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楊德炎先生逝世十周年,12月12日,「懷念我們的老朋友——楊德炎先生追思會」在商務印書館舉行,凜冽的寒冬,中國出版界幾代人齊聚,深情回憶他們共同的老朋友楊德炎。
楊德炎先生是當代著名出版家、文化活動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1945年生於上海,2010年因積勞成疾英年逝世,享年65歲。他是商務印書館第19任掌門人,在他44年的職業生涯中,在商務印書館先後服務32年,擔任商務印書館總經理12年,被譽為「流動的商務印書館名片」。
「楊先生尤其珍愛商務的百年品牌,他在任期間,強化品牌意識,從產品、營銷、版權等方面,帶領商務同仁承擔起品牌建設者、維護者的責任。」商務印書館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顧青說,楊德炎堅守商務出版傳統,勇於開拓新的出版領域。他訂立了定期修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辭源》等品牌工具書的制度,持續擴容「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維護和鞏固了商務印書館「工具書王國」和「學術出版重鎮」的文化地位。
不僅如此,楊德炎還堅持走精品出版之路,打造出了具有歷史標誌性、多系列的商務出版品牌。包括由他開創的以《藍海戰略》為代表的150種哈佛經管類圖書和以「商務印書館文庫」為核心的原創圖書,由他維護和提升的《現代漢語詞典》、《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和「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等重點知名品牌,特別是由他推動實施的《故訓彙纂》《文津閣四庫全書》《張元濟全集》《趙元任全集》等重大文化出版工程,無不體現了一位優秀出版家宏闊前瞻的視野與格局。
中國辭書學會名譽會長江藍生評價長期默契合作的楊德炎先生是「溫暖、真誠、可信賴的老朋友」,「從不爭名爭利,只知道做工作的好同志」,她回憶說,1996年,楊德炎代表商務印書館,他和韓敬體代表社科院語言研究所,曾與王同義對簿公堂,打了一場關於辭書的智慧財產權官司,這場官司也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第一場關於辭書智慧財產權的官司。「我們一起揭發、批評、反擊粗製濫造辭書、抄襲剽竊等不正當的行為,由於我們做了很好的準備,在法庭上把對方駁得啞口無言,最終我們勝訴了。「她還回憶,2005年,語言研究所上了一個新的項目《現代漢語大詞典》,當她把這個信息傳達給楊德炎時,他以出版家的學術敏銳,當場表態商務印書館資助400萬元。
中國辭書學會會長李宇明也回憶,楊德炎擔任辭書學會領導期間,聯合學界專家參與的辭書「規範」之爭,後來直接推動了新聞出版總署開展辭書質量大檢查工作和辭書出版資格準入制度建設。
在眾多老朋友的心目中,「楊氏微笑」讓他們難以忘懷。原新聞出版署署長、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於友先說,任何時候見到他,都是一臉善意的微笑。「他非常幽默風趣,語言能力特別強,不僅普通話、上海話講得好,還會講山東、廣東、河南等地方方言,而且德語和英語都可以直接對話。」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說,他沒有官氣、沒有銅臭氣,他就是文化人的風範,以理服人、以禮待人。中國編輯學會原會長桂曉風深有感觸地說,楊德炎始終傳承商務精神,敬老攜幼,在紀念商務百年活動中,他擔當一個司儀的角色,一直在旁邊站著,而老同志都坐在最前面。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劉國輝回憶說,楊德炎是樂於提攜年輕人的睿智長者,「當年他經常說,我請你們喝咖啡,然後教導我們如何做出版,如何做發行。」劉國輝希望,「楊氏微笑」能收入《新華字典》,能收入《中國大百科全書》,他更希望出版人像楊德炎一樣用微笑提攜後來的年輕人。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路豔霞
編輯:關一文
流程編輯 吳越