面,我國鑽石產品在珠寶消費中佔比向來不高,只有14%,而全球是47%,鑽石的普及率遠低於全球均值。

國內老一輩人以黃金作為日常裝飾主力,對鑽石接受度低,而新一代年輕女性對鑽石的接受程度高。

2015年以來,隨著千禧一代女性逐年步入成年,國內鑽石交易總額持續增長,2018年突破60億美金,維持近雙位數的增速。疊加國內品牌如豫園商城、小白光、凱麗希等加快布局培育鑽石,未來培育鑽石在國內存在廣闊的替代空間。

從供給端看,全球天然鑽石資源量非常有限,而埃羅莎、戴比爾斯、力拓、佩特拉和MP等前五大鑽石開採商壟斷了全球70%以上的產量,目前開採的鑽礦處於中後期,其中埃羅莎和戴比爾斯不斷減產,力拓關閉了礦山,全球天然鑽石供應長期面臨供不應求的局面。


作為天然鑽石的替代品,在鑽石供給減少、需求不減的情況下,過去三年培育鑽石的滲透率迅速提升。2018-2020年寶石級培育鑽石原石產量分別為144萬克拉、600萬克拉、700萬克拉左右,滲透率分別為1.0%、4.3%、6.3%。

由於印度在鑽石切割市場佔比在9成以上,從印度裸鑽出口數據看培育鑽石在下遊鑽石珠寶市場的滲透率,根據GJEPC數據,印度鑽石裸鑽出口額中培育鑽石的佔比不斷提升,從2018年7月的0.8%提升至2021年8月的5.8%。

因此,2020年略受疫情影響,增速放緩,但預計2021年行業將再度實現快速增長。

上遊盈利最強悍

從產業鏈來看,主要由上遊毛坯生產商、中遊切割打磨商和下遊品牌商三部分構成,從盈利數據上看,整個產業鏈的毛利率呈現出微笑曲線的走勢,上遊和下遊汲取了產業鏈最大的利潤,其中上遊的毛利率在60%以上,淨利率約為50%(天然鑽石這兩項數據分別是60%和20%),下遊是60%-70%的毛利率。

目前相關標的集中在上遊環節,以黃河旋風、力量鑽石、中兵紅箭等為代表。下遊主要有兩家,分別是豫園商城和沃爾德(公司還有培育鑽石的製造能力)。上遊環節更具有想像空間,培育得好相當於直接印錢。

相關個股:黃河旋風的超硬材料營收佔比近5成,2020年超硬材料的毛利率為32.3%,超過公司整體毛利率水平12.1%,受益於培育鑽石高景氣,2021年上半年公司業績改善,前三季度公司收入19億元,淨利潤4049萬元,同比扭虧。

中兵紅箭是國內超硬材料龍頭企業,高溫高壓合成寶石級培育鑽石處於國內行業領先水平,公司已經掌握了「20-50克拉培育鑽石金剛石單晶」合成技術,20-30克拉培育鑽石可批量化穩定生產。

力量鑽石在金剛石單晶、微粉和培育鑽石三大業務助力下實現快速成長,其中培育鑽石業務增長迅速,2021年上半年躍居第一大業務,產能和技術雙擊將帶來培育鑽石業務量價齊升。

