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北京商報 作者:陳婷婷 周菡怡 網編:王嶽 2020-11-26
備受資本青睞的水滴公司,在對外投資上卻意外擱淺。11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獨家獲悉,該公司申請曲線入股安心財產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安心財險」)並不順利,相關方案在工商備案之後,「卡」在了最終監管審批環節。
曲線入主安心失利
今年9月,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一條企業信息變更消息在市場掀起軒然大波。水滴公司,即北京縱情向前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擬投資安心財險股東北京通宇世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宇科技」)。如果投資成功,則意味著水滴公司除了將保險中介牌照納入麾下,也正式「染指」網際網路保險公司。不過,有知情人士透露,曲線入股「美夢」最終沒有通過監管審批。
天眼查顯示,通宇科技目前已由水滴公司100%控股,疑似實控人為沈鵬。同時,根據安心財險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目前該公司共有7個股東,無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而通宇世紀目前為安心財險並列第三大股東,持股11.284%。
對於曲線入主安心財險失利一事,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水滴公司,該公司表示,「關於水滴對通宇科技的投資,交易流程還沒有走完,因此市場上的一些傳聞並無依據。我們將會依法合規地推進相關事宜,並及時披露進展情況」。
另有接近水滴公司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監管部門對水滴曲線入股安心財險的交易提出了一些建議,而前者後期可能會據此調整入股方式。
北京商報記者就曲線入股安心財險後續動作事宜採訪水滴公司,截至發稿時,該公司並未正面回應。
事實上,在當時市場普遍認為水滴公司入股安心財險一事板上釘釘之時,就有人提出,通常情況下,投資險企的股東「只需報備、無需報批」是市場的誤解,而在穿透式監管下,間接持有險企股權在5%以上也應經過監管審批。
的確,穿透式監管可謂是近兩年保險業監管的「利器」。今年1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嚴格審查股東資質,強化對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穿透管理」。
另外,2018年監管部門發布的《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顯示,要加強對保險公司股東的穿透監管和審查,可以對保險公司股東及其實際控制人、關聯方、一致行動人進行實質認定。同時,還規定保險監管部門可依法對股權取得或者變更實施審查。
對此,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徐昱琛推測,從穿透的原則和一視同仁或者避免套利的監管原則出發,一旦實施,其他想要入股保險公司的企業可能會對這一收購形式進行效仿,而監管對這種股權變更持比較審慎的態度,並非只針對水滴公司。
互助爭議或成主因
目前,水滴公司有三大業務板塊,包括水滴互助、水滴籌、水滴保險商城。有投行分析,從商業模式上看,網絡互助平臺的管理費對自身盈利貢獻微乎其微,關鍵在於如何促使互助平臺帶來的大量短期流量轉化為網際網路保險資源,形成健康領域的閉環。因此對於水滴公司而言,擁有一張網際網路保險牌照至關重要。
深究入股擱淺的背後,除了監管對股權穿透管理外,知情人士透露,水滴公司的網絡互助業務或許也對其保險牌照的申請形成了一定掣肘——從近幾年的監管導向來看,監管部門不希望保險業務與網絡互助業務走得太近。對於這一言論,水滴公司不予置評。
不過,有險企人士指出,一直以來,監管部門本來就對新興的網絡互助業務有所顧慮。今年9月,銀保監會打非局發布《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點名「水滴互助」,直言其平臺會員數量龐大,屬於非持牌經營,涉眾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臺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
對此,水滴公司曾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每個互助案件都會仔細審核會員的實際狀況,並委託專業的第三方調查公司核查保障互助資金的合理有效利用。
不過,徐昱琛也指出,網絡互助平臺一直是監管的敏感話題。他介紹,曾有一段時間網絡互助平臺打出保險旗號,後來被監管叫停,其中可能有防止網絡互助與保險業務主體混在一起、避免消費者產生混淆的考慮。此外,他還認為網絡互助雖然運作模式類似保險公司,且對保障範圍有所拓展,但是其出資和財務與保險公司之間有相當差異,且參與人數太多,不容易有效監管。
保險業務疾馳下暗流湧動
聚焦水滴公司的保險板塊不難發現,近年來該公司業務規模可謂是「爆炸式增長」——僅2020年前倆月,水滴保險商城新增用戶數超過3000萬,約等於2019年全年增長幅度。
同時,水滴保險商城對外披露的最新數據也顯示,截至11月8日,水滴保險商城上線以來累計完成的年化籤單保費突破200億元。
為何今年水滴公司的保險業務現高歌猛進之勢?此前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沈鵬曾表示,移動網際網路的下沉和大數據技術是驅動水滴發展的兩大關鍵。另外,近期水滴保險商城總經理楊光也表示,疫情發生後,用戶在購買保險時更多選擇了線上平臺,因為水滴的核心業務都聚焦在線上,已經布局完成了在線購險、智能核保、在線理賠等一站式的線上流程,所以疫情期間水滴線上銷售和服務幾乎未受到影響。
然而,有保險分析人士指出,水滴公司疾馳的保險業務背後也暗流湧動:一方面,水滴佔據流量優勢,與保險公司的議價能力較強,月交保費卻收取保險公司年度佣金的合作模式也備受詬病;另一方面,網絡互助業務向保險板塊「引流」的模式類似「池子裡撈魚」,客戶轉化率不高,且帶來的客戶群體可能存在價格敏感、成本較高等問題,後期還可能面臨理賠率高的問題,不僅影響現金流,還可能反過來影響續期率。
對市場風起的上述言論,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水滴公司,該公司不予置評。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調查水滴保險商城的「百萬醫療險2020」產品發現,向用戶兜售保險過程中,該產品提供按月繳費和全額繳費兩種方案,以30周歲女性為例,月繳方案首月僅需繳3元,次月起11個月內每個月繳費40.3元起。
徐昱琛分析稱,首月低價的保費宣傳,可能給用戶帶來「保險很便宜」的錯覺;然而,實際上,保險購買需要有一定的經濟支付能力,此類宣傳對於保險意識不強、價格敏感的用戶不算友好,容易導致後續轉化困難。此外,針對按月繳費模式,與水滴公司合作的機構人士爆料稱,即使用戶中途退保,保險公司依然會按照全款支付水滴佣金。對此,該人士擔憂,如若當月保費低於當月退保,由水滴公司所帶來的保險業務將面臨現金流壓力。
那麼,資本追加的投資及市場盛傳的赴美IPO會否給該公司保險業務再來一針強心劑?對此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追加採訪水滴公司,該公司對此消息仍不予置評。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周菡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