相關焦點

  • 培育鑽石如何「破圈」?打造品牌IP?
    培育鑽石作為新晉珠寶,已佔據一席之地,其發展是必然的,行業高景氣的同時,也面臨許多困局!例如,隨著技術快速突破,克拉級培育鑽石的量產,產能大幅度擴張,成本持續降低,鑽石不再稀缺,提供了更優質、更先進、更便宜的產品,這無疑是廣大消費者的福利,培育鑽石的零售自然也就成為了產業的焦點!
  • 大江東去,風起雲湧——培育鑽石上遊產業的時代布局
    時代背景 當學術界還在為培育鑽石是不是鑽石,應不應該分級,市場該如何營銷爭論的喋喋不休的時候,培育鑽石產業規模化已經悄然在2018年拉開的大幕,其標誌性的事件就是在2019年第20屆深圳國際珠寶展上,由正元韓尚等多家培育鑽石領軍企業共同發表的《中國培育鑽石產業發展深圳宣言
  • 培育鑽石需要清晰的市場定位
    相反,從長期來看,天然鑽石是值得堅持和繼續的行業。相比之下,培育鑽石作為「新物種」,在經歷了工業領域數十年的錘鍊之後,終於在2018年正式進入了消費者的視野。這當然跟技術的進步息息相關,早期的培育鑽石品質確實遠未達到珠寶行業的要求。不過技術這東西是會不斷進步的,這也正好證明了培育鑽石本身強大的發展潛力。
  • 投資白馬股需要不斷跟蹤基本面的邏輯變化,投資沒有一勞永逸的事
    「投資永遠不是一勞永逸的事,就算持有藍籌白馬也需要深入理解公司基本面,並做好擇時。」有人認為,價值投資就是買入好的白馬股,然後長期持有不動就行了。更有人稱,「長期無腦買茅臺就可以了,有什麼好分析的?」這其實都是對價值投資的一種誤解。
  • 「培育鑽石」「種植鑽石」無非就是合成鑽石
    鑽石作為最受歡迎的寶石,其市場份額超越了其它寶石銷售額的總和。這個巨大的市場,自然會激發資本的芳心亂跳。大量資本粗暴入場鑽石行業,在這裡想分得紅利。但是,天然鑽石因自然稀缺性,資源及客戶已經被傳統老牌鑽石金主牢牢把控,幾乎滴水不露。如何突破?於是就有了近年來的新資本導演的輿論戰。首先,揭批譴責天然鑽石是騙局炒作的文章如風起於青萍之末,裹挾了不少吃瓜們在風中搖弋,一時口水橫飛,異常聒噪。
  • 培育鑽石技術的興起與現狀
    合成鑽石與天然鑽石相比有以下優勢:(1)成色可控制,可根據市場和客戶的需求生產不同品質的鑽石;(2)尺寸可控,可根據需要生產不同尺寸的鑽石;(3),顏色可控,可根據客戶的喜好生產不同顏色的鑽石;(4)人造寶石級鑽石的材質可以量身定做,可以定做各種紀念意義的鑽石;(5);大顆粒人造鑽石較低的生產成本更能滿足大規模的工業應用需求;(6)人造寶石級鑽石成本較天然鑽石有明顯的優勢。因此,發展潛力巨大。
  • 2020深圳國際珠寶展:看培育鑽石如何撬動市場新藍海
    今年與往年相比,明顯感受到出現了更多低單價產品的參展商,如培育鑽石、莫桑石、1K金產品。而且我們發現,這些展位一直有不少人上前洽談諮詢。珠寶市場的趨勢由過去的「高額低頻」模式逐漸向「低額高頻」模式轉化,以Z世代和Y世代為代表的新興消費者已經成為決定全球珠寶市場發展的主要力量。
  • 基本面仍提供支撐 滬銅價格觸底反彈
    全球銅供應維持偏緊,銅精礦加工精煉費下調,全球顯性銅庫存總量處於較低水平,需求不斷回升,基本面仍提供支撐,不過宏觀面存在不確定性,本周銅價走勢探底回升。 本周銅期貨價格走勢分析 據數據顯示,本周倫銅震蕩運行。
  • 深度專訪:培育鑽石新貴品牌「小白光 LightMark」
    什麼是「奢華新物種」?培育鑽石雖然比同等級天然鑽石便宜,但絕不是「廉價」的代名詞。它是一類全新的產品、一個全新的選擇。小白光對培育鑽石的定位是「奢華新物種」,自然不會否定「奢華」的存在。「創新」的目標,就是為消費者提供更好、更多的選擇。
  • CVD培育鑽石和天然鑽石的區別是什麼?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人們可以在實驗室或者工廠裡面製造培育出鑽石。這些從實驗室製造出來的鑽石可能會對這句廣告語形成重大衝擊——河南依科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成功研發出CVD實驗室培育鑽石,這就是CVD實驗室培育鑽石,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什麼是CVD實驗室培育鑽石,CVD實驗室培育鑽石和礦產鑽石的區別是什麼?
  • 波札那對培育鑽石的態度說明了什麼?
    波札那在鑽石行業的地位大家都是知道的。鑽石是波札那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政府和De Beers也常年有合作。不但是De Beers,連Petra也在波札那有新的勘探項目(雖然前幾天已經賣掉了)。所以波札那對培育鑽石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應天然鑽石源頭的想法。
  • 「實驗室培育鑽石」到底是個什麼「鬼」?
    可見,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這些人拼命鼓搗出來的鑽石大多還達不到寶石級,關鍵是其成本不比天然鑽石算下來的成本低多少;直到1970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聲稱合成出來了大顆粒的寶石級鑽石,但具體有多大,呵呵!
  • 戴比爾斯培育鑽石指引
    本月,戴比爾斯(De Beers)已經向其鑽石原石客戶及Forevermark的合作夥伴們發放了關於在培育鑽石市場如何操作的新《指引》,要求所有公司在使用(銷售)戴比爾斯品牌培育鑽石產品時遵照該《指引》。
  • 如何讓客戶接受培育鑽石
    培育鑽石已經被一部分經銷商看好,主要原因有三: 1、真鑽石、低價格培育鑽石與天然鑽石都是鑽石的理念已經慢慢從行業內向行業外擴散國外市場已經打開,無論客戶接受度還是商家推廣力度,都達到甚至超過了預期,原培育鑽石計劃在2019年佔到整個鑽石市場的3%,結果已經達到7%,而且在2019年整個鑽石市場萎縮的前提下,還有15%-20%的增長;所以根據流行趨勢慣例,國內千禧一代將會在近1-2年內逐漸接受培育鑽石,搶佔新消費灘頭可是每個珠寶經營者最重視的核心目標;3、
  • 【華創商社】培育鑽石方興未艾,定義新「飾」界
    在鑽石開採/培育過程中,培育鑽石的能耗、碳排放和耗水量均小於天然鑽石,比天然鑽石更為環保。其他化學屬性與鑽石不一致的仿鑽有立方氧化鋯和莫桑石。➢  2019年12月,向客戶發布引導手冊明確區分天然鑽石和培育鑽石;2020年底Lightbox開始積極擴大產能,目前位於美國俄勒岡州格雷沙姆的一家新製造工廠已正式投產,工廠建設耗資9400萬美元,一旦全面運營,每年將生產約20萬克拉的實驗室培育的合成鑽石,使其生產能力提高約10倍。
  • 培育鑽石和天然鑽石的區分,變得越來越明顯
    業 內的小夥伴一看上面的照片,就知道這篇文章講的是什麼了。昨晚好幾家自媒體都在報導同一個事件:GIA打算從第四季度開始對培育鑽石進行「更具體的分級」,針對0.15ct以上的培育鑽採用4C評估、淨度素描圖和比例圖。 說白了,就是今後在分級問題上,培育鑽石將「享受」和天然鑽石同樣的待遇。有人說,這標誌著培育鑽石正式融入了鑽石的世界,並得到了GIA的認同。也有人認為,GIA此舉的結果,其實是進一步深化了「白馬非馬」的概念。
  • 培育鑽石和天然鑽石的區分,已經越來越明顯
    昨晚好幾家自媒體都在報導同一個事件:GIA打算從第四季度開始對培育鑽石進行「更具體的分級」,針對0.15ct以上的培育鑽採用4C評估、淨度素描圖和比例圖。說白了,就是今後在分級問題上,培育鑽石將「享受」和天然鑽石同樣的待遇。有人說,這標誌著培育鑽石正式融入了鑽石的世界,並得到了GIA的認同。也有人認為,GIA此舉的結果,其實是進一步深化了「白馬非馬」的概念。
  • iD100:數秒內鑑別培育鑽石的儀器
    培育鑽石(Lab-Grown Diamonds)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伴隨著消費市場不斷上升的熱度,零售商和終端客戶對於區分培育鑽石和天然鑽石的要求越來越明確。為了滿足這種需要,GIA開發了一款小型的光譜儀,可以在數秒內區分天然鑽石和培育鑽石。無論是裸石還是已經鑲嵌在首飾上的鑽石,都可以用這款名為iD100 Gem Testing Device的儀器來鑑別,並且鑑別的石頭重量最低可達到0.005克拉。
  • Diamond Foundry力啟培育鑽石線下營銷新體驗
    2018年,Diamond Foundry通過高科技培育出來的鑽石被評選為美國時代周刊50大最佳發明,其客戶包括奧斯卡影后、王室成員、著名影星,其中也不乏大量中國明星。 耀眼的投資人、明星客戶和榮譽獎項,給Diamond Foundry的品牌形象提供了有力背書。
  • 實驗室的浪漫:將碳元素轉變為耀眼的培育鑽石
    有雪球投資者對記者表示:「我並非否定鑽石的用途和價值,但我是『實用主義』+摳門的長期主義投資者,鑽石對我沒有什麼用途,也不能創造價值。」在某電商平臺上,也有用戶戲稱,「看到『培育』兩字,一直覺得是50分的鑽石,好好培養它就能自己長到1克拉。」回顧其在二級市場誕生之初,不少投資人和券商看好其高景氣度,認為培育鑽石有望接棒醫美,成為下一個被爆炒的